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贵州岑巩发现白化黄胸鼠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岑巩发现白化黄胸鼠二例关键词黄胸鼠,白化1991年7月25日,笔者在岑巩县天马镇进行农田鼠种类调查工作中,在新建村干洞组住宅外海拔735m处捕获一雌一雄不同程度白化的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个体。其中910702号标本为雌性成...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滇西地区黄胸鼠种群年龄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89年4—12月在云南滇西的瑞丽、保山等地,在室内和菜园地用鼠笼、鼠夹捕获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788只。所获个体经测量体重、体长、尾长后,取出左右眼球,浸入10%福尔马林溶液中。剪取完整鼠头部,煮沸制作头骨标本。眼球固定2周后剥出晶体,清水洗净,80℃恒温干燥24小时,然后用Libror天平称取50只晶体的干重,精确度到0.1毫克。为减少误差,固定专人测量体长等量度。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黄胸鼠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黄胸鼠体型中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在长江流域大部分栖息于房舍及其周围。在1982-1998年间以洞庭湖区4个县为主,用夹夜法在室内和野外进行了调查。在洞庭湖区,黄胸鼠的尾长部体而言长于体长,但仍有少部分个体的尾长短于体长。洞庭湖区的黄胸鼠终年繁殖,繁殖能力夏半年高于冬半年,繁殖高峰为4-5月,冬季为繁殖低谷期。雌鼠总体怀孕率与繁殖指数分别为25.3%与1.61,各月平均分别为25.5%与1  相似文献   

4.
洞庭平原黄胸鼠种群年龄组的划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美文  郭聪 《兽类学报》1998,18(4):268-276
根据胴体重的频次分布和每5g胴体重组的鼠所对应的发育与繁殖状况,将黄胸鼠分为5个年龄组,Ⅰ,幼年组:胴体重≤35g;Ⅱ。亚成年组,36-65g;Ⅲ。成年一组:66-100g;Ⅳ.成年二组:101-135g;Ⅴ.老年组;〉135g。经t检验,各组间的胴体重,体重,体长尾长都有显著性的差异。各年龄组间的体重与胴体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前3个年龄组的体长和尾长与胴体重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各年龄组的雌性比变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黄胸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全面综述了对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的研究进展。①黄胸鼠是我国三大家栖鼠种之一,体型中等,属东洋界种类。在我国已由主要栖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扩展到广大的北方地区,并在北方部分地区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发达的交通是其由南方扩展至北方的重要途径,全球变暖为其在北方种群增长提供了条件。在南方部分地区,黄胸鼠的优势地位则被其他鼠所取代。住房结构的改变使黄胸鼠适生环境改变,是其种群下降的  相似文献   

6.
黄胸鼠的年龄鉴定和种群年龄组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经晶体干重法鉴定黄胸鼠的年龄,分析其种群年龄组成,并与其他年龄鉴定方法如体重法、体长法、臼齿磨损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河流可能会阻碍陆生动物的迁移并导致其遗传分化,很多研究证明了河流屏障假说,但是也有少数研究不支持这个假说。本研究采集了云南省384只黄胸鼠Rattus tanezumi样本,分别来自于被5条主要河流隔开的6个地理区域。通过对mt DNA和IRBP两个基因的测序分析,检验云南省主要河流对黄胸鼠种群遗传格局的影响。共鉴定得到81个mt DNA单倍型和135个IRBP单倍型,其中很多单倍型都被2个或2个以上区域共享。AMOVA分析显示,大多数的变异源于种群内部或种群之间,只有少数变异(15%)源于6个区域之间。SAMOVA分析将mt DNA种群分成了3组,但每一组都被2个或2个以上的区域共享;对IRBP的分析则没有检测到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结果表明,河流屏障对黄胸鼠的遗传格局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滇西四县(市)居民区室内黄胸鼠体表蚤类群落动态的比较研究吴爱国张希昆(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大理671000)AComparativeStydyoftheFleasCommunitiesonRatusflavipectusintheIndoorH...  相似文献   

9.
在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以黄胸鼠为研究对象,在半自然围栏条件下,调查比较了黄胸鼠对假海桐和截头石栎两种种子贮藏和取食的差异。采用SPSS for Windows(version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黄胸鼠主要以集中方式贮藏食物,对两种种子均未表现出分散贮藏方式;2)在实验的第2天(自由选择情况下),分别有20.8%的假海桐种子和39.2%的截头石栎种子被集中贮藏,黄胸鼠明显倾向于选择贮藏截头石栎种子(P0.05),分别有4.2%的假海桐种子和0.8%的截头石栎种子被就地取食,但差异不显著(P=0.109);3)贮藏食物被盗窃使黄胸鼠的食物贮藏行为增强,而且对喜好食物(截头石栎种子)的集中贮藏量显著增多(P0.01)。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大小、种皮厚度影响鼠类对种子的贮藏和取食;提示黄胸鼠在野外条件下对假海桐和截头石栎两种树木的自然更新起着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调查云南省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和褐家鼠R.norvegicus体表寄生蚤的感染情况,为云南省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云南省34个县市随机选取采样点,笼捕法采集黄胸鼠和褐家鼠,收集并鉴定体表寄生蚤,统计宿主和蚤类物种组成、染蚤率、蚤指数,并根据蚤种组成进行分层聚类。结果采集鼠类842只,其中黄胸鼠714只、褐家鼠128只;共检获体表寄生蚤3227匹,涵盖10个已知蚤种,其中,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为优势物种。黄胸鼠和褐家鼠的染蚤率分别为48.88%和53.91%,2种鼠的总体蚤指数为3.83匹/只,其中有16个县市的印鼠客蚤指数>1。聚类分析将所有样点聚成3大支系:A支系印鼠客蚤占优势,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地区;B支系优势种不明显或具有其他蚤种,分布于云南省中部地区;C支系缓慢细蚤占优势,分布于云南省北部地区。结论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是云南省主要蚤种,在接近半数地区印鼠客蚤指数>1,防疫形势非常严峻。云南省黄胸鼠和褐家鼠体表蚤区系组成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其中南部地区为印鼠客蚤优势分布区,可视为媒介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2.
褐家鼠和黄胸鼠染色体C带性质的光密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薄层扫描技术,对褐家鼠和黄胸鼠的染色体C带光密度性质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强度与相对积分面积这二个量化指标,认为褐家鼠的结构异染色质含量少于黄胸鼠,在染色体演化中居于更进化的地位。对染色体薄层扫描方法中的测量精度及适用性等方面的特点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黄兔尾鼠和草原兔尾鼠两种酯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民  廖力夫 《遗传》1992,14(3):29-32,39
  相似文献   

14.
明确能有效鉴定区分啮齿动物近似种的体型和头骨特征指标,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快速、准确鉴定近似种。我们利用一段725 bp Vkorc1基因序列鉴定了36只同域分布的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n=31)和黄胸鼠(Rattus tanezumi)(n=5)个体,随后分别就这些样本的胴体重、体长、尾长、耳长和后足长及尾长/体长、耳长/体长、后足长/体长和肥满度等指标的21种指标组,及10只褐家鼠和3只黄胸鼠的2种头骨指标组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比较了这些指标组对两物种的分类鉴定结果。结果显示,尾长/体长、耳长/体长和肥满度指标组,及上颊齿列基长、下颊齿列基长、听泡长和听泡宽指标组可将两物种完全区分开。结果为使用体型或头骨指标准确鉴定区分这两物种提供了清晰依据和可靠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甲胁虱是寄生于黄胸鼠体表的一种主要吸虱昆虫 ,在云南广泛分布。应用Iwao直线回归方法及其随机偏离度检验对太平洋甲胁虱在黄胸鼠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根据Iwao直线回归方法 ,建立了M =12 .10 +4.76M (r=0 .75 ,P <0 .0 1)的回归方程 ,所得到的α与 β值 (α =12 .10 ,β =4 .76 )均明显高于判定界线值 0和 1。对α与β值进行随机偏离度检验 ,F =6 .0 7(P <0 .0 5 ) ,由此判定太平洋甲胁虱在黄胸鼠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分布 ,这说明太平洋甲胁虱对黄胸鼠的寄生是不均匀的 ,存在聚集并有形成大小不一的吸虱个体群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全面评估了香蕉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旨在为更科学合理地防治该虫提供依据。【方法】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TIBS),分别在2013、2015年监测了昌江、澄迈、临高、东方4个地区香蕉黄胸蓟马田间种群对10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从2013—2015年,总体上海南香蕉黄胸蓟马田间种群对大多数杀虫剂的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处于敏感状态。其中,香蕉黄胸蓟马田间种群对传统药剂甲维盐、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及新型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和螺虫乙酯均保持较敏感状态(抗性倍数<5)。但监测的所有田间种群(昌江、澄迈、临高、东方)均对啶虫脒均已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5.19、11.19、17.46、13.58倍);对阿维菌素均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9.06、8.95、13.35、6.57倍);另外,东方种群对多杀菌素、吡虫啉,以及临高种群对吡虫啉均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7.11、7.48、8.28倍)。【结论】因此,建议在香蕉同一生长季节应避免重复使用或限用啶虫脒和阿维菌素,应注意与其它药剂的混用、轮用,以延缓香蕉黄胸蓟马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各个发育阶段触角感器类型、形态和分布.[方法]运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黄胸蓟马雌雄成虫、若虫、预蛹、蛹触角的形态结构以及触角上感器类型、形态和分布.[结果]黄胸蓟马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个部分组成,其中长的鞭节分为5个鞭小节(Ⅰ-Ⅴ).雌成虫触角平均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SOD和LDH在一块凝胶板上同时显色的优点,电泳分析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血浆SOD和LDH同工酶以及血浆蛋白成分。结果表明,LDH为有色区带,SOD为无色透明区带,而且SOD比LDH泳动快,两类区带互不重迭,以致3种鼠血浆中SOD和LDH的图谱清晰可辨。由于黑线姬鼠的SOD和LDH的泳动度不同于其余2种鼠,周此3种鼠的图谱各具特征。3种鼠血浆蛋白中的前清蛋白和铁传递蛋白区带数和泳动度亦具有明显差异,说明上述酶分子亚基和血浆蛋白分子的化学结构不同,成为种间差异在分子水平上典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主要家鼠,在福建约占家鼠的60%左右。对于它的食帚未曾见过专文报道。黄胸忍的食最测定,对了觯该鼠的生态习性,对粮食破坏的情  相似文献   

20.
在洛阳地区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盛花期5月上中旬,采用目测、拍照、测量等方法记录丹参花的基本特征、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的访花行为、丹参被盗蜜后盗蜜口的大小和盗蜜率。在洛阳地区,黄胸木蜂是丹参的主要访花者,在对丹参进行访花时,多盗取花蜜。黄胸木蜂访花时,其单花停留时间平均为3.81±0.28 s,两花间隔时间的平均值为3.64±1.94 s,访花频率的平均值为每分钟采访的花朵数为6±0.98朵,访花朵数为6时,访花频率最大。黄胸木蜂在丹参上的盗蜜口的大小的平均值为0.304±0.046 cm,盗蜜率平均为37%±12%。黄胸木蜂对丹参的盗蜜现象普遍存在,且重复盗蜜,有的一朵花上可能有多个盗蜜口,其盗蜜行为对丹参繁殖适合度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黄胸木蜂采访丹参的访花行为进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木蜂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