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表面构图技术对于研究细胞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微加工技术与表面修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细胞表面构图方法。本研究介绍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和电化学自组装单层修饰的多细胞表面构图方法。该方法通过软光刻技术加工具有2种细胞拦截坝结构阵列的微流控通道来实现2种细胞在芯片表面准确定位;通过表面修饰具有阻碍细胞贴壁特性自组装单层来实现对细胞生长区域的限制;最终实现2种不同细胞近距离表面构图。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多种细胞根据需要进行准确的表面构图,细胞区域之间没有物理隔离共享培养微环境,允许不同种细胞通过细胞分泌因子进行相互作用,基底透明表面开放可以使用多种观测手段。该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种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生命世界》2010,(7):5-5
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话题是:在脑部是否有一个中心时钟,或者说计时是否是大脑中不同回路的共有本领?最近科学家发现,培养皿中的脑细胞网络可以被培养成像沙漏一样精确走时的计时器,这一结果或许可以帮助人们揭示大脑追踪时间之谜。  相似文献   

3.
光激活荧光蛋白是指用特定光照射时, 其荧光特性发生显著改变的一类荧光蛋白。借助光激活荧光蛋白的这种特性,可以实现对活细胞、细胞器或胞内分子的时空标记和追踪。该文介绍了目前光激活荧光蛋白的性质, 并从多个方面对其应用进行了概括, 包括分子标记与动态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细胞器及细胞组分动态研究、细胞追踪以及在光激活定位显微镜中的应用等, 且对目前光激活荧光蛋白在植物分子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光激活荧光蛋白是指用特定光照射时,其荧光特性发生显著改变的一类荧光蛋白。借助光激活荧光蛋白的这种特性,可以实现对活细胞、细胞器或胞内分子的时空标记和追踪。该文介绍了目前光激活荧光蛋白的性质,并从多个方面对其应用进行了概括,包括分子标记与动态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细胞器及细胞组分动态研究、细胞追踪以及在光激活定位显微镜中的应用等,且对目前光激活荧光蛋白在植物分子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用0.5%低血清培液使tsAF-8细胞进入G_o态后,再培养于含正常量(10%)血清的培液中,分别在允许温度(33.5℃)、非允许温度(39.5℃)、放线菌素D(0.03μg/ml)(33.5℃)或丁酸钠(5mmol/L)(33.5℃)的条件下,用~3HTdR放射自显影检测G_o期tsAF-8细胞进入S期的过程,并用银染核仁组织区(NOR)的方法观察pre-rRNA基因(rDNA)的活化程度。在允许温度时G_o期细胞进入S期,pre-rRNA基因被活化。在非允许温度或低浓度放线菌素D(33.5℃)条件下,G_o期细胞不进入S期,pre-rRNA基因也不活化。5mmol/L丁酸钠(33.5℃)条件下细胞不能进入S期,而pre-rRNA基因被活化,但活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转盘式共聚焦成像是一种高速、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可以在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水平观察固定细胞内目标蛋白的分布及活细胞内目标蛋白的动态变化。全内角反射成像是一种观察距离玻片表面某个限定区域内蛋白质的分布和变化的成像技术,常用于观察固定细胞以及活细胞表面的亚细胞结构。该文以中性粒细胞和神经胶质瘤细胞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观测固定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的分布以及追踪膜标记活细胞的动态变化对两种成像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就目前技术水平而言,二者均可以采集到清晰的细胞边缘,但全内角反射可以拍摄到更清晰的细胞膜表面结构,它在动态拍摄过程中光漂白相对较低,在快速捕捉过程中能够更加全面的捕捉到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生命世界》2006,(5):6-6
美国研究人员在《新科学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将取自病人自身细胞并在实验室再生成功的膀胱移植到了病人的体内并获得了临床试验的首次成功。研究人员首先从病人的膀胱上取下大约普通邮票一半大小的活组织样本,提取细胞。然后,他们将肌细胞以及膀胱细胞放入生物可分解的类似膀胱状的培养皿中,生长大约两个月的时间。这种培养皿是由结构蛋白、胶原组织合成,某些情况下还含有外科手  相似文献   

8.
太子参花药发育及精细胞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子参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具两个精细胞,为3胞花粉。在花粉表面具散孔,孔数22—30个,均匀分布于花粉粒表面上。花粉在10%甘露醇或15%蔗糖溶液中可直接爆破,精细胞易被释放并散开,通过显微操作仪可收集到一定数目的精细胞。FDA染色荧光显示释放出来的精细胞活力可维持25—50min。花粉在舍O.03%CaCl2、0.01%H3803、0.01%KH2P04和20%PEG、pH5.8的培养液中2—5min即萌发花粉管.花粉管生长2h可达815μm。一般花粉管伸长500—600μm时,一对精细胞才进入花粉管。DAPI染色后荧光观察.可观察到精细胞和营养细胞核在花粉管中的移动状况。爆破花粉管后可释放出一对精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洁净室环境监测用培养基的贮存效期,同时对环境监测浮游菌、沉降菌及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确认。方法对连续3批次贮存0、90、120 d洁净室环境监测用胰酪大豆胨琼脂(Tryptose soya agar,TSA)培养皿和TSA(L-80)接触皿进行相应菌液适用性检查(包括促生长能力和无菌检查)验证试验;并对贮存120 d TSA培养皿和TSA(L-80)接触皿分别进行环境浮游菌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最长采样时间检测,然后再进行促生长能力测试。结果 TSA培养皿和TSA(L-80)接触皿贮存120 d (2~8℃90 d,25℃30 d)的适用性检查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三部)对培养基质量控制的要求。贮存120 d TSA培养皿进行洁净室环境浮游菌(主动采样10 min)、沉降菌(暴露采样4 h),以及TSA(L-80)接触皿进行表面微生物(接触采样10 s)检测后均具有良好的促生长能力。结论通过验证试验,确定了环境监测用TSA培养皿和TSA(L-80)接触皿的贮存效期120 d(2~8℃90 d,25℃30 d),并确认了贮存后TSA培养皿进行洁净室环境浮游菌、沉降菌检测的有效性,以及TSA(L-80)接触皿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土荆芥挥发油对蚕豆根尖细胞的氧化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荆芥是一种入侵植物,对周围植物具有较强的化感潜力.采用培养皿土培法和培养皿滤纸法,分别模拟土荆芥挥发油通过淋溶和挥发两条途径对蚕豆根尖细胞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挥发油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表明:在培养皿土培和培养皿滤纸处理中,在处理前期(24 h),蚕豆根尖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随土荆芥挥发油剂量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尖丙二醛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剂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在处理中期(48 h)和处理后期(72 h),出现了典型的DNALadder条带,表明土荆芥挥发油可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凋亡,并且随着挥发油剂量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程度加剧.土荆芥挥发油可以通过淋溶和挥发两种途径作用于周围植物,使受体植物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诱导根尖细胞发生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周围植物生长.而且,当挥发油以淋溶途径进入土壤时,蚕豆根尖抗氧化酶活性整体较高,DNA损伤程度较小,土荆芥挥发油通过挥发途径的化感作用大于通过淋溶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溶血卵磷脂(LP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胞外5’-核苷酸酶(CD73)的调节作用及其与蛋白激酶C(PKC)的关系。方法:将含已融合HUVEC的细胞培养皿分为4组(n=15):①LPC组:培养皿中加入LPC10μmol/L;②CHE(白屈菜赤碱,PKC抑制剂)组:加入CHE100μmol/L及LPC10μmol/L;③AOPCP(α,β-甲基腺苷-5′-二磷酸,CD73抑制剂)组:加入AOPCP50μmol/L及LPC10μmol/L;④对照组:无干预。每组均于实验开始时加入乙烯-单磷酸腺苷(eAMP,5μmol/L)。在实验第15、30、45min测定各培养皿中乙烯-腺苷(eAD)含量。结果:在上述三个时间点LPC组HUVEC的eAD生成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加入CHE使LPC的这种增加作用消失,其eAD生成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而AOPCP组eAD生成较其它三组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LPC可兴奋内皮细胞胞外CD73,此作用可被PKC抑制剂CHE抑制,LPC上调CD73活性作用可能与PKC有关。  相似文献   

12.
实验在20只麻醉、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减压神经和窦神经的家兔上进行。细胞外记录延髓腹侧的单位放电活动。在110个单位中42个对吸入6%CO_2 有反应,其中32个表现为兴奋,10个表现为抑制。这些对CO_2敏感的单位中,30个(71%)分布在头端和尾端化学敏感区,27个位于腹侧表面下0—500μm的深度内。在78个单位中观察了对阻断腹主动脉血流所引起血压升高的反应,有15个单位表现为兴奋,8个单位表现为抑制。这些血压敏感单位中17个分布在中间区,13个位于腹侧表面下0—500μm。7个对夹前后肢有反应的单位中,同时对CO_2或血压升高敏感的单位各一个。结果表明,家兔延髓腹侧存在对CO_2敏感及血压敏感的神经元,半数以上的神经元集中在浅层;两类神经元的分布具有区域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氯化镉(CdCl_2)对胎盘绒毛外滋养层HTR-8/SVneo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dCl_2(0、3、6、12μmol/L)处理HTR-8/SVneo细胞24 h,或者用12μmol/L CdCl_2处理HTR-8/SVneo细胞不同时间(0、6、12、24 h)后,CCK-8检测细胞活性;采用时间依赖模型,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OS含量变化;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用12μmol/L CdCl_2与500μmol/L ROS清除剂NAC共处理HTR-8/SVneo细胞24 h,观察NAC对细胞的保护效应。结果:CdCl_2可以显著抑制HTR-8/SVneo细胞活性,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1);随着CdCl_2处理时间的延长,HTR-8/SVneo细胞逐渐皱缩、变圆;细胞内ROS水平和MDA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升高,而SOD、CAT和GPx活性呈时间依赖性降低;NAC可以显著抑制CdCl_2引起的ROS及MDA含量升高,缓解CdCl_2引起的形态损伤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P<0.05)。结论:镉可以引起HTR-8/SVneo细胞内ROS升高,并导致SOD、CAT、GPx活性降低和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4.
先将载玻片上表面涂一层融化的石蜡,干结后,遂定点剥离;要使剥后露出的玻面成直径约为1毫米的圆面为宜(或条形,条形的长不超过2毫米,宽不超过1毫米)。然后用滴管滴注氢氟酸(HE)(用后将滴管冲洗干净),再小心将其置于闭合容器内(最好用培养皿,防HE挥发)。注意向培养皿放载片时勿倾斜,以防溢流。待静置2—4小时后取出,冲洗,最后在热水中擦  相似文献   

15.
在丝状蓝藻Anabaena sp.PCC7120细胞粗提液的碳酸酐酶(CA)分析中,发现了两种形式的CA活性.高CO_2下生长的细胞,在35μmol/L EZ(Ethoxyzolamide,碳酸酐酶的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CA总活性的85%左右被抑制,其半抑制浓度I_(50)为7.4μmol/L;随着EZ浓度的继续增加,CA活性在EZ浓度达到约150μmol/L处出现了第二个抑制峰,在250μmol/L处抑制程度达到最大,使CA总活性的15%被抑制,其半抑制浓度I_(50)为190μmol/L。在空气条件下生长的细胞中也出现了CA的两个抑制峰:低I_(50)为6μmol/L,高I_(50)为120μmol/L,对羧体的分离及体外测试表明,在羧体制备物中的CA活性只有一个EZ的抑制峰,而且在EZ浓度达到35μmol/L,正如所期望的那样,该CA活性全部被抑制。其半抑制浓度I_(50)为5.2μmol/L左右。这个值跟空气或高CO_2条件下生长的细胞粗提物中的低I_(50)(6μmol/L或7.4μmol/L)十分相似。说明低浓度的EZ可以特异性地抑制定位于羧体的CA活性。另外一种形式的CA,具有高I_50(120—190μmol/L),约占CA总活性的15—20%,则有可能定位于细胞质膜。  相似文献   

16.
低温诱导小麦叶片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弭忠祥  胡宝忠 《植物研究》1998,18(2):189-193
利用细胞化学的方法,对经过不同时间低温诱导小麦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标记定位电镜观察。小麦幼苗经2 ̄3℃下低温锻炼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层出现明显的增厚,随之开始逐渐地减少变薄,有些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层部分脱落于细胞间隙。随低温诱导处理时间不同,细胞表面糖蛋白层表现出的由少量到增厚,最后部分的脱落减少变薄这一有规律的变化现象表明,低温诱导能够引起小麦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合成积累,抗寒性较强的冬小麦  相似文献   

17.
琼脂培养皿,可以不用照相机,直接用投影的方法、取得照片与底片。不光是琼脂培养皿,凡是透明的玻璃器皿和半透明的实验材料,都可用这种方法制作,既简便、效果又好(见照片)。一、器材: 放大机一只,切纸刀一把,显影盘三只,显影夹三把、四号放大纸,D—72显影剂500毫升,停显剂500毫升,定影剂500毫升。二、方法用放大机作投射光源,调节放大机的升降旋钮,将解大机灯室的位置调得高些,缩  相似文献   

18.
近自然纯培养法对细菌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微生物在自然生境中协作生长的基本特性,提出一种对传统纯培养技术的改进思路及方法:设计一种有孔培养皿,皿内覆盖有不允许细菌通过、但营养物质可以自由流动的微孔滤膜。培养时将该培养皿放入被分离微生物所需生境中,可以克服传统纯培养难以提供外源活性物质的缺陷,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混合培养法和传统纯培养法的弱点,从而达到增强部分微生物可培养性、甚至培养出未培养微生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用靶向探针追踪淀粉样蛋白(Aβ_(25-35))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同时基于Nrf2信号通路探讨阿里红多糖组分(FOAPs-a)和(FOAPs-b)对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通路的保护作用机制。采用40μmol/L 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40μmol/L Aβ_(25-35))、阳性组(加50μmol/L盐酸多奈哌齐)、不同浓度的FOAPs-a和FOAPs-b干预组(各50、100、200μg/mL)。以靶向探针追踪Aβ_(25-35)在各组PC12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通过试剂盒检测PC12细胞中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的表达量以及和Nrf2通路相关的Nrf2、APK1和磷酸化的AP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Aβ_(25-35)处理PC12细胞会影响线粒体的完整性;在200μg/mL FOAPs-a/b预处理PC12细胞后,能够显著缓解Aβ_(25-35)对线粒体的损伤,同时使Aβ_(25-35)的亚细胞共定位减弱;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ROS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FOAPs-a及FOAPs-b干预组均能降低ROS的沉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FOAPs-a及FOAPs-b均能减少APK1的磷酸化水平,上调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总之Aβ_(25-35)可进入到PC12细胞的线粒体中引起其损伤,阿里红多糖组分能够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显著缓解Aβ_(25-35)对PC12细胞线粒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实验   动物系统学和形态学实验考试时间 6 0 min,共 4 0分。工具和设备 显微镜 ,载玻片、盖玻片、标本针、镊子、10个培养皿 (容器 ) ,带有 A~J的标注。每 1个培养皿中有 1种动物。引 言科学家已经调查到 1个淡水湖中的动物区系。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和生活在水表面的动物的标本被采集以标志水生动物的这个动物区系和它们彼此间的联系。这些标本被分类 ,然后 ,用福尔马林固定后移到 70 %酒精中 ,或使之在活的状态中。任 务1 在答卷中填写每一个容器中的标本的所在门类的编号。 只有在答卷上的答案才被标分 ,才有效。(1)节肢动物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