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不同氨基酸组成日粮对罗曼褐蛋鸡育成期日增重、饲料效率和尿素氮等指标的影响,探讨蛋鸡育成期日粮理想氨基酸模式。结果表明,Ⅱ组饲料氨基酸配比理想.通过数学模型推出蛋鸡育成期日粮理想氨基酸模式为(假定赖氨酸为100):蛋:胱:苏:精:异亮:亮:赖=32:30:66:22:75:32:100。这样饲料蛋白质水平降低约2个百分点而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降低氮排出量,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杨桂  喻明霞  黎安玲  杨钢  范维 《生物磁学》2013,(27):5264-5266
目的:分析老年人群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及构成特点。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检测149名60—104岁的健康老年人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s,FFAs)的水平,包括月桂酸(C12:0)、二十碳五烯酸(C20:5)、豆蔻酸(C14:0)、软油酸(C16:1)、花生四烯酸(C20:4)、亚油酸(c18:2)、软脂酸(C16:0)、油酸(C18:1)和硬脂酸(C18:0)。结果:血浆FFA水平呈偏态分布;含量占血浆总FFA10%以上的单个FFA有3种,分别为:C16:0,C18:1和C18:2,共占总FFA的80%。结论:C16:0,C18:1和C18:2为血浆总FFA的主要组分,可体现血浆总FFA水平,并给出了健康老年人群的血浆总FFA及9种亚组分的均值、四分位数及中位数水平。  相似文献   

3.
磷脂酰甘油分子种与杨树抗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析了杨树叶磷脂酰甘油(PG)的分子种组成,用酶解和气相色谱(GC)方法分析了PG脂肪酸定位,比较了抗寒性不同的杨树叶片PG分子种。结果表明,杨树叶片PG主要含有以下的分子种脂肪酸组成(sn-1和sn-2):18:18:2(18:2/18:3),18:3/16:1(3t);18:3/16:0;18:2/16:1(3t);16:0/18:2,18:2/16:0;18:1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质网袋桢楠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育苗基质下桢楠(Phoebe zhennan)苗木对周期性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及生存对策,为筛选抗旱育苗基质提供参考。以耕作土、森林腐殖土、泥炭土、蛭石为原料,按体积比配制成5种育苗基质,T1:耕作土=10(传统桢楠育苗)、T2:森林腐殖土=10、T3:耕作土:森林腐殖土:泥炭土:蛭石=4:3:2:1、T4:耕作土:森林腐殖土:泥炭土:蛭石=3:2:4:1、T5:耕作土:森林腐殖土:泥炭土:蛭石=2:1:6:1,采用随机区组设置干旱胁迫梯度,分析不同胁迫水平对桢楠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与苗木生长密切相关,正常浇水时,基质处理苗生长质量均优于传统育苗,但重度胁迫下,仅T3、T4处理苗木生长较好;(2)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各基质配比桢楠苗木株高、基径、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均受到抑制,但受影响程度存在差异;(3)各基质处理苗木质量隶属函数值T3 > T4=T1 > T2 > T5,T3基质配比最优,所育苗木生长优良,耐旱抗旱性强,显著提高造林成效。表明适宜的基质配比能够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有利于植物在逆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5.
谢彦瑰  陈健  黎锡流  耿安静 《生物磁学》2009,(13):2469-2471,2459
目的:制备杨梅苷脂质体。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杨梅苷脂质体。用冷冻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并计算包封率。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平均粒径。结果:杨梅苷脂质体制备的最佳处方和工艺为:卵磷脂:杨梅6:1,卵磷脂:胆固醇2:1,有机相:水相4:1,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值为6.86,浓度为0.005 mol.L-1;超声时间为5分钟。结论: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杨梅苷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好,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异戊烯转移酶基因IPT和玉米homeobox基因KNI超量表达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将35S::IPT和35S::KNI分别导入烟草。观察发现,过量表达IPT和KNI基因对植株再生频率、形态、生长周期和顶端优势等方面的影响均相似,但在生根和开花结籽方面,35S::IPT转基因植物所受影响更显著。细胞分裂素含量检测表明,35S::IPT转基因植物叶片中细胞分裂素的含量高于35S::KNI转基因植物。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蝉蜕为原料,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实验,对超声辅助酸碱提取蝉蜕中甲壳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ABTS、DPPH及O2-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提取物对兔血凝固时间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出血模型出血时间、出血量的影响来评价提取物的止血效果。结果表明,蝉蜕中甲壳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脱钙:质量分数:8%盐酸,温度:室温,料液比:1∶25,超声功率:160 W,超声时间:150 min;脱蛋白:质量分数:10%氢氧化钠,温度:60℃,料液比:1∶25,超声功率:无显著差异,超声时间:90 min;脱色:质量分数:5%高锰酸钾、8%亚硫酸氢钠,温度:90℃,时间:高锰酸钾反应60 min、亚硫酸氢钠反应90 min;蝉蜕甲壳素对ABTS、DPPH及O2-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相同剂量的蝉蜕甲壳素粉末与云南白药粉末相比,蝉蜕甲壳素体外促凝血能力更优,且蝉蜕甲壳素显著地缩短了鼠尾出血时间、出血量及肝创口的出血时间。该研究可为昆虫类中药的高值化利用与综合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实验采用不同浓度(以干土重0.3%、0.5%、0.7%和0.9%计)Na2SO4、NaCl、NaHCO3、Na2CO3,Na2SO4:NaCl=1:1、NaHCO3:Na2CO3=1:1和Na2SO4:NaCl:NaHCO3:Na2CO3=1:1:1:1对长穗薄冰草进行胁迫,研究长穗薄冰草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根系活力、SOD活性随盐碱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除Na2SO4处理组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碱性盐(NaHCO3、Na2CO3、NaHCO3:Na2CO3=1:1、Na2SO4:NaCl:NaHCO3:Na2CO3=1:1:1:1)对长穗薄冰草的胁变效应较中性盐(Na2SO4、NaCl、Na2SO4:NaCl=1:1)大,以Na2SO4处理组对长穗薄冰草的影响最小,0.7% Na2CO3是长穗薄冰草正常生长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9.
以C:N分别为11:1,16:1,24:1,38:1和71:l的猪粪玉米秸混合原料,在TS为10%和5%的条件下观察了30℃时沼气发酵的情况。试验表明低浓度、C:N较低时易正常发酵; TS为10%和C:N为71:1 时很难起动。进而试验了鲜人尿、硫酸铵、尿素、碳酸氢铵,磷酸氢二铵等降低原料C:N促进沼气发酵正常化的效果。结果表明,鲜人尿、尿素及碳酸氢铵可促进高C:N和高TS%的原料正常沼气发酵;用无氮缓冲液控制发酵醪的pH值,高C:N高TS%的原料亦可正常进行沼气发酵,说明pH值对沼气发酵的影响可能比C:N值更重要。还试验了用“微生物菌群”控制发酵:将原料TS为5%、C:N为49:1的发酵液,在其pH开始回升时取出注入原料TS为10%,C:N为49:1、pH降至5.0的发酵液中。5天后沼气发酵正常起动,而注水作对照的则完全未起动。  相似文献   

10.
两种构祀植物花药培养单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10例广东汉族人血清作了补体C2, Bf, C4的测定,其基因频率分V1为:C2*C'0.9500, C2*B: 0.0227,C2-,4:0182, C2*QO:O.0091;Bf*S:0.8364, Bf^`F:0.1409, Bf*S07:0.0091, Bf *S025: 0.009i,Bf*S055:0,0045; C4*A3:0.6327,C4*A4:0.1327,C4*_00:0.1020, C4*A5:0.0255 (一4*A2: 0·0918,C4*,41:0.0053;C4*B1:0.4569, C4*B2:0.4416, C4*QO:O.0558,C4*B5:0.0152,C4"}B96: 0.0152, C4*B3:0.0102, C4*B92:0.0051。木调查在我国首次发现一例C2*QO纯合子。  相似文献   

11.
虫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初步药效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虫草发酵菌丝体为原料提取虫草多糖并对多糖进行结构鉴定和初步药效活性研究。采用水提醇沉和离子交换纤维素进行分离得到两种虫草多糖,HPLC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部分酸水解、甲基化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研究单糖组成及连接方式,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虫草多糖的活性。经分离得到中性(CPSl)、酸性(CPS2)两种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56×10^4,9.91×10^;单糖组成:CPSln,(葡萄糖):n(甘露糖):n(半乳糖):n(阿拉伯糖)=46:36:18:l;CPS2/n,(葡萄糖):n,(甘露糖):n(半乳糖):n(半乳糖酸):n(木糖):n(阿拉伯糖):n(鼠李糖)=30:25:14:4:3:3:1。红外谱揭示均含-a-键。CPSl主链含(1→6)糖苷键的高度分支的葡甘露半乳聚糖,另有少量葡萄糖分支点在2,3,4位。CPS2主链含葡萄糖(Glc)、甘露糖(Man)、半乳糖(Gal),分支点主要在3位,侧链含多种单糖。CPSl和CPS2都对顺铂(CDDP)损伤的vero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江南星蕨和庐山石韦两种观赏蕨类的繁殖技术。分株繁殖主要在春季进行,并注意日常管理。两种蕨类的孢子繁殖采用5种基质对照,经试验,江南星蕨孢子繁殖的基质以泥炭土:蛭石:珍珠岩:2:1:1为最佳,而庐山石韦则以基质泥炭土:蛭石=2:1为最好。  相似文献   

13.
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成年龙眼的平衡施肥对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树体适宜营养水平以及增加果实产量有明显作用,从而证实平衡施肥方案的可行性。作者推荐,闽南丘陵地成年龙眼园的年施肥方案(667m2,产果1吨):N20~25kg(有机肥的N约占年施N量的40%);N:P2O5:K2O:CaO:MgO=1.0:0.5~0.6:1.0~1.1:0.8:0.4。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氮素水平的硝态氮与铵态氮对油麦菜(Lactuca sativa L.)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自主设计并制作了适合蔬菜水培的立体管道栽培系统,配制了NO3-:NH4+=10:0,NO3-:NH4+=7:1,NO3-:NH4+=7:3的营养液,通过模糊数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品质的权重值,综合评价了不同氮素水平对油麦菜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以NO3-:NH4+=7:3营养液的栽培效果最好,其次是NO3-:NH4+=7:1。当营养液的NO3-:NH4+=7:3时,油麦菜的产量最高,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少,其综合品质最好。层次分析法对油麦菜不同氮素水平营养液的栽培效果的综合评价有较好的适用性,有助于获得南方设施管道栽培油麦菜最佳的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15.
地被菊不同基质的扦插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基质对地被菊扦插繁殖的影响。采用五组基质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组的生根率均在90%以上。基质对其生根率和生根条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根系质量生长相对较好的基质配比为蛭石:腐殖质土(1:3),园土:细沙:有机肥(7:2:1)和园土:腐殖质土(4:1)。试验证明在银川地被菊的扦插成活率高,可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6.
大肠杆菌O157:H7核酸探针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核酸探针方法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方法:通过使用吖啶酯标记的特异DNA探针方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对此种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进行研究,比较该方法与传统国标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核酸探针方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强,检出大肠杆菌O157:H7菌液浓度最低限约为106cfu/ml,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结果与国标法相一致;对O157:H7鉴定时间仅需30min,简便快捷。结论:核酸探针方法可用于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7.
人工环境下棘胸蛙(Paa spinosa)繁殖期的行为谱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宝根  叶容晖  郑荣泉  周妍  刘春涛  陈希 《生态学报》2008,28(12):6371-6378
2007年4月,利用红外线摄像设备记录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活动,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对人工环境下棘胸蛙的个体行为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主要包括静止行为(休息、对视);社会行为(打斗、追逐);运动行为(游泳、呜叫、跳跃);捕食行为;繁殖行为(求偶呜唱、侵占、驱赶、撕咬,摔跤、抱对、错抱、拒绝行为、产卵)等。日变化规律变化表明:棘胸蛙的静止行为占了多数,其余多数行为集中在夜间,在凌晨03:00~05:00间出现一个最高峰,与此不同的是棘胸蛙的打斗行为在白天06:00~07:00、08:00~09:00、11:00~12:00多次出现高峰,而在夜间17:00~24:00打斗行为时间分配很少。呜叫行为在06:00—07:00,13:oo~14:00出现两个高峰,而在夜间17:00~01:00鸣叫行为时间分配很少。棘胸蛙的繁殖行为也主要发生在夜间,在凌晨02:30—04:30为高峰,其间抱对行为占到67%,其次为摔跤17%,撕咬15%,而其余所占很少。在行为描述的基础上,对棘胸蛙的有关行为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采用工程转座子MudJ(lacZ,Kanr)(以下简称MudJ)诱变分离add::MudJ插入突变体和遗传定位的结果。从鉴别20000个Kan'转导子中获得了6株add::MudJ突变体。酶活性铡定表明,这些突变体无一有可检测的腺苷脱氨酶活性。转导分析证明,add与pmi基因和与,pur R基因有10%连锁的zzz1900::Talod-tet插入物分别有70%和37%的共转导。三点杂交的结果确定add位于pmi和zzxl900::Tnlod-tet之间,基因顺序为pmi(31.5’)-add-zzzl900::Tnlod—tetpur,R(30’)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横断山区小型哺乳动物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的日节律,对横断山区固有种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在24h中4个时间段(05:00—07:00、11:00—13:00、17:00—19:00、23:00—01:00)的体温、基础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大绒鼠的体温、基础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在24h内具有节律性波动,且变化趋势基本同步;各生理参数的最高值和最低值都分别出现在05:00—07:00和11:00—13:00时间段。结果表明,横断山区大绒鼠的基础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在其体温调节的日节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大绒鼠其夜间体温调节、产热特征显著高于白天,以适应横断山日温差大、食物资源丰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青海蚕豆中左旋多巴和原花青素含量测定方法,测量22批样品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原花青素的含量,检测波长为554nm。采用HPLC法检测蚕豆中L-多巴含量:色谱柱:汉邦ODS-2(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mol/L冰醋酸溶液(5∶95);流速:0-8 mL/min;测定波长:280 nm;柱温:25/3℃;进样量:20μL。结果:原花青素在75~37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L-多巴在75~37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结论:青海蚕豆中左旋多巴和原花青素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