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自然界存在两种登革热传播模式:人-伊蚊-人循环,蚊媒是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猴-伊蚊-猴循环,蚊媒是白纹伊蚊与白雪伊蚊群。我国学者首先于1975年从无输入性病例的我国西南边疆山林地区的白纹伊蚊体内分离到登革热病毒4型,白纹伊蚊承担两种传播模式的中介。本研究介绍了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的生态习性与全球及在中国的分布。认为在我国厦门地区迄今为止还未曾发现过埃及伊蚊的存在,也简介了沃尔巴克体新技术防控蚊媒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外有不少人采用了苏联 Polovodova法(卵小管膨大部观察法)来制定不同蚊种雌蚊的生理年龄。Samarawickrema(1962)在实验室内对常型曼蚊及Mansoniaannulifera产1—5次卵的雌蚊进行观察,认为此法相当满意。Lebied(1959)在非洲用同法观察了白纹伊蚊等的生理年龄,从图3中可以看出白纹伊蚊产3—5次卵者,其卵小管膨大部数不够清楚。Gillies(1958)对冈比亚按蚊及A.funestus 用 Polovodova法进行观察,认为在判定生理年龄上有一定困难。为了了解卵小管膨大部检查法是否适用于国内的常见蚊种,现首先对淡色库蚊及白纹伊蚊作实验室内饲养产卵后的观察。  相似文献   

3.
登革热媒介昆虫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登革热在全球的流行迅速增长,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L.)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Skuse)是登革热传播的主要媒介。目前,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治蚊虫的主要手段,每年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其产生了抗药性。关于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研究,主要集中于DDT、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导致的抗药性,并已深入到抗药性分子机理的研究。文章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杀虫剂诱导的抗药性现状及抗性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白纹伊蚊在人房内栖息和飞离活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纹伊蚊为我国登革热的重要媒介。探讨在人房内孳生的白纹伊蚊吸血后的活动情况,将对阐明该蚊在登革热流行病学上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曾于1983年7~9月间,在湖南郴州不同条件的实验人房内,释放吸血的白纹伊蚊,作多次栖息和飞离活动的观察,其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试验昆虫白纹伊蚊为本所已养殖二年以上蚊种。另又采集当地野生的白纹伊蚊蛹,经羽化后再传一代。以上二者分批进行实验。观察方法选住房两间,大小为57.8m3,房内四壁白墙,前后有玻璃明窗,房内置有桌、椅、床、凳、镜台等。实验时,以不同窗帘和纱窗,布置较暗(小于60Lux)…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福建省登革热(Dengue fever,DF)输入性病例持续存在,且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在全省内广泛分布,为了解福建省福州市登革热的媒介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状况,2017年10月7日在福州市台江区元一花园小区内开展伊蚊监测,采用双层叠帐法捕获255只白纹伊蚊蚊体研磨液上清提取核酸后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DENV特异性核酸,将检测阳性的蚊体研磨液上清接种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成功分离到1株DENV病毒株mosquito13/Fujian/2017;经实时荧光RT-PCR法鉴定所分离病毒株的血清型为I型;利用型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病毒E基因并测序进行分子遗传特性分析;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该毒株与2017年10月17日同小区本地登革热病例血清中分离得到的登革毒株E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与越南2014年分离株KT825033/Vietnam/2014核苷酸(99.7%)和氨基酸(99.8%)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所分离登革病毒毒株的基因型为I型,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家进化关系相近,可能输入来源于东南亚国家。本研究证实了登革热外潜伏期的存在以及白纹伊蚊在登革热疫情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作用,提示在登革热的防控工作中媒介登革病毒监测、检测的重要性,也提示福建省需要加强输入来源监测,特别是东南亚入境人员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白纹伊蚊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麟  李文盛  袁金富 《遗传》1985,7(4):40-41
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之一, 对此蚊种进行细胞遗传学观察研究以及组型分 析是很有必要的。国内朱沈侃等[h]以实验室饲 养的蚊虫为研究材料,曾对该蚊种的染色体形 态作了描述分析。本文对采自广州地区的白纹 伊蚊的体细胞染色体作一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植物性驱蚊剂的开发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昆虫的习惯化行为反应是制约有效植物性驱蚊剂发展的障碍之一.为了了解登革热重要媒介昆虫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对植物性驱避剂的行为机制,本研究在分析了香茅油溶液对幼虫存活影响和对成蚊驱避作用的基础上,将白纹伊蚊幼虫于经稀释的香茅Cymbopogon nardus油溶液中饲养,然后通过局部涂肤的方法,测定白纹伊蚊雌蚊的刺叮选择行为变化.结果显示,香茅油对成蚊具有显著的驱避效果,但是幼虫经香茅油溶液饲养后,尽管仍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但是44.5 mg/L和178 mg/L的低浓度香茅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减弱.说明幼虫期对精油溶液的经历,可诱导白纹伊蚊刺叮选择行为的习惯化反应,从而降低植物性驱避剂的驱避效果.  相似文献   

8.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最常见的蚊种之一,分布面广,与人关系密切,为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的传播媒介。防制白纹伊蚊对消除此两种病的流行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汽车的废旧轮胎多堆放于露天场所,雨后积水成为白纹伊蚊适宜的孳生地,附近居民深受其害,为此选择了某厂区轮胎积水环境投放豫南罗索线虫(Rommanomermis yunanensis)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白纹伊蚊亚组伊蚊的研究——Ⅰ.成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宝麟 《动物学研究》1982,3(4):327-338
白纹伊蚊亚组(Aedes albopictus subgroup)是复蚊亚属(Stegomyia)伊蚊的重要类群之一,例如其中的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的媒介之一,而且在福建、四川等地,它被认为与乙型脑炎的传播有关。本亚组所属种类,尤其是它们的幼虫和蛹,都很近似,因而过去有些种类不易区分。最近黄耀民(Huang,1972a;1979)对东南亚的本亚组蚊种作了比较详细的分类研究,才澄清了一些问题,提高了这方面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常见蚊种:淡色庙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棕垲麻蚁等6咱,在相似条件下进行对犬丝虲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犬丝虫能在白纹伊蚊、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及三带喙庸蚊完垒傲育;骚援阿蚊吸血後,所有进入马氏管中的微丝蚴全成角質化,不能发育;棕尾麾蚊不能吸血,无法观察。各试验种中以感染率论,淡色庙蚊最高,中摹按蚊和白纹伊蚊次之,三带喙庵蚊最低。以发育率论,中华按蚊最高,白纹伊蚊次之,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庳蚊最低。以蚊虫存活率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最高,三带喙应蚊次之,中莘按蚊最低。根攘Kartman氏(1954)所建议的实验戚染指敷比较各蚊种的感受力,试验蚊植中以白纹伊蚊最高,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次之,三带喙库蚊最低。各蚊种的吸犬血率,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白纹伊蚊为最高,中华按蚊次之,三带喙库蚊及骚扰阿蚊及淡色库蚊次之。上述试验结果指出四种蚊虫中,以白牧伊蚊为最適宜的试验媒介,也可能是自然媒介;中华按蚊灾之,其他二种库蚊更次之,似不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不同植物浸液对白纹伊蚊的产卵引诱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孕卵蚊虫粘捕法现场测试不同植物浸液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Skuse)的产卵引诱作用,发现樟树叶、黄杨叶、狗尾草、绊根草、玉兰叶和竹叶的浸液现场诱蚊效果与自来水对照没有显著的差异;竹叶、玉兰叶、狗尾草和绊根草室内发酵21、30和45d的现场诱蚊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应用诱卵器法显示:竹叶、玉兰、狗尾草、绊根草植物浸液和自来水对照的诱卵数却差异显著。现场试验发现自来水、室外积水和蚊虫饲养水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Singh报道,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细胞对分离登革热病毒比小白鼠乳鼠和Vero细胞更敏感,并产生特异性细胞病变。Pav又用于对登革热病毒的鉴定上,效果颇佳。鉴于此情况,我们参照Singh白纹伊蚊幼虫的组织培养方法加以改进,建立了白纹伊蚊细胞株——ACK_1~*,现已传至第81代。用登革热Ⅱ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省西南边境9县市捕获伊蚊属雌性成蚊16种19367只,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病毒.从185批6491只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50批1605只剌扰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23批772只窄翅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4批103只阿萨姆伊蚊中分离到病毒1株.其它12种共10396只伊蚊的病毒分离物为阴性.分离到的7株病毒经免疫荧光、酶免疫、血凝抑制和中和试验鉴定,均为乙型脑炎病毒(JE virus).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蚊种.分析认为白纹伊蚊在当地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刺扰伊蚊、窄翅伊蚊和阿萨姆伊蚊亦可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正登革病毒(dengue virus)是一种流行广泛的蚊媒病毒,主要经伊蚊Aedes传播,可导致登革热等重大疾病。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对蚊媒进行防控,使蚊虫产生了抗药性。为了检验蚊虫抗药性对其感染和传播病毒的影响,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贾志荣和陈晓光等筛选建立了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抗溴氰菊酯的实验室品系,并利用RT-PCR和RTq PCR检测了感染登革病毒后0,4,7和10 d白纹伊蚊溴氰  相似文献   

15.
<正> 白纹伊蚊 Aedes(S.)albopictus是我国登革热、乙型脑炎的重要媒介蚊种。作者自1981年以来,以该蚊幼虫为防制对象,对国产辛硫磷进行了水体塑料小筒长效缓释方法研究,今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水体缓释小筒的研制 1.原材料(1)贮药盛器:为无毒聚氯乙烯硬片制作的塑料小筒;(2)药物载体:①河砂,粒径0.08—0.12厘米、②软木粉,粒径比河砂  相似文献   

16.
酚氧化酶在昆虫抵抗外来异物黑化和成囊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分别经胸内接种马来丝虫微丝蚴和生理盐水后,测定蚊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未接种的两种蚊,其1日龄蚊的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3、12和16日龄蚊。1日龄中华按蚊接种微丝蚴24h后,其酚氧化酶活性比未接种蚊和接种生理盐水蚊高2—3倍。1日龄白纹伊蚊接种微丝蚴24h后,其酚氧化酶活性是未接种蚊的7倍。白纹伊蚊酚氧化酶活性的免疫激活水平显著高于中华按蚊。讨论了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酚氧化酶活性的差异与其免疫力差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重庆蚊子种类很多,其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有中华按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等四种,它们如何越冬,在消灭蚊子与疾病防治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我国,关于蚊虫越冬调查以及越冬蚊虫生理的研究,报告得不多,冯兰洲在1937年曾就北京主要蚊种进行研究,观察到以卵越冬者有:仁川伊蚊Aedes(S)chemulpoensis、汉城伊蚊Aedes(F.)seoulensis、朝鲜伊蚊Aedes(F.)koreicus、多斑伊蚊Aedes(O.)maculatus等四种。以幼虫越冬有:帕氏按蚊 Anopheles(M.)pattoni、林氏按蚊Anopheles  相似文献   

18.
几种驱避化合物对白纹伊蚊寄主搜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蕙玲  杜家纬 《昆虫学报》2008,51(11):1220-1224
研究了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在含不同浓度的驱避化合物的空间内停留不同时间后,对其寄主搜寻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密闭空间中, 分别以0.013~0.500 μg/cm3浓度的柠檬醛、丁香酚、芳樟醇、香叶醇、茴香醛处理白纹伊蚊24~96 h后,试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定向寄主抑制,其中以茴香醛及香叶醇抑制效果最佳,但香茅醛各处理组试蚊均未受到影响。白纹伊蚊搜寻定向寄主能力受到抑制的个体,在实验室正常饲养后,可逐渐恢复;但茴香醛0.250 μg/cm3处理试虫96 h后,一直未能恢复正常的吸血行为。研究结果提示,茴香醛与香叶醇作为优良的空间驱避剂,在白纹伊蚊防控技术领域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过去几年在实验室饲养白纹伊蚊的过程中,作者见到每到9月中旬左右,虽平均温度仍在20℃以上,但成蚊所产的卵其孵化率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不孵化,即使及时饲养在自然光源、25℃的恒温室中,也不能改变上述情况。近年来实验生态学的研究阐明了昼夜光照节律控制昆虫的季节发生有巨大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昆虫的多型现象(polymor-phism)和滞育(diapause)形成的影响(de Wilde,1962;Andrewartha 1952)。作者受此启发,进行了光周期对白纹伊蚊产滞育卵关系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在云南省西南边境9县市捕获伊蚊属雌性成蚊16种19367只,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病毒。从185批6491只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50批1605只剌扰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23批772只窄翅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4批103只阿萨姆伊蚊中分离到病毒1株。其它12种共10396只伊蚊的病毒分离物为阴性。分离到的7株病毒经免疫荧光、酶免疫、血凝抑制和中和试验鉴定,均为乙型脑炎病毒(JEvirus)。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蚊种。分析认为白纹伊蚊在当地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刺扰伊蚊、窄翅伊蚊和阿萨姆伊蚊亦可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