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红光  张云 《动物学研究》2001,22(5):392-396
从广西产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毒腺中抽提总RNA,经mRNA纯化后构建了金环蛇毒腺cDNA文库,根据已发表的眼镜蛇科蛇毒磷脂酶A2基因序列中的保守区设计探针筛选克隆,得到2个磷脂酶A2基因,测定两者序列,其cDNA的阅读框均为435bp,编码145个氨基酸的磷脂酶A2前体,其中包括2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118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蛋白质,两者均属于第一类磷脂酶A2,其等电点经计算机软件推算分别为7.96和7.95。根据序列比较分析,这2个磷脂酶A2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结构均区别于已报道的金环蛇蛇毒磷脂酶A2,是2个新的金环蛇蛇毒磷酯酶A2,分别命名为金环蛇蛇毒磷脂酶A2Ⅰ(Bf-PLA2I)和金环蛇磷脂酶A2Ⅱ(Bf-PLA2Ⅱ)。  相似文献   

2.
王志清  庄茂辛 《蛇志》1999,11(4):12-17
目的 从广西产中华眼镜蛇毒 ( N aja naja atra)中分离了一种新的磷脂酶 A2 ( PLA2 ) ,并研究其性质。 方法 磷脂酶 A2 ( PLA2 )的分离纯化采用 CM5 2、CM-Sepharose CL-6 B离子交换柱和 SepharoseCL-6 B凝胶柱 ,磷脂酶 A2 ( PLA2 )的性质采用经典方法进行。 结果 分离后的磷脂酶 A2 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 HPLC检测 ,其为单一组分。SDS-PAGE测定它的分子量为1 5 0 0 0± 1 0 0 0。等电聚焦测得它的等电点为 6 .3。它的最适温度为 5 5℃ ,最适 p H值为 8.5。氨基酸成分分析表明该酶由 1 2 6个氨基酸组成 ,以 Asp、Ala、Gly、Cys居多。Fe3 、Zn2 、EDTA对其酶活力起抑制作用 ;K 、Ca2 、去垢剂对其活力起促进作用。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该酶的色氨酸残基、组氨酸残基可能位于分子表面。药理实验表明 :该酶具有抗胰蛋白酶作用、抗凝血作用、间接溶血作用以及对青蛙具有心脏毒性。 结论 广西产中华眼镜蛇毒磷脂酶 A2 与其它来源的 PLA2 同源性高 ,但性质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9,(2)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尖吻蝮蛇毒、银环蛇毒和金环蛇毒的蛋白构成。方法采用鸟枪蛋白质组学策略结合无标记定量方法检测4种蛇毒的蛋白种类及丰度。结果金属蛋白酶Aculysin-2、金属蛋白酶前体H_4、心脏毒素1e、磷脂酶B 81b、Thaicobrin、乙酰胆碱酯酶在多种毒液中均被检出,可能成为影响免疫鉴定方法准确度的因素。结论揭示不同蛇毒的蛋白构成的异同可以为蛇伤鉴定方法的开发与蛇伤救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Sepharose 4B一步法对金环蛇蛇毒磷脂酶A2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红光  张云 《动物学研究》2001,22(6):433-436
利用经酸处理的Sepharose 4B为层析介质,以含0.2mol/L半乳糖,pH7.4台氏液作为洗脱液,从广西产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蛇毒中一步分离得到一种磷脂酶A2.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分子量为14 kDa.N端部分序列测定表明,所分离得到的磷脂酶A2其N端16个氨基酸残基序列与已报道的金环蛇蛇毒磷脂酶A2同功酶Ⅵ(Lu & Lo,1978)一致.该酶糖含量较高,为13.4%;具有弱的磷脂酶A2活性,无毒,也无溶血和出血毒活性.  相似文献   

5.
眼镜蛇毒心脏毒素的毒理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眼镜蛇毒中含丰富的心脏毒素(Cardiotoxin,简称CTx),已分离提纯近60种,每种蛇毒中含2—4种CTx。1984年杜雨苍从广东产中华眼镜蛇毒(Naja Naja atra)中分离出该毒的第五种CTx,并命名为“细胞膜毒素  相似文献   

6.
用羧甲基葡聚糖凝胶C-50对福建产圆斑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 Smith)蛇毒进行了柱层析分离,获得12个蛋白峰。其中有2个组份具有促凝作用,4个组份具有抗凝作用。对各蛋白峰进行7种酶活力测定的结果表明,福建产圆斑蝰蛇毒的促凝作用与精氨酸酯酶无明显关系。而致死毒性与磷脂酶A活力相重迭。粗毒具有较高的精氨酸酯酶、磷脂酶A和磷酸二酯酶活力,而无出血和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羧甲基葡聚糖凝胶C-50对福建产圆斑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 Smith)蛇毒进行了柱层析分离,获得12个蛋白峰。其中有2个组份具有促凝作用,4个组份具有抗凝作用。对各蛋白峰进行7种酶活力测定的结果表明,福建产圆斑蝰蛇毒的促凝作用与精氨酸酯酶无明显关系。而致死毒性与磷脂酶A 活力相重迭。粗毒具有较高的精氨酸酯酶、磷脂酶A 和磷酸二酯酶活力,而无出血和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层析法从广西眼镜蛇毒中分离得到电泳纯的细胞毒素-2(CTX-2),探索CTX-2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DEAE-Sepharose CL-6B阴离子交换层析、Spehadex G-50凝胶层析和Macro-prep High S阳离子交换层析结合的方法分离眼镜蛇毒粗毒;经SDS-PAGE电泳鉴定蛋白纯度;NanoLC-ESI-MS/MS质谱方法鉴定其组分并测定分子量;CCK-8法检测CTX-2对HSC-T6的增殖抑制作用,确定其最小有效浓度。结果眼镜蛇毒粗毒经分离纯化获得电泳纯的CTX-2,其分子量约为9.548 kD;不同浓度CTX-2作用于HSC-T6细胞24 h后,其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大,呈量效关系,抑制增殖的最小有效浓度为8 mg/L,IC_(50)为11.52 mg/L。结论广西眼镜蛇毒粗毒经三步分离法得到电泳纯且具有高生物活性的CTX-2;广西眼镜蛇毒CTX-2可抑制HSC-T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蛇毒的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二乙氨乙基纤维素柱层析法将尖吻蝮蛇毒分成15个组分,并对粗蛇毒及各分离组分进行了各种生物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1.粗蛇毒中存在有精氨酸酯酶,蛋白水解酶、碱性磷酸酶,磷酸二酯酶,5′—磷酸二酯酶,5′—核苷酸酶,ADP酶、ATP酶,L—氨基酸氧化酶及磷酸酯酶A等10种酶活力;但不存在胆碱酯酶及核糖核酸酶的活力;2.蛋白水解酶,5′—核苷酸酶及ADP酶普遍存在于粗蛇毒经分离后的各组分中;3.精氨酸酯酶存在于组分6—13中,以第8组分的活性最高;4.第1及5—13组分显示有较高的凝血活性,第1—2组分及9—15组分显示有出血毒,第12(小鼠死亡率2/5)及第13组分(小鼠死亡率3/5)显示有较高的毒性;第1—2,9—15组分显示有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0.
蒋笑怡  周丽  李文敏 《蛇志》2016,(2):200-202
正眼镜蛇别名扁头风、蝙蝠蛇、扇头风等,为我国常见剧毒蛇之一。眼镜蛇蛇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其毒素中所含的磷脂酶A2(PLA2),可诱导细胞凋亡[1]。被眼镜蛇咬伤后常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坏死,形成溃疡后久治不愈,影响局部正常功能,严重者甚至截肢,导致患者丧失生活劳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提高眼镜蛇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成为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将眼镜蛇咬伤临床研究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眼镜蛇蛇毒胆碱酯酶具有乙酰胆碱酯酶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事实:1.乙酰胆碱酯是酶的最适底物;2.过量底物抑制酶活性;3.BW_(62)C_(47)、BW_(284)C_(51)是典型的真性酶抑制剂,对蛇毒胆碱酯酶也同样具有抑制作用。眼镜蛇蛇毒胆碱酯酶最适pH为7.5(0.1M磷酸缓冲液)。反应5分钟时的最适温度在38~39℃,K_m值是1.25×10~(-4)M。稀酶溶液不稳定,在0.1%白明胶中可保护酶活力。原蛇毒和纯化后的胆碱酯酶的底物抑制图形和K_m值是类似的,这说明纯化过程中酶没有矫变。蛇毒中的胆碱酯酶被多种有机磷化合物如二异丙基磷酰氟、敌敌畏、对氧磷所抑制。一些氨基甲酸酯和含季铵盐的化合物也表现有抑制。浙江眼镜蛇毒有较大的毒性,小白鼠腹腔注射最小致死剂量是0.88微克/克,用亲和层析分离除去胆碱酯酶后仍保留有蛇毒的毒性,最小致死剂量是0.77微克/克,纯化的胆碱酯酶含7.5微克/克蛋白,动物未致死,说明蛇毒的主要毒性并不是胆碱酯酶。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眼镜蛇蛇毒胆碱酯酶具有乙酰胆碱酯酶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事实:1.乙酰胆碱酯是酶的最适底物;2.过量底物抑制酶活性;3.BW_(62)C_(47)、BW_(284)C_(51)是典型的真性酶抑制剂,对蛇毒胆碱酯酶也同样具有抑制作用。眼镜蛇蛇毒胆碱酯酶最适pH 为7.5(0.1M 磷酸缓冲液)。反应5分钟时的最适温度在38~39℃,K_m 值是1.25×10~(-4)M。稀酶溶液不稳定,在0.1%白明胶中可保护酶活力。原蛇毒和纯化后的胆碱酯酶的底物抑制图形和K_m 值是类似的,这说明纯化过程中酶没有矫变。蛇毒中的胆碱酯酶被多种有机磷化合物如二异丙基磷酰氟、敌敌畏、对氧磷所抑制。一些氨基甲酸酯和含季铵盐的化合物也表现有抑制。浙江眼镜蛇毒有较大的毒性,小白鼠腹腔注射最小致死剂量是0.88微克/克,用亲和层析分离除去胆碱酯酶后仍保留有蛇毒的毒性,最小致死剂量是0.77微克/克,纯化的胆碱酯酶含7.5微克/克蛋白,动物未致死,说明蛇毒的主要毒性并不是胆碱酯酶。  相似文献   

13.
用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凝胶A—50(DEAE-Sephadex A—50)对福建产尖吻蝮蛇蛇毒进行柱层析分离,获得11个蛋白峰。其中第一峰具有蛋白水解酶及磷酸二酯酶活力,同时还有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及局部出血作用。第Ⅵ峰具有较强的精氨酸酯酶活力及凝血酶样的直接凝血效应。第Ⅰ及Ⅳ峰能明显延长血液凝固时间,呈抗凝血效应。第Ⅹ峰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腹腔注射于小白鼠,可致远隔部位的皮下、肌肉,胸壁内侧以及腹腔等处出血甚至死亡。 尖吻蝮蛇粗毒具有较高的蛋白水解酶、精氨酸酯酶、5′一核苷酸酶及磷酸二酯酶的活力,而碱性磷酸单酯酶、L—氨基酸氧化酶及磷酯酶A的活力均较低,胆碱酯酶的活力近于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广西眼镜蛇毒中磷脂酶A2(PLA2)进行分离纯化,测定其对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Sephadex G-50凝胶层析柱、CM-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柱、Macro-prep High S预装柱结合的方法分离广西眼镜蛇粗毒,经平板法测定各峰的PLA2活性;经SDS-PAGE电泳鉴定终产物纯度并测定分子量,NanoLC-ESI-MS/MS鉴定其组分;CCK-8法测定PLA2对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抑制作用,确定其凋亡的最小毒性浓度。结果 Sephadex G-50凝胶层析柱、CM-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柱、Macro-prep High S预装柱层析法,得到第Ⅲ峰具PLA2活性,且达到电泳纯,经NanoLCESI-MS/MS鉴定其为PLA2,分子量约为14.06kD;PLA2在0~1μg/ml的浓度下对HSC-T6细胞具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2μg/ml时细胞数达到最大值,4~16μg/ml时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大细胞数降低。结论采用Sephadex G-50、CM-Sepharose CL-6B、Macro-prep High S预装柱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眼镜蛇毒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且具PLA2活性的磷脂酶A2;广西眼镜蛇毒PLA2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有抑制作用,PLA2对HSC-T6细胞的最小毒性浓度为2μg/ml。  相似文献   

15.
周升铭  董伟华  孔天翰 《蛇志》2011,23(2):96-101
目的 比较3种流速的CM-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舟山眼镜蛇(Naja naja atra)蛇毒(snake venom,SV)的柱效,为SV的分离纯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采用3种流速CM-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舟山眼镜蛇蛇毒;(2)反向高效液相法分析各组分的纯度及内标法...  相似文献   

16.
竹叶青蛇毒磷脂酶A2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叶青蛇毒磷脂酶A_2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冯波,吴卫甲,钱嵘,王克夷,周元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关键词竹叶青蛇毒,磷脂酶A_2;血小板聚集磷脂酶A。在哺乳动物胰脏和蛇毒毒液中含量较丰富,其中蛇毒磷脂酶A。除能水解甘油磷脂的第二...  相似文献   

17.
江浙蝮蛇(Agkistrodon halys Pallas)是属于蝮科蝮属的有毒蛇。蝮蛇毒成份比较复杂,但其中所含的蝮蛇神经毒素(agkistrodotoxin,ATX),是主要的神经毒性成分,它具有磷脂酶[2](PLA[2])活性,是一种阻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突触前神经毒素,可导致递质释放机制失活,从而引起动物中毒。本室发现江浙产蝮蛇的血清能中和自身蛇毒的神经毒性,说明蝮蛇血清中有神经解毒因子存在。本室曾从华南眼镜蛇(Naja naja atra)血清中分离 得到解毒因子CSAP(cobra serum antitoxic protein),但江浙产蝮蛇血清解毒因子的研究见报道,本文建立了该因子的分离纯化方法,并对一些性质及解毒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成友军  孔天翰  董伟华 《蛇志》2006,18(3):173-177
目的从眼镜蛇毒组分CⅡ中寻找抗肿瘤有效组分并研究其对多药耐药K562/A02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SephadexG-75、SephadexG-25层析法从蛇毒中分离、纯化抗肿瘤有效组分,经SDS-PAGE电泳、HPLC分析、鉴定,用MTT法观察细胞毒性作用。结果CⅡ-3-1(近似电泳纯)的LD50为(0.622±0.007)mg/kg。CⅡ-3-1对耐药K562/A02及敏感K56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结论中华眼镜蛇毒中组分CⅡ-3-1对K562及K562/A02细胞都有显著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简要综述了蛇毒制剂抗肿瘤活性及其机理。实验已证实 ,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蛇毒对多株人肿瘤细胞系有杀伤和抑制作用 ,其中以眼镜蛇毒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最强。从蛇毒中可分离出心脏毒素、直接溶解因子、细胞毒素 (CT)、神经毒素 (NTX) ,其中 CT是作用较强的成分。这些毒素毒性都通过破坏细胞膜而实现 ,故称为膜毒素。蛇毒在体内外都有抗癌作用 ,对人高、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 ,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和小鼠肝癌均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其半数抑制浓度 (IC50 )分别为 79μg/ ml、75μg/ ml、5.5μg/ ml、65μg/ ml,表明对白血病最…  相似文献   

20.
蛇伤致局部组织坏死的机理和防治研究现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曾仲意  曲敬来  林申 《蛇志》2001,13(4):72-75
蛇伤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是血循毒和混合毒类毒蛇咬伤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 ,其发生率高 ,临床处理棘手 ,伤口往往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疡 ,许多患者还造成肢体残障。面对这样的难题 ,许多专家和临床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提出了很多论点和方法 ,本文拟就文献中有代表性的成果和观点综述如下。1 蛇伤致局部组织坏死的机理  毒蛇咬伤所致的局部组织坏死是由蛇毒中的肌肉毒素 (又称肌溶毒素、膜毒素、细胞毒素、心脏毒素、直接溶血因子等 )、响尾蛇胺及其类似物、蛋白水解酶和磷脂酶 A2 (PLA2 )对组织细胞结构(主要是膜性结构、特别是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