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核盘菌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的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盘菌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EPSP合酶)是AROM多功能酶的活性之一.该酶催化莽草酸磷酸(S3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产生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和无机磷酸的可逆反应,受除草剂草甘膦(N-(膦羧甲基)甘氨酸)抑制.纯化了核盘菌AROM蛋白并对EPSP合酶进行了酶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该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7.2,最适温度为30℃.热失活反应活化能是69.62 kJ/mol.底物S3P和PEP浓度分别高于1 mmol/L和2 mmol/L时,对EPSP合酶反应产生抑制作用.用双底物反应恒态动力学Dalziel方程求得的Km(PEP)为140.98 μmol/L,K m(S3P)为139.58 μmol/L.酶动力学模型遵循顺序反应机制.草甘膦是该酶反应底物PEP的竞争性抑制剂(Ki为0.32 μmol/L)和S3P的非竞争性抑制剂.正向反应受K+激活.当[K+]增加时,K m(PEP)随之降低,Km(S3P)不规律变化,而K i(PEP)随[K+]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碱性磷酸酶标记链霉亲和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碱性磷酸酶标记链霉亲和素(AP-SA)是酶放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EATRFIA)通用的、最关键的试剂.报告了AP-SA的戊二醛二步标记方法.用自行研制的荧光发展溶液和AP的底物5-氟水杨酸磷酸酯测定了标记物AP-SA的特性,AP的标记回收率为38.7%;AP-SA稀释200~12 800倍时,稀释倍数和Tb的信/噪比呈线性关系;至少在两个月内,AP-SA的酶活性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PCR技术从三个栽培大豆(南农99-10、N2899和南农88-1)和两个野生大豆(江浦野生豆-1和ZYD4174)的基因组中分离到大豆7S蛋白α亚基基因启动子片段(7SαP),序列分析表明:7SαP片段包含多个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所特有的序列元件,如RY重复序列、ACGT、AGCCCCA等,而这五个大豆材料的7SαP序列的同源性达99%。将从南农99-10中克隆的启动子片段与pBI121-GFP连接构建表达载体,经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Southern结果显示, 7SαP 片段和报告基因GFP以单拷贝的形式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且GFP在7SαP驱动下获得了种子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磷酸鞘氨醇(S1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IK)、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作用。方法:实验用胶原酶酶解法急性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利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记录心室肌细胞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结果:①应用S1P(1.1μmol/L)后IK从(1.24±0.26)nA降至(0.95±0.23)以(P〈0.01,n=6),而S1P(2.2μmol/L)组IK从(1.43±0.31)nA下降到(1.02±0.28)nA,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H=6).而S1P(1.1μmol/L)+苏拉明(Summin)(200μmol/L)组与对照相比,IK峰值从(1.29±0.26)nA下降(1.26±0.37)nA,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n=6).②应用S1P(1.1μmol/L,2.2μmol/L)后与对照组比较,S1P(1.1μmol/L,2.2μmol/L)分别使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峰值从(-8.94±2.01)nA和(-8.81±1.55)nA下降到(18.86±1.59)nA和(-8.55±1.39)nA,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n=6).结论:S1P可降低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幅值,同时S1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通道(IK1)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18-26S rDNA在4种重楼属植物中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rDNA在重楼属Paris L.中的分布规律,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4种重楼属植物 的18-26S rDNA进行了定位。所有植物均为二倍体,基因组由A、B、C、D和 E5条染色体构成。(1)滇重楼P.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2n=10=6m+4t,C和D染色体的 短臂上各有1个18-26S rDNA位点;(2)长柱重楼P.forrestii:2n=10=6m+4t,B染色体的长臂 、C和D染色体的短臂上各有1个位点;(3)五指莲P.axialis:2n=10=6m(2sat)+4t(2sat) +1-2B,C和D染色体的短臂上各有1个位点;在有1个B染色体的细胞中,B染色体没有信号点, 而有2个B染色体的细胞中,只有1个B染色体上有信号点,表明B染色体上有基因存在且其分裂 不均等;(4)大理重楼P.daliensis:2n=10=4m+2sm+2st+2t,C染色体的短臂上有1个位点。1 8-26S rDNA位点不仅出现在染色体的次缢痕上,也出现在非次缢痕位点。另外,4个种中C染 色体短臂末端均有18-26S rDNA。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用化学与酶促相结合的方法,由二羟基丙酮磷酸酯与D-甘油醛在兔肌醛缩酶的存在下进行酶促不对称合成,一步缩合得到D-果糖-1-磷酸酯,经酸水解后得到结晶D-果糖。用同样的方法,以DL-甘油醛代替D-甘油醛则得到D-果糖-1-磷酸酯和L-山梨糖-1-磷酸酯的混合物。用钙盐结晶的方法分离,得到D-果糖-氯化钙结晶,除去氯化钙后得到单一的结晶D-果糖。母液在Dowex-1 B_4O_7~-型树脂进行梯度淋洗得到L-山梨糖结晶。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用化学与酶促相结合的方法,由二羟基丙酮磷酸酯与D-甘油醛在兔肌醛缩酶的存在下进行酶促不对称合成,一步缩合得到D-果糖-1-磷酸酯,经酸水解后得到结晶D-果糖。用同样的方法,以DL-甘油醛代替D-甘油醛则得到D-果糖-1-磷酸酯和L-山梨糖-1-磷酸酯的混合物。用钙盐结晶的方法分离,得到D-果糖-氯化钙结晶,除去氯化钙后得到单一的结晶D-果糖。母液在Dowex-1 B_4O~-_7型树脂进行梯度淋洗得到L-山梨糖结晶。  相似文献   

8.
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 phosphate,S1P)是来源于鞘脂代谢途径的多效性信号分子,其代谢受到多种因素调控。S1P由细胞内的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SphKs)催化鞘氨醇的磷酸化而合成,可通过转运蛋白释放至细胞外。S1P可通过在胞外结合其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及胞内作用而调节多种重要生物学效应。作为细胞外介质和细胞内信使,S1P在免疫系统中也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S1P参与免疫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及死亡细胞清除等过程。本文对S1P的代谢以及其对于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增强型荧光蛋白标记的(R)-和(S)-羰基还原酶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303-1A)细胞中表达,分析荧光蛋白表达谱,确定两种酶在细胞中的功能分布和亚细胞定位。【方法】采用SOE-PCR法克隆出增强型荧光蛋白与(R)-和(S)-羰基还原酶的融合基因,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YX212中,电击转化酵母细胞,以荧光蛋白为筛选标志,观察两种酶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观察表明(R)-和(S)-羰基还原酶多定位于细胞内膜和细胞质中稳定表达,少数成点状分布于细胞中央。根据荧光强度可知(S)-羰基还原酶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R)-羰基还原酶。生物转化结果显示融合型(R)-和(S)-羰基还原酶催化底物2-羟基苯乙酮,分别获得(R)-和(S)-苯基乙二醇,前者产物的光学纯度和产率为86.6%和70.4%,后者产物的光学纯度和产率分别为92.3%和81.8%。【讨论】荧光蛋白与酶的融合没有改变靶蛋白的分子构象与生物活性,酿酒酵母工程菌较重组大肠杆菌具有更明显的生物功能优势,该研究为羰基还原酶蛋白的功能表达调控与亚细胞定位的可视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五种荧光转基因小鼠造血干细胞中的荧光标记细胞进行分析,筛选造血干细胞全标记红色和绿色荧光转基因小鼠,为造血干细胞分化机制体内示踪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活体荧光影像系统对两种红色荧光转基因小鼠品系C57BL/6J-TgN(CAG-DsRed-1和CAG-DsRed-2)ZLFILAS和三种绿色荧光转基因小鼠品系C57BL/6J-TgN(CAG-EGFP-1、CAG-EGFP-2和CAG-EGFP-3)ZLFILAS的荧光标记进行比较;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转基因小鼠的骨髓lin(-)c-kit(+)Sca-1+(LSK)造血干细胞荧光标记细胞比率,根据标记比率筛选造血干细胞全标记红色和绿色荧光转基因小鼠。结果活体荧光影像分析表明转基因小鼠均系统性表达红色或绿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LSK造血干细胞中高度表达红色和绿色荧光,其中,C57BL/6J-TgN(CAG-DsRed-1)ZLFILAS和C57BL/6J-TgN(CAG-EGFP-1)ZLFILAS的造血干细胞全部为荧光标记细胞。结论筛选获得在造血干细胞中全标记的红色和绿色荧光转基因小鼠,可为造血干细胞体内研究提供有效示踪工具。  相似文献   

11.
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心肌病的重要调节分子和生物标记。我们假设S1P受体表达参与了S1P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并可作为缺血性心肌病的标记。通过在体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手术心肌缺血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心肌缺血早期不同时间段(15 min,30 min,1 h)和缺血40 min再灌注2 h后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S1PR1、S1PR2、S1PR3在心肌中的表达。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组心肌中S1PR3的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而S1PR1和S1PR2表达无变化;各缺血组心肌中S1P的三种受体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S1P受体不适合作为早期心肌缺血的标记物;S1P受体在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时有不同的表达模式,S1P浓度变化和S1P受体表达改变的联合作用共同构成了在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后的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12.
1-磷酸鞘氨醇对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和收缩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磷酸鞘氨醇(S1P)对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AP)和心肌收缩力(CF)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肌力换能器记录心肌收缩力(CF)。结果:①应用0.1μmol/LS1P后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APA)和时程(APD)与应用SIP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应用1.0μmol/LS1P,10μmol/LS1P后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幅度(APA)与应用S1P前比较明显降低而动作电位的时程(APD)与应用S1P前比较明显延长(P〈0.01)。②应用1.0μmol/LS1P和10μmol/LSIP后心室肌的CF与给药前相比明显增强(P〈0.01),应用0.1μmol/LS1P后心室肌的CF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加入S1P特异性G蛋白耦联内皮细胞分化基因(EDG)受体阻断剂苏拉明后,S1P的上述作用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1P可以降低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值延长动作电住时程,增加心室肌收缩力,并且是通过其特异性的G蛋白耦联内皮细胞分化基因(EDG)受体介导而产生这些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纳豆激酶(Nattokinase, NK)是一种纤溶酶,可溶解血栓,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CVDs)。然而,野生型NK往往表现出很少的纤溶能力和较低的热稳定性,针对如何提高NK的热稳定性和活性开展研究。使用重叠延伸PCR法将NK中位于194位的Ser替换为Pro,为验证突变后的热稳定性,将野生型NK和突变体S194P均在不同温度下孵育相同时间,使用纤维蛋白板法测定二者酶活,验证热稳定性。成功构建了pET-26b-NKS194P,测量酶活结果显示,野生型NK和突变体S194P酶活分别达到101.30 IU/mL和123.23 IU/mL,结果表明突变体S194P的酶活比野生型NK高(18.10±2)%,将野生型NK和突变体S194P在60~65 ℃温度下孵育30 min后测量酶活,野生型NK在63 ℃时丧失酶活,突变体S194P在65 ℃时丧失酶活,耐热温度提高2 ℃。结果表明,突变体S194p的蛋白结构在突变后发生了改变,使NK提高了耐热温度。  相似文献   

14.
1- 磷酸鞘氨醇(S1P)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S1P 受体(S1PR)调节剂可以用于治疗多种免疫性疾病。芬戈莫德是首个上市的 S1PR 调节剂,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S),2015 年销售额达到27 亿美元。药渡网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14 个S1PR 调节剂进入临床, 适应证包括MS、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等。国内目前针对S1PR 靶点的药物有1 个新药奥芬米洛已获批临床,另1 个 新药CBP-307 处于临床在审评阶段。简介S1PR 的生物学功能和S1PR 调节剂在国内外的开发情况,为靶向S1PR 的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诊断时的免疫组化标记研究,从最初的P63、34βE12、P504S法单标记,到鸡尾酒混合-抗法,P63(34βE12)/P504S双标双染法,再到Jiang等提出P63/34βE12/P504S三标双染记法等,其研究方法学经过不断改进,诊断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生物样品中鞘氨醇激酶(SPK)活性和1-磷酸鞘氨醇(S1P)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用Flag标记的SPK基因表达载体转染ECV304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SPK基因的表达,用酶促反应、同住素掺入和薄层层析的方法检测SPK的活性.提取细胞或组织的S1P,碱性磷酸酶消化去除磷酸根,然后利用SPK的催化活性和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对S1P进行定量.结果:转染基因后细胞的SPK表达明显升高,活性显著增强,细胞内S1P的含量也明显增多.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刺激能增强ECV304细胞SPK的活性和细胞内S1P水平.结论:建立了SPK活性和S1P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产青霉素G酰化酶的重组枯草芽胞杆菌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可溶性淀粉10g/L、蛋白胨12g/L、酵母粉3g/L、NaCl10g,/L;pH7.5、培养温度37℃、装液量80mL(500mL三角瓶)、培养28h,青霉素G酰化酶的表达水平由最初的7.34U/mL提高至18.23U/mL。以表达青霉素G酰化酶的枯草芽胞杆菌发酵液为酶源,在水相中对映选择性催化N-苯乙酰-(R,S)-邻氯苯甘氨酸制备(S)-邻氯苯甘氨酸,当底物浓度为100mol/L时转化4h,转化率达44.2%。对底物浓度为80mmoL/L反应液中的(S)-邻氯苯甘氨酸进行分离,达到理论收率的94.29%(以N-苯乙酰-(R,S)-邻氯苯甘氨酸的0.5倍摩尔量为理论产率),e.e.值大于99.9%。170℃条件下,N-苯乙酰-(R)-邻氯苯甘氨酸与苯乙酸共熔消旋为N-苯乙酰-(R,S)-邻氯苯甘氨酸可用于循环拆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别用对硝基酚磷酸酯、3'-[32p]标记的RNA和大肠杆菌噬菌体入DNA作底物测定了新疆产穴居狼蛛毒中与核酸代谢有关的酶,发现此毒中含有磷酸单酯酶、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  相似文献   

19.
张雁  吉永华 《动物学研究》1989,10(2):139-142
本文分别用对硝基酚磷酸酯、3-[32p]标记的RNA和大肠杆菌噬菌体入DNA作底物测定了新疆产穴居狼蛛毒中与核酸代谢有关的酶,发现此毒中含有磷酸单酯酶、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  相似文献   

20.
以标记在ATP酶(F_1)催化部位的TNP-ATP为荧光探针,比较测定了F_1与其抑制蛋白(IF_1)结合前后的TNP-ATP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荧光偏振光谱。结果表明在IF1的作用下,酶分子催化部位的极性下降,TNP-ATP分子运动的自由度减小,提示IF_1引起了F_1催化部位的构象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