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于艳华  许淑珍 《微生物学报》2008,35(3):0402-0407
调查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和正常人粪便中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携带率及其耐药表型、基因型和同源性, 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选药提供依据。根据CLSI指南做药敏试验, 用PCR法检测万古霉素耐药基因, 用重复基因外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进行同源性分析。从住院病人肠道中分离出31株(20.67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其中22株VRE为VanA基因型, 9株VIE为VanC1基因型。22株VRE同源性分析, A型有19株, 其中A1型4株, A2型6株, A3型4株, A4型3株, A5型2株。B型、C型、D型各1株。9株VIE中有3对菌株分别有100%同源性。门诊病人分离出4株VIE(4%), 为VanC1型, 其中两株有100%同源性。正常人中分离出11株(27.5%)VIE, 8株为VanC1型, 3株为VanC2型; 11株VIE同源性分析, 以A型为主, A1型有1株, A2型有2株, A3型有1株, A4型有1株, D1、D2、D3型各有1株, B、C、E型各有1株。2株住院病人VIE与2株门诊病人VIE有100%同源性, 另外2株住院病人VIE与1株门诊病人VIE有100%同源性。他们与正常人分离的VIE同源性低。22株VRE对万古霉素的MIC值>512 μg/mL, 16株VIE对万古霉素的MIC值为16 μg/mL。8株VIE对万古霉素MIC值为8 μg/mL。可见住院病人肠道中VRE携带率高, 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6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一致;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部分菌株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基因分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肠球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学家的重视。目前,肠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糖肽类最高,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均报道了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药菌株的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药机制的探讨尤为重要。基于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水平、诱导性及转移性的不同,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的肠球菌已报道5类为获得性耐药肠球菌,1类为固有耐药肠球菌。本文就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基因分型与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VRE)及分离非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sensitive Enterococci,VSE)致病基因的筛查,了解致病基因分布情况,探索肠球菌致病机制,为日后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的部分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VRE,与ICU采集的患者肛周和手臂标本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以PCR方法筛查出ace、asa1、cylA、efaA、esp、gelE和hyl七种致病基因。结果 VRE组esp总体阳性率最高,约占71.4%,其中屎肠球菌中esp最高,约占73.5%,其致病基因携带谱以“esp-hyl”基因组合为主;粪肠球菌全部菌株均携带efaA基因,其致病基因均为三种以上基因组合,以“esp-cylA-gelE-asa1-efaA”多见。VSE组总体阳性率同样esp最高,约占40.0%;其中屎肠球菌以esp、hyl单个基因携带为主;粪肠球菌以“esp-ace-cylA-gelE-asa1-efaA”最多见。结论 两种肠球菌各种致病基因携带率差异较大,两种肠球菌致病机制存在差异,本地区致病基因发挥作用的以esp、hyl为主。  相似文献   

4.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球菌是致病性低的革兰阳性人体正常菌群,具有先天耐药性,也容易被诱导产生新的耐药性,在过去十年中,临床上出现了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常引起致死感染,治疗极为困难.本文就其耐药机制、起源、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方面作一综述,有利于临床工作者对VRE的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神经外科ICU住院患者42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VRE感染患者在感染前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并分别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VRE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控措施。结果:420例ICU住院患者中,VRE感染者58例,占13.81%。VRE感染患者在感染前应用的抗生素以三代头孢最多,占37.93%,以四代头孢最少,占6.90%。由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U住院时间≥14 d、留置尿管≥14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以及附近存在VRE感染者均为VRE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VRE感染患者在感染前应用的抗生素以三代头孢最多,ICU住院时间14 d、留置尿管14 d、GCS评分8分以及附近存在VRE感染者均为VRE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VRE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大鼠肠道病理损伤的特点。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5组:平原对照组、5000米海拔高度10天组、5000米海拔高度21天组、6500米海拔高度10天组、6500米海拔高度21天组,每组6只。大鼠在平原环境或模拟高原环境中常规饲养,在相应时间点,深度麻醉受试大鼠致死,取材,固定、HE染色后镜检并进行病理学损伤评分。结果:各高原组空、回肠病理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平原对照组(P0.01),5000 m暴露21d组空肠、回肠、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显著高于5000 m暴露10 d组,明显低于6500 m暴露21d组,6500 m暴露10d组空肠、回肠、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显著高于5000 m暴露10 d组(P0.01或P0.05)。5000 m暴露10 d组结肠损伤病理评分与平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高原组结肠病理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平原对照组(P0.01或P0.05)。5000 m暴露21 d组空肠与结肠病理损伤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6500 m暴露21 d组空肠和回结肠均与结肠病理损伤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肠道粘膜随着海拔高度和缺氧时间的延长而损伤加重。在相同的情况下,小肠的损伤较结肠严重,但空肠和回肠的损伤无明显差异,结肠损伤的发生较晚且与高原环境停留时间具有明显关系,提示在进入高原早期应将小肠病理损伤的防治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选择性培养基(EC)对三个年龄组共91例健康人群大便进行了肠道肠球菌定量分析和菌型分布调查.结果表明,幼儿组、成年组和老年组的肠球菌活菌数分量分别为6.38±0.65、6.91±1.04、7.13±1.21(log(?)±s/克便),经统计学处理,幼儿组与成年组、老年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而成年组与老年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本次肠球菌的检出率为78.0%;菌型分布以屎肠球菌、肠肠球菌为主,粪肠球菌和坚忍肠球菌为次.本文就检测肠球菌含量来预测和评价宿主体健康状况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和慢性腹泻患者与正常人的肠道菌群变化差异.方法 对慢性腹泻组22例、急性腹泻组35例,对照组20例的成年患者粪便进行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检测分析与比较.结果 急性腹泻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肠杆菌显著增加,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及肠球菌显著减少(P<0.01),慢性腹泻患者的肠杆菌明显增加,乳酸杆菌明显减少(P<0.05),双歧杆菌、类杆菌及肠球菌较对照组减少,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腹泻者厌氧菌较慢性腹泻者有所减少,其中类杆菌和乳杆菌显著减少(P<0.05).结论 无论急慢性腹泻患者都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其中急性腹泻患者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肠球菌FQ15发酵液中的有机酸在不同发酵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此株益生菌发酵液中有机酸的主要成分及其在发酵不同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丙酸、丙酮酸、乳酸、乙酸的浓度都是在菌体生长处于衰亡期时达到最大值,乳酸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浓度明显下降,而乙酸在发酵后期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此方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为研究微生物合成中有机酸种类及变化趋势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快捷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0.
动物肠道菌群关系其健康状态,而菌群组成受到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探究其中关系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物种保护。本研究基于非损伤性取样,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不同地理纬度笼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狼(Canis lupus)的肠道菌群结构比较和初步功能预测。针对取自天津市动物园(38°88′N)和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31°14′N)两地饲养的狼粪便样本(分别简称为天津样本和南京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比较分析两组样本的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Student’s t和Welch’s t检验显示南京样本的α多样性显著高于天津样本。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是两组样本中的优势菌门,天津样本中弯曲杆菌门(Campilobacterota)的丰度显著高于南京样本。在属水平上,两组样本的肠道菌群中优势菌属均包括艰难梭菌属(Peptoclostridium)、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和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基于Unweighted UniFrac距...  相似文献   

11.
不同青枯病抗性的番茄品种内生细菌生理群数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对青枯病抗性不同的番茄品种其内生细菌生理群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内生细菌生理群数量的变化随品种抗性、生育期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化.在7大类生理群细菌中,氨化细菌的数量最多,且在幼苗期以后,高抗青枯病番茄品种中数量明显高于高感品种,初步认为,氨化细菌可能是影响青枯病发生的关键性微生物.番茄抗病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其内生细菌的总体数量要比感病品种多,呈交替波动变化.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固氮细菌和反硫化细菌平均数量均表现为在夏季高于冬季,硫化细菌的数量则冬季高于夏季,厌气性细菌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12.
王亮  沈丽  王东升  韩立慧  王茂龙  刘汉成  周岩冰 《生物磁学》2011,(10):1924-1926,1920
目的:探讨抗生素、肠道准备以及饮食对SD大鼠肠道茵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肠道准备组,禁饮食组,术后早期禁饮食组和术后早期进食组,共处理4天,第5天脱颈椎处死,无茵条件下取回盲部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抗生素组、肠道准备组以及禁饮食组与对照组比较,抗生素组与肠道准备组、禁饮食组比较,大肠杆菌、类杆菌数量均明显增加,双歧杆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减少,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进食组与术后禁饮食组相比,大肠杆茵、类杆菌数量有所减少,双歧杆菌、肠球菌数量有所增加,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有所提高,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肠道准备以及禁饮食均可引起SD大鼠肠道茵群失调,其中抗生素对肠道茵群的影响最大;并且术后早期进食对肠道茵群失调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生素、肠道准备以及饮食对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肠道准备组,禁饮食组,术后早期禁饮食组和术后早期进食组,共处理4天,第5天脱颈椎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回盲部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抗生素组、肠道准备组以及禁饮食组与对照组比较,抗生素组与肠道准备组、禁饮食组比较,大肠杆菌、类杆菌数量均明显增加,双歧杆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减少,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进食组与术后禁饮食组相比,大肠杆菌、类杆菌数量有所减少,双歧杆菌、肠球菌数量有所增加,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有所提高,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肠道准备以及禁饮食均可引起SD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其中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最大;并且术后早期进食对肠道菌群失调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