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济南177的两种原生质体,一种来自快速生长的悬浮细胞,它们因长期继代而丧失分化能力, 其染色体只有2n=24~28;另一种来自可以再生的愈伤组织,其原生质体不能持续分裂.它们中任一种与UV照射过的簇毛麦原生质体融合均不能再生植株.然而当它们混合在一起作为受体时,能够获得再生绿色植株.细胞核基因和胞质基因的分析证明这些绿色植株是杂种.以上事实说明这两种原生质体在融合时存在某些互补的关系,讨论了这种融合方式的可能作用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小麦(Triticum asetivum L.)济南177的两种原生质体,一种来自快速生长的悬浮细胞,它们因长期继代而丧失分化能力,其染色体只有2n-24-28,另一种来自可以再生的愈伤组织,其原生质体不能持续分裂,它们中任一种与UV照射过的簇毛麦原生质体融合均不能再生植株,然而当它们混合在一起作为受体时,能够获得再生绿色植株,细胞核基因和胞质基因的分析证明这些绿色植株是杂种,以上事实说明这两种原生质体在融合时存在某些互补的关系,讨论了这种融合方式的可能作用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4.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原生质体的紫外线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来源于普通小麦品种济南177(Triticum aestivum cv.Jinan 177)悬浮细胞系的原生质体与来源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胚性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体细胞杂种。供体簇毛麦原生质体在融合之前用紫外线照射30s或1min,紫外线剂量为360Цw/cm^2。仅由紫外线照射30s的组合获得再生愈伤组织克隆。细胞学、生物化学及PCR分析结果证实了再生克隆的杂种性质。用线粒体基因特异的探针进行的RFLP分析的结果表明,杂种中含有融合双亲的线粒体并且发生了重组。由杂种愈伤组织再生得到白化苗。讨论了紫外线对融合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对称及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由长期继代的小麦品种济南177悬浮系制备原生质体为受体,取继代一年的簇毛麦愈伤组织不经照射或经60Co-g射线照射,剂量分别为40,60,80Gy(1.3Gy/min),然后分离原生质体为供体,在PEG诱导下分别进行了对称及不对称融合(g融合).经形态学、细胞学、同工酶及5SrDNA间隔序列分析鉴定,对称及不对称融合均高频率地获得了体细胞杂种细胞系,并在对称融合及低剂量g辐照组合得到再生杂种植株.基因组原位杂交的结果证实,对称及不对称融合杂种中异源染色体间不同方式的易位及重组均普遍存在.g辐照存在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对称及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均可有效地实现核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而不对称体细胞杂交还可直接导致染色体小片段易位,显示出此方法在小麦育种上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
7.
1988年以来,小麦原生质体培养取得了重要进展[1—7],但成功还仅限于少数基因型,因此,为了建立和不断完善小麦及其他禾谷类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技术体系,还有待在更多的基因型中进行探索。在小麦远缘杂种系统中,1990年王铁邦等[8]培养小-偃麦原生质体获得成功。本文报道由普通小麦-簇毛麦杂种悬浮细胞和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结果。材料和方法起始材料取自本实验室继代保存近2年的小-簇麦杂种(2n=4x=28)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是由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农大146”)×簇毛麦… 相似文献
8.
簇毛麦及其与普通小麦杂种双二倍体的C一分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普通小麦“农大146" (Tritieum aestivum)及其产生的双
二倍体进行了C一分带分析,结果表明:(1) 7对簇毛麦染色体均可显示清晰的带型、根据带型可以把各
簇毛麦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相互区别开来; (2)普通小麦一簇毛麦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变幅在”-56
之间,其中2n - 5‘的个体占,7.680% 相似文献
9.
外加电场对小麦和簇毛麦原生质体分裂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加电场对小麦和簇毛麦原生质体分裂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周爱芬,夏光敏,陈惠民(山东大学生物系,济南250100)INFLUZNCESOFELECTRICALSTIMULATIONONTHEDIVISIONGRONTHANDDEVELOPMENTOFPRO... 相似文献
10.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双二倍体的合成,育性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通过杂种幼胚无性系培养获得大量再生植株F_1,经秋水仙碱处理,合成了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属间双二倍体(AABBDDVV)。其形态特征除株高、穗长、小穗数,籽粒大小和育性明显增加,生育期延长外,分别与各自的再生植株F_1相似。双二倍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为48—5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 2n=28Ⅱ的细胞占56.82%,每个细胞平均有27.10个二价体,1.44个单价体,0.08个三价体,0.03个四价体。经过连续两代单穗单株选择,结实率由15.91%提高到36.52%。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对7个小麦-簇毛麦易住系种质V9128-1、V9128-3、V9129-1、V3、V4、V5、V12的抗条锈性进行遗传研究。用小麦条锈菌对供试材料苗期接种鉴定表明,7个易位系的抗病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据基因推导原理和系谱分析,可初步推测这7个易位系所包含的抗条锈基因不尽相同。进而对两个抗病谱较宽的易住系的抗条锈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簇毛麦易位系V9128-1对条锈菌CY30的抗条锈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小麦-簇毛麦易位系V3对条锈菌CY31的抗条锈基因由一显一隐2对基因控制。揭示了小麦.簇毛麦易位系抗条锈性为寡基因控制,为尽快利用这些宝贵抗病基因,培育小麦抗锈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属间杂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双倍体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将常规有性杂交,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培养,杂种试管苗无性繁殖,和杂种愈伤组织及试管苗的染色体加倍等环节相结合,由普通小麦x簇毛麦的极少数杂种幼胚在半年时间内获得了上万株杂种植株,并从中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双倍体种子。经人工接种鉴定,这个双倍体对白粉病免疫,已被用做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中间材料。与此同时,在实验室内还保存着相当数量的杂种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前者已经过30余次继代,保存了近2年半的时间,仍具有良好的生长和分化能力;后者也已经历了20几次继代,保存了2年,仍可不断增殖。 相似文献
14.
具一对双随体染色体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的合成,抗病性及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幼胚培养和秋水仙碱处理,人工合成了具有一对双随体染色体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AABBVV)。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2n=21″的细胞占69.94%,染色体构型为1.0'+20.47″+0.02'″。天然和自交结实率分别为49.07%和39.23%。籽粒蛋白质含量为20.98%。抗白粉、条锈、叶锈和赤霉病。 相似文献
15.
16.
17.
芸苔属花粉—下胚轴原生质体融合再生杂种小植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青菜(Brassica chinensisL.)单胞中后期至二胞早期花粉分离出原生质体,用聚乙二醇法诱导其与甘蓝型油菜(B.napusL.)下胚轴原生质体融合。通过控制双亲原生质体的数量与比率,提高了异源融合率。融合体在离体条件下发生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再生了小植株。染色体计数与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初步证明获得了1 株异源三倍体,2 株异源四倍体。这是以游离花粉时期的原生质体与体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取得“配子-体细胞杂交”成功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用饥饿预处理分离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品系N364 Km + 二核早中期的花粉原生质体,用PEG-高钙高pH 法诱导其与黄花烟草(N.rustica L.)叶肉原生质体融合。通过抗性筛选再生的4 株小植株,经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根尖染色体计数鉴定均为配子-体细胞三倍体杂种。未经筛选处理再生的21株小植株,经鉴定有6 株为配子-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19.
ph1b基因对簇毛麦遗传物质导入普通小麦的影响@陈静$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ph1b基因;;小麦;;簇毛麦 相似文献
20.
簇毛麦的遗传学研究及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簇毛麦作为小麦的重要基因资源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介绍了簇毛麦的种类及优良性状.探讨了簇毛麦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及与小麦及其近缘物种的亲缘关系,分析了小麦一簇毛麦双二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的选育,阐述了簇毛麦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作用及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