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能源、资源、环境危机是21世纪制约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石油为主的化石资源正在迅速地被消耗。而化石资源不可再生的属性对现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们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是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使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近60%,在消  相似文献   

2.
会议报道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10):124-124
2007中国科协年会“生物能源及其开发利用研讨会”在武汉举行2007中国科协年会生物能源及其开发利用分会场近日在武汉召开,会议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联合举办,设有“生物能源与工业生物技术”、“微观生物能源研究、开发与利用的新态势”、“生物质能技术发展及应用”三个单元会场,来自全国的100多位代表围绕我国生物能源的相关主题特别是有关新技术新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交流,结合我国能源发展的进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汇报了各自在生物能源领域的项目研究成果,提出了生物能源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化石能源的不可持续开采.国际石油价格的节节攀升.使得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生物能源成为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相关企业关注的热点。为了探讨发展生物质能源对生态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承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第19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于2008年6月5日~7日在北京邀请了相关学科领域的学者30名.  相似文献   

4.
马文静  刘娟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6):2029-2038
本文基于能值理论全面评估了2006—2016年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并根据一次能源投入比例的不同将各省份分为4组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一次能源投入水平对省域间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2006—2016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一次能源投入比例不断上涨,使得我国整体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负荷由2.78升至3.13。同时,受进口增加的影响,能值产出率相对下降,可持续性指标下降至5.40。能值密度变化趋势与一次能源投入比例的变化基本一致,目前大多数省份依旧通过能源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其中,北京、上海等虽现代化经济高度发达,但环境压力同样高于其他省份,可持续发展水平不容乐观。以江苏为代表的南方省份能源投入较低而能值产出较高,表现出较高的可持续发展活力。因此,提升内陆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并适当减缓发展强度,以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可以令我国稳步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清洁能源建设是全球碳中和的重要策略,在清洁能源系统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中,从原材料生产到报废处理阶段都会直接或间接消耗化石能源。各清洁能源在不同区域建设所消耗的能源存在差异,导致各地清洁能源碳中和贡献值也存在不同。本文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针对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整理各地区清洁能源建设能耗,同时考虑到清洁能源运营期间对于土地碳库的损耗,分析当前研究热点、发展现状及趋势、碳排放差异等,归纳不同区域的碳中和贡献。目前,中国各清洁能源碳排放强度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陆上风电、海上风电、水力发电以及光伏发电四大领域,中国的平均碳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28.8%、18.2%、10.1%、16.7%。针对后续清洁能源碳中和研究,建立统一的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依据自然背景差异提出针对性建设策略、开展清洁能源生态效益评价、建立清洁能源传输网络体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工业生物技术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当前面能源资源短缺、粮食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物技术,利用可再生资源,发展以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为核心的工业生物技术,生产能源、材料和化学品,从而解决粮食、环境污染等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耦合机制研究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能值与解耦指数的分析方法, 核算2015年至2017年中国30省份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与气体排放情况, 并构建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比例、单位能源GDP产出、单位GDP环境成本、环境负荷强度和经济—能源—气体排放耦合指数5个指标。30个省份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 ①可再生能源消耗呈现上升趋势, 东部沿海及东北区域发展情况优于其他地区, 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南部与京津地区明显优于其他区域; ②在大气环境方面, 西部及中部欠发达省份环境成本及环境负荷强度偏高, 但30省份在研究期间气体排放物造成的能值损失逐年下降(尤其是粉尘); ③中国28省份的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处于强解耦状态(DI排放-GDP < 0), 而辽宁省(DI排放-GDP=2.36)与内蒙古(DI排放-GDP=4.58)由于经济倒退处于衰退解耦的状态。区域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状态(DI能源-GDP)较为复杂, 但大多数省份处于强解耦状态。总体而言, 绝大多数省份的能源消耗, 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呈现可持续发展趋势, 在未来应进一步改善能源结构, 提出符合本地区的能源发展与大气环境治理模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世界共同面临着日趋严峻的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以术质纤维素类农林产品为主要原料生产环境友好的化工产品和绿色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亟需加快生物能源、生物发电、生物基产品等开发培育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点,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启动并实施生物强国的战略.将有利于解决困扰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食品、人民健康、能源、生态与环境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趋恶化等现实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工业生物技术作为生物技术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是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资源、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工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希望的技术。本期“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2008”专刊, 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业生物技术专家学者在生物炼制和生物基化学品、微生物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代谢工程与药物研发、现代工业酶技术、生物炼制细胞工厂、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工业生物过程技术以及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和改良等工业生物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希望通过专刊的出版, 更好地促进我国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趋恶化等现实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工业生物技术作为生物技术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是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资源、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工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希望的技术。本期“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2008”专刊, 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业生物技术专家学者在生物炼制和生物基化学品、微生物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代谢工程与药物研发、现代工业酶技术、生物炼制细胞工厂、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工业生物过程技术以及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和改良等工业生物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希望通过专刊的出版, 更好地促进我国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城市新陈代谢能值指标方法,分析了2000和2010年31个典型中国城市的新陈代谢系统构成及发展特征.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中国城市新陈代谢系统的资源消耗型、沿海外贸型特征明显.内陆城市的非可再生资源能值占城市代谢系统能值总量的比例较高.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及东部沿海城市的进出口能值比重偏大,表现出显著的代谢外向型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城市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的新陈代谢改进方向:发展可再生资源、能源产业;改善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进出口服务、货物和燃料结构;弹性的城市新陈代谢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麻风树生物柴油研究和开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剧增,生态环境恶化加剧,能源安全与环境问题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当今全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发展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来解决目前和未来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上备受关注的热点,不少国家正在或已制定有关生物能源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计划在21世纪前半叶,力争三个15年的时间.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体而言,到2020年(第一个15年)实现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经济增长翻两番的目标。一次能源需求争取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左右(2010年在21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比例控制在60%以下。主要污染物的消减率为35%-40%。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化石能源的不合理开采,化石能源整体可开采量锐减;另一方面,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日益凸显的环境污染问题,发展生物质能源对解决能源危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囿于人口持续增长和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发展能源植物的重要突破口在于大力开发不与粮食作物争地争水的干旱能源植物。因此,从能源植物概念及其意义入手,论述国内外干旱能源植物应用现状和在实际种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适合作为干旱能源植物的新类型,进而提出干旱能源植物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生物能源是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产业化技术的突破将加快以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步伐。高能耗、水耗以及大量有机废水等问题严重限制了传统液体发酵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对固态发酵原理和应用的研究使得清洁、节能的固态发酵已然成为发酵工业的关注热点。从固态发酵的原理和应用现状方面着重介绍其在生物能源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麻风树生物柴油研究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剧增,生态环境恶化加剧,能源安全与环境问题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当今全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发展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来解决目前和未来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上备受关注的热点,不少国家正在或已制定有关生物能源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能源     
<正>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日益枯竭,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势头,寻求可部分替代化石能源且污染较少的生物质能源正成为许多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发展新型能源  相似文献   

19.
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生物柴油是典型“绿色能源”,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任慧敏  王圣云 《生态学报》2023,43(12):4858-4867
实现低碳化的人类福祉提升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人类福祉提升的碳强度指标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新指标。论文使用了人类福祉碳强度指标,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分析了全球人类福祉碳强度的时空演进格局,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揭示了全球人类福祉碳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1980—2016年全球人类福祉碳强度明显降低,但在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国家与其他区域国家(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距。(2)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结构、工业化、资本积累、死亡率等因素提高了全球人类福祉碳强度,贸易依存度则是不断降低全球人类福祉碳强度的主要驱动力。(3)影响全球人类福祉碳强度差异的因素呈现区域异质性,能源消费结构、贸易依存度、工业化、资本积累、死亡率等因素对全球人类福祉碳强度的影响,因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不同而体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不同的空间溢出效应。(4)周边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工业化、资本积累和死亡率等因素会增加本国人类福祉碳强度,但本国人类福祉碳强度也会随着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贸易依存度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