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var.mairei)植株分离到内生真菌63株,其中24株经鉴定分属于19个种(属).真子囊菌纲的2个属2株,半知菌纲的14个属22株.真子囊菌纲的无毛毛壳属(Achaetomiumsp.)的1株为新发现种.半知菌纲的葡萄孢属(Botrytissp.)1株和无孢菌群(Mycelia sterlia)2株的培养液,经浓缩萃取,薄层层析检测,Rf值分别为0.404、0.404、0.401,与紫杉醇对照品Rf值一致,为南方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2.
生赤壳科和丛赤壳科的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向民  庄文颖 《菌物系统》2003,22(4):525-530
本文报道了生赤壳科和丛赤壳科的中国新记录16个种,它们隶属于生赤壳属(Bionectria)、丽赤壳属(Calonectria)、赤壳属(Cosmospora)、血赤壳属(Haematonectria)、丛赤壳属(Nectria)和拟赤壳属(Nectriopsis),变更了一个种的名称。  相似文献   

3.
张向民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03,22(4):525-530
本文报道了生赤壳科和丛赤壳科的中国新记录16个种,它们隶属于生赤壳属 (Bionectria)、丽赤壳属 (Calonectria)、赤壳属 (Cosmospora)、血赤壳属 (Haematonectria)、丛赤壳属 (Nectria)和拟赤壳属 (Nectriopsis),变更了一个种的名称。  相似文献   

4.
云南八角莲内生真菌分离、鉴定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八角莲(D.aurantiocaulis)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获得87株内生真菌,并对87株进行分离、鉴定发现内生真菌在宿主植物中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无孢类群(22株)是优势菌,其次为镰孢菌属(10株)毛壳菌属(10株)、青霉属(9株)、小齿梗霉属(7株)、丛梗孢属(4株),首次报道云南八角莲内生真菌的类群和区系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并评价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活性,该研究对广西夹竹桃(Nerium oleander)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以5种指示菌(其中有3种弧菌)对内生真菌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1)从广西夹竹桃中共得到19株内生真菌,这19株内生真菌都属于子囊菌门,涵盖5个目7个属,包括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球座菌属(Guignardia)、叶点霉属(Phyllosticta)、新壳梭孢属(Neofusicoccum)、曲霉属(Aspergillus)、隔孢壳科新属(Nothophoma)和间座壳属(Diaporthe),优势属为炭疽菌属(分离率为36.85%)和球座菌属(分离率为21.05%),其中炭疽菌属主要分布于茎,球座菌属全部来源于叶。(2)jing-117(Neofusicoccum sp.)和ye-130(Guignardia sp.)对坎氏弧菌有较为特异的抑菌效果,ye-136(Aspergillus sp.)能同时抑制蜡样芽孢杆菌和坎氏弧菌,ye-135(A...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新疆子囊菌小圆孔壳属(Amphisphaerella),锥毛壳属(Coniochaeta)和座坚壳属(Rosellinia)的7个种及1个变种,即:忍冬小圆孔壳(A.xylostei),梭梭锥毛壳(C.haloxylonis),木生锥毛壳(C.ligniaria),粉被锥毛壳(C.pulveracea),毛锥毛壳(C.sordaria),附孢座坚壳(R.aquila),乳头座坚壳(R.thelena)及尖孢座坚壳大孢变种(R.apiculata var.macrospora)。其中,梭梭锥毛壳为新组合种。忍冬小圆孔壳,木生锥毛壳,乳头座坚壳及尖孢座坚壳大孢变种为我国新记录(属)种。这3个属的真菌新疆过去均未报道过,为新疆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7.
砂壳纤毛虫隶属于纤毛门、旋毛纲、环毛亚纲、砂壳目.本文总结了自Kofoid和Campbell(1929)以来的分类学资料,参照Lynn(2008)的分类系统,整理成世界砂壳纤毛虫新名录.厘清砂壳纤毛虫共有15科69属954种,其中海洋种为15科69属925种,淡水种为3科5属29种.在所有属中,以拟铃虫属(Tintinnopsis包含物种最多,为137种,其中海洋种为118种.我国水体共记录有13科36属164种,海洋种13科36属144种,淡水种2科3属20种.除杯形铃壳虫(Codonella cratera)、湖泊领细壳虫(Stenosemella lacustris)、蜉蝣筒壳虫(Tintinnidium ephemeridum)、蝌蚪筒壳虫(Tintinnidium ranunculi)、半缘筒壳虫(Tintinnidium semiciliatum)、纺锤拟铃虫(Tintinnopsis fusiformis)、伊利诺拟铃虫(Tintinnopsis illinoisensis)、卵圆拟铃虫(Tintinnopsis ovalis)、圆柱拟铃虫(Tintinnopsis cylindrata)、这9个种外,其他淡水种在我国都有记录.该名录中,除了已有中文名的159种外,其余的种我们给出了中文译名,并将部分译为似铃虫属(Tintinnopsis)的中文名统一为拟铃虫属,部分译为麻铃虫属(Leprotintinnus)的中文名统一为薄铃虫属,将截短角口虫(Salpingella decurtata)改为截短号角虫,将冰生拟铃壳虫(Codonellopsis glacialis)改为冰生类铃虫.  相似文献   

8.
白及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及( Bletilla striata)是兰科地生型多年生植物,也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利用菌根技术进行白及的保护和人工栽培,需要获得白及可培养的内生真菌。该研究以广西野生的白及根和叶为材料,采用分离培养法分离内生真菌,并结合真菌形态特征,及其核糖体的转录间隔区( ITS)序列分析,确定内生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2株白及植物90块组织中分离获得37株内生真菌,鉴定为15个分类单元,由9个属组成,分属于2门4纲7目8科,包括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和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伞菌纲( Agaricomycetes)。从根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2种,蜡壳菌属为优势属;从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3种,刺盘孢属为优势属;刺盘孢菌属( Colletotrichum)和蜡壳菌属( Sebacina)真菌的相对多度值均达到20%;4株担子菌均分布于根中,叶组织中未有分布。根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H=1.863)高于叶组织(1.098)。该研究结果及其所分离培养的担子菌类真菌,为更好地利用菌根技术进行白及等兰科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的小煤炱菌(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Hansford(1961)的分类系统和鉴定方法,采集、鉴定和整理了海南省的小煤炱菌共4属73种;附丝壳属(Appendiculella)2种,小光壳炱属(Asteridiella)10种,针壳炱属(Irenopsis)3种以及小煤炱属(Meliola)58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和29个在中国分布的新记录。新种是:黄牛木生小光壳炱Asteridiella cratoxylonicola Y.X.Hu海南小煤炱Meliola hainanensis Y.X.Hu新种有英文、拉丁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Hansford(1961)的分类系统和鉴定方法,采集、鉴定和整理了海南省的小煤炱菌共4属73种;附丝壳属(Appendiculella)2种,小光壳炱属(Asteridiella)10种,针壳炱属(Irenopsis)3种以及小煤炱属(Meliola)58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和29个在中国分布的新记录。新种是:黄牛木生小光壳炱Asteridiella cratoxylonicola Y.X.Hu海南小煤炱Meliola hainanensis Y.X.Hu新种有英文、拉丁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有壳虫(Testacea)是一类常见的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在分析地球三极(北极、南极、西藏)地区有壳虫种类名录(62属315种)基础上,对有壳虫区系特征、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极地区已记录25科51属232种;南极地区20科30属131种;西藏地区22科42属173种.三个地区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属均为砂壳虫属(Difflugia)、匣壳虫属(Centropyxis)、梨壳虫属(Nebela)、鳞壳虫属(Euglypha)和表壳虫属(Arcella);5个属的种数分别占北极、南极、西藏总种数的51.3%、63.4%和60.1%.此外,3个地区共有种数是73(23.2%),共有属数是24(38.7%);仅在1个地区记录的种数是167种(53.0%).在三极地区40个亚区域,苔藓鳞盖虫(Assulina muscorum)和旋匣壳虫(Centropyxis aerophila)的分布最广泛,出现频率均高达90%.聚类分析显示,三个地区种水平相似性系数为51.3-56.3%,属于中等相似,北极和西藏相似系数最大.相似性分析表明,虽然有壳虫具有较强的长距离被动扩散能力,但是一些大于100μm的种类不是全球性分布.有壳虫的地理分布格局与个体大小、生境类型、地质历史事件等密切相关,分析结果受物种鉴定标准、样品数量、空间尺度大小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列出了毛星盾壳属11种,包括产自中国的3个种。中国的种是山指甲毛星盾壳(Trichasterinadesmotis),哥纳香生毛星盾壳(Trichasterina goniothalamicola)和银叶树毛星盾壳(Trichasterina heritierae)。  相似文献   

13.
《菌物学报》2017,(11):1504-1513
采用毛发钓饵技术,从几所医院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角蛋白降解真菌774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物条码数据系统(Barcode of Life Data Systems)、UNITE数据库、CBS数据库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的多途径方法,将这些菌株鉴定为31属58种。结合文献和ISHAM(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uman and Animal Mycology)r DNA-ITS数据库的分析结果表明,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毛壳属Chaetomium、芽枝霉属Cladosporium、镰刀菌属Fusarium、地丝霉属Geomyces、地霉属Geotrichum、小孢属Microsporum、青霉属Penicillium、紫霉属Purpureocillium、篮状菌属Talaromyces、木霉属Trichoderma和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共13个属中的20种512株真菌对人类具有潜在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培养法对采自广东省的南方红豆杉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共分离鉴定内生真菌22株,主要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球座菌属(Guignardia)、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节菱孢属(Arthrinium)、炭角菌属(Xylaria)、毛壳菌属(Chaetomium)、交链孢属(Alternari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等属。还采用MTT法测定了这些内生真菌发酵粗提物的细胞毒活性,活性研究发现有6个菌株的粗提物在作用浓度为100μg/mL时,对至少1种受试肿瘤细胞株的抑制率在50%以上,其中菌株A223和A240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率在90%以上。表明南方红豆杉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有些菌株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组织块法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根、茎和叶片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初步筛选出产油脂菌株且对其油脂含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产油脂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显示:从马尾松植株中共获得21株内生真菌菌株,其中分离自根、茎和叶片的菌株分别为4株、6株和11株。有14株菌株的菌丝中有油滴;其中,分离自叶片的菌株ZP-1、分离自根的菌株ZP-2和分离自茎的菌株ZP-3的菌丝内油滴较多且油脂含量较高,平均油脂含量分别达到29.12%、25.03%和30.56%,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菌株的菌落颜色、菌丝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明显不同,菌株ZP-1、ZP-2和ZP-3的形态分别与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Bainier)、生赤壳菌属(Bionectria Speg.)和镰刀菌属(Fusarium Link)菌种的形态相似。与GenBank中相关真菌ITS序列的比对以及NJ系统树分析结果显示:菌株ZP-1与拟青霉属、菌株ZP-2与生赤壳菌属、菌株ZP-3与镰刀菌属间的ITS片段序列相似性均达到99%,在各自的NJ系统树上它们也分别聚在一起。初步确定菌株ZP-1、ZP-2和ZP-3分别属于拟青霉属、生赤壳菌属和镰刀菌属。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河北省具纤毛(setulae)分生孢子的腔孢菌(Coelomycetes)5种,它们隶属于多毛孢属(Polynema Lev.),星毛孢属(Stauronema H.Sydow,Sydow &Butler),刺杯毛孢属(Dinemasporium Lev.)和双毛壳孢属(Discosia Lib.)。其中多毛孢属和星毛孢属系国内新记录属。记载了一新种中国多毛孢(Polynema sinense w.-P.Wu)和一中国新记录种甘蔗星毛孢(Stauronema sacchari H.Sydow,Sydow &Butler)。在刺杯毛孢属和双毛壳孢属内共鉴定出3个种,它们是槭刺杯毛孢(Dinemasporium acerinum Peck),刚毛刺杯毛孢(Dinemasporium strigosum(Pets.:Ft.)Sate.)和双毛壳孢(Discosia artocreas(Tode:Fr。)Ff.)。文中对这些种进行了详细描述,新种有拉丁文描述。研究标本保藏于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自然水体中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的8种和陀螺藻属(Strombomonas)的两种藻类的囊壳微细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这两个属的系统演化关系.结果表明:组成囊壳的矿质元素主要是铁和硅,在陀螺藻和表面粗糙的囊裸藻中,硅的含量较高,铁的含量相对较低;在大多数囊裸藻中,尤其是表面致密、光滑的种类中,铁的含量较高,硅的含量较低,矿质元素的组成与囊壳的颜色无直接关系.建议将陀螺藻属(Strombomonas)撤消,原陀螺藻属的种作为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中的一个种组(Group),它们是裸藻科中最原始的具囊壳的类群.  相似文献   

18.
对采自自然水体中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的8种和陀螺藻属(Strombomonas)的两种藻类的囊壳微细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这两个属的系统演化关系。结果表明:组成囊壳的矿质元素主要是铁和硅,在陀螺藻和表面粗糙的囊裸藻中,硅的含量较高,铁的含量相对较低;在大多数囊裸藻中,尤其是表面致密、光滑的种类中,铁的含量较高,硅的含量较低,矿质元素的组成与囊壳的颜色无直接关系。建议将陀螺藻属(Strombomonas)撤消,原陀螺藻属的种作为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中的一个种组(Group),它们是裸藻科中最原始的具囊壳的类群。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27个分类单位,它们分别属于小煤炱属,小光壳炱属,附丝壳属和针壳炱属;联昌小煤炱(Meliola lianchangensis Jiang)、帽柱木生小煤炱水锦树生变种(Meliola mitragynicola Deight.var.wendlandiicola Jiang)和拟石珠小光壳炱假木荷变种(Asteridiella gaylussaciae Hansf.var craibiodendri Jiang)为新种和新变种。*非洲小煤炱,*蒲葵小煤炱,*坦卡小煤炱为我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20.
在对采自我国浙江杭州的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上的白粉菌Uneiaula bulbosa(Tai et Wei)Tai的模式标本HMAS 11460进行详细研究后,我们根据这种菌同时具有长、短两种附属丝这一重要特征将它从钩丝壳属(Uncinula)分出成立新属球钩丝壳属(Bulbouncinulagen. Nov.)。新属球钩丝壳属是介于钩丝壳属和球针壳属(Phyllactinia)两个属之间的一个属。它与钩丝壳属的主要区别在于同时具有长、短两种附属丝,长附属丝除和钩丝壳属一样在顶端卷曲外还有一个球形的基部;它与球针壳属的主要区别在于长附属丝虽然和球针壳属一样有一个球形的基部但顶端不是针状而是卷曲的,此外,它虽然与球针壳属一样同时具有另一种短的附属丝,但它的短附属丝不是帚状的而是头状的。因此,这种菌的原来名称Uncinula bulbosa (Tai et Wei)Tai以及其基原异名Uncinula.Clintonii Peck var. bulbosa Tai et Wei同时成为新组合Bulbouncinula bulbosa(Tai et Wei) comb. Nov 的异名。新属有汉文及拉丁文描述,新组合有汉文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