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在整理广西蝗虫标本的过程中,发现蝗科埃蝗属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室,现记述如下: 1.瑶山埃蝗Eoscyllina yaoshanensis You et Li,新种(图1) 雄 体中小型,头短于前胸背板,头顶呈三角形,自复眼前缘到头顶顶端的距离约等于两复眼宽度(最狭处)的1.2倍;头顶中央具纵隆线,向后延伸与前胸背板的中隆线相接。头侧窝明显,在背面可见,呈长方形,其长为宽的6.2倍。颜面隆起明显,具  相似文献   

2.
大囟散白蚁Reticulitermes gaoshi新种 有翅成虫(图1:A—F,表1) 体型中等偏小。头部、前胸背板和腹部背板棕褐色,后唇基、触角、后颏和腿节以上均为褐色,胫节上半部黄白色中带淡褐,胫节以下淡黄带白,翅淡褐色。头部和前胸背板有较多的长刚毛,腹部背板刚毛更为稠密。 头部长宽几等,近圆形。囟很大,圆形,位于头顶中央。触角斑十分明显。复眼大,椭圆形。单眼小,卵形。单、复眼间距约等于单眼的短径。复眼至头部下缘的距离约等于其  相似文献   

3.
郑哲民  欧晓红 《昆虫学报》2011,54(7):838-842
拟科蚱属Cotysoides建立于2000年, 该属的主要特征为体小型; 头顶前缘突出于复眼之前; 触角丝状, 着生于复眼前缘下1/3处; 前胸背板背面密具小瘤突; 中隆线波状, 形成一连串小突起; 后突不超过后足股节顶端; 前胸背板侧片外翻, 后角顶平截; 后翅不达后突顶端; 后足跗节第1节长于第3节。本文记述拟科蚱属6种, 包括1新种, 即断隆拟科蚱Cotysoides interruptus sp. nov. 该新种近似于广西拟科蚱Cotysoides guangxiensis Zheng et Jiang, 2000, 主要区别为: 1)头顶为一眼宽的1.5倍; 2)前胸背板侧片前角钝角形; 3)后翅伸达后足股节膝部; 4)中足股节宽狭于前翅宽; 5)雌性下生殖板后缘中央三角形突出。附有分种检索表、 分布及文献引证。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及西南林业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川,滇蚱科的新属和新种:(直翅目:蚱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记载采自四川、云南二省蚱科2新属3新种。驼背蚱属Gibbotettix,新属,近似于Cladonotella Hanc.及Potua Bol.,其区别于后两属为前胸背板后突顶端平截,中央略凹;触角细长,中段节长为宽的7~9倍。峨嵋驼背蚱Gibbotettix emeiensis,新种,体暗褐色。红河驼背蚱G.hongheensis,新种,近似于峨嵋驼背蚱G.emeiensi,主要区别为头顶宽为一眼宽的2倍;头顶侧缘隆线明显片状突出;触角着生于眼下缘之下不远;前胸背板前缘平截;背板驼背向后渐低。二齿蚱属Bidentatettix,新属,近似于Falconis Bol.,其区别为头顶前缘具2向前的锐齿;前胸背板侧片后角具5个锐齿;各足股节下、上缘均具1列大刺突。云南二齿蚱B.yunnanensis,新种,体暗黄褐色。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负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采自海南岛的负蝗属蝗虫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标本室。 暗翅负蝗,新种Atractomorpha fuscipennis sp. nov. 雄性 体中形,长为宽的6.5—7.0倍。头较前胸背板长。头顶长,其长约为复眼最长直径的1.13—1.31倍,为复眼间最狭处的2.6倍。复眼长卵形,长为宽的1.7—1.9倍。眼  相似文献   

6.
蹦蝗属二新种的记述(直翅目:斑腿蝗亚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春梅 《动物学研究》1982,3(4):431-535
蹦蝗属已知有11种,分布在我国的东南部及台湾省。作者在整理标本时发现二新种。现将新种记述如下。 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九连山蹦蝗Sinopodisma jiulianshana,新种 雄:体形中等。头短。复眼间头顶的宽度狭于触角间颜面隆起的宽度。颜面隆起明显,具纵沟或纵沟不明显,两侧缘几乎平行。颜面侧隆线明显。触角丝状,超过前胸背板的后缘。复眼卵形,垂直直径为水平直径的1.2—1.3倍,为眼下沟长的1.6—1.8倍。前胸背板圆柱状,具点刻;中隆线低、细,被3条横沟所割断;沟前区的长度为沟后区长的1.8—2.0倍;前缘微弧形,后缘具小的三角形凹口;侧片长大于高。前胸腹板突圆  相似文献   

7.
云南蝗虫三新种记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整理由云南省采得的蝗虫标本时,除多数已知种外,内有三个新种,分别隶属于三个属。兹记述如下。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筱翅黑背蝗Eyprepocnemis perbrevipennis,新种(图1—5) 雌虫 体型中等。头部较短于前胸背板,头顶稍向前倾斜,背面略低凹,缺中隆线,其前缘宽圆,两侧缘向前趋狭。颜面侧观略向后倾斜,颜面隆起全长明显,向下近乎到达唇基,具粗大刻点,其边缘宽平,在中央单眼之下略较展开,中央缺纵沟,仅中央单眼处略低凹。头侧窝缺,但具数个粗大刻点。触角丝状,较短,略不到达前胸背板的后缘。复眼较大,其前缘较直,后缘呈圆弧形,其垂直直径为其横径的1.4倍,约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蝗虫四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84,(2):189-196
在整理广西和甘肃地区的蝗虫标本时,发现有蝗虫四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大明山板突蝗Tauchira damingshana新种(图1一10) 雄性体中型,匀称。颜面倾斜与头顶成锐角形,颜面隆起狭,侧缘近平行,具中纵沟;颜面侧隆线直。头顶狭三角形,突出,宽略大于长,具中隆线,在复眼前缘处具深横沟;眼间距为触角基节宽的2倍。触角细长,丝状,到达后足股节基部,中段一节的长为宽的2.8倍。复眼长卵形,复眼纵径为横径的1.4倍,而为眼下沟长度的1.9倍。前胸背板前缘弧  相似文献   

9.
记述采自中国浙江蚱科突眼蚱属Ergatettix Kirby,1914 1新种,浙江突眼蚱Ergatettix zhejiangensis sp.nov..新种同突眼蚱Ergatettix dorsifera(Walker,1871)近似,其区别特征为:头顶宽大于复眼宽;前胸背板中隆线明显呈波状,具8个波;颜面隆起纵沟两侧隆线平行;后足股节长为最宽处的3.0倍.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0.
梁铭球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91,34(3):331-332
本文报告采自西藏的蝗虫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标本室。 工布雏蝗 Chorthippus gongbuensis 新种(图1—4) 雄虫 体小。触角丝状,到达后足股节基部,中段一节长为宽的3.7倍。颜面倾斜与头顶成锐角。颜面隆起具深纵沟,两侧自上而下微展开。头侧窝长方形,长为宽的4倍。复眼卵形,纵径为横径的1.47倍,眼下沟与横径等长。前胸背板前缘略呈弧形,后缘宽圆形;中隆线明显,侧隆线在沟前区呈弧形弯曲;后横沟明显,位于前胸背板中部。中胸  相似文献   

11.
1979—1980年在广西进行蝗虫生态区系调查,在所获标本鉴定中发现有我国蝗虫的新纪录属和种,兹报导如下:绿芙蝗属Chlorophlaeoba Ramme 1941,中国新纪录。 体中等大小,细长,触角较长,超过后足股节的基部,基部之半呈剑状,其余各节为丝状。头部几与前胸背板等长,颜面侧观向后倾斜,颜面隆起明显,全长具纵沟,较狭,上部近平行,下段至唇基处较宽地分开。颜面具粗刻点和不规则的细隆线,颜面侧隆线明显,略弯曲。中央单眼不明显。头顶侧观向上翘,其长约与复眼等长,侧缘平行,中央具不明显的细纵隆线。自复眼的前缘到头顶顶端的距离约为复眼之间距离的1.5倍.缺头侧窝。复眼卵形。前胸背板前缘平直,后缘圆弧形,具有微小的凹口,中隆线和侧隆线均明显且平行,具三条横沟,前横沟较弱,  相似文献   

12.
刘举鹏 《昆虫学报》1997,40(2):185-186
本文记述分布在新疆的网翅蝗科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赛里木毗蝗E。mippussay。mensisLiu,新种(图1)雌性体小型。头短小,其长明显短于前胸背板。颜面明显向后倾斜,颜面隆起自上向下渐宽,全长具明显纵沟。头顶较短,三角形,顶端是钝圆形,侧缘隆线明显,背面低凹;头顶在复眼前的最宽处约为颜面隆起触角间宽的2倍。头侧窝明显,前狭后宽,其长约为宽的1.5~2倍。触角丝状,其顶端到达或不到达前胸背板的后缀。前胸背板前缘平直,后缘呈弧形向外突出;中隆线明显;侧隆线明显,侧隆线间最宽处约为最狭处的2倍…  相似文献   

13.
在整理广东省蝗虫标本时,发现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标本室。 1.蒲氏板齿蝗Sinstauchira pui新种(图1—9) 雄虫 体中型。头短于前胸背板,头顶平,顶端圆形,宽略大于长。触角丝状,到达后足股节基部,中段一节长为宽的2倍。颜面倾斜,具粗刻点,颜面隆起明显,中眼以上侧缘近平行,中眼以下逐渐展开,纵沟浅。复眼卵圆形,纵径为横径的1.38倍,为眼下沟的2.57倍。眼间距为触角间颜面隆起的1.6倍。前胸背板前缘较平,后缘呈弧形突出;中隆线明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产于香港直翅目昆虫蝗科1新种,香港黄佛蝗Chlorophlaeoba hongkongensis sp.nov.及蚱科1新种黄条悠背蚱Euparatettix galbustriatus sp.nov.。香港黄佛蝗近似于台湾黄佛蝗Chlorophlaeoba taiwanensis Yin et al.,2007,主要区别为:1)复眼纵径为眼下沟长的2倍;2)前胸背板中、侧隆线间仅具1条附加纵隆线;3)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近方形;4)前翅不具1条白纵纹。黄条悠背蚱近似于尖顶悠背蚱Euparatettix spicuvertex Zheng,1998,主要区别为:1)前胸背板后突极长,其超出后足股节顶端部分长约4mm;2)中足股节下缘平直;3)雌性下生殖板后缘具3齿;4)前胸背板中央具黄色纵条纹;5)后足股节下侧非黑色。  相似文献   

15.
记述采自中国山东的驼笨蝗属Humphaplotropis Xiao,Yin et Yin 1新种:徂徕山驼笨蝗H.culaishanensis sp.nov.。该新种近似泰山驼笨蝗Humphaplotropis taishanensis Xiao,Yin et Yin,2013,雄性区别特征为颜面隆起两侧隆线明显,向下张开,不到达唇基;雄性前胸背板前缘中央呈尖角形突出,其顶端不到达复眼的后缘;前胸背板中隆线隆起较低,侧面观其高出头顶水平线的高度为全高的1/5;前翅较长,其顶端超过第1腹节的后缘。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产于香港直翅目昆虫蝗科1新种,香港黄佛蝗 Chlorophlaeoba hongkongensis sp.nov.及蚱科1新种黄条悠背蚱Euparatettix galbustriatus sp.nov..香港黄佛蝗近似于台湾黄佛蝗Chlorophlaeoba taiwanensis Yin et al,2007,主要区别为:1)复眼纵径为眼下沟长的2倍;2)前胸背板中、侧隆线间仅具1条附加纵隆线;3)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近方形;4)前翅不具1条白纵纹.黄条悠背蚱近似于尖顶悠背蚱Euparatettix spicuvertex Zheng,1998,主要区别为:1)前胸背板后突极长,其超出后足股节顶端部分长约4mm;2)中足股节下缘平直;3)雌性下生殖板后缘具3齿;4)前胸背板中央具黄色纵条纹;5)后足股节下侧非黑色.  相似文献   

17.
蹦蝗属一新种(直翅目:斑腿蝗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铬球 《昆虫学报》1988,(4):410-411
在调查广东省蝗虫中,发现蹦蝗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标本室。 英德蹦蝗Sinopodisma yingdensis新种(图1—6) 雄虫 体中等,近圆筒形。头宽短,约为前胸背板长之半。触角细长,到达后足股节基部。复眼卵圆形,垂直直径为水平直径的1.2—1.3倍,为眼下沟的2.1—2.3倍。前胸背板中隆线较低,缺侧隆线;沟前区为沟后区长的1.6—1.9倍;前缘近平直,后缘圆弧形,中央微向内凹入。前胸腹板突圆锥形,略向后倾斜,末端附尖。前翅鳞片状,侧置,不到达、到达或略超过腹部第一节背板后缘,长为最宽处的2.2—2.6倍。后足胫节外侧具刺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整理广西竹节虫标本中,发现瘦枝(虫脩)属Macellina Uvarov一新种,现描述如下。模式标本存放于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腹指瘦枝(虫脩) Macellina digitata 新种(图1—3) 雄性:体细瘦,头明显长于前胸背板,后缘几与前胸等宽;头上无瘤突;头顶中央有一纵沟,至后半部较浅。触角19节,长约为前足股节的1/2;第1节长,两侧近乎平行,背面  相似文献   

19.
丁锦华 《昆虫学报》1983,(3):626-330
本文记述飞虱科的两个新属,均采自我国南方。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学院植保系。 片飞虱属Platycorpus新属 体扁平;头顶长大于基部宽,端缘弧形,中侧脊在头顶端部相遇,致呈一倒置的Y形;复眼大;额长为最宽处宽的1.5倍,以中部为最宽,中脊单一,基部宽于端部;触角圆筒形,伸近后唇基中部,第一节长宽近相等,第二节为第一节长度的3倍;唇基明显低陷;前胸背板短于头顶中长,二侧脊前半近平行,后半向侧方强弯,不伸达后缘;中胸背板短于头顶和前胸背板长度之和。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地区雏蝗属一新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长白山地区采集蝗虫的过程中,在雏蝗属中发现一新种,现记述如下。 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长白山雏蝗Chorthippus changbaishanensis,新种 雄:颜面隆起较狭,侧缘明显,在中单眼之下具有较深的纵沟,向下渐浅,近上唇基部纵沟消失。头顶前缘近直角状。头侧窝明显,狭长,其长度约为宽度的3—4倍。复眼较大,其垂直直径约为水平直径和眼下沟长的1.5倍。触角丝状,其长明显长于头和前胸背板之和;中段一节的长约为宽的2倍。前胸背板侧隆线在沟前区呈弧形弯曲,在沟后区明显向外扩展;侧隆线间的最宽处约为最狭处的2倍;后横沟明显,割断中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