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微波炉加热,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甲壳素脱乙酰反应,制备壳聚糖。考察了碱溶液浓度和微波加热时间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固定微波加热时间30min,随NaOH溶液浓度增加,脱乙酰度先增加,后减小;NaOH溶液浓度为45%时,壳聚糖的脱乙酰度最高。固定NaOH溶液浓度为45%,随着微波加热时间延长,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增加。微波加热的最佳时间为30min。加热时间继续延长,壳聚糖变黑。碱溶液浓度和微波加热时间对壳聚糖的粘均分子量影响都不大。本文试图从微波场的能量分布和微波加热机理方面解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拟康氏木霉菌丝为原料,采用碱法提取壳聚糖,通过正交实验分析碱浓度和反应时间对壳聚糖产率、脱乙酰度和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浓度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率在一定范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均增加;碱浓度一定时,壳聚糖的分子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壳聚糖产率占菌丝体干重达14.4%,纯度为90.2%,脱乙酰度达95.2%.  相似文献   

3.
将高度脱乙酰化的壳聚糖在均相介质中进行N-乙酰化反应,制备水溶性壳聚糖。研究了制备工艺条件对脱乙酰度及水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酸—乙醇均相体系中进行乙酰化反应时,壳聚糖与乙酸酐的质量比为1∶0.6,反应温度控制在20℃,反应时间为8 h时,产品的脱乙酰度在50%左右,获得了水溶性良好的N-乙酰化壳聚糖。  相似文献   

4.
半干法微波处理制备壳聚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导了采用微波处理半干法由甲壳素脱乙酰制备壳聚糖。与传统方法相比,反应时间大大缩短,降低了生产成本。并讨论了影响壳聚糖脱乙酰度和粘度的因素,例如,反应时间,碱浓度,料比。在较适宜的条件下,7分钟内脱乙酰度可大于75%。  相似文献   

5.
木瓜蛋白酶水解壳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对木瓜蛋白酶水解壳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降解过程中粘度、还原糖等一些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木瓜蛋白酶在反应温度45℃下降解壳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70%,pH4.0,底物浓度1%,壳聚糖与酶的比例为25∶1(w/w)。其中底物脱乙酰度对酶解效果影响呈极显著水平,pH值影响呈显著水平。木瓜蛋白酶可较为有效地降解脱乙酰度为70%的壳聚糖,在其最适条件下对壳聚糖水解约60min,可控制产物平均分子量在1万以内。木瓜蛋白酶起始降解速率很快,20min后VDP变化趋于平稳,60min后基本维持在93~94%上下。反应进行60min后产物的平均分子量约为9000。还原糖含量在反应进行150min之后,还原糖的生成速度基本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6.
桑白皮中壳聚糖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一种从桑白皮中分离壳聚糖的简便方便。经碱醇液高温处理 5h,壳聚糖收率为 7.2 % ,游离氨基为 2 9.6% ,脱乙酰度为 2 5% ,1%浓度壳聚糖的 1%醋酸溶液粘度为 1.52 MPa·s,平均分子量为 1.3× 10 3。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测定最小抑制浓度和相对抑制率,观察了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对壳聚糖抑制植物病原细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tovara Var carotovara、油菜黄单孢菌绒毛草致病菌Xanthamonas campestris Pv holcicola、丁香假单孢菌黍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pyings Pv panici)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分子量和脱乙酰度的增大,壳聚糖的抑菌效果相应降低,而且各种病原细菌对不同,壳聚糖的敏感性也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Fe2 -H2O2体系能够有效地降解壳聚糖,反应介质的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Fe2 浓度及H2O2浓度等实验因素对壳聚糖的降解效果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其中以反应介质的pH值和H2O2浓度对降解反应的影响为最大.在pH值为3~5时Fe2 -H2O2体系降解壳聚糖的活性最高.适当增大H2O2的用量可以增大壳聚糖的降解程度,但当其用量增大至一定程度后,壳聚糖降解产物分子量的下降趋势明显变缓.合理的Fe2 -H2O2体系降解壳聚糖的实验条件为:介质pH值3~5;温度,室温;时间60~90 min;壳聚糖:H2O2:Fe2 =240:12~24:1~2(摩尔比).  相似文献   

9.
蛹皮壳聚糖的制备及其用作酶固定化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换碱洗脱法,可以从家蚕蛹皮中提取到较高分子量的白色壳聚糖,脱乙酰度达91%以上;经H_2O_2降解,可制备从4.31×10~4~1.32×10~6间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可以制成相应的适宜载体用于酶的固定化,所得固定化酶具有较高的活力和较好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制备及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在实验研究和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从甲壳素制备壳聚糖中脱乙酰化反应随温度、时间和碱液浓度变化规律,从而得出了脱乙酰化反应中较佳的工艺条件,和较为简便的从虾、蟹壳制备壳聚糖的工艺路线,为天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胍乙酸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对黄瓜的保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的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和1-氯胍乙酸为原料合成了胍乙酸壳聚糖,研究了胍乙酸壳聚糖对黄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由脱乙酰度为96%的壳聚糖制得的胍乙酸壳聚糖平均分子量为5287。随着脱乙酰度的增加,黄瓜失重率的增加逐渐减缓,随着贮存时间延长总叶绿素含量先升高然后缓慢下降,而维生素C含量则一直缓慢下降;脱乙酰度为96%的壳聚糖制得的胍乙酸壳聚糖贮存35 d后,黄瓜的质量损失为0.7%;贮存20 d后,总叶绿素含量仍然可达1.34 mg/g;贮存时间20 d后,维生素C含量可达0.18 mg/g。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变功率下微波加热对甲壳素脱乙酰化反应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80W下反应4min、然后在16 0W下反应6min的最佳功率组合下,可制得脱乙酰度77.3%、粘度4 6mPa·s的壳聚糖产品;与恒功率微波法相比,变功率微波法制备壳聚糖的脱乙酰度稍低,但粘度高出31% ,反应时间缩短三分之一,能耗降低6 0 %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作为基因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惠霜  王一飞 《遗传》2006,28(10):1321-1324
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基因的载体的转染效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复合物粒子大小、壳聚糖/DNA的比值、壳聚糖的分子量、脱乙酰度、转染过程中血清的浓度、介质的pH值等。对壳聚糖进行一定程度的修饰, 可以改变壳聚糖的转染效率。介绍了壳聚糖作为基因转移载体的转染条件, 转染效率和转染机制的研究情况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自制的壳聚糖与阿拉伯胶为壁材,以戊二醛为固化交联剂,通过复凝法制备吲哚美辛载药微囊;研究了不同分子量、不同脱乙酰度的壁材壳聚糖对所形成微囊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脱乙酰度与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所制的载药微囊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吸水溶胀性能等都有一定差别,体外溶出实验表明他们缓释与控释性能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D-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碱性多糖。壳寡糖是壳聚糖的降解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溶解度及生物利用度,在医药、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作用。壳聚糖酶是一类特异性降解部分或完全脱乙酰壳聚糖的糖苷水解酶,因其降解效率高、反应温和可控而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壳聚糖酶的性质、结构、催化机制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梳理这些信息对于探寻目前壳聚糖酶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壳聚糖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和明胶材料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壳聚糖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生物材料。研究了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明胶及壳聚糖与明胶共混材料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在不同材料上培养细胞,采集培养后第1天和第5天的图像.在培养24、72、120h时做MTT实验。此外,还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方法测量了材料吸附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数量,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与材料相互作用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脱乙酰度高的壳聚糖材料能较好地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粘附、铺展和生长,可能是一种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血管组织工程研究用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快速膨胀片层多孔壳聚糖止血海绵的制备工艺,评价止血海绵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并探讨原料脱乙酰度对止血海绵性能的影响。方法:考察止血海绵的理化性质,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观形貌,检测力学性能、吸水率、快速吸水膨胀时间和膨胀率,研究其体内外的生物相容性,包括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动物皮内刺激实验和皮下植入实验。结果:确定了止血海绵的制备工艺,采用该工艺制备的止血海绵均具有片层多孔结构,且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快速膨胀的特点。证实高脱乙酰度原料(DD=95.14%)制备的止血海绵力学性能、吸水率、膨胀率均优于低脱乙酰度原料(DD=69.70%)制备的止血海绵。脱乙酰度69.70%和脱乙酰度95.14%的壳聚糖止血海绵,拉伸强度分别为10.1 N和15.4 N,吸水率分别为1904%和2131%,吸水膨胀时间分别为13.4 s和14.0 s,膨胀率分别为8.4倍和10.8倍。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脱乙酰度为95.14%的壳聚糖止血海绵更有利于细胞的增殖,皮内刺激和皮下植入实验结果表明脱乙酰度为95.14%的壳聚糖海止血海绵表现出更小的组织炎性反应。结论:脱乙酰度为95.14%的壳聚糖止血海绵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优异的吸水膨胀能力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临床止血特别是腔隙止血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君  卓少玲  陈盛  杨谦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2):1734-1745
【目的】利用筛选培养基,从福建沿海潮间带泥样中分离筛选产壳聚糖酶的菌株,并研究菌株的产酶特性。【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26S rDNA序列进行分类鉴定,采用DNS法测定酶活力。【结果】筛选得到产壳聚糖酶的菌株KQ-1002与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的同源性为99%,并初步鉴定为青霉属的一种。发酵培养的最适温度为30°C,最适碳源为1.0%水溶性壳聚糖,最适氮源为1.87%(NH4)2SO4,最适pH为6.0。该菌株液体发酵培养72 h产壳聚糖酶活性最高,经优化后最高产酶量为18 U/mL。纯化后的壳聚糖酶经SDS-PAGE分析其分子量约40 kD。酶促反应最适pH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55°C,Km值为1.293 g/L。在离子浓度为1.0×10 3mol/L时,金属离子Cu2+、Hg2+、Ag+对酶的活性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壳聚糖酶对不同底物及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具有不同的降解作用。【结论】筛选获得产壳聚糖酶的真菌菌株KQ-1002的壳聚糖酶活力经优化后提高了约7倍,是一株具有研究和应用潜力的产壳聚糖酶菌株。  相似文献   

19.
优化并全合成里氏木霉几丁质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实现分泌表达。产物几丁质酶的蛋白浓度达0. 17mg/ml,最适pH为5. 6,最适温度为65℃,酶活为0. 52U/ml。该酶在50℃及以下较稳定。利用该酶水解低脱乙酰度壳聚糖并对产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 MS)检测及分析结果显示,酶解产物中包含至少41种聚合度2~18,不同脱乙酰度的壳寡糖组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检测及分析结果显示,产物壳寡糖的还原端主要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非还原端则同时含有N-乙酰氨基葡萄糖及氨基葡萄糖。相关结果可为壳寡糖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碱催化反应使柚皮苷水解为根皮乙酰苯-4'-β-新橘皮糖苷,利用响应面对溶剂、时间、碱浓度、温度、料液比等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柚皮苷水解为根皮乙酰苯-4'-新橘皮糖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氢氧化钾为催化剂,水作为溶剂,碱浓度为15%(w/w),料液比为15(v/w),100℃反应2 h。柚皮苷水解为根皮乙酰苯-4'-新橘皮糖苷的产率最高达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