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油茶尺蠖(Biston marginata Shiraki)初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学报》1960,(1):54-66
油茶 Camellia oleosa(Lour.)Rehd.(Thea oleosa Lour.)是木本油料作物,寿命长、产量高、适应性强。是我国南方的特有树种,在500米高的大山上还能生长。从油茶籽实里榨出的油,叫做茶油,茶油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而且还是重要的工业用油。为了繁荣山区经济,为了满足民用和工业用油日益增长的需要,发展油茶生产,更有他特殊的重要意义。几年来在党政的重视下,各级林业部门和农民的不断努力。油茶的生产和茶油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来,大叶黄杨小吉丁虫Agrilus sp.在南京地区发生较普遍,严重地段为害率高达96%,主要是以幼虫在皮层内蛀食,形成螺旋状虫道,阻断枝条养分、水分的运送,造成植株迅速枯死,严重破坏了绿篱的生长和景观。 该虫在南京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喜光,多于晴天中午前后活动。阴雨天则静栖于叶背。6月下旬开始产卵,卵多产于树皮裂缝或节疤内。每处产1—2粒,多  相似文献   

3.
大叶黄杨窄吉丁虫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彦文 《昆虫知识》1998,35(4):224-224
大叶黄杨窄吉丁虫AgrilusnakaneiKurosawa属吉丁虫科、窄吉丁虫属。以幼虫蛀食大叶黄杨茎杆,造成整块地植株发生萎蔫枯死,其死株率在20%~30%,严重时可达90%。给园林绿化工作带来很大的损失。为此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7mm,长条形,头胸部黑褐色,鞘翅古铜色,后中部具一条较宽的斜形黑斑。头短,密布细刻点,腹眼黑色,触角锯齿状,头顶中部有一四沟,前胸背板中前部隆起呈鼓包状,两侧缘弧弓状,上下背隆线双弧形。另具一短杆状肩前隆脊。小盾片三角形,前端具一横脊。鞘翅近…  相似文献   

4.
朱弘复 《昆虫学报》1982,(3):321-322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是药用植物,在山东、浙江等省种植很广,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As differences in sex pheromones usually act as a barrier against interspecific mating, the fact that the closely related moths Xylena fumosa (Butler) and X. formosa (Butler) (Lepidoptera: Noctuidae: Xyleninae) are commonly attracted to the sex pheromone lure for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Lepidoptera: Noctuidae: Heliothinae) seems unlikely, suggesting that some mechanisms exist between them to mitigate a potential reproductive interference in pheromone communications. Thus, we examined the overlaps in ecological niches of the two species, and their attractiveness to commercial pheromone lures for other moths, through pheromone trap surveys and published reports. Long-term field surveys using traps baited with five to six types of artificial sex pheromone lures including those designed for H. armigera, and information in published works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a nonnegligible overlap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in terms of seasonal timing of captures, geographic habitats and host plants. These factors, therefore, did not appear to provide conclusive evidence mitigating reproductive interference. However, there was a slight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n the trends of attraction to different artificial pheromone lures; X. formosa was attracted albeit in a small number to the lures for 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 (Lepidoptera: Plutellidae), whereas X. fumosa was only attracted to those for H. armigera. This suggests that differences in pheromone composition, rather than differences i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could play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premating reproductive isolations.  相似文献   

6.
苹果尺蠖(Apocheima sp.)为害苹果树,国内尚无报道。1974年5月下旬天津北郊苹果园一小区内约百余株苹果树上发生大量苹果尺蠖的幼虫取食叶片,虽采用常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未能控制其为害,6月初树冠上半部被吃光,严重影响树的生长,引起注意和重视,开始对其生物学和防治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于1990年在山东威海地区首次发现,是为害大叶黄杨的重要害虫,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初出现幼虫,5月中旬初开始结茧化蛹,10月底始见成虫,作于1990-1993年对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为害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茶尺蠖人工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报道饲养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的5种人工饲料及其饲养方法.5种人工饲料均可用于大规模饲养一代幼虫.其中62号配方可用于续代饲养,在实验室内饲养5代的结果表明。效果良好.在饲料成分的加工.配制及饲养方法等方面.较前人有相当大的改进,因而叶因子用量减少,幼虫历期缩短.用人工饲料饲养的幼虫历期为13-20天。基本接近以茶叶饲养的对照(11—18天).实验结果还表明饲料含水量.饲养方法.饲养密度和添加饲料的次数不同,对茶尺蠖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初龄幼虫用平面培养基倒置饲养和高龄幼虫用片状饲料正置饲养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春尺蠖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新疆北疆地区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预测预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在林间对春尺蠖的各虫态进行详细调查,记述了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性比、行为与习性。【结果】春尺蠖蛹主要集中分布在树盘基部30~60 cm、土壤深度为20~30 cm范围的土层中,成虫羽化后,次日19:00—23:00或第3天下午4:00—6:00交尾,其交配行为是多次交配型。雌虫比雄虫羽化稍早,雌虫平均寿命为16~18 d,雄虫平均寿命为8~13 d。翌日黄昏开始产卵,卵期最长34 d,最短26 d,雌虫每天平均产卵块数最高达5.1块/头、平均卵粒数为363.1粒/头,最低为1块/头、平均卵粒数为86粒/头,平均孵化率为86%。1、2龄幼虫食叶量较低,3龄开始暴增,5龄最高,平均每日食叶量可达443 mm2/头。【结论】春尺蠖成虫按翅面斑纹和颜色,可分三种类型:深色型、常见型、浅色型。幼虫的头壳与虫龄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幼虫1~2龄期间,死亡率较高,高达60.37%;4~5龄幼虫,死亡率较低,且食叶量占总食叶量的85.81%。所以应选择在3龄幼虫高峰期之前进行防治。雌雄比为1︰0.7068,可预测下一代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取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nucleopolyhedrovir-us)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对2龄灰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0.8774 0.9498x,LC50=1.5417×106PIB.mL-1;田间用浓度为1×107、1.5×107和2×107PIB.mL-1的EgNPV防治灰茶尺蠖,防效分别达58.81%、89.51%和94.81%。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继续报道中国钩蛾亚科的豆斑钩蛾属Auzata及铃钩蛾属Macrocilix。前人记载豆斑蛾属6种(内有中国5种),本文现有6种,包括3新种。铃钩蛾属前记载5种,兹有5种,包括3新种及一新亚种。 这两属的地理分布亦极狭窄,为东亚特产,尤其中国的两属区系最为丰富,研究其地理分布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滴苔蛾属的研究(鳞翅目:灯蛾科, 苔蛾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承莱 《昆虫学报》1991,34(4):470-471
Agrisius Walker(1855)全世界记载共有4种,均分布于亚洲:模式种产于锡金,我国亦有分布;分布于日本的有2种;我国与日本共有的1种。经研究发现产于我国云南金平及永平的为1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一)二化螟在江苏省中粳区、沤田区及晚粳区为害严重,大部分枯心苗均为其造成。白穗中幼虫数目相当高,最多一株有137头。 (二)二化螟的发蛾期,一般来讲,第一代盛发期约在6月中、下旬。第二代盛发期约在8月中、下旬。根据观察记载资料,望亭一带,1952年、1953年均在9月中、下旬又起高峰,可能有不完全第三代的出现。 (三)试验记录中指出,人为的移栽对蚁螟的生存,有抑制作用。在栽培制度上,应控制第一代蛾螟卵盛孵期,在秧田内进行。以期达到水稻少受二化螟的为害。 (四)水稻受二化螟为害后,除造成枯心苗白穗外,并造成有虫株。其百分率最高占14.5%。有虫株穗与健穗,穗重相差0.46克。千粒重最高相差3.09克。 (五)在稻根稻草中,二化螟越冬比例,稻根为43.41%,稻草为56.59%。 (六)在不同播种期;移栽期各处理间,受二化螟为害,差异显著。望亭一带适宜播种期、移植期,以5月25日播种,6月28日移栽为最佳。 (七)第一代螟卵之寄生率平均为25.46%。寄生蜂种类有:(1)日本赤眼蜂,(2)稻螟黑卵蜂。 (八)在防治上,除运用行之有效的治螟办法,如秧田捕蛾采卵、点灯诱蛾、剪除枯心苗和白穗、保护寄生蜂、处理稻根外,在栽培制度上,如何利用适宜播种期,减轻或免除二化螟灾害,为今后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振陆 《昆虫学报》1962,(3):321-322
一、分布、寄主与为害情况 疣纹蝙蝠蛾分布于辽宁省之沈阳、安东、本溪、凤城、昌图及黑龙江省的帽儿山。为害寄主有美国花曲柳(Fraxinus americana L.)、刺槐、枫杨、唐槭、臭椿、胡桃楸、楸、卫茅、鼠李、连翘、丁香、家榆、旱柳、蒿柳、加拿大杨、小叶杨、辽东柞、蒙古柞、苹果、葡萄等。  相似文献   

15.
16.
漠尺蛾属研究及一新种记述(鳞翅目,尺蛾科,灰尺蛾亚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了漠尺蛾属Desertobia Viidalepp,1989的所有种类,共3种,包括1新种D.heloxylonia Xue,sp.nov.,提供了所有种类的成虫形态图.D.heloxylonia在新疆为害沙漠植物梭梭,详细描述了新种的外部形态特征、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及鉴别特征,并描述了从卵至蛹的外部形态,附有形态及生态学照片.  相似文献   

17.
波翅青尺蛾属Thalera世界共记录6种和5亚种。中国已知3种和3亚种,本文记述5种和3亚种,其中包括采自四川巴塘1新种淡波翅青尺蛾Thalera simpliria sp.nov.和1新纪录种。文中给出了中国波翅青尺蛾属分种检索表和新种的成虫及外生殖器图。淡波翅青尺蛾,新种Thalera simpliria sp.nov.(图2,3,6,7)新种与Th.lacerataria Graeser,1889相似,但有以下不同:新种前翅外缘在M1与M3之间的缺刻极浅;前后翅外线较圆滑:♂外生殖器抱器瓣基部的三角形骨化片细尖,囊形突较细,钩形突较短粗;♀外生殖器后阴片有一方形弱骨化区域。  相似文献   

18.
四点刺蛾在以前昆虫书中,称为绿剌蛾,因其末龄幼虫,尾部有四个黑点,便於认识,所以我们就叫它做四点刺蛾。这种剌蛾,经监定後,认为是Parasasinica Moore,属於鳞翅目中的刺蛾科。  相似文献   

19.
整理了中国广舟蛾属P,atychasma Butler,1881,共2种,包括1新种:黄带广舟蛾Platychasma flavida sp.nov,文中提供分种检索表,新种形态描述和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20.
方承莱 《昆虫学报》1992,35(2):227-229
阳苔蛾属Heliosia Hampson 1900全世界已知16种,绝大部分分布于澳洲区。模式种为Heliosia jucunda Walker,产地为昆士兰。我国曾记载有3种,经研究发现2新种。现将我国产种类编成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