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第二十六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负责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监督所属全国学会及会员、相关科技工作者执行科学道德规范情况,建立会员学术诚信档案,对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个人进行记录,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通报。第二十七条调查学术不端行为应遵循合法、客观、公正原则。应尊重和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对举报人提供必要的保护。在调查过程中,准确把握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相似文献   

2.
从道德责任视角分析患者不良就医行为,通过对272位患者就医道德状况的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将其不道德就医行为归为6种类型:伤害医方的行为、获利行为、伤害其他患者及公众的行为、对他人无害的违规行为、认知偏差所致行为和讨好医方的行为;然后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道德就医行为主要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陶福 《生物学杂志》2002,18(6):55-56
道德信仰是发自每个人的内心的是非判断,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和驱动力。环境行为习惯和平等的价值观的培养,更多的属于生态道德培养范畴。而生态道德的培养是中学德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道德为护理专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医护人员的执业行为无一不是为了合乎社会大众对“好护士”的期待。面对进入临床工作后凸显的伦理困境与道德诘难,医护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若能秉持自己的良知,在困境中激发出个人的道德勇气,必能为患者与自己的权利发声,并以此证成“好护士”的角色并符应社会对医护人员的期许。即从个体的道德与良知出发,推阐道德勇气的内涵以及道德勇气实施的条件、方法与行动,期冀临床工作中的医护人员能够觉解出道德勇气的张力,在实践中共创伦理的生态氛围,以此型构护患情境中的和谐之域。  相似文献   

5.
Jia R  Tai FD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4):375-378
发育过程中行为神经内分泌环境能够调节解剖和生理的长期变化,产生深远的行为效应,所以神经内分泌环境在幼体发育及其行为生理特征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神经垂体激素、类固醇激素及它们的受体在社会行为发育中的行为神经内分泌效应;指出该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希望能使人们重视人类发育过程中双亲行为和激素作用对儿童社会行为及其相关神经内分泌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动物生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行为调节是其响应环境变化的重要途径.传统认为胚胎缺乏主动行为调节能力,只能被动响应环境变化.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动物胚胎具有主动响应环境变化的行为调节能力.本文回顾了卵生脊椎动物胚胎对环境变化行为响应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温度、湿度、光照、声音、震动和有毒物质等环境因子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及胚胎自身的行为响应,并提出未来值得关注的可能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相关风险因子对高原鼠兔摄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捕食风险环境中集和洞口距离对高原鼠兔摄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集群数量的增加不仅降低了警觉行为,同时也减少了摄食行为,在高风险环境中,集群为1时的取食行为强度最大,低风险环境中,为0时最大,警觉行为主要出现在距洞口2m的范围内,其行为强度与洞口踪影职责负相关,当洞口距离大于3m时,风险处理区的高原鼠兔几乎无警觉行为出现,且该处理区的取食区域几乎压缩的洞口旁,研究结果表明,在捕食风险环境中,高原鼠兔摄食行为与集群和洞口距离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其行为决策反映了降低风险与摄取食物间的权衡,行为目标是在降低捕食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地取食食物。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外界环境因子对对虾行为习性影响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光、水流和潮汐、溶解氧、底质及水温等环境因子对对虾摄食、运动、产卵、蜕皮及潜底和浮现等行为习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对虾对环境因子变动的行为调节.提出了对虾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即对虾的行为习性和疾病传播间的关系、对虾的行为习性对养殖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环境对对虾行为特征的综合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正提起道德,大家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这是在小学时期老师就教育我们的字眼。但是对于道德绑架,我们了解的可能并不多。道德绑架指的是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要求或者标准,胁迫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其实通俗一点讲,就是一种看似正当的强人所难。道德与面子当谈论道德绑架时,就不得不说一下中国人常有的心理现象——面子。中国人是比较爱面子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凝视--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开设生命伦理学课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命伦理学是对生命科学和卫生保健领域中人类行为的系统研究,是用道德价值和原则检验此范围内人的行为。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开启生命伦理学教育可以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开展教育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在有条件的学校设置专门的生命伦理学课程:二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生命伦理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国内先后开展了多次关于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研究,它们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环境意识及相关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公众的生态环境友好行为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环球时报》旗下环球舆情调查中心于2016年7月在全国进行了2016年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调查从公众对生态文明的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3个维度出发,涵盖生态价值意识、生态道德意识和环境法治意识等方面,综合考量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水生食物网中的传递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秋园  万祎  刘学勤  刘永 《生态学报》2017,37(9):2845-2857
食物网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中传递的重要途径,了解其传递行为与机制是POPs生态暴露风险评价的科学基础。从4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和分析:(1)食物网主要特征(营养级和食物链长度)与POPs环境行为的关系;(2)POPs在底栖及底栖-浮游耦合食物网中的环境行为;(3)微食物网对POPs环境行为的作用;(4)食物网的变化对POPs环境行为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已有研究对水生生物中POPs生物放大作用存在较大争议。一般营养级越高,POPs生物富集性越强,但由于各种生态和生理性质的影响,也存在例外情况。食物链长度与POPs生物富集性呈正相关。(2)POPs通过底栖食物网将沉积物中的POPs向上传递,底栖-浮游食物网的耦合提高了高营养级消费者的暴露风险,目前就POPs在底栖食物网中的生物放大性是否大于浮游食物网存在争议。(3)微生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是吸附POPs的重要载体。另,沉积物中的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质,将POPs释放到水柱中。微生物降解也是环境中POPs脱离环境的重要途径。(4)在内、外压力下,食物网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和效率发生改变,并与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互相耦合,影响POPs的环境行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POPs在浮游食物网,尤其是高营养级浮游食物网中的环境行为,对POPs在底栖及底栖-浮游耦合食物网和微食物网中环境行为的研究相对缺乏。有关POPs在食物网中环境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食物网的某个部分,时间尺度较短,缺乏对POPs环境行为动态变化的研究,未来需深入开展多尺度和多角度的POPs在食物网中环境行为的动态变化研究。新型POPs的生产和使用量不断增加,但有关其在食物网中环境行为的相关分析还较为匮乏,需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赵永翔 《生命科学》1998,10(6):306-308,305
本文是从物理学和计算机学的角度去探讨生命科学。用程序表像去解释一些生命现象。道德阐明为什么提出生命软件。接着从意识与行为的关系,意识与外界信息的关系推理出行为程序和感知程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丁健  罗洪镇  史仲平 《生物工程学报》2019,35(10):1986-2002
工业发酵过程中,当细胞遭受到极端环境胁迫或剧烈环境变化时,细胞必须要作出必要的举动来适应环境的剧烈变化。细胞的自适应行为有可能不能应对剧烈的环境变化,导致发酵失败;但也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改善发酵性能。文中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生产异源蛋白和丁醇发酵过程为例,阐述了环境变化条件下的细胞自适应行为及其基于自适应行为的发酵过程优化方法和策略,为利用基于细胞自适应行为的发酵过程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94年1月14—27日,第19届世界保护联盟全体会员大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出席会议有来自世界各国近700个会员组织约1500人左右。会议除了总结报告过去三年的工作成就和问题,规划今后三年的工作项目和预算,选举主席、总裁、理事会成员和各个专业委员会主席,讨论通过有关联盟组织机构、预算和许多保护提案以外,还召开10个研讨会,研究讨论《管好地球》和《21世纪议程》两书所提出的许多有关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1.道德和盟约 这个组重点讨论环境道德和国际环境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世界保护联盟环境法律委员会正在起草环境和发展盟约,打算建立一个全球有约束力的协议,并在1995年联合国建立50周年时提出。世界保护联盟环境法律委员会和道德工作组将全力集中在加强道德和环境法律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Li J  Ju P  Li YH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4):355-357
接触药物相关环境线索可激发成瘾者对药物的渴求感及复吸行为。实验动物研究中药物相关环境线索分为三类:伴药线索、辨别线索和情境线索。在长期停药及用药行为消退后三种环境线索均能诱发觅药行为恢复,而行为机制各具特点:伴药线索条件性强化觅药行为,辨别线索直接激发觅药行为发生,情境线索设定场景诱发觅药行为恢复。三种线索行为效应的神经基础局部相同而又各具特点,其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对成瘾药物复吸机制的理解及临床戒毒治疗。  相似文献   

17.
圈养灵长类动物处在区别于野外的生境和游客压力等因素下,其行为和生理上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包括刻板行为、自残和过度修饰等。这些行为的出现通常和圈养条件较差有关。一般可以通过环境丰容的方法减少异常行为的发生.提高圈养灵长类动物的福利。在灵长类动物的环境丰容方法中,最为普遍的方法包括改善圈养环境条件、取食丰容、感官丰容、运动刺激和社群丰容。这些丰容手段被证明能有效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增加行为的多样性,可在灵长类动物圈养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由于目前中国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科技工作者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对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早在2007年,中国科协就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本刊重温此规范,以期在我刊营造一种健康的学术研究氛围,由于版面限制,我刊陆续将规范全文刊出。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的环境归宿与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锋  陶然  应光国  杨基峰  张丽娟 《生态学报》2010,30(16):4503-4511
抗生素是人类与动物疾病防治中被广泛使用的抑菌或杀菌药物。近年来,随着环境耐药性基因的出现,抗生素引起的环境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关于抗生素的检测、环境行为和生态毒性等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综合已有的研究资料,对抗生素在环境中暴露水平、降解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郭艳华 《生态科学》2001,20(1):140-146
道德和道德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依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提出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以推动道德进步。现在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由人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的发展新阶段,因而,时代要求转变以往支配人们行动的旧道德观,打破狭隘的视野局限,把原有道德观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生态文明时期的道德准则。这种新的道德观要求树立崭新的生态意识,坚持公正和平等的原则。以约束人类行为,提高人的生态道德修养为宗旨。使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倡导过一种适度消费的文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