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歧杆菌及其微胶囊化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益生菌(Probiotic)作为一类对人本有益的细菌.已成为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特别是,作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肠内重要菌之一的双歧杆菌,由于其特定的生理保健作用,它的微胶囊化也愈来愈受人类的关注。双歧杆菌是由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德Tisser学者于1899年采用厌氧培养法首次从健康母乳婴幼儿的粪便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专性厌氧菌,它是一种人体重要的益生菌,是健康人肠道内定植且数量占优势的一种细菌 . 相似文献
2.
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对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的特性及功效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通过实验鼠进行刺激生长试验、活菌数测定、毒理试验、调节肠道菌群试验、免疫调节作用来观察制剂的作用。结果: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数量明显增加,高剂量能增加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其临床表现复杂 ,并发症较多 ,无特效治疗 ,我们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肝硬化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92例肝硬化患者均为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11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患者 ,经化验、B超和CT检查确诊。年龄 32岁~ 76岁 ,平均为 (5 6 3± 6 2 )岁 ,其中男性 82例 ,女性 10例 ,男∶女 =8 2∶1,child pugh分级∶B级 5 7例 ,C级 2 5例 ,全部入选病例 2周内无任何药物治疗 ,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4 6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功能、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金双歧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金双歧活菌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口服金双歧活菌制剂(每粒含活菌0.5亿),4片/次,2次/d,连服1个月;对照组29例,口服安慰剂胶囊,疗程同治疗组.评价标准系采用积分法。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治疗后肠道中双歧杆菌、类杆菌和肠杆菌数量明显上升。结论 金双歧活菌制剂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对IBS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丽珠肠乐胶囊同乳酸菌素片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服用丽珠肠乐胶囊1粒,每日2次,疗程6 d;对照组服用乳酸菌素片1片,每日2次,疗程6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55.6%, χ2=22.38,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丽珠肠乐胶囊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比乳酸菌素片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方法选取11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蒙脱石散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主要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8%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止泻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两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蒙脱石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症 ,其中许多无明确感染病因 ,部分消炎有效 ,但常复发 ,服用抗炎药物无效甚至加重。我们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慢性腹泻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5 6例慢性腹泻病人均为 2 0 0 0年~ 2 0 0 1年消化科住院及门诊病人 ,病史在 2个月以上 ,最长者 7年 ,腹泻次数较发病前增加 ,每天腹泻 3次以上 ,粪量增加和 /或粪质异常 ,全部病例无 :(1)严重心、肺、脑、肾及其他病变 ;(2 ) 1w内药物治疗者 ;(3)其他疾病需同时用药治疗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 8例 )和对照组 (2 8例 ) ,两组病例的性别、年… 相似文献
9.
口服双歧杆菌,酪酸梭菌活菌制剂药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氨苄青霉素引起SPF-BALB/C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腹泻作为模型,观察肠康平制调整扬道菌群的药效作用,并与它同类单价制剂不平制剂对该SPF-BALB/C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腹泻具有治疗作用,高剂量组910^6CFU/次)的治疗效果优于低剂量组(10^4CFU/次),肠康平制剂缓解SPF-BALB/C小鼠筵菌群失调后腹泻症状的时间较单价制剂略快。 相似文献
10.
11.
双歧杆菌与乳杆菌对大鼠肠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双歧杆菌DM9227菌株及乳杆菌DM8121菌株对大鼠肠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将含有红霉素及链霉素的抗生素溶液给20只大鼠灌胃,灌胃量为每种抗生素200mg/kg/日,连续3天。然后将动物分为双歧杆菌及乳杆菌菌液灌胃组及PBS灌胃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奶粉对幼儿肠道内环境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分离到的短型双歧杆菌 CT5 0 6 6制成菌粉 ,同脱脂奶粉及 L actosucrose混合后即为试验用“双歧奶粉”,其中含短型双歧杆菌 CT5 0 6 6 :10 8CFU / g、L acto- sucrose:6 0 mg/ g。给 8名婴幼儿 (1.0~ 6 .0岁 ,离乳 )每天服用 2 5 .0 g。分别于服用前及服用 1周后、2周后及服用结束 1周后 ,检测服用儿肠内细菌群及腐败产物的变化。双歧杆菌数由服用前的 9.99± 0 .16 (log(CFU ) / g)升高到 2周后的 10 .6 1± 0 .16 ,有十分显著性差异。双歧杆菌数占肠内细菌总数的百分率由服用前的 (2 2 .1± 10 .2 ) %升高到 2周后的 (5 2 .6±12 .2 ) % ,有显著性差异。腐败菌数亦显著下降 ,与服用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乙酸及乳酸量显著升高 ,分别由服用前的 (2 35 .5 1± 41.3)μmol/ g、(77.15± 44 .4)μmol/ g升高到服用 2周后的 (311.5 5± 30 .8)μmol/ g、(115 .12± 2 4.2 )μmol/ g,有显著性差异。粪便中的腐败产物显著降低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服用 2周后粪便中的吲哚、粪臭素等的含量与服用前相比显著降低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服用期间粪便的 p H值显著降 ,有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表明 ,服用“双歧奶粉”后 ,8名服用儿的肠内细菌群及肠道内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中发酵前后以及在贮藏期间的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活菌数及酸度的变化。方法 :应用改良MRS琼脂平板法检测含菌量 ,应用吉尔涅尔度表示酸度 (°T)。结果 :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中双歧杆菌含量为 3 1× 10 7CFU/ml,乳酸菌含量为 4 1× 10 8CFU/ml;°T为 6 5± 5。随着贮藏进程的延长 ,特定菌的含量随贮藏期进程而下降 ,第 4~ 5天下降明显 ;°T随贮藏期延长而逐渐上升 ,保质期内°T为 75~ 110之间。结论 :双歧双元蛋白酸奶符合酸奶国家GB2 74 6~ 1999标准。 相似文献
14.
15.
双歧杆菌质粒的检测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应用LeBLanc法提取6种20株双歧杆菌菌株的质粒,发现共有4个种的6株菌株存在着1~3个质粒,多数质粒的分子量小于6.0kb。存在质粒的双歧杆菌包括分离自人的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两歧双岐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用固体培养基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双歧杆菌对15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测试的20株双歧杆菌菌株对所检测的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无规律可循,而且质粒消除实验表明质粒的存在与所检测的抗生素抗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激活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青春型双歧杆菌注射于裸鼠腹腔,分别以中性红吞噬法以及M TT 法检测了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注射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提示青春型双歧杆菌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提高其能量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由健康婴儿分离的双歧杆菌DM9227株进行了试管内的生物拮抗试验。将双歧杆菌DM9227株分别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及侵袭性大肠杆菌以一定的比例等量混合接种于PYG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试验证明双歧杆菌DM9227株能明显抑制上述3种细菌的生长繁殖,显示出较强的生物拮抗作用。拮抗机制可能与双歧杆菌DM9227株能产生一定量的醋酸和乳酸,降低培养基的pH,从而抑制该3种菌的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8.
双歧杆菌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方法: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应用实体显微镜观察整段大肠的粘膜改变情况;普通粪便涂片观察小鼠粪便中细菌的变化,梯度稀释法行粪便菌群分析,了解几种代表性的菌群的改变;一般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镜下病理变化,结果:双歧杆菌 DSS组相比,血便不明显,镜下组织病理改变轻微,肠道菌群无明显紊乱。结论: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生有预防作用,并能减轻症状和病变。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双歧杆菌属的50个菌株采用培养液稀释法进行了10种抗菌素敏感性试验。实验菌株分离自婴儿、成人和各种动物的肠道粪便,厌氧消化器中的污水发酵液等不同来源,以及收集到的国外已定名的菌种共代表至少13个种。经试验,所有的菌株都抗多粘菌素(MIC=100~3200U/ml)、链霉素(MIC=80~1280U/ml)、新霉素(MIC=40~320U/ml)。大多数菌株抗40~640U/ml的卡那霉素,较抗庆大霉素。所有的菌株都对红霉素(MIC=0.2~0.8U/ml)、万古霉素(MIC=0.2~6.4U/ml)和氯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的抗癌效应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双歧杆菌是一种重要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是人类肠道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种。本文观察了在改变栖生环境的情况下,双歧杆菌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发挥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615小鼠在腹腔或皮下接种肝癌H22/F23后,从第1天起每隔3天腹腔或皮下两种途径注射双歧杆菌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在瘤内注射给药时显示显著的抑瘤作用。双歧杆菌激活的腹腔渗出细胞(PEC)在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表面积增大,细胞皱褶增多;在功能上则表现为杀瘤活性增强,激活的PEC经Winnassay证明对肿瘤生长的早期或中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毒进一步证实激活的PEC在体外具有直接杀瘤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双歧杆菌激活单核一巨噬细胞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由于该菌为生理性细菌,对宿主无致病性,所以其较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其它非特异性生物反应调节剂如OK432、卡介苗等可能更具优越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