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在棉花播种时,采用甲拌磷处理棉种防治棉蚜,我们从1558年开始,连续进行了五年的小面积试验,均取得了防治棉蚜的良好效果。又经1963,1964两年的大面积示范,进一步证明棉苗出土后4一7个星期不受蚜害,麦收前可以不防治,并能兼治蝼蛄。因此,1965年在全县52万亩棉田中的24万余亩连片棉田进行了推广使用,表现出良好的治蚜效果,不但麦收前不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用药治蚜次数,了解甲拌磷乳剂浸、拌棉种的防蚜效果,我们在任邱县的宗家佐公社、吕公堡公社和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棉花地里,进行了甲拌磷乳剂浸、拌棉种防治棉蚜试验。现将试验资料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材料及处理方法 供试材料:天津农药总厂产品甲拌磷乳剂,含有效成分75%。 修理方法:0.225%甲拌磷乳剂液浸种12小时。将500克棉籽放入用净水1000毫升与75%甲拌磷乳荆3毫升的稀释液中,浸12小时后捞出阴干播种。同样用0.375%、0.563%、0.75%甲拌磷乳液浸种,用75%甲拌磷量分别力5、7.5、10毫升,处理方法同前。 0.75%、1.5%、2.25%甲拌磷乳剂液拌种。将已选好之棉种500克用清水泡9小时,捞出晾至半干(3  相似文献   

3.
新疆墨玉地区当棉苗出土至一、二片真叶期间,正是黄地老虎卵大量孵化,幼龄幼虫危害期;应用药剂拌种,借助毒苗毒杀,是防治上的重要方法之一。自1959年推行六六六拌种防治以来,为了寻求对棉苗生育没有抑制作用的高效农药,1965—1967年间,在本站及部分公社试用25%的七氯乳剂拌种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72年进行大田示范验证了防治效果。 一、25%七氨乳剂拌种防治棉苗黄地老虎试验及其大田对比 (一)试验材料及项目 1.材料 1965年供试的含有效成分25%的七氯乳剂,系上海农药研究所提供;1966年供试的含有效成分25%的七氯乳剂系新疆农业科学院植保室配制(七氯原油系上海电化厂提供)。  相似文献   

4.
以辽棉19号和美棉33B为材料,于2008年在东北特早熟棉区设置不同的棉花种植密度(每公顷75000、97500、120000株)和施氮量(0、240、480 kg·hm-2),研究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东北特早熟棉区棉花生物量、氮素累积特征和氮素累积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个品种的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随棉花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均符合Logistic模型;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显著影响棉花氮素累积动态特征以及棉花产量和品质;氮素的快速累积起始日较生物量早13 d左右.在种植密度为每公顷97500株、240 kg·hm-2施氮量处理下,两个品种棉花的生物量和氮素动态累积模型的特征参数最为协调,皮棉产量最高,纤维品质最优,氮素利用效率最高.在东北特早熟棉区,较早的生物量和氮素快速累积及较高的累积速率有利于棉花较高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棉花黄萎病病原菌诱导侵染对转基因抗病棉花生理性状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转基因抗病棉花抗病性提供理论依据。Byd、28p两品种棉花为供试材料,应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几丁质酶与β-1,3-葡聚糖双价抗病基因导入棉花株系中,多年筛选获得不同抗性水平的棉花株系;棉种经棉花黄萎病病菌侵染后,苗期测定棉株内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显示,转基因抗病棉株体内的酶活性已达对照水平,而感病及耐病棉株内的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所测定的棉株内的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棉株的抗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种植方式与密度对油后棉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棉油两熟作物的产量,实现棉花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的合理结合,2013年在湖南省4个试验点研究了密度与种植方式对棉花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棉花产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各种植方式间以营养钵的产量最高,直播产量最低,但无显著性差异。在同一种植方式中,果枝数、单株成铃数随密度增高而降低,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密度下,生育期以直播最短,单株成铃数以营养钵最高、果枝层数以漂浮最多、株高、果枝始节位以直播最高,不同处理对棉花铃重、衣分、衣指、子指影响不显著。直播高密度的产量与营养钵中密度、漂浮高密度产量相当。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直播、营养钵、漂浮三种种植方式均适用于湖南油后棉种植,直播的日产量最高,漂浮日产量最低,适当加大直播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为推广棉花轻简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施钾方式对抗虫杂交棉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和‘鲁棉研15号’为材料,研究了育苗移栽种植条件下施钾方式对其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钾肥相比,在棉苗移栽期和初花期分2次或移栽期一次性施入氯化钾225kg/hm2,能提高棉花LAI、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和ФPSⅡ,加大叶片Gs,提高叶片Pn;棉花总成铃数、铃重和衣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皮棉产量显著增加;并改善了棉纤维2.5%跨距长度、比强度和整齐度等品质性状。表明于棉花移栽期和初花期分2次施入钾肥比移栽期一次性施入效果更好,平均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增加4.43%和5.87%。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是棉属中最主要的一个栽培棉种,其产量占世界棉花总产的95%以上.我国对于陆地棉的引种、栽培和育种已有百年历史,在陆地棉不断改良的过程中,其遗传基础逐渐变得狭窄.为了拓宽陆地棉遗传基础,近十几年来,我国以及世界棉花基础研究和育种工作者通过有性杂交创建了棉花远缘杂交遗传群体和优异种质资源;与此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下施肥对棉花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海水配制不同含盐量(0、0.15%、0.3%)的土壤盆栽棉花,在可移动遮雨棚内研究了不同施肥(N、NK、NP、NPK)处理对棉花生长、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盐胁迫和施肥均影响棉花生物产量、棉株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素生物利用效率和氮素积累量,且两者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施肥能提高盐胁迫下棉株氮素利用效率及氮素积累量,并显著增产,不同施肥处理中以N、P、K肥料配合施用的效果最好;施肥效果受盐胁迫程度的影响,低盐胁迫(0.15%)下的施肥效果好于中度盐胁迫(0.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诱导的棉花防御对棉蚜Aphis gossypii及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4种浓度(0.5、1.0、2.0、4.0 mmol·L~(-1))的Me JA处理4片真叶期的棉苗,在处理后的1、3、5、7、15 d测定棉叶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及总酚含量;选择2种浓度(1.0 mmol·L~(-1)、2.0 mmol·L~(-1))的Me JA处理棉苗,在处理后的棉苗叶片上接入棉蚜或斜纹夜蛾幼虫,记录并统计棉蚜若蚜的发育历期及单雌产蚜量、斜纹夜蛾幼虫的发育历期及幼虫重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Me JA处理后,棉苗POD、PPO活性及总酚含量均显著提高。0.5、1.0、2.0 mmol·L~(-1) Me JA处理棉苗5 d后,棉苗POD活性达到最高水平,分别为对照的4.11倍、5.71倍、4.74倍。4种不同浓度Me JA处理棉苗15 d后,棉苗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4种不同浓度Me JA处理棉苗3 d后,棉苗PPO活性达到最高水平,分别为对照的1.7倍、2.1倍、2.16倍、2.71倍。2.0、4.0 mmol·L~(-1) Me JA处理棉苗15 d后,棉苗PPO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0.5、1.0 mmol·L~(-1) Me JA处理棉花15 d后,棉苗总酚含量达到最高水平,分别为对照的1.73倍、1.58倍。2.0、4.0 mmol·L~(-1) Me JA处理棉苗7 d后,棉苗总酚含量达到最高水平,分别为对照的1.6倍、1.7倍;1.0、2.0 mmol·L~(-1) Me JA处理棉苗后,棉蚜若蚜的发育历期均为对照的1.07倍;棉蚜单雌产蚜量比对照减少20%、39.4%。斜纹夜蛾幼虫的重量比对照减少12.7%、34.2%;幼虫的发育历期为对照的1.22倍、1.25倍。【结论】4种浓度的外源Me JA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棉花主要防御酶的活性及总酚含量,外源Me JA诱导的棉花防御对棉蚜、斜纹夜蛾的发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1963年我县棉尖象Phytoscaphus gos-sypii Chao突然大量发生,现已成了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从1964年起,我们对棉尖象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系统地进行了观察,并对测报和防治办法进行了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1.产卵数量和孵化 根据室内饲养观察,成虫羽化到始见产卵期平均为10.2天,最短4—5天,最长15—17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早熟棉中棉所50为材料进行麦后直播棉花试验,研究施氮量(0、60、120、150、180、240 kg N·hm-2)对棉株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提高了麦后直播棉不同生育阶段的氮吸收量,以盛花到见絮期的氮积累增量最大,并且改变了不同生育期间氮吸收比例,使棉花出苗到盛花期的氮吸收比例降低,盛花到吐絮期的氮吸收比例升高;增施氮肥还降低了生育后期中上部位果枝氮浓度的下降速率.麦后直播棉氮素和生物量累积以中下部果枝为主,在150~180 kg N·hm-2施氮量下棉花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各果枝部位干物质和氮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比例较高,氮浓度和氮累积量动态特征参数比较协调.高于180 kg N·hm-2的施氮量导致棉花中部和下部果枝生殖器官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产量增幅和氮肥利用率降低,而低于150 kg N·hm-2施氮量降低棉花整株干物质和氮经济系数,不利于高产形成.综合分析,150~180 kg N·hm-2施氮量可作为长江流域下游棉区麦后直播棉的推荐施氮量.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普遍地应用内吸磷(E1059)防治棉蚜、红蜘蛛等害虫,已经获得显著成就。只是多年单一用药后,可能有抗性品系害虫产生,药效减低。同时田间喷雾化费劳力较多,又是害虫发生后已有一些损害才去防治的。因此,仍有必要进一步探求高效能的防虫技术。 根据报导:1954—1961年间美国作过较多的甲拌磷防虫试验,肯定在播种期间施药,则棉苗出土后的4—6周内,不受棉蚜、螨和蓟马为害;也可防治早期的潜叶蝇、粉虱、叶跳虫、越冬棉铃象虫等,成效良好。唯在冷  相似文献   

14.
在自然光照和遮荫的弱光条件下研究了DPC(助壮素)、KH2PO4(磷酸二氧钾)单独和混合浸种对棉苗茎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光照条件下,DPC、KH2PO4对棉苗茎的组织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DPC+KH2PO4处理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特别是弱光条件下,此效应更明显。DPC+KH2PO4处理使棉苗茎秆粗壮,茎秆密度(单位茎高度内予物质重)增加.茎中维管组织发育好,维管束数目多,每一维管束中分化的导管数目增多;木质部、韧皮部面积大并且发育较好,因而加强了茎的生理功能;有利于培青壮苗。  相似文献   

15.
利用SSR标记技术研究棉属A、D染色体组的进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郭旺珍  王凯  张天真 《遗传学报》2003,30(2):183-188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棉属A、D染色体二倍体及四倍体代表棉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供试的10个二倍体代表棉种间遗传多态性丰富,分子聚类结果与Fryxell棉属分类结果相同。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出属于D染色体组的拟似棉与其他D染色体组棉种的相似系数最低,A,D染色体组间相似系数很高,该结果支持拟全民族似棉是D染色体组最原始棉种,棉属不同染色体组是共同起源,单元进化的理论,利用栽培的异源四倍体棉种不太适于研究棉属A、D染色体组的进化。  相似文献   

16.
棉花生物技术研究概况 Ⅱ.棉花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于阐明遗传的本质,改进育种的技术和方法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分子标记被认为是将来育种中进行辅助选择的重要手段。作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近些年来有了很大发展,棉花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开展较晚,但已取得一些成就,现分别综述如下。1 进化及资源研究最近认为,棉花约有50个二倍体和四倍体棉种〔1〕,其中的2个四倍体种陆地棉和海岛棉的生产占95%,而且约97%在其起源地以外种植。野生种具有很多有益性状,研究棉属的进化和资源对于充分利用棉属资源十分重要。Percy等〔2〕用同功酶对153个海岛棉品种进行了分析,以确定它们的起源…  相似文献   

17.
一.棉花壮苗的生理基础问题要提高棉花产量,必须抓住棉花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棉花苗期的壮苗齐苗无疑是获致棉花高产的重要基础。壮苗齐苗是栽培管理、遗传育种和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措施的结果。从生理角度考虑壮苗齐苗问题,主要是提高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加速苗期的生长势以及增强棉苗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如抗病、耐低温、耐盐碱等。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熟棉‘中棉所50’为材料,于2013—2014年在南京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棉花试验站进行麦后直播棉花试验,研究施氮量(0、60、120、150、180、240 kg N·hm-2)对棉株钾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提高了麦后直播棉不同生育阶段的钾吸收量,以盛花到见絮期的钾积累增量最大;并且改变了麦后直播棉不同生育时期的钾吸收比例,使棉花出苗到盛花期的钾吸收比例降低,盛花到吐絮期的钾吸收比例升高;增施氮肥还降低了生育后期上部位果枝钾浓度的下降速率,但加速了中下部果枝钾浓度的下降速率.随施氮量增加,钾吸收的边际效应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钾的皮棉生产效率均呈线性降低,其降低趋势表现为下部果枝最大,上部果枝次之,中部果枝最低.麦后直播棉钾素和生物量累积以中、下部果枝为主,在150~180 kg N·hm-2下棉花各果枝部位干物质和钾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比例较高,钾浓度和钾累积量动态特征参数比较协调,利于产量形成;高于180 kg N·hm-2导致皮棉产量增幅下降,氮素对钾吸收的边际效应和钾的皮棉生产效率较低;低于150 kg N·hm-2时,中下部果枝干物质和钾的经济系数较低,不利于高产形成.  相似文献   

19.
埃及金钢钻Earias insulana(Boisd.)是云南省1958年来棉花蕾铃期的主要蛀食性害虫。宾川棉区的记裁,始见于1938年,发生不多,为害很小。1958—1963年每年5—9月定田、定期系统调查结果,各年百株累计平均幼虫数为3.22、15.6、13.56、8.46、5.11、7.72,各年高峯期百株幼虫数为20.3、84.7、110.0、32.5、24.7、37.7。1959—1960年发生最严重,1961年来逐年下降。我们从1958年来对该虫进行了系统研究,在1959年曾得到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棉虫组的指导和帮助。本文将各年研宄中的生物学特性部分整理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20.
【背景】转基因棉花在商业化种植之前,必须评价其环境安全性。其中新型棉花材料的生存竞争能力和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是评价的重要内容。【方法】以转Cry1Ac+Cry2Ab基因棉为试验材料,转Cry1Ac棉花中棉所41和非转基因棉花中棉所49为对照品种,分别于2014年5~9月对棉花株高、主茎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果枝数、蕾铃数等生长参数进行比较,同时对二代、三代和四代棉铃虫发生期棉田物种丰富度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转Cry1Ac+Cry2Ab棉花的生长势与转Cry1Ac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基本相当,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产量构成参数在成铃和脱落等方面比非转基因棉表现出良好的优势。对棉田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表明,转Cry1Ac+Cry2Ab棉花对靶标害虫棉铃虫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对主要刺吸性害虫棉蚜、棉蓟马、烟粉虱、绿盲蝽与天敌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草蛉和小花蝽等的种群丰富度在个别时期有所影响,但总体上与转Cry1Ac棉田和非转基因棉田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意义】转Cry1Ac+Cry2Ab棉花无竞争优势,但目标性状优势较好;对棉田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为新型转Cry1Ac+Cry2Ab棉花对棉田环境安全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补充了内容,为转基因棉花的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