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与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植被是人类生态环境的主体。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的起源、生存和发展。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污染了环境,破坏了植被.反过来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污染的环境对植物产生不利的影响;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又净化所在的环境。植物生理学家一直关注着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大约100年前就开始了关于SO,对植物影响的研究。关于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在本世纪初已有研究。但是.污染物对植物生理生化影响的大量研究是出现在本世纪60年代以后。20多年来,在大气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和有机毒物等对植物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广泛…  相似文献   

2.
1 教学设计思路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平衡系统。人类作为这一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在享用环境提供的各种资源,实现沧海桑田变迁的同时.无视其负荷,污染和破坏着自己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关生物与环境的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关注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关注环境,寻求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3.
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尤其是医疗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医疗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一些在中世纪无法治疗的疾病得到了根本治疗,极大地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和生活质量。但同时,医疗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类的一些基因缺陷病得以保留并遗传给后代。原因是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在现代的环境下更有机会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物种的进化得益于优秀基因的保留。而如今的环境使人类优秀基因慢慢流失甚至消失。同时,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也让人类许多优秀的基因慢慢流失。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人类在遥远的将来会走向灭亡。如何让人类的优秀基因得以保留,甚至发展(或者说是变异)出更好的基因,是人类能够"青春常驻"?本文将给予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梁松  钱宏林 《生态科学》1992,(1):170-173
自然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摇篮。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海洋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它不但调节着全球的气候,蕴藏着丰富的动力、矿产、生物、化学等资源,而且也是天然日交通“大道”。因此,在人类当前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如何做到既要开发利用海洋这个自然资源宝库,又要保护好海洋环境,这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重  相似文献   

5.
微核技术监测环境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勇 《生物学杂志》1994,6(5):37-37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环境。工业生产中“三废”的大量排放以及农业生产中有毒农药的大量使用,严重地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的污杂物将使生物和人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因而监测和防治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多种监测方法中,生物学方法的优越性就在于能直接监测污染物对生物危害程度的生物效应。微核技术监测法就是近十年来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监测法。  相似文献   

6.
性病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传染病。我国解放前,性病流行严重。解放后,人民政府进行了大量的性病防治工作,终于在1964年将性病基本消灭。80年代以来,性病在我国又重新出现,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性病的概念和病种性病(Venereal diseases, VD.)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染的,主要发生在泌尿生殖器的炎症性疾病。过去,性病只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医学家又把这四种病叫做“经典性病”。  相似文献   

7.
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大问题。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三废”、酸雨、表土流失、放射性污染、噪声等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忧虑。国际上颇具影响的“罗马俱乐部”1982年10月在东京召开的一次题为“通向廿一世纪——全球问题及人类选择”会议上,把“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作为世界未来的四大不良征兆之一,指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复杂性和无把握性,建议把“防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及后世子孙,改善和保护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对高校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9.
扬益防害发展生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是双刃剑 ,它的发展既为人类造福 ,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如何加速发展以给人类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时又预防与制止灾害的发生是当务之急。人类在发展和进步的历程中注视的对象在不断变化 ,科学和技术专家们的工作始终在服务于人类。从前两个世纪的情况看 ,其研究对象可以简单归纳为 :19世纪人们研究分子 ,发现了周期表 10 0多个元素及其化合物 ,为人类创造了极大财富 ,化学工业及与化学工业有关产业至今仍占世....  相似文献   

10.
由于赞比亚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赞比亚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靠掠夺性地开发自然生态系统和破坏环境来获得资源。赞比亚有60%以上的人民是农村居民,直接靠自然环境资源维持生存,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种人类对环境的压力包括森林的毁坏,农田覆土的不断流失,土壤侵蚀以及气候的多变性造成的周期性干旱等。而人口的快速增长,当地社会经济的长期疲软以及大气、水、土地资源的污染更是给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本文受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限制,部分结论尚未定量化,但其反映的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却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地球上还有干净的地方吗?比如像南极这样人迹罕至的地区。这里所说的干净,系指没有受到人类生活与生产污染的地方,它完全处于一种纯净的自然状态。 人类世居的各大洲,相关的国际组织和所有国家虽然制定了各种法规,以及采用各种环保技术对环境加以控制,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其污染的事例仍然天天在发生,有些地方的污染程度还在加重。当人们发现污染已经危及自身生存的时候,便决心去治理,一个意味深长的口号便是“可持续性发展”。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这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家都觉得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通报》2011,(3):62-62
神经胶质瘤和白血病是恶性程度最高的人类肿瘤之一.已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威胁,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徐薇和杨辉存熊跃、管坤良和赵世民3位教授指导下.终于发现一种名叫“2HG”的代谢物诱发神经胶质瘤和白血病的作用机制,这一重要成果于1月18日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存肿瘤研究的国际顶级期刊Cancer Cell上。  相似文献   

13.
以人类为宿主的病毒研究历来是病毒学最活跃的一个领域。人类病毒学是与动物病毒学一起发展的。这不仅是因为人类病毒本来就是动物病毒的组成部分,人畜又有许多共患的疾病,而且还因为人类病毒研究离不开实验动物,许多动物病毒又为人类病毒提供了理想的模型,例如对许多动物肿瘤病毒和慢病毒的研究,就是为了解决人类疾病的目的而进行的。但是人类病毒学又有其本身的特点:首先,它与医学密切相关,因此对人的一生从胎儿到老年的病  相似文献   

14.
漫步蛇园     
驰名中外的福建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蛇类王国”,曾有人发现在一个枯树洞就盘缠着100多条蛇,有时在一条树枝上就挂着几十条竹叶青蛇。据说在这一带光五步蛇就有100多万条,占全世界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因为这里的气候极其适应蛇的繁殖条件。 在这莽莽林区的“蛇的王国”里,又有一个国内外闻名的模拟自然栖息环境的“武夷山蛇园”! 蛇,它和人类同样在自然界生存。然而,在你未进“蛇园”前,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一种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5.
苏彦瑜  李燕  董旭辉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12):4206-4214
近年来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正逐步威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给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持安全的生态环境?这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借鉴“安全公正空间”理论框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梁子湖流域为例,综合湖泊沉积记录、环境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该区域内关键生态-环境过程的现状及居民社会福祉指标达成度(达成度指社会基础指标当前值相对于目标值的完成情况),构建了梁子湖流域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公正空间”。结果表明: 梁子湖流域内淡水利用、耕地资源、空气质量、水土保持和化学污染等指标超越了环境上限,处于“危险”状态,未来的环境管理中需重点调控;在社会福祉方面,清洁用水与卫生设施、产业创新维度的达成度相对较低;人均GDP与水土保持和空气质量呈显著负相关,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土、气的负面效应。本研究借助多源环境数据,特别是湖泊沉积的长序列数据,有效再现了历史环境变化过程,揭示了流域社会生态系统管理中面临的环境及居民福祉短板,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一在人类极力开发自然的同时,也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水域污染严重;酸雨正在发展;地球温度上升及野生动物大量灭绝等。目前发展中国家单纯为了提高作物产量而大量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杀虫剂。造成水域的严重污染和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身体健康。实践证明,植物抗病性能的迅速衰退,是作物产量提高的重要限制因子;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增加投资和污染环境,而且害虫的抗性在不断提高。因此,深入研究植物抗性机理,培育高产、抗病虫能力强的作物新品种、开发无  相似文献   

17.
纳米材料在污染环境修复中的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萌  陈世宝  马义兵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1):2986-2991
尽管不同纳米材料 (<100 nm) 在污染环境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纳米技术在给污染环境修复带来重要突破的同时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也值得关注. 有研究表明,在污染环境修复研究中,不同的纳米颗粒对生物体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目前,在纳米材料的环境修复研究中,针对不同纳米材料的修复效果、修复过程与机理研究较多,而对纳米材料的环境安全性研究才刚刚起步.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纳米材料环境毒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的前景和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并拓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生物与环境     
顾来  陈明 《生物学通报》2004,39(3):47-50
“生物与环境”一章的教材内容主要阐述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水平、任务及意义.是从宏观的角度阐明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研究生物圈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护生物圈相对稳定性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章知识内容的复习应把握下列知识要点:  相似文献   

19.
发刊词     
谢联辉 《华东昆虫学报》2011,(1):I0005-I000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自然物种行为变异,频繁的国际贸易加剧了自然物种迁移,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境恶化改变了物种生存策略,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农林业生产、对外贸易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这些灾害极易因环境条件、人类社会活动等的变化而发生灾变,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家园—地球表层,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的有生命的物种和它们赖依生存的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人类是在地球上有了生物圈之后才出现的,并成为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从有了人类以后,对生物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断地改变着生物圈。 早在145年以前,美洲的一位印第安酋长Sealth在斥责企图购买其部落土地的白人移民者时说过:“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这是1854年的事了,从那以后,全世界人口的增加,对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导致全球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逐年减少,许多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但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