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蚊蛹的鉴别形态及中国蚊蛹分亚科和分属(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蛹是蚊类变态发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研究蛹的形态学及其分类性状,是蚊虫分类学,特别是亲缘种鉴别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长期以来这一领域在蚊类研究中却是一个薄弱环节。直至最近廿年来,国外才开始引以重视。Belkin(1962)、Bram(1967)、Huang(1972)、Smith(1973)、Sirivanakarn(1972,1976,1977),Peyton(1977)等已先后将蚊蛹作为蚊虫分类的一个指征。在国内,则仅见蚊蛹的零星描述,迄今未见蚊蛹分类的报告。为此,作者等开展了我国蚊蛹的系统研究。本文报告蚊蛹的鉴别形态以及我国蚊蛹分亚科和分属的检索。有关蚁蛹各论将在今后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2.
蚊科昆虫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是人类最致命的动物杀手。准确的蚊虫分类鉴定是媒介蚊虫基础研究和控制的基础。蚊科现代分类学研究起自于林奈1758年对库蚊属Culex种类的记述,200多年来,已定名的种类日渐增多,分类系统已基本成形。本文在系统地编制了蚊科昆虫的世界名录和地理分布记录的基础上,概述了世界范围内蚊科昆虫的分类研究历史,属级及以上类群的分类系统、种类及其生物学研究现状,并作了初步讨论和展望。目前,全球已知蚊虫41属201亚属3 573种,其中我国已知20属63亚属419种。按蚊亚科(Anophelinae)被认为是蚊科内单系类群,包括按蚊属Anopheles、白蚊属Bironella和沙蚊属Chagasia 3属11亚属489种。其中,按蚊属已知476种,占按蚊亚科已知种97%,是疟疾的单一传播媒介。库蚊亚科(Culicinae)被认为是一个复系类群,共计11族38属190亚属3 084种,系统发育关系尚未解决。伊蚊族(Aedini)、库蚊族(Culicini)、煞蚊族(Sabethini)和蓝带蚊族(Uranotaeniini)是其中的较大族,分别拥有1 262,800,432和270种。特别是库蚊属Culex、伊蚊属Aedes和曼蚊属Mansonia的许多种类是非常重要的医学媒介昆虫。在所有这些蚊虫种中,东洋区的种类最多,达1 075种;其次为新热带区(951种),非洲区(798种),澳洲区(542种),古北区(251种);新北区分布种类最少,有196种,不少种类跨区分布。这些信息有助于对世界范围内蚊科昆虫分类和分布现状的整体了解。由于隐存种(cryptic species)广泛存在,实际种数应是已定名种数的3~5倍。蚊科昆虫的系统分类对于蚊科昆虫的准确鉴定、基础生物学及蚊媒病传播机制研究、媒介蚊虫及蚊媒病控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蚊科昆虫的分类、系统发育和区系仍是急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昆明按蚊与凉山按蚊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明按蚊(Anopheles knnmingensis Dong and Wang 1985)与凉山按蚊(An.liangshanensis Kang et al.1984)的种间关系,一直是蚊虫分类学家和疟疾研究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运用杂交实验、抱握器运动频率、形态分类等方法,对这两种蚊进行对比观察,证实二者为同一种按蚊。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关于海南岛的蚊类,迭经前人采集调查,但大部偏重于按蚊,关于巨蚊和库蚊的资料则甚少。姚永政氏(1946)综合日本人在侵占海南岛期间所做的调查,列有巨蚊和库蚊16种(其中有3种未定名),在这个名录中並包括有Culex pipiens的记录,根据近年来冯兰洲、刘维德二氏(1954)的研究及作者的采集结果,Culex pipiens在海南岛的发现,显然是由于当时分类鉴定上存在困难而产生的错误,应当从海南岛的蚊虫名录中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澜沧江河谷竹林蚊类群落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热带竹林的蚊类群落学特征和继续探讨蚊类群落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随意全捕积水较久树桩内蚊幼,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群落学特征分析的方法开展研究,共发现库蚊亚科和巨蚊亚科的8属,14亚属,23种蚊虫;分析显示各蚊各上的优势度均较低;优势种侧白伊蚊、圆斑伊蚊和幼小库蚊的优热度仅分别是26.22、25.26和23.74;群薄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别为2.45和0.78。结论为此群薄蚊种丰富,但无任何蚊种占绝对优势,群落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6.
采用Hennig 86程序,以柄菌蚊科和喙菌蚊科代表种为外群,选取48个特征,使用mhen-nig^*和bb^*指令在586微机上运算,首次对菌蚊科中5亚科28属的28种进行支序分析,探讨各分类单元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菌蚊亚科与滑菌蚊亚科的亲缘关系较近,二者互为姐妹群,粘菌蚊亚科属于原始类群;菌蚊亚科为5个亚科中的进化类群;邻菌蚊亚科可能为并系群;真菌蚊亚科是介于邻菌蚊亚科与菌蚊亚科之间的类群。  相似文献   

7.
重庆蚊子种类很多,其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有中华按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等四种,它们如何越冬,在消灭蚊子与疾病防治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我国,关于蚊虫越冬调查以及越冬蚊虫生理的研究,报告得不多,冯兰洲在1937年曾就北京主要蚊种进行研究,观察到以卵越冬者有:仁川伊蚊Aedes(S)chemulpoensis、汉城伊蚊Aedes(F.)seoulensis、朝鲜伊蚊Aedes(F.)koreicus、多斑伊蚊Aedes(O.)maculatus等四种。以幼虫越冬有:帕氏按蚊 Anopheles(M.)pattoni、林氏按蚊Anopheles  相似文献   

8.
《遗传》2020,(2)
蚊媒病因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传播率使其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蚊虫作为蚊媒病的传播媒介,研究其与蚊媒病毒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将有助于蚊媒病的防控。蚊虫抵御蚊媒病毒的先天免疫降低和病毒成功逃避蚊虫免疫屏障为病毒在蚊虫体内的持续感染和蚊媒病的暴发流行造成了潜在风险。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途径作为蚊虫体内强大的抗病毒防御屏障,通过产生多种小RNA降解病毒RNA,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的目的。本文对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 RNA)、微小RNA (micro RNA,mi RNA)、Piwi蛋白相作用RNA (Piwi-interacting RNA, pi RNA)等3种小分子RNA在蚊虫体内发挥抗蚊媒病毒感染的先天免疫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蚊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蚊类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蚊的防治是公共卫生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应用化学杀虫剂杀灭蚊虫易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同时也杀死了害虫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以致害虫再度猖撅。事实证明,仅仅依赖杀虫剂不能完全解决蚊的防治问题,从而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利用生物防治可避免上述危害,具有安全、有效、能自行繁殖等特点,从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利用巨蚊防治蚊虫,国内、外均进行了研究,有关国内研究已另文综述(姚超群,1986),本文仅就国外研究情况作一概述。一、巨蚊的生物学用巨蚊作蚊的生物防治,首先要能大量培养及详细了解其生态习性。(一)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蓝带蚊的同物异名、地理分布及某分类(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带蚊属(Uranotaenia)首先由Lynch Arribalzaga于1891年所建立,迄今将近百年。由于当初对属的特征描述不够严密,以及该类蚊虫标本采集比较困难,基础分类研究进展迟缓,蚊种鉴定上的错误与混淆长期未能澄清纠正。近十多年以来,美国Smithso-nian研究院深入开展了蚊类的基础分类研究,对蓝带蚊属的认识亦从中得到发展。迄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知蓝带蚊属共包括2亚属183种以上。按照世界上已知32个蚊属中所包括的蚊种数顺序排列,蓝带蚊属居于伊蚊属(Aedes)库蚊属(Culex)及按蚊属(Anopheles)之后的第四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和分析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讨阿蚊属Armigeres在库蚊亚科(Culicinae)中的系统发育地位。【方法】经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首次得到骚扰阿蚊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对其核苷酸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库蚊亚科8个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骚扰阿蚊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4 891 bp(Gen Bank登录号:KY978578),包含37个基因,其中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各基因位置、排列顺序与蚊科已知物种的一致;基因组碱基组成具有明显的偏好性,全基因组AT-skew为正值,GC-skew为负值;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除COⅠ使用TCG外,其余均为ATN,终止密码子除COⅡ使用不完全的T外,其余均为TAA;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Ser(AGN))缺失DHU臂,其余均可形成典型的三叶草式二级结构。基于库蚊亚科8个种的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关系为库蚊属Culex+(阿蚊属Armigeres+伊蚊属Aedes)。【结论】分析库蚊亚科的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关系发现,阿蚊属Armigeres与伊蚊属Aedes亲缘关系较其与库蚊属Culex更近,这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学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林氏按蚊Anopheles(A.)lindesayi是Giles于1899年7月从喜马拉雅山旁遮普(Punjab),海拔6000呎以上地方采的,1900年他首次报道。之后1918、1924、1929、1931年从各国不同地区先后又发表了5个变种,至50年代,根据学者们的意见及世界蚊虫目录的记载(Knight & Stone,1977),将变种又改为亚种即:1)林氏按蚊日本亚种Anopheles(A.)lindesayi japonicus Yamada 1918(日本);2)林氏按蚊卜来考亚种Anopheles(A.)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中国鼓瘿蚊亚科钩瘿蚊属7种,其中2种:长角钩瘿蚊C.longicornis sp.nov.(模式产地:陕西凤县)、背折钩瘿蚊C.retrorsa sp.nov.(模式产地:云南屏边)为科学上的新种,另外5种:美丽钩瘿蚊C.formosa(Bremi)(分布:湖南、云南、吉林),日本钩瘿蚊C.mpponensis Yukawa(分布: 甘肃、四川、湖北),尖瓣钩瘿蚊C.hamata (Felt) (分布:湖南、贵州),狭眼钩瘿蚊C.neueitasis (Zetterstedt)(分布:甘肃)和锯齿钩瘿蚊C.serrata Yukawa (分布:陕西、甘肃、福建)为中国新纪录种.编制了钩瘿蚊属中国已知种种类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广西僮族自治区蚊类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为1957年4月到10月,在广西僮族自治区5个市、34个县以及10个集镇对蚊类采集调查的结果。上述地区共发现蚊虫92种(亚种),分隶13个属:巨蚊属(Megar-hinus Rob-Desv,1827),按蚊属(Anopheles Meig,1818.),伊蚊属(AedesMeig,1818.),阿蚊属(Armigeres Theo,1901.),库蛟属(Culex Linn,1758.),费蚊属(Ficalbia Theo,1903.),钩蚊属(Harpogomyia Meij,1909.),哈蚊属(Heizmannia Ludlow,1904.),曼蚊属(Mansonia Blanch,1901.),直脚蚊属(Ortho-podomyia Theo,1904)局限蚊属(Topomyia Leic,1908),杵蚊属(Tripteroi-des Giles,1904.),蓝带蚊属(Uranotaenia Lynch Arrib,1891.)。 在发现的蚊种中,多数库蚊族和巨蚊族的种类,都是该地区的新载,同时,除了一新种和一新亚种外,并有5种(亚种)为我国的新载: Ae.(C.)ibis(Barraud,1931. Ae.(F.)greeni(Theo.),1903. Ae.(S.)mediopunctatus submediopunctatus Barraud,1923. Ar.(Ar.)theobaldi Barraud,1934. C.(N.)tenuipalpis Barraud,1924. 该地区发现的蚊类主要系东洋区的性质,和云南及广东的蚊虫相近似。 我国已知蚊亚科共有14个属,在此次调查中,除赛蚊属(Theobaldia)未发现外,其余在该地区都采集到。  相似文献   

15.
阿蚊一新种的记述(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整理1957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采获的蚊虫标本中,发现新阿蚊一种,记述如下。毛抱阿蚊Armigeres(Armigeres)seticoxitus,新种 雌蚊 中型深褐色蚊虫。头 头顶平覆铜褐色宽鳞,后部中央有一宽白斑,伸达后头;有眶白鳞线;头侧平覆宽白鳞。触角梗节内面有白鳞,鞭节Ⅰ有少数白鳞。唇基光裸,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叩甲科昆虫的内转录间隔区(ITS-2)片段对叩甲科昆虫部分种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明确各亚科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并同传统分类系统进行比较,验证ITS-2片段是否能用于叩甲科昆虫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基于叩甲科昆虫的内转录间隔区(ITS-2)片段,对10个亚科69个种类的叩甲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系统发育信号检测,计算各亚科之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似然法和简约法三种模型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3种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构基本一致,各亚科都能被很好的聚类,且各亚科间遗传距离符合传统分类学观点。同时,分析结果也支持对传统分类系统进行修改:尖鞘叩甲亚科Oxynopterinae和异角叩甲亚科Pityobiinae被聚入齿胸叩甲亚科Denticollinae,建议将尖鞘叩甲亚科和异角叩甲亚科同齿胸叩甲亚科合并;槽缝叩甲亚科Agrypninae和单叶叩甲亚科Conoderinae并入萤叩甲亚科Pyrophorinae;梳爪叩甲类群Melanotinae被聚类到叩甲亚科Elaterinae内,建议将梳爪叩甲亚科并入叩甲亚科。【结论】分析结果显示,ITS-2片段适用于叩甲科昆虫低级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分析,各亚科之间的亲缘关系符合传统的分类学观点,但聚类结果也有同传统分类系统有所不同,可为分类系统的修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给三峡水利枢纽在施工和建成后开展防蚊灭蚊等方面的工作提供资料,我们于1982—1984年在三峡水库四川地段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县、石柱、忠县、丰都、涪陵、长寿等十一个县(市)进行了蚊虫区系调查。共查见蚊虫10属68种,其中按蚊属14种,库蚊属28种,伊蚊属17种,阿蚊属1种,杵蚊属3种,蓝带蚊属、赛氏蚊属、直脚蚊属、曼氏蚊属和局限蚊属各查见1种。以上各属的蚊种与邻近地区所见一致。将捕获标本作分类统计,中华按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骚扰阿蚊等为优势蚊种,其数量占调查总蚊数的52.37%(12250/23389)。其中以…  相似文献   

18.
尤蚊属在我国首次发现: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蚊属(Udaya)是蚊科(Culicidae)的一个小属,迄今仅知2种。分布于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此前我国尚未见纪录。最近,我们在整理云南省蚊类标本时,发现了该属的银尾尤蚊Udaya argyrurus(Edwards,1934)1雄蚊。这是我国蚊科建国以来继霍蚊属(Hodgesia)之后发现的第二个新纪录属。兹简报如下:尤蚊属Udaya Thurman,1954中国新纪录模式种:Paraedes(Udaya)argyrurus Edwards,1934Thurman于1954年在拟伊蚊属(Paraedes)之下建立了尤蚊亚属(Udaya)。Matti-ngly(1957)根据其触须长度和明显的跗白环等特征,将尤蚊亚属从拟伊蚊属分出并提升为属级阶…  相似文献   

19.
蚊虫体内外栖居着大量的微生物,构成多样且动态的微生物群系(microbiome).蚊虫微生物群系(mosquito microbiome)在蚊虫的营养、代谢、免疫等诸多生理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蚊虫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蚊虫微生物群系显著影响蚊媒病原体感染和传播,在蚊媒疾病防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全面了解蚊虫生理以及蚊媒疾病传播不能忽视微生物群系的关键作用.本文系统概述了蚊虫微生物群系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微生物群系对宿主生理功能的影响与互作机制,以及基于蚊虫微生物群系的蚊媒疾病阻断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利用微生物群系防控蚊媒传染病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蚊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蚊类属双翅目直裂亚目(Orthorrhapha)的蚊科(Culicidae)。蚁科包含二显著不同的亚科:幽蚁亚科(Chaoborinae)和蚊亚科(Culici-nae)。前者的成虫口器短而不能刺吸血液;胸部和腹部无鳞片,只具细毛;翅上鳞片多限于缘缨。幼虫(我国种类)全身透明,无呼吸管,触角演化为捕食的攫握器官。幽蚊的种类很少,我国记载的只康氏幽蚊(Chaoborus co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