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ostitrimerella gen. nov. 属于无铰纲腕足动物中的三分贝族.模式种Costitrimerella costellata gen. et sp. nov. 的模式标本采自浙江江山城西约5km的坛二村北和(土弄)里上奥陶统黄泥岗组的硅质结核中.因发育良好放射状壳线、背肌台前部强烈高隆又缺失台穹构造而与本族其它15属(壳表均光滑仅饰同心生长线纹)有重要的差别,它可能代表奥陶纪晚期三分贝族的一个奇特支系.志留纪三分贝族大都被认为是浅水产物.江山黄泥岗组紫红色泥岩中含深水的叶月贝(Foliomena)腕足动物群,但未寻获三分贝族化石,而夹于泥岩中的硅质结核未见叶月贝动物群的成员,却产三分贝族的代表,其生存环境尚待深入探查.  相似文献   

2.
论文描述的三分贝类化石标本发现于江西省玉山县祝宅和马鞍山地区的三衢山组中,新种Zhuzhaiia transitense gen.et sp.nov,的特征是贝体大,两壳近等大,光滑;假铰合面大;腹内肌痕台悬空,无中板;背内肌痕台也悬空,腕腔中部有内向隆起,文中讨论该种的分类位置,根据假铰合面和肌痕台的特征,在总体上可以归入三分贝类,但发育了三分贝科没有的一些特征,如两壳近等大,肌痕台完全悬空,有简单的铰齿和铰窝,所以作者另立新科Zhuzhaiidae fam.nov.,Costitrimerella Rong et Li,1993属的一些特征,如其背壳内肌痕台前部悬空,无中板支持,似乎显示从三分贝科到新科的过渡性质,而新科在许多特征上也显示了从三分贝类到五房贝类的一些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3.
报道东秦岭中部晚奥陶世腕足类19属20种,其中4新种。该区晚奥陶世腕足类与浙赣、陕甘宁及青海等地区同属华南华北腕足动物地理区。此区与北欧区较接近,它可能与哈萨克地区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腕足动物地理区,或为北欧区的一个亚区。它与准噶尔兴安区明显不同,后者属北美区  相似文献   

4.
Tashanomenagen.nov.属于有铰纲腕足动物中的扭月贝族,被有疑问地归于雕月贝科(GlyptomenidaeCooper,1956)。模式种Tashanomenavariabilisgen.etsp.nov.的模式标本采自江西玉山城东约15km的下镇外村塔山东北坡下镇组(middleAshgill)中上部的黄绿色泥岩中。因发育显著的横向背肌痕面围脊与本族的其它任何已知属有重要的差别。新属的个体一般不超过3mm长、5mm宽,但已具备了成年期的形态构造特征。对模式种的居群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后,发现存在一系列明显的居群内变异以及某些变异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广泛分布于晚奥陶世浅水、暖水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两个牙形刺属Tasmanognathus Burrett, 1979和Yaoxianognathus An, 1985的分类学和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讨论,并基于产出于华北台地北缘内蒙古大佘太白彦花山剖面的丰富标本提出关于两属的分类和演化的几点认识。根据所发现的化石特征,本文补充了Tasmanognathus shichuanheensis An, 1985和Yaoxianognathus neimengguensis(Qiu in Lin et al., 1984)的器官分子。基于Tasmanognathus borealis An, 1985 S分子的复杂细齿结构特征,认为其符合Yaoxianognathus的属征,将其归并厘定为Yaoxianognathus borealis,器官种Tasmanognathus sigangensis Pei, 1987的各分子无一符合该属器官特征重建,其全型标本更接近于Oulodus Branson et Mehl, 1933。同时,T. sishuiensis-T. shichuanheensis-Y. borealis-Y. neimengguensis-Y. yaoxianensis表现为细齿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再一次证明两属之间演化关系明确。本文对两个属的认识,将为浅水、暖水碳酸盐岩相上奥陶统的牙形刺分类学研究和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Tashanomenagen.nov.属于有铰纲腕足动物中的扭月贝族,被有疑问地归于雕月贝科(GlyptomenidaeCooper,1956)。模式种Tashanomenavariabilisgen.etsp.nov.的模式标本采自江西玉山城东约15km的下镇外村塔山东北坡下镇组(middleAshgill)中上部的黄绿色泥岩中。因发育显著的横向背肌痕面围脊与本族的其它任何已知属有重要的差别。新属的个体一般不超过3mm长、5mm宽,但已具备了成年期的形态构造特征。对模式种的居群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后,发现存在一系列明显的居群内变异以及某些变异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讨论的材料是卢衍豪、侯佑堂、张日东、刘第墉诸先生和笔者于1954年夏在浙江西部江山县黄泥岗新路亭附近的胡乐页岩中采得的(野外化石号码CB2),共有12个标本,代表一个新属新种,兹取名为“美丽娇笔石”(Abrograptus formosus gen.et sp.nov.),同这种新笔石共生的其他笔石有Didymograptus superstes Lapworth,Nemagraptus gracilis  相似文献   

8.
本文资料系1957年高振家同志采自新疆库隆布拉克,标本号Ⅲ-226/a,共有30多个复体珊瑚,保存良好。经作者研究,共有一新属,三新种,即: 新疆新疆珊瑚Sinkiangopora sinkiangensis Tchi 不规则新疆珊瑚S.irregulare Tchi 胖壁新疆珊瑚S.obesa Tchi  相似文献   

9.
对北祁山东段和鄂尔多斯西缘新材料的研究表明,甘肃景泰红水堡晚石炭世早期的杂羊齿属(Palaeoweichselia)与西欧的模式标本存在明显差异,遂另建一新属-Reticalethopteris gen.nov.。新属与Neuralethopteris是脉延羊齿类植物中分别代表网状叶脉和羽状叶脉的一对姐妹属。  相似文献   

10.
微壳饰以放射纹(简称壳纹)为主要特征、缺失同心层的始石燕类(本文指始石燕亚科Eospiriferinae的代表),初现于早志留世早期(Early Llandoverian),绝灭于中泥盆世早期(Eifelian)。它作为石燕族最早出现的一支,在世界范围内,有着相当广泛的分布。始石燕类  相似文献   

11.
前言早寒武世海绵在文献中虽屡有报道(Rigby, 1976, 1986),但多为分散式保存的骨针,关于海绵骨骼整体化石的报道则极鲜见(Walcott,1886, 1889; Rigby, 1987)。云南澄江是世界上迄今所发现的保存大量完整海绵骨骼化石和层位最低的唯一产地。澄江海绵化石群的研究为重建海绵类早期历史提供了新的较可靠的科学依据。长期以来人们根据早寒武世地层中所发现的大量海绵骨针均为四射类型的事实,推测这一时期的海绵分异度低,主要由六射海绵少数分子所组成,普通海绵极稀少,还未得到发展(Rigby,1976,1986)。澄江海绵化石群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与以上的推测恰恰相反,实际上,早寒武世筇竹寺期的海绵在演化上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普通海绵已高度分异并成为海绵类中最主要的优势生物类型。在分异度、物种结构、骨骼结构方式和复杂程度等方面均表现了筇竹寺期海绵动物群与中寒武世布尔吉斯海绵动物群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这些相似性表明,海绵动物在早寒武世早期(筇竹寺期)已达到演化上的第一高峰,在其后筇竹寺期到布尔吉斯期将近3千万年的地质历程中处于缓慢的渐进式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