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形成规模养殖的经济贝类有近20种,贝类增养殖已经成为沿海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海水贝类产量为1024万吨,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7.82%。但是目前,由于气候变化、海洋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因素导致我国海产贝类病害越来越重,寄生虫就是主要病原之一,其中尼氏单孢子虫就是其中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寄生于很多种海产贝类体内。这种病害在很多地区都有暴发,国外对其研究较多,国内梁玉波等时这一病害进行了研究。因此,系统阐述国外贝类尼氏单孢子虫病害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对我国海产贝类病害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时尼氏单孢子虫的分类、病害的流行情况、尼氏单孢子虫的形态学,病害的主要症状。尼氏单孢子虫的检测方法,尼氏单孢子虫与寄主之间的交互作用,环境因素时病害流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我国贝类病害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形貌奇异、色彩绚丽、斑纹精致和种类繁多的贝类是大自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造物之一。贝类属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第二大类群,至今已记载13万种之多,其中包括化石种类3.5万种。贝类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从南极沿岸潮间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一些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和小学课外生物小组广泛搜集生物标本中,陆生贝类是最常见的一类。陆生贝类是生活在陆地上的软体动物,大致可以分为带壳的一类和不带壳的一类,带壳的一类统称蜗牛(俗名叫水牛、天螺、蜒蚰螺等),不带壳的一类统称蛞蝓(俗名叫鼻涕虫,无壳蜒蚰螺、赤膊蜒蚰螺等);目前已知全世界陆生贝类有3万多种,我国陆生贝类资源也很丰富,最大的有成年人拳头大,最小的比小米粒还要小,形态千奇百怪,五颜六色,陆生贝类与人的关系极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养殖生产很多贝类,我国有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贝类养殖产业,可是贝类人工育苗产业化才只有半个世纪的时间,我国在这一科学和生产领域起到了带头和领先的作用。现在需要建设生态环境优美而又科学合理的贝苗工厂,在贝类人工育苗产业化的基础上,进行选种育种和品种培育,促使贝类养殖的科学和生产再有重大的进步和发展。介绍了我国贝类人工育苗产业化的由来,以及贝类人工育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简讯     
中国动物学会学术活动三则△《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会成立大会及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9月11日—15日在广州举行。会议收到有关贝类分类、生态、古贝类、医学贝类、贝类养殖等方面的论文报告138篇。大会通过交流,总结了建国32年来我国贝类科学研究的概况,进一步肯定了贝类学工作者丰硕成果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会议期间成立了贝类学会,齐钟彦被推选为理事长。  相似文献   

6.
小嘴贝类腕足动物Planovatirostrum形态奇特,在我国,目前仅在新疆北部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和什托洛盖镇北10余公里处七里沟剖面洪古勒楞组中段底部层位中发现,化石大致呈簇状密集或花斑状分布。经过对产Planovatirostrum planoovale岩性、岩相和生物相的综合分析得知,这段地层是一套深水相沉积,P.pla-noovale生活在水体宁静、海水较深的软质基底上。  相似文献   

7.
我国贝类年产量达1000多万吨,贝类以其鲜美的口味、丰富的营养,深受大家的喜爱。这里,向读者介绍几类餐桌上常见的贝类。鲜活蚶类蚶,瓣缌纲,蚶科。我国沿海约有10余种,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贝  相似文献   

8.
海洋贝类种类繁多,是近海底栖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因频繁的人类活动导致的贝类入侵问题,往往使该过程不能正常运转。大量研究表明,入侵贝类会抑制原著贝类或其他生物的生长及拓殖,形成单一优势群落,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对海洋渔业生产和近海工程及作业等造成不可预测的危害。目前,欧美等国家针对该问题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十分重视入侵贝类的生物学、生态学与行为学特征及特性的研究,并根据其入侵途径与方式的不同开展了检测、监测、防控及管理工作。但在我国,入侵贝类还未引起相关部门及研究机构的足够重视。本文主要简述了我国近海的3种入侵贝类沙筛贝、指甲履螺和地中海贻贝的生物学、生态学及行为学等特征及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根据其特性及入侵过程控制的难易,建议在完善我国入侵贝类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早期预警与检测,以及安全防控和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湖泊贝类物种濒危状况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淡水贝类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加剧,该区域贝类受到严重威胁.为系统评估贝类物种现状,于2003年5月至2005年6月对13个典型湖泊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贝类69种,其中中国特有种44种.不同类型湖泊贝类的组成差别较大.通江湖泊的物种明显较丰富,尤其是适应流水生境的种类,如河螺属、短沟蜷属及蚌科的种类.大型通江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的贝类分别有53种和57种,占总数的76.8%和82.6%.阻隔湖泊的物种较少,在4-19种之间.对67种贝类濒危等级的评价结果表明,近危及受威胁的种类占58.2%,只有37.3%的种类种群稳定.与历史资料相比,该区域贝类的多样性已明显下降,双壳类优势类群由大型的蚌类演变为小型的河蚬.分析显示,贝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江湖阻隔、过度捕捞和水体污染等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沿海主要经济贝类中典型人类肠道病毒的污染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沿海主要经济贝类中肠道病毒的污染分布对保障贝类食用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建立5种典型人类肠道病毒的特异、灵敏、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开展全国范围内沿海主要海水增养殖区经济贝类体内肠道病毒的污染调查。【结果】采集的162份经济贝类中肠道病毒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甲肝病毒4.3%;诺如病毒14.8%;轮状病毒6.2%;星状病毒5.6%;腺病毒9.9%,其中诺如病毒污染居于首位,该检测结果与PCR结果高度一致。我国沿海省市主要养殖区内贝类均受到了肠道病毒不同程度的污染,且不同省市之间差异不显著。在选取的6类经济贝类中,牡蛎中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毛蚶和泥蚶。【结论】本研究表明,在我国,沿海主要经济贝类受到肠道病毒污染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危害,本研究为贝类食品的安全监控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1.
双壳贝类的微生物污染途径及净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双壳贝类微生物污染的危害;详细介绍了贝类微生物污染的途径以及国内外的净化技术和净化指标;建议采取有效管理和监控机制加快我国贝类净化步伐.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乐清湾贝类资源情况及群落稳定性特征,基于2016—2017年乐清湾定点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乐清湾贝类组成、优势种、资源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并首次建立乐清湾海域贝类生物量粒径谱与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结果显示:1)本次共采集到贝类共计45种,隶属于12目,25科,31属。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 ustulata)为乐清湾绝对优势种;2)资源密度表现为夏季最高,其次为春季,秋季与冬季次之;4个季节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3.26、1.61、0.45,3种多样性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3)ABC曲线显示乐清湾贝类的生物群落处于中度干扰状态;4)乐清湾生物量粒径谱谱型复杂,优势种控制着生物量粒径谱的峰值,且与我国其他海域的结果也存在差异;5)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的斜率范围为-1.5539—-0.7373,在我国近海海域中属于偏低水平,表明营养循环水平较低。截距范围在16.673—21.597,高于我国其他海域,说明乐清湾贝类生产力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吉林省东部,其地理位置为北纬40°52′~44°30′,东经125°2′~131°17′。东西长509.5公里,南北宽406.5公里,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境内包括吉林省东部和东南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通化地区和浑江地区的二十二个市、县。地域广阔,海拔差异较大,最高峰为白云峰,海拔可达2691米。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野生植  相似文献   

14.
甘肃河西的稀有珍贵植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鹏  李彩霞 《生命世界》1992,19(6):18-19
河西地区指的是乌鞘岭以西到甘新交界,辖4地、市、18个县,总面积27.1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的60.5%。南部为祁连山山脉,是全区内陆河发源地和天然林牧场;北部为北山高地,已形成大片戈壁;中部河西走廊是一条长约1 000公里,宽几公里至百余公里的狭长地带,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绿洲与沙漠戈壁相间分布。  相似文献   

15.
厦门大嶝岛海域贝类的养殖容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厦门大嶝岛海域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潮下带、潮间带和吊养区非养殖滤食性动物生产量、养殖贝类的滤水率、有机碳含量和贝类含壳重与鲜组织重的比值等模型参数的调查测定和检测分析,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沿岸海域能流分析模型估算该海域贝类生态容量,进而扣除野生滤食性动物生产量,估算贝类养殖容量;同时应用方建光模型估算贝类的养殖容量;采用统计分析法估算贝类及其各养殖品种的适养殖面积,以控制该海域贝类的养殖量和对各种贝类养殖量进行优化配置.结果表明,3种模型估算的贝类养殖容量为35248~39990t(平均37488t),140008~158850×104个(平均148903×104个);适养面积2145hm2,其中牡蛎1900hm2、缢蛏81hm2、泥蚶20hm2、凸壳肌蛤144hm2.2000年贝类及其各养殖品种的养殖面积已超过了估算的适宜养殖面积,应予以削减.  相似文献   

16.
海洋贝类蛋白资源酶解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洋贝类蛋白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重要研究方向,酶解技术已经成为海洋贝类蛋白资源高值化、资源化、生态化开发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贝类酶解采用的主要商品酶为中性蛋白酶、风味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酶等,酶解效果评价的主要参数为蛋白水解率以及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生理功能指标,酶解产物主要用途为调味品、营养功能制品、饲料蛋白产品、医药品等。从商品工具酶的选择,酶解优选工艺、酶解产物应用等角度,综合论述了海洋贝类蛋白资源酶解利用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为我国商品酶制剂在海洋贝类乃至整个海洋生物蛋白资源的高值化开发中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环渤海地区常见贝类消费量及消费习惯等状况,为贝类毒素暴露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山东省青岛市、山东省烟台市、辽宁省大连市等3个环渤海城市开展调查,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填写调查问卷,主要调查消费量最高的季节平均1个月内常见贝类的消费种类、频率、消费量,消费的季节特征,购买、清洗和烹调习惯等内容。贝类的食用量以可食部生重计。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850人,其中男性466人(54.8%)。消费品种以蛤蜊(92.5%)、扇贝(84.1%)、牡蛎(76.9%)、贻贝(50.2%)为主。烟台市调查对象贻贝的消费比例在3个地区中最高(P<0.05);烟台和大连扇贝、牡蛎、毛蛤蜊和蛏子的消费比例高于青岛(P<0.05),而烟台和大连之间没有差异(P>0.05);蛤蜊的消费比例在3个城市中没有差别(P>0.05)。消费量方面,贻贝合计人均消费量最高,为1 370 g/月,其次是蛤蜊,为1 122 g/月。青岛蛤蜊的人均消费量最高,为1 198 g/月;烟台和大连均以贻贝人均消费量为最高,分别为1 963 g/月、826 g/月。贝类消费的卫生习惯方面,55.6%的人吃扇贝会去除内脏,95.2%的人处理完贝类会洗手。在所有调查对象中,贝类毒素的知晓率仅为17.6%(150/850)。结论:3个城市调查对象贝类海产品消费比例和消费量均较高,是贝类毒素和其他贝类相关危害因子的高风险人群,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贝类毒素属于非蛋白类高分子化合物,高温处理不能使之失活,严重影响着贝类食品的安全和我国贝类产品的出口贸易。目前贝类毒素最主要的检测方法是小鼠生物法(MBA),然而随着3R理念的推动,毒性评价的体外细胞毒性替代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8组贝类毒素体外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双壳贝类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文涛  高祥刚  李云峰  刘卫东  刘莹  赫崇波 《遗传》2009,31(11):1127-1134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 比较分析了已登录到GenBank中的14种海产双壳贝类和2种淡水双壳贝类的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 双壳贝类线粒体的基因组结构、基因排列顺序均互不相同; 不同目、科和属之间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基因排列方式以及基因种类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尤其是基因排列方式没有明显的规律。对16种双壳贝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编码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分析, 分别得到了不同的聚类结果, 即用基因组全序列聚类时, 16种贝类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地位基本相同; 而将16种贝类的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和2个rRNA基因按照一致顺序排列起来进行聚类时, 所得的系统分类情况与这些贝类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地位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20.
据有关部门统计,大连口岸活贝类出口数量猛增,去年共出口294批,19228吨,创汇额达1900万美元,批数和数量比1991年分别增长37.56%、110.76%。出口品种主要有活杂色蛤、活文蛤、活赤贝,其中活杂色蛤出口量增长148.23%。主要出口日本,由于活贝类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