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叶片的大小、形状、破碎化程度、测定时间及保存时间是影响植物水势测定的主要因素,但相关研究开展较少。本研究以成熟度相同,羽状复叶较多的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为实验材料,利用WP4C露点水势仪监测叶片水势的日变化动态。结果显示,叶片水势测定最合理的时间段为9:00-13:00;测定叶片在4℃冰箱中保存不同时间后的水势变化值,确定4℃条件下保存1 h内为测定叶片水势的最佳保存时间;比较了不同形状、大小以及不同破碎化程度的叶片对水势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叶片的大小、形状和破碎化程度对水势均有一定影响。因此,实际操作中应使用完整的单个叶片覆盖样品室以准确测定叶片水势。在优化测定条件后,利用该方法测定的水势值具有准确率高、重复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雌雄异株的大戟科植物中叶片大小和形状的性别差异 作为自然选择的对象,叶片大小和形状能够发挥适应性作用,并且随叶龄而改变。在雌雄异株的植物中,叶片大小和形状因性别而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雌性的叶片较大。以往研究表明,Adriana tomentosa在叶裂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在叶片大小、形状和生理生态等方面是否存在其他性别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否与A. tomentosa的性别适应性和繁殖作用有关。我们测定了生 长在澳大利亚东部的两个不连续种群的雌性和雄性植物的幼叶和老叶的物理化学特征,主要包括:叶面积、周长、锯齿、圆形度、长宽比、圆度以及生态生理指标,包括SLA、干物质质量、叶片水分、RWC、δ 13C、δ 15N同位素比、碳氮含量和碳氮比。同时还测定了叶裂、叶片损伤程度和光合色素含量。在这两个种群中,植物性别显著影响几乎所有与叶片形态相关的参数,如面积、周长、圆形度、长宽比和圆度。与预期相反,我们发现两个种群的雄性具有较大的叶面积且与叶龄无关。雄叶裂片较多,周长较长,但它们较少伸长且锯齿较少。雌性和雄性叶片的生理生态指标差异不大。叶片损伤程度因性别而异,但也因种群而异。叶面积和叶形在性别间的差异不能被生理生态因素所补偿。然而,叶面积可能由其他与叶片形态相关的生理生态机制补偿,因为与雄性相比,雌性的叶面积较小,但叶片锯齿较大。  相似文献   

3.
器官形状和大小的控制是一个基本的发育生物学过程, 受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展的影响。到目前为止, 人们对植物器官形状和大小的调控机制知之甚少。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了一个种子和器官大小的调控基因DA1, 其编码一个泛素受体。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 DA1通过抑制细胞的分裂来限制种子和器官的大小。本研究通过激活标签的方法在da1-1突变体背景下筛选到一个叶子形状发生改变的半显性突变体(yuan1-1D)。yuan1-1D形成短而圆的叶片和短的叶柄, 细胞学分析显示, 叶片和叶柄变短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的长向扩展降低导致的。YUAN1编码一个含有PHD锌指结构域的蛋白。GFP-YUAN1融合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内。过量表达YUAN1基因导致叶片和叶柄变短。遗传学分析显示, YUAN1和DA1、ROT3以及ROT4在控制叶片形状和大小方面作用于不同的遗传途径中。因此, 本研究鉴定了一个新的控制器官形状和大小的基因YUAN1, 为阐明植物器官形状和大小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叶片的形态变异是研究植物响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叶片大小与形状影响着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碳、水等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然而,叶片大小与形状如何响应气候变化仍缺乏研究。此外,大多研究忽略了叶大小与形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种内变异,而只关注种间变异。我们收集了中国98年(1910-2008年)7个代表性双子叶植物的植物标本馆标本6000多份,并测量了它们叶片的叶长和宽度。我们探索了叶片大小(叶长、叶宽和长×宽乘积)的地理模式和时间趋势,(即研究了降水量和温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对叶片大小和形状变化的影响。在控制了标本采集时间的影响后,全部物种的平均叶大小沿着纬度梯度的增加而减小,但这一关系在不同物种间存在差异。叶大小和形状的空间变异与温度和降水正相关。当控制了采集地点的影响后,全部物种的平均叶大小随着时间有变大的趋势。大多数物种叶大小的时间变化与降水正相关,而叶形状的时间变化则与温度正相关。我们的研究指出叶大小和形状在时空上的种内变异显著受气候的影响,同时说明植物标本可以为研究植物形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5.
林植芳   《广西植物》1984,(3):265-268
<正> 目前国内各地所用的光合作用测定装置一般只能作短期的实验,且所表示的光温条件只代表叶室的气温及叶室外的光照强度,也难以调控进出叶室的气体中水蒸汽压及CO_2浓度的恒定。为此,本文介绍作者在美国犹他大学生物系Dr.Ehleringer实验室工作时所用的可对连体叶片作精密的光合、呼吸及蒸腾强度等动态测定的装置。这种装置可以调控叶温、叶片的光照强度、水蒸气压亏缺及叶室中的CO_2浓度、并测定CO_2及水分交换情况。实验结果给出所用实验条件及光合、蒸腾、细胞间CO_2浓度及气孔对水蒸气及CO_2的导度等数据。  相似文献   

6.
新疆四种补血草属植物叶片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玲  宋晓丽 《广西植物》2007,27(4):537-542
利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研究了补血草属4种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1)4种植物的叶片有许多共同的结构适应特征,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表面有厚的角质层;气孔类型均为不等型,气孔位置为平置或略微下陷;上下表皮还具有多细胞构成的盐腺;栅栏组织发达,多为等面叶;存在粘液细胞和单宁细胞;机械组织和维管组织都不发达等。(2)不同种间有不同的结构适应特征,如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垂周壁饰样,气孔密度,盐腺密度,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等。通过叶的结构特征反映出盐生植物与旱生植物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徐扬  陈小红  赵安玖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11):2227-2234
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和NaOCl法,对川西高原地区4种苹果属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并选取叶片厚度、上下表皮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等14项抗旱性相关指标进行测定,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4种苹果属植物的抗旱性进行了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4种苹果属植物叶片上下表皮外均附有角质层,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上表皮细胞明显大于下表皮细胞,其中变叶海棠的角质层厚度和表皮细胞厚度均较大;气孔均只分布在下表皮,其中花叶海棠的气孔密度最大,花叶海棠和湖北海棠的气孔长、宽最小;栅栏组织由2~3层排列紧密的栅栏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其中山荆子的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和叶片结构紧密度最大;主脉均为外韧维管束,其中湖北海棠维管束厚度最大,且皮层中有时出现含晶细胞。(2)所选14项指标中除下表皮角质层厚度外,其余13项指标在4个树种间差异显著,经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上表皮角质层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等8项指标作为4种苹果属植物抗旱性综合评价的代表性指标。(3)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表明,4种苹果属植物抗旱能力大小顺序为:变叶海棠山荆子花叶海棠湖北海棠。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样品水势差异对叶室平衡时间和热电偶冷却时间的影响;比较了湿度法和露点法的测定结果,活体测定与离体测定的结果以及两种渗透势测定方法的结果;并用离体法测定了大麦在NaCl胁迫下叶片Yw,Ys和Yp 的动态变化;用活体法测定了小麦和蚕豆在大田条件下叶片Yw、Ys和YP 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9.
ISAAA信息     
<正>生物学家发现控制叶子形状的原则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学家发现叶片形成的基本原则,即构成植物叶片大小变化的规则。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教授、论文首席作者Lawren Sack认为,在植物的数量设计中,叶片  相似文献   

10.
陶双伦  刘季科  李俊年  张伟华  何岚 《生态学报》2010,30(16):4359-4368
植物组织空间排列对植食性哺乳动物功能反应的作用,是觅食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新鲜紫花苜蓿叶片为食物,改变苜蓿叶片大小调控根田鼠口量,改变叶片间距调控叶片密度,设置叶片空间异质性斑块。在空间异质性斑块上测定根田鼠的觅食行为及其参数,检验植食性哺乳动物4种功能反应模型的预测性。除复合模型参数Rmax、h和Vmax及口量模型参数Rmax的最大似然估计值与测定值近似外,其它模型参数的估计值与测定值均存在较大差异。根田鼠摄入率测定值与4种模型预测值的线性回归均显著(P0.01),但与复合模型预测值的线性拟合效果最佳。表明,复合模型能很好地解释根田鼠觅食与行走的竞争对摄入率调节的动态。根田鼠复合模型存在调节其功能反应机制转变的距离临界值(d)。叶片间距大于该值时,叶片密度调节摄入率;叶片间距小于该值时,口量调节摄入率。结果充分地验证了提出的特定假设:在植物密集条件下,植物大小能调节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根田鼠的摄入率;在植物稀疏条件下,植物密度调节其摄入率。  相似文献   

11.
用露点法和湿度法测定叶片水势及其组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样品水势差异对叶室平衡时间和热电偶冷却时间的影响;比较了湿度法和露点法的测定结果,活体测定与离体测定的结果以及两种渗透势测定方法的结果;并用离体法测定了大麦在NaCl胁迫下叶片ψw,ψs和ψp的动态变化;用活体法测定了小麦和蚕豆在大田条件下叶片ψw、ψs和ψp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态学报》2014,38(5):460
植物花对称性与传粉系统密切相关, 花特征的变异性受到传粉者的选择作用。由于特化的传粉者对两侧对称的花的稳定选择, Berg假说认为两侧对称植物花大小的变异性比辐射对称植物的更低; 而且, 在传粉者的选择作用下花特征比植物营养特征明显有更低的变异性, 因为后者更易受环境影响。该文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的50种开花植物(包括19种两侧对称植物和31种辐射对称植物)的花和叶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两侧对称植物还是辐射对称植物, 花大小的变异性都显著低于叶片大小的变异性, 表明传粉者对花施加的稳定选择有利于花的稳定性。但是, 辐射对称物种花大小的变异程度和两侧对称物种的相似, 即使在控制物种系统发育的影响后, 也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 这与Berg假说不一致。高山生态系统中传粉者种类相对较少, 以熊蜂和蝇类为主, 传粉者的活动受局域气候环境影响较大, 因此传粉昆虫对植物花的选择作用强度可能有较大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植物花对称性与传粉系统密切相关,花特征的变异性受到传粉者的选择作用。由于特化的传粉者对两侧对称的花的稳定选择,Berg假说认为两侧对称植物花大小的变异性比辐射对称植物的更低;而且,在传粉者的选择作用下花特征比植物营养特征明显有更低的变异性,因为后者更易受环境影响。该文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的50种开花植物(包括19种两侧对称植物和31种辐射对称植物)的花和叶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两侧对称植物还是辐射对称植物,花大小的变异性都显著低于叶片大小的变异性,表明传粉者对花施加的稳定选择有利于花的稳定性。但是,辐射对称物种花大小的变异程度和两侧对称物种的相似,即使在控制物种系统发育的影响后,也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这与Berg假说不一致。高山生态系统中传粉者种类相对较少,以熊蜂和蝇类为主,传粉者的活动受局域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因此传粉昆虫对植物花的选择作用强度可能有较大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4.
植物叶片pH值的测定及样品预处理和保存方法的比较研究 植物叶片pH值是叶片能量运转、新陈代谢、养分平衡等生理活动的重要调节因素。但目前尚缺乏一套合适的植物叶片样品的保存和测试方法,能同时满足叶片样品的长期保存和接近鲜叶片pH值测定的要求。本文通过探索植物叶样品的预处理和保存方式以及叶:水混合比例对叶片pH测定值的影响,提出一种能够长期保存植物叶片,同时对叶片pH值影响较小的测定方法,并且建立不同处理方法间的转换关系。本研究采集多种植物的叶片样品,并分别进行短期冷藏、冷冻和烘干处理保存,以刚采摘的新鲜绿色叶片作为对照,研究叶片样品不同保存方式对其pH值的影响。对烘干绿色叶片按叶片和水1:8的体积比和1:10的质量比分别进行pH值测定,对冷冻叶片:水按质量比为1:10和1:15的比例分别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加水比例对所测叶片样品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冷藏和冷冻处理对植物叶片pH值的测量结果没有显著影响,但是烘干处理一般会使测定值偏高。因此,在长时间的野外采样工作中,通过便携式冷藏箱对植物样品进行冷冻保存,是保持叶片样品pH值稳定、即更接近新鲜叶pH测量值的较好的样品保存方式。对于长时间野外采样,冷冻预处理是植物叶样品保存的最佳选择;而冷藏预处理是短时间保存的最佳选择。不同的叶片:水比例对pH测量值存在显著影响:样品稀释比例 越高,氢离子浓度越低,测量到的叶片pH值越大。因此,为了建立现有不同植物叶pH值测量方法之间的联系,本文为叶片样品的不同前处理和测量方式提供了转换关系。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植物叶片pH值的研究,从而提高对这一功能性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鸢尾属(Iris)植物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玉凤  张柯  王文和  李楠 《植物研究》2008,28(5):547-551
对12种鸢尾叶片的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野鸢尾、单花鸢尾、北陵鸢尾3种鸢尾各自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及气孔密度等有明显区别,而其余9种鸢尾叶片各自上下表皮形态均无明显差异。12种鸢尾的气孔类型均属于横列型,且气孔均是随机分布,气孔保卫细胞的长轴与叶脉平行,叶脉处无气孔分布。不同种鸢尾之间叶片表皮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可为鸢尾属植物的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种简便快速鲜叶表皮制片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透明胶带夹粘住适当大小的新鲜植物叶片,经轻轻挤刮,撕开两胶带,上、下表皮粘附在两胶带上,经NaOCl溶液处理3~5min,以离析粘附在表皮上的叶肉细胞,在流水下用软刷刷洗,凉干后,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摄影.该法简便、快速,更适用于叶片较小的植物叶表皮制片.  相似文献   

17.
新疆12种黄芩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新疆12种黄芩属植物叶片上的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有多种形式;而下表皮细胞形状均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均为深波形,不具分类学意义,但叶片两面分布的气孔器,在不同种间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外拱盖内缘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其表皮角质层纹饰和表皮毛的微形态也各有不同;大多数植物叶片表面具腺点,其大小、分布及疏密程度也有不同。植物叶表皮上的这些微形态特征,可为探讨本属种间的分类学及亲缘关系提供一定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胚乳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猕猴桃是雌雄异株植物,由雌株胚乳培养的再生植株仍有雌、雄性别分化现象。对已开花结果的胚乳植株生物学特性观察表明,与对照母株相比,胚乳植株在株形、叶片大小、果实形状及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上都有较大的变化。为了探明整体水平变化与分子水平变化的关系,我们观察了有代表性的3株开花、挂果的猕猴桃胚乳再生雌株,1株胚乳变异雄株与对照父、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常见行道树种叶片表面形态与滞尘能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璐  管东生  陈永勤 《生态学报》2013,33(8):2604-2614
以广州市常见的18种行道树为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行道树的叶表面形态结构、应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绿化树种叶片的接触角对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滞尘量差异显著,18种植物叶片雨后第26天的最大滞尘量在0.066-1.831 g/m2,物种间相差达27倍以上.叶表面具有网状结构,气孔密度较大(20<气孔密度<60个)且气孔开口较大(如芒果)容易滞留粉尘;叶表面平滑具有蜡质层,气孔排列整齐,无明显起伏(如红花羊蹄甲、桃花心木、大叶紫薇、鹅掌藤),滞尘能力较弱.植物叶片接触角与滞尘量呈负相关(r=-0.614),接触角<90°的表现为亲水性.易润湿的植物叶片雨后第26天最大滞尘量在1.0-1.831 g/m2,叶片表面的形态结构凹凸不平,具有钩状或脊状褶皱、突起等且20<气孔密度<60范围内,测得的接触角较小(芒果、重阳木、高山榕),使得粉尘与植物叶片接触面积较大,粉尘不易从叶面脱落,滞尘能力较强.而接触角较大的盆架树、麻楝、大叶紫薇、鹅掌藤和红花羊蹄甲的滞尘量均<1.0g/m2,其特殊的表面结构和疏水的蜡质使颗粒物不易吸附在植物叶片上,因此滞尘能力较弱.由此可见,植物叶表面蜡质含量和气孔密度及其叶片接触角的大小是影响植物叶片滞尘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城市绿化时,适当考虑选择叶表面形态有利于滞尘的绿化树种,将可提高城市植被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细裂槭与其近缘种大叶细裂槭、疏毛槭的表型性状及叶片微形态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细裂槭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细裂槭表型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2)同一产地细裂槭与其近缘种的一些表型性状存在较大的差异。(3)反映叶片大小和翅果形状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相对较大,不能准确反映种间关系,故不支持《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以及各类地方植物志中以叶片大小和双翅连接角度作为细裂槭、大叶细裂槭和疏毛槭的主要分类依据。(4)疏毛槭叶上表皮和下表皮均具表皮毛,且生活周期内不脱落,与《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对疏毛槭的记载略有不同。依据许炳强提出的植物叶脉序演化关系,细裂槭与大叶细裂槭的叶脉序特征基本一致,而疏毛槭较细裂槭和大叶细裂槭原始,该研究结果支持Flora of China对细裂槭和大叶细裂槭的合并处理,并将细裂槭作为疏毛槭的变种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