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株产木聚糖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采用平板水解圈筛选和摇瓶发酵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木聚糖酶的细菌xy-7,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坎皮纳斯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campinasensis)。经测定,xy-7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0℃,最适作用pH为7.0。该酶热稳定性较好,60℃时保温2h酶活保持为原来的73%。此外,该酶的pH作用范围较广,pH 9.0时酶活仍能保持68%,属于耐碱性木聚糖酶。这些性质表明,该酶在制浆造纸等行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造纸厂的污泥及污水筛选获得了一株产木聚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异硫链霉菌(Streptomyces althioticus),专利保藏号为CCTCC M 2014110。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优化了碳源、氮源、温度、初始p H、发酵周期、摇床转速、接种量及装液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为:以为玉米芯为碳源,用量30 g/L;以大豆粉与硝酸钾复合物为氮源,用量分别为20g/L和10 g/L;发酵周期120 h,发酵温度40℃,接种量6%,初始p H 5.0,装液量50 m L/250 m L三角瓶,摇床转速为160 r/min。  相似文献   

3.
木聚糖酶高产菌株的鉴定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了解木聚糖酶高产菌株A79的遗传背景.并优化其产木聚糖酶的液体发酵条件,为下一步工业化生产和木聚糖酶制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形态观察和18S rDNA基因的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对菌株A79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和均匀设计试验,优化其产胞外木聚糖酶的液体发酵条件.结果:通过对18S rDNA基因的分子系统进化分析,菌株A79被鉴定为黑曲霉(Asperillus niger A79).其最佳产酶培养基为:玉米芯5.0%,麸皮0.5%.纤维物质1.O%,玉米浆1.1%.(NH4)2SO40.8%,蛋白胨0.8%,CaCO3 0.5%,KH2PO4 0.23%,MgSO4,·7H2O 0.08%,微量元素(MaIldels)0.08%,pH自然.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5%(2.0×107),28℃、250r/min振荡培养96h.结论:经优化培养,酶活力由前期的50 000u/ml提高到90000u/ml,增加了近50%.  相似文献   

4.
从福建省永泰县温泉采集样品中筛选到1株产耐热木聚糖酶嗜热菌株TC-W7,并获得该木聚糖酶基因。在此基础上,采用易错PCR技术在木聚糖酶基因中引入突变,研究Mg2+浓度、Mn2+浓度、dTTP/dCTP浓度等条件对突变率的影响。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相似性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菌株TC-W7为土壤芽胞杆菌(Geobacillus),菌株TC-W7在最适温度75℃和 pH 8.2条件下,其木聚糖酶活力为215.83 U/mL,Triton X-100和DDT能显著增强该酶的活性。在 Mg2+浓度为20μmol/L,Mn2+浓度为0.80μmol/L,dTTP/dCTP浓度为0.30 mmol/L的致突变条件下,碱基突变率为0.98%。 Geobacillus sp. TC-W7产木聚糖酶具有较好的耐热和耐碱等工业应用特性,对该酶易错PCR致突变条件优化结果,可用于后续木聚糖酶的耐热定向进化。  相似文献   

5.
胆红素氧化酶产酶菌株的分离及最佳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A bilirubin oxidase (EC 1.3.3.5) producing strain, Mv 2.1089, was isolated from several strains of Myrothecium verrucaria by dilution metho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enzyme produc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suitable medium was cultured at 25 degrees C on a rotating shaker glucose and peptone, at pH 6.0. The strain was cultured at 25 degrees C on a rotating shaker (150 r/min) for 96 h. Bilirubin oxidase with 0.5-1.5 u/ml was obtained in the culture medium.  相似文献   

6.
产木聚糖酶厌氧真菌菌株筛选及产酶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2株分离自反刍动物瘤胃及粪样的厌氧真菌中筛选到一株木聚糖酶高产菌,编号为A4,初步鉴定为Neocallimastix属菌。以稻草秸、玉米秸、花生秸、滤纸片段为发酵底物,经39℃厌氧培养,A4菌产生的木聚糖酶活分别为14.31U/mL、11.39U/mL、6.99U/mL和13.38U/mL。对A4菌产生木聚糖酶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现,培养基中无细胞瘤胃液浓度对A4菌产生的木聚糖酶活无显著影响;但酵母膏浓度从1.0g/L降至0.5g/L后,A4菌产生的木聚糖酶活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7.
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是对其进行酶学研究和分子改良研究的基础。利用实验室选育的黑曲霉菌株Aspergillus niger SM24/a进行木聚糖酶发酵,粗酶液经过(NH_4)_2SO_4分级沉淀Bio-Gel P6除盐、UNO sphere Q阴离子交换和Enrich SEC70凝胶色谱层析四个步骤的分离纯化,成功获得了3种木聚糖酶蛋白定义为X-Ⅰ、X-Ⅱ和X-Ⅲ。随着纯化步骤的增加,各组分酶比活力得到显著提高,其数值分别为37.41、34.56和53.96 U/mg,纯化倍数分别为3.96、3.66和5.72。经质谱分析和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初步认定X-Ⅰ属于糖基水解酶第十家族内切-β-1,4-木聚糖酶,X-Ⅱ和X-Ⅲ均属于糖基水解酶第十一家族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8.
碱性木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与产酶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某造纸厂分别采集排水沟及厂区附近的土样,用透明圈法筛选到了40株产木聚糖酶的细菌,经过复筛得到1株产酶稳定性及酶活性都较高的细菌HNX01。其产酶的最适条件为:6%玉米芯、1%麸皮、0.1%NH4Cl、0.1%NaNO3、1%K2HPO4、0.2%土温80、5mmol/LFeCl3、pH8.0、接种最为3%、250ml三角瓶装50ml。在上述培养基中37℃、220r/min培养24h,木聚糖酶酶活力可达198.4IU/ml。  相似文献   

9.
代义  吕淑霞  林英  黄益  马丽 《生物技术》2008,18(2):70-73
以半纤维素、桦木木聚糖为唯一碳源,两步透明圈法从10种混合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木聚糖酶高产菌株HJ-04,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通过因素轮换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得出最佳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麸皮5%,玉米芯2%,KH2PO41%,MgSO4.7H2O0.5%,尿素0.2%,NH4NO30.1%,Tween-800.2%,起始pH为9,培养温度38℃,180r/min振荡培养60h,酶活力可达358.8IU/mL。在最适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下,酶活力高达942.4IU/mL。HJ-04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0℃,最适作用pH为6.5。对该酶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将有望应用于食品及饲料工业。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菌群中可有效降解褐藻胶的混合菌株,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配制培养基,以透明圈法进行初筛,DNS法和紫外法复筛,从已驯化仿刺参肠道中筛选得到4株高酶活力褐藻胶降解菌株S1、S2、S10和S11,经16S rDNA序列分析、电镜观察,确定菌株S2与S11分别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和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sp.)。对该4株菌株分别进行混合培养,获得菌株S2与S11最佳配比组合,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对影响混合菌株产酶条件的发酵初始pH值、NaCl质量浓度、装液量和发酵温度4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混合菌株最佳产酶条件为pH 8,NaCl质量浓度为40 g/L,装液量80 mL,温度28 ℃。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混合菌株酶活力可达94.78 U/mL,相比于优化前提高了43.9%,优化后混合菌株的酶活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随着气候的变暖,某些水稻品种有逐年发生加重的趋势,对产量影响较大。2013年浙江省金华市部分水稻种植区域发生细条病,发病严重的田块减产30%以上。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水稻叶片分离获得6株细菌菌株,选择典型菌株JH01回接水稻幼苗,进行柯赫法则验证。接种后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并重新分离得到此菌株,证明菌株JH01为水稻细条病的致病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 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JH01为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Xoc)。  相似文献   

12.
对1株从沤麻液中分离的果胶酶产生菌HDYM-02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染色阳性,菌体大小为(1~1.2)×(2.7~2.9)μm,最适生长温度为33~35℃之间,最适生长pH为6.5~7.0。以该菌株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基础,比对分析发现其与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的同源性高达99.5%。  相似文献   

13.
1株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富含腐烂秸秆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能降解纤维素的放线菌。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并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属于链霉菌属,定名为Streptomycessp.strain L006。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和起始pH值对该菌株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在以秸秆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起始pH 7.0的条件下产酶最佳,最高酶活可达220.1 U/mL。  相似文献   

14.
猪源新城疫病毒JL01株分离鉴定及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在吉林省某猪场发生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达到40%~50%,病死率15%,取其脾、肺、肾等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可见副粘病毒样颗粒,表明其病原可能为某种猪源副粘病毒,命名为JL01株。在对该病毒的的血凝、血凝抑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后,初步确定该种猪副粘病毒为猪源新城疫病毒。病毒回归试验表明,纯化的病毒对猪仍有较强的致死性,并可从死亡猪体内分离到新城疫病毒。该病毒对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半数致死量(EID50)分别为55.2h、1.60和10-7.5/0.1 mL,表明该毒株属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在此基础上,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猪源新城疫病毒F基因,与其他10株NDV毒株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JL01株与B1、LaSota、Clone30等经典的新城疫病毒弱毒株同源性较高(91.5%~98.5%),与ZJ1、Mukteswar等强毒株的同源性较低。F基因氨基酸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G-K-Q-G-R-L117,与弱毒株序列完全相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JL01株属于基因Ⅰ型。因此,本研究所分离到感染猪的新城疫病毒属于基因变异的新城疫病毒弱毒株...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屠宰场废弃血液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有效利用问题,取样自日喀则地区屠宰场的废弃血液堆积土壤,梯度稀释涂布于血琼脂平板上进行分离,挑选有较大溶血环的菌落纯化,继而保藏菌种。对保藏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菌株生长条件的探究。用福林酚法测定保藏菌株的蛋白酶活力,初步优化血液培养基条件,提升保藏菌株血液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得到了一株高效降解血液蛋白的菌株,编号为NWMCC0047,经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表明该菌株为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其蛋白酶活力可达19.00 U/mL。最适生长条件: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无机盐为磷酸氢二钠、pH值为7、温度为20℃。通过菌株对牛血液蛋白降解条件的初步优化,当血液添加量为10%(体积分数)、麦麸添加20 g/L、不添加无机盐、37℃培养85 h时,其降解率可达21.97%。实验为降解废弃血污提供了简单可参考的操作方法且为生产氨基酸肥料提供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及鉴定来自于斑马鱼肠道中的酵母菌.方法:采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PDA),从斑马鱼肠道中分离到1株酵母菌,编号为ZF -2,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特征、PCR扩增26S rDNA D1/D2区以及基因测序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ZF -2分离株为粉红色菌落、菌体呈椭圆形,芽殖;可以同化利用葡萄糖、乳糖、蔗糖等糖类;PCR扩增获得26S rDNA D1/D2区序列长度为642bp( HQ323251),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与斯鲁菲亚红酵母(Rhodotorula slooffiae)相似性在99%-100%之间,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菌株ZF-2与R.slooffiae( EU583485)关系最近,且位于同一分支.结论:首次从斑马鱼肠道中分离到斯鲁菲亚红酵母.  相似文献   

17.
手性拆分环氧氯丙烷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筛选到5株环氧化物水解酶生产菌,并通过ITS序列鉴定了其中的C375菌,结果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ZJB-09103)。考察了培养基不同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pH等对产酶的影响,得到了较佳的培养基条件:淀粉16g/L,豆饼粉3g/L,蛋白胨3g/L,KH2PO4 0.4g/L,K2HPO4 0.8g/L,MgSO4 0.2g/L,ZnSO4 0.03g/L,pH6.5。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条件,酶活力达到156.1U/L,比优化前初始发酵培养条件下的酶活提高了252%,当环氧化物水解酶催化时间为10h时,(s)-环氧氯丙烷的对映体过量值(e.e.)可达99.0%。产率为18.6%。  相似文献   

18.
从市售红曲米和红腐乳中分离纯化得到56株红曲霉菌株,通过摇瓶发酵试验筛选出1株胞外多糖产量为4.73 g/L的红曲霉菌株M-6;依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ITS序列将菌株M-6鉴定为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ber)。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