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大陆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十年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蒋爱伍  周放  覃玥  刘迺发 《生态学报》2012,32(18):5918-5923
栖息地选择研究一直是鸟类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10年期间中国大陆鸟类学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对我国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提出展望。10年间,我国鸟类学家共发表有关鸟类栖息地选择或利用的论文170篇,共涉及到鸟类10目31科73种。在这10年里,中国大陆有关鸟类栖息地选择或利用的文章持续增长。然而,我国鸟类栖息地选择的研究也存在着如下问题:(1)存在栖息地选择和栖息地利用误用的现象,这种现象在10年内并无明显改善;(2)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很少考虑个体的可获得性、种群密度及抽样尺度对栖息地选择的影响;(3)大多数的栖息地选择的论文没有对鸟类的栖息地选择行为进行研究,也缺乏对其选择的适合度背景去进行研究。根据这些问题,对我国未来的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江苏盐城保护区獐的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999年3月至2000年9月期间在江苏盐城保护区对獐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123个栖息地利用样方和300个任意样方,在样方中测定了5种生态因子(植被类型、植被高度、植被覆盖度、距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距离)。不同季节獐对植被类型、植被高度和距水源距离的利用有显著差异,对植被覆盖度和人为干扰距离的利用有极显著差异。春季獐偏好选择白茅草滩、大穗结缕草滩、芦苇地和獐毛草滩;夏季主要选择碱蓬地、芦苇地和盐蒿草甸;秋季倾向于选择獐毛草滩、盐蒿草甸、藨草滩和大米草滩。在春、夏、秋季,獐都倾向于选择高度在90-110cm的植被。在不同季节獐都偏好选择植被覆盖度>90%的栖息地,主要选择距离水源200-599m之间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3.
2010~2011年4~7月,在四川省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对金色林鸲(Tarsiger chrysaeus)的繁殖生态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共发现26巢,金色林鸲2010年和2011年的繁殖成功率分别为43.8%和44.4%,孵化率分别为52.5%和60.0%;育雏成功率分别为85.7%和100.0%。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金色林鸲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包括巢位因素、苔藓盖度因素和乔木郁闭度因素。步道两侧的土坎为金色林鸲巢址选择提供了适宜条件。在瓦屋山,人类活动是影响金色林鸲繁殖、巢址选择、巢的分布和数量的重要因素,并存在两面性;人行步道的修建为金色林鸲提供了更多适宜的巢址,而游客的频繁活动限制了金色林鸲的繁殖活动。  相似文献   

4.
冬季清凉峰山区小麂和野猪的生境选择及差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2005 年11 月5 日至2006 年1 月21 日,为了评估小麂和野猪的生境选择及其差异,我们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共设置了248 个样方群。研究发现,两者都选择平缓坡的灌丛植被、草本密度小、离住宅较近和离隐蔽物距离适中的生境,表现了它们的生境选择有一定的重叠性。但是它们也表现出生境选择的一些差异,小麂选择乔木密度适中、灌丛密度大和郁闭度适中的生境,而野猪选择乔木密度小的生境,随机地使用各类灌丛密度和郁闭度的生境。小麂还选择北坡、离水源距离较远的生境,野猪只是随机地使用不同的坡向和离水源距离的生境。分析两者共存的机制,我们发现小麂采取隐藏策略而野猪采取逃跑策略来避敌和利用资源,即它们之间存在与反捕食策略相关的生境选择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择适宜辽宁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的香菇菌株,我们从省内和全国各地选择8个高产香菇菌株和本所选育的两株新菌株进行了品比试验。本试验从1992年秋开始到1993年春结束,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疆巴音布鲁克繁殖期大天鹅的生境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和2012年的6-8月,考察了分布于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的大天鹅(Cygnus cygnus)种群,分析了大天鹅巢址选择特征和育雏期生境选择特征。在野外共记录到了26个大天鹅巢址。与对照样方比较发现,植被高度、水深、所在水域面积、距干扰源距离和安全等级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植被高度、水深和安全等级是影响大天鹅巢址选择的最主要的3种生境因子。采用样线法对育雏期大天鹅的生境选择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天鹅对沼泽湿地表现出正选择性,对草地表现出负选择性。样方法调查中,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比较发现,9种生境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距干扰源距离和安全等级是影响大天鹅育雏期生境选择的最重要的两种因子。这样的选择机制有利于大天鹅更好的躲避敌害,顺利完成孵化和育雏工作。  相似文献   

7.
相岭山系大熊猫和小熊猫对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8  
1994年至1996年,作者在冕宁肥冶勒自然保护区设点,对同域分布,以同种竹子为食的大熊猫和小熊猫的生境利用进行了历时两年多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它们在生境选择上有部分重叠,但是其微生境昨用方式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如下:大熊猫喜欢选择坡度平缓的山坡,小熊猫则喜欢选择较陡的山坡;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黑河胜山林区冬季驼鹿的生境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12月至3月,在小兴安岭黑河胜山林场开展了驼鹿生境选择的研究。研究中选择了9类与驼鹿生境选择相关的生态因子:植被型、离公路距离、离采伐点距离、平均雪深、隐蔽程度、坡向、坡位、坡度、海拔,运用SPSS软件进行交叉汇总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胜山驼鹿冬季以落叶阔叶林、灌丛为主要生境,影响驼鹿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隐蔽程度、坡位,其次为雪深、坡向、离采伐点距离、离公路距离,坡度、海拔对驼鹿分布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红腹角雉取食栖息地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1993年11月-1994年10月,在以无线电遥测技术对贵州省仙人山地区红腹角rugopan temminckii的活动范围,栖息选择及食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取食栖息地的选择作了探讨。红腹角雉遥测位点和粪便相对集中分布。表明对栖息一半存在明显的选择,对食物分布的样方分析表明其活动特点与食物密切相关。红腹角雉各季节我灌木与草本植物的沟谷带上段,春冬季主要取食草本及蕨类植物,活动范围较大小二对二得的物  相似文献   

10.
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的数量化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1998 年8 月至1999 年8 月, 在湖东种羊场地区开展了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的研究。在湖东—克图沙丘和草原交界处沿约30 km的样线开展种群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 共发现582 只普氏原羚。在研究中选择了8 类与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相关的生态因子: 植被类型、食物丰富度、草原围栏、隐蔽条件、人为干扰、距公路距离、距沙丘距离和距农业用地距离, 研究了普氏原羚的生境选择。在研究中, 将这些生态因子分别分成3 个等级, 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普氏原羚在不同生境中出现的概率的预测性方。通过对生态因子和普氏原羚在不同生境中出现的概率进行方差分析, 判断影响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人为干扰和围栏, 其次为食物丰富度、距沙丘距离和农业用地距离, 植被类型、隐蔽条件和与公路距离对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官山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季节性生境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鹏  张微微 《生态学报》2017,37(18):6005-6013
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2015年7月至11月在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对白颈长尾雉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繁殖期、育雏期、繁殖后期)生境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调查了6条样线上的126个样方,选取与其生境相关的17个因子进行了观察与测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史阶段各生境选择样方负荷绝对值较大的因子在各主成分中的序位不尽相同,即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随生活史阶段而变化。卡方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生活史阶段,白颈长尾雉对林型、坡向、坡度、灌木高度、草本高度和水源距离6个生态因子上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11个生态因子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典则判别结果显示,白颈长尾雉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在生境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又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逐步判别表明,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白颈长尾雉生境选择差异上有一系列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草本数量、落叶层盖度、乔木盖度、海拔和乔木数量,由这5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生境选择差异的正确区分率为80.3%。繁殖期和越冬期食物条件是影响白颈长尾雉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而育雏期则为隐蔽条件。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固定效应似然模型研究了作用于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选择压力.研究发现,除2000年以外,1997—2007年,H5N1病毒的血凝素基因都受到正选择压力的作用.东南亚、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血凝素序列氨基酸多态性最复杂,并且具有相似的非同义突变模式.大部分地区的H5N1病毒血凝素基因的一些位点受到正选择压力的影响,并且其中一些位点在不同地区的病毒中具有不同的氨基酸模式.另外,正选择压力对分离自欧洲、非洲和俄罗斯以及不同宿主类型的H5N1病毒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一个位点只在取自人类的病毒中被发现受到正选择压力的影响.尽管一些受到正选择压力的位点的功能尚不清楚,但是本文的分析提供了H5N1禽流感病毒适应不同时间、地点和寄主的遗传证据.  相似文献   

13.
丹参品质与主导气候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倩  梁宗锁  董娟娥  付亮亮  蒋传中 《生态学报》2010,30(10):2569-2575
气候因子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有重要影响,为科学选择人工种植基地,需要明确影响丹参品质的主导气候因子。研究了丹参在商洛6个不同地区的生长量及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6地区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均达到药典要求,但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年日照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丹参根系生长量的主导因子;无霜期与年极高温度是影响丹参素含量的主导因子;7月份均温、年均温度、年极高温度是影响丹参酮IIA含量的主导因子;年日照、无霜期是影响丹酚酸B含量的主导因子。以上几个指标可以作为选择丹参适生基地的参考指标,为科学合理的选择丹参规范化种植基地,保证中成药生产原料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鸡繁殖期栖息地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4~7月,对甘肃西部(东阿尔金山地区和西祁连山地区)和东南部(西秦岭地区)的石鸡(Alectoris chukar)种群栖息地选择进行了调查。主成分分析表明,草本密度、地面异质性和草本盖度是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方差分析表明,甘肃西部(东阿尔金山和西祁连山)的石鸡种群在海拔、坡度和小石块数目的选择上差异显著。甘肃西部和东南部的石鸡种群在栖息地选择上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西秦岭种群选择海拔低、坡度大、坡位偏上、草本密度低和草本高度高的栖息地。栖息地选择差异可能是在不同的选择压力下,经过长期的隔离进化形成。  相似文献   

15.
黑颈长尾雉的巢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至2005年,在广西百色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对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工作中共发现5巢,其中3巢在针叶林中,2巢在灌草丛中。结果表明,黑颈长尾雉的巢都是选择在向阳的东南坡且位于坡的下位,靠近林缘、水源和林间小道。对巢址10 m×10 m和1 m×1 m植被样方不同层次盖度作统计发现,黑颈长尾雉巢址选择更多的依赖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盖度。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和2001年的4~7月连续两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部草原上采用野外直接观测和样方法对繁殖期大鸨(Otis tarda)的巢位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鸨是一种营地面松散型群巢的大型鸟类,最近巢间距为9m.大鸨在繁殖期对巢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首先表现在景观尺度上的选择,大鸨巢多筑在海拔190~230m的草原岗坡的坡腰上,以偏南向的朝阳缓坡的坡腰上为多,最大坡度不超过8°,而且巢均筑在距车道不远的地方;其次表现在植被结构上的选择,大鸨倾向于选择枯草较厚、植被密度较高且多数植物高度在15~35cm的地方营巢,但植被密度过高处却并不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野生与散养白枕鹤(Grus vipio)觅食生境选择的异同,2004年春季,通过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定法对扎龙湿地二者繁殖前期的觅食生境选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繁殖前期,野生白枕鹤繁殖对觅食生境选择具有严格要求,倾向于选择人为活动较少(1.67km)、靠近明水面(21.0m)、剩余苇丛隐蔽度较高的苔草沼泽生境中觅食;散养白枕鹤对生境类型的要求不高,倾向于选择距人为活动区域较近(0.32km)的生境觅食。  相似文献   

18.
用甲3型流感病毒A/曼谷79-1血凝素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对我国从1979—1984年分离的45株H3N2病毒进行了抗原分析,并与用单克隆抗体选择的51株A/曼谷79-1变异株作了比较。发现后者同1979年以来我国流行的H3N2流感主流株高度相似。这证明,用单克隆抗体可选出有流行潜力的变异株。本文就通过单克隆抗体选择、提前获得甲型流感亚型内变种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带法对马鹿冬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设置了47条样带,调查了72个马鹿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结果表明,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马鹿喜欢选择针阔混交林、食物丰富度和灌丛盖度较高、中等坡度和隐蔽级、远离人为干扰源的生境,避开选择阴坡和针叶林。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揭示坡度、隐蔽级、食物丰富度、坡向、人为干扰距离和林型是影响马鹿栖息地选择的主导因子,灌丛盖度为次要因子。回归模型为:Z=-53.391+0.194×坡度+0.352×隐蔽级+0.5×食物丰富度-0.071×灌丛盖度+1.064×坡向(1)+6.11×坡向(2)+0.004×人为干扰距离+17.305×林型(1)+7.147×林型(2),选择利用概率P(z)=ez/(1+ez),模型正确预测率为94.5%。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近三年来微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对不同年份相关文章的数量、不同数据库中相关文章的数量以及作者倾向于选择的不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章的数量进行了统计。文中针对微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作者选择的不同研究重点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并且对其研究结果进行了简要介绍。为研究者提供了近年来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大致框架,为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研究重点的设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