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在国内外的水稻辐射诱变育种工作中,仍普遍采用辐照种子进行诱变。但一般说来,诱变频率都比较低。近年来不少育种工作者为了提高诱变频率,做了许多理化因素综合处理种子的诱变研究。而有关辐照水稻植株的研究,迄今除在γ圃进行慢性辐照外,在钴室里进行急性辐照的研究还不多。据了解,国内已有不少单位正在进行;在国外,Ken-chi Osone等(1970)曾报道用X射线辐照水稻开花后1—11天植株的M_1效应;Kaneo Adechi等(1974)也报道了用X射线辐照水稻开花当日至7天植株的M_0细胞胚胎学效应。本试验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o~(60)-γ射线辐照水稻胚胎不同发育时期植株的辐射敏感性及适宜剂量,并试图用γ射线辐照水稻植株的方法提高辐射诱变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诱变育种专题刊前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诱变育种就是人为地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 ,诱导生物发生遗传性的变异 ,然后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 ,培育新的物种或品种。在物理因素中常用的是具有辐射能的一些物质 ,如X射线、γ射线、中子 ,因而把这一部分称为辐射育种。 192 7年美国人穆勒 (Y .J .Muller)用果蝇做试验发现X射线能引起生物遗传性的变异 ;次年 ,斯塔德勒 (L .J .Stadller)证实了X射线和镭对玉米和大麦等作物的诱变效应。 193 0年 ,瑞典人尼尔逊 爱尔 (H .Nilson Enle)和古斯塔夫逊 (A .Gustafsson)利用辐射诱变得到了有实用价值的硬杆、密穗的大麦突变体 ,从此 ,辐…  相似文献   

3.
离子束在生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辐射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射线诱发生物遗传基因突变,促进基因重组和核外突变,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全体。诱变育种的辐射技术和方法在不断地发展看,辐射源由X射线、γ射线发展到快中子、电子束、空间辐射,离子束诱变育种是近十几年崛起的新技术,具有损伤轻、突变率高、突变谱广的优点,概述了这一新的品种改良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辐射诱变处理是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工作中常用的诱变因素、诱变处理对象及对诱变后代材料进行鉴定筛选的主要技术方法,总结了农作物辐射诱变的主要育种成就及国内外在辐射诱变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对今后诱变育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以期为提高农作物诱变育种的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子的电离密度大,其辐射效应比X射线高10—100倍,比γ射线高40倍,因此是一种较好的诱变因素。我们从1975年起开展了用快中子辐射春小麦的试验工作,研究了诱变的适宜照射量,突变类型及其遗传规律。并选择有益的突变体,以期培育早熟高产的新品种。本文报道并分析1975—1977年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同步辐射软X射线对枯草杆菌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同步辐射软X射线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831菌株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不同剂量下3.1nm的软X射线对其芽孢的失活和诱变作用。结果表明:同步辐射软X射线对枯草杆菌芽孢的剂量存活曲线表现为典型的“肩型”,对芽孢的失活作用属于“单靶多击”方式,失活击中数等于3。根据脱脂牛奶平板上蛋白酶活力大小的测量统计,以变异系数作为诱变效应指标,软X射线对芽孢具有一定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组织培养结合辐射诱变的方法进行药用植物阳春砂的育种,对于加快其育种速度、实现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6-BA和NAA配比筛选阳春砂组织培养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再以组培不定芽为材料,设置不同辐射剂量,进行60Co-γ射线辐射诱变;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部分诱变材料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添加4.0mg/L6-BA和0.1mg/L NAA的MS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率和出芽倍数最高,分别达到91.4%和2.44;用于阳春砂组培不定芽γ射线辐射的合适剂量为16Gy;ISSR分析结果显示,16Gy辐照获得的2个植株AV16-1和AV16-2在遗传上发生了明显变异,与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49和0.563.本研究建立了组织培养结合辐射诱变培育阳春砂新种质的方法,为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诱变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EDTA(乙二胺四乙酸)是一种鳌合剂,在 医学、药学、分析化学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广泛应 用[11,61,其钠盐在细胞培养中作为消化单层细 胞的分散剂亦有较好的效果[[21。国外一些研究 者认为EDTA也有抑制DNA损伤修复的作 用,但争论较大L‘,。为寻找提高辐射诱变效率 的途径,国外研究者对EDTA与理化因子的复 合处理作了较多的探索和尝试,然而国内尚未 见报道。本试验拟从细胞学水平探讨EDTA 和Y射线对水稻根尖细胞诱变的加合效应。  相似文献   

9.
辐射诱变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与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辐射诱变育种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中子、质子或者射线等物理辐射诱变因素对种子进行辐照,诱发其染色体的数量、结构和行为变异,从而得到可供利用的突变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出新的种质资源的一种新兴的育种技术.本文以水稻、小麦、大豆、花卉和林木等材料所做的辐照试验为依托,综述了国内外在辐射诱变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该技术的作用机理、特点、优势、适用范围及其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其主旨在于提高人们对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价值、意义及其前景的认识,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期促进现代化物理农业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 电离辐射对昆虫的作用问题,在放射生物学的全部研究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如所周知,Muller(1926)在果蝇上发现电离射线诱发基因突变的事实,从而开创了辐射遗传学,并使辐射诱变方法在育种实践中得到了应用。而且,现今在害虫防治和发展益虫的利用,如在提高柞蚕蚕丝产量等方面,应用电离辐射方法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现有资料还表明,昆虫种类不同,个体发育期不同,以及细胞(如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不同,对射线的敏感性往往很不相同。因此,比较研究昆虫的辐射效应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60Coγ射线辐照花魔芋球茎的早期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试验开展了花魔芋早期诱变效应研究。通过^60Coγ射线辐照后的植株苗期发育观察和根尖细胞学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魔芋辐射诱变效应显著:辐照诱发核畸变和染色体畸变,且变异频率与剂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低剂量时对细胞分裂有刺激作用;辐照抑制芽体发育、苗期生长,抑制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加大,直至产生致死作用。依据花魔芋的辐射敏感性,建立了魔芋辐照诱变体系,以催芽球茎为诱变材料,诱变剂量范围为0Gy~50Gy,剂量率为1Gy/min,中等适宜剂量为7Gy~10Gy,致死剂量50Gy。  相似文献   

12.
绿玉树试管苗物理化学诱变及其抗寒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已建立的微体繁殖体系为基础,对绿玉树再生丛芽进行Co^60γ射线不同剂量的辐射和不同浓度EMS诱变处理,以HYP为突变体选择压,筛选出抗HYP突变体小苗,并对突变体小苗进行抗寒测试。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影响丛芽的增殖、突变率及芽苗的生长,1.5KR为绿玉树丛芽辐射诱变比较适宜的剂量。0.2%的EMS亦能诱导绿玉树丛芽块产生突变芽,但与正常培养获得的再生小苗相比,诱变后产生的抗HYP芽苗生长缓慢,再生小苗矮小。抗HYP突变小苗的抗寒性比正常植物的抗寒性强。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利用电子束及γ射线两种射线对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3166进行诱变处理,研究适于渐狭蜡蚧菌诱变选育的吸收剂量以及诱变菌株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电子束及γ射线诱变渐狭蜡蚧菌的最适剂量均为200 Gy,渐狭蜡蚧菌的电子束辐射敏感性D10值为191 Gy、γ射线D10值为366 Gy;以产孢速率为指标筛选获得突变菌株8株,其中5株的菌丝生长及产孢速率较出发菌株显著提高,均为电子束诱变所得,产孢速率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0.45%、31.55%、23.66%、64.83%、68.77%;诱变菌株的胞外几丁质酶比活在培养5 d时达到峰值,诱变株Ⅱ111、Ⅱ164、Ⅱ181的几丁质酶比活分别较出发菌株显著提高29.29%、54.45%、19.18%,其中Ⅱ164酶比活可达1 707.41 U/mg prot;胞外蛋白酶比活在培养7 d时达到峰值,Ⅱ111、Ⅱ164、Ⅱ181的蛋白酶比活分别较出发菌株显著提高17.98%、13.17%、16.50%,其中Ⅱ111酶比活达到30.71 U/mg prot,且渐狭蜡蚧菌诱变株生长速率与胞...  相似文献   

14.
生物突变的研究,始于1909年T.H.Morgan在一群红色复眼的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色复眼的果蝇。不过,在一般生物群体中,自发突变频率较低,高等生物约为10~(-5)—10~(-8),微生物约为10~(-4)—10~(-10)。 1927年,H.J.Muller用X射线照射果蝇;同年,L.J.Stadler用X射线照射玉米和大麦。他们都报道,通过辐射处理,突变频率获得显著增加,这样就开创了人工诱发突变——简称诱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X射线辐射对仔鼠胃蛋白酶活性、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及胃中Bax蛋白和Ghrelin表达的影响,对170只仔鼠用不同辐射剂量(0,4,12,20,28 Gy)X射线进行全身辐射,分别在辐射后1,5,10,20 d用比色法检测仔鼠胃蛋白酶活性和十二指肠中脂肪酶活性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中Bax蛋白和Ghrelin的表达和分布,并用Image-proplus 5.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检测Bax蛋白和Ghrelin在胃中的表达强度。结果表明,X射线辐射影响发育期仔鼠胃蛋白酶和十二指肠脂肪酶的活性以及胃中Bax蛋白和Ghrelin的表达。仔鼠胃蛋白酶活性除在辐射后1 d时高于对照组外,其它辐射后各期均低于对照组,仔鼠十二指肠中脂肪酶活性在辐射后均低于对照组;Bax蛋白主要在仔鼠胃黏膜上皮细胞中表达,其表达水平随辐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强;Ghrelin主要在胃内分泌细胞中表达,辐射后其表达水平降低。X射线辐射影响仔鼠消化酶活性,这可能与胃中Bax蛋白和Ghrelin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重离子辐射诱变具有诱变率高、诱变谱宽、突变体易稳定等优势,在微生物育种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对重离子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可以实现较为全面地了解突变体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多个层面的生物学信息。本文综述了利用重离子辐射诱变技术进行微生物育种的研究进展,以及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重离子诱变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利用组学方法研究重离子诱变微生物的新思路,旨为重离子诱变微生物育种技术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一株绿色产色链霉菌xzte06菌株为出发菌株,依次通过软X射线、低能离子束诱变、紫外线照射和微波诱变手段对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得到一株对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菌株W26菌株,且该菌株的遗传特性稳定。对菌株进行抑菌试验发现,该菌株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体的内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101.42%。  相似文献   

18.
重离子是指重于元素周期表中2号元素氦并被电离的粒子。高能重离子因在其穿透物质的径迹上产生很强的局部电离,与传统的光子辐射(如X、γ射线)相比,会诱导更严重的辐射损伤生物效应。目前的机理研究显示,重离子辐射造成细胞DNA局部一到两个螺旋内出现多类型、多数量的损伤,即DNA团簇损伤。这种复杂的损伤影响DNA修复酶与DNA片段结合,进而影响修复,导致细胞死亡或产生不正确修复(即突变)。重离子辐射易引起突变的特征在植物与微生物诱变育种方面得到青睐。此外,重离子的细胞杀伤作用大,而且重离子具有倒转的剂量分布优势,将其用于癌症治疗,可使深部区域肿瘤细胞因高剂量辐射而被有效杀灭,而对周围组织因低剂量分布、相对危害较小,能实现精确靶向治疗,这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放疗技术。对由重离子造成的DNA团簇损伤及其修复机制,以及两个重要修复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深入分析。此外,我们还对重离子在辐射诱变育种和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要介绍,以期为从事重离子辐射生物学研究的人员理解DNA团簇损伤与修复机制及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促进对重离子辐射危害的评估与防护策略的建立、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60)Co-γ射线诱变平菇原生质体创制平菇新种质。【方法】通过3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平菇原生质体悬浮液,统计不同剂量的致死率,利用拮抗试验、SSR分子标记筛选突变菌株,通过出菇试验筛选优良的平菇新菌株。【结果】平菇原生质体在0.9 KGy的诱变处理下致死率为0%,在1.2KGy的诱变处理下菌株致死率63.33%,在1.5KGy的诱变处理下菌株致死率为76.67%。经拮抗试验和SSR分子标记筛选,获得了8株突变菌株,出菇试验结果表明7个突变菌株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菌盖颜色也略有变化,其中突变菌株1.5-P4的产量较对照降低了41.92%;而突变菌株1.2-P1为高产菌株,其产量达437.95±12.22 g/袋,较对照菌株提高了9.76%,生物学效率较CK提高了10.38%。【结论】利用~(60)Co-γ射线诱变育种技术得到了1个性状较为优良的平菇新菌株,这为其他食药用菌诱变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r射线(Co~(60))处理对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SW—32的影响。诱变得到突变株SW—49,经摇瓶发酵试验,其赖氨酸产酸率和糖酸转化率较出发菌株提高30.5%。研究结果表明:r射线作为诱变因子对提高赖氨酸产生菌产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