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鱼类养殖是保护鱼类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原始鱼类养殖业诞生于奴隶社会,自殷商末期始就有池塘养鱼,到战国时已较发达。公元前46年前后,越国大夫范忿所写的《陶朱公养鱼经》便是对当时民间养鲤经验的总结性文献。据科研人员对殷墟出土甲骨文的研究考证中,有"圃渔"二字,说明在公元前1200年已开始圈养鱼类。在诗经的《灵台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与龟     
甲骨文与龟有关缘,这是个饶有兴趣的事。据载,清朝光绪年间,河南省安县西五里小村——小屯村的农民在耕耘吋,翻出了一些甲骨,因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而弃之一旁。当时,小屯村有个理发师,名叫李成,染上一身疖疮,但家贫如洗,无钱就医。一日,他路过田头,见有废弃的甲骨,质地松脆,抬回来研成粉末,敷在疖疮上,伤口有凉爽感,浓水很快被吸干,血也止住了。于是消息流传开。人们说这是“止血化疖”的“龙骨”。  相似文献   

3.
肿瘤是机体中成熟的或在发育中的正常细胞,在不同有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呈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发生、演化和防治的学科,它是医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许多基础、临床学科有密切联系,但又有它自己的特点。人类认识肿瘤的历史很久,在我国殷墟的甲骨文中就有“瘤”字。两千多年前的《周礼》记载了周代治疗肿瘤的专科医生,称为“疡医”。埃及古墓的遗骸上也发现过肿瘤的遗迹。直至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生昆虫研究史梗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莲芳  田立新 《昆虫知识》1994,31(5):308-311
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殷墟甲骨文中就记载有错蜒。见于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有对蚌蟒主动形象的描述:“蚌蟒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来采衣服。好蟒掘阅,麻衣如雪。”西晋人郭璞(公元276~324)所注《尔雅音图》中的“负劳”一图更是以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古代人对精蜒及其生态环境的认识。至明代,李时澎(公元1368~1644)在《本草纲目》中记录人们利用好岭、水色、鼓虫等水生昆虫入药治病时,我国劳动人民对水生昆虫的认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对水生昆虫较有系统的科学研究始于个世纪20年代。本文就近周年来,我国水生昆虫的研…  相似文献   

5.
钟晓青  叶大青 《生态科学》2011,30(5):465-473
在“复合面积重心法”计算国土几何、生态、水资源、经济中(重)心的基础上,利用2008年面板数据分别确定了我国的陆地、全版图几何中(重)心及我国的人口、经济、生态、水资源和粮食中(重)心.比较了各重心与北京之间的生态距离,结果表明北京偏离各指标重心620~1487km.对定都北京62年后逐步显现的生态限制因子如水、大气及地形、地震等因子的限制作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迁都”最佳位置(备选)的水源区域、核战争威胁的安全区域、最佳物产分布区域、最佳人文地理环境.对“迁都”的国家层面之损失和收益、物质成本和机会成本、迁都后的北京的发展、“迁与不迁”的抉择进行了限制生态因子方法、生态经济成本损益综合评估方法和生产力布局时空分析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目标问题引起关注(刘华杰, 2024),结合我从事植物园管理以及植物保护工作的经历,试从如下4个方面讨论或思考。1官方目标不是中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而是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光明日报》、某些学者论文(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间)均提出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要迁地保护中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或绝大部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刘华杰, 2024)。这些报道或文章的确存在。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方公布的权威信息是“到2035年,力争使正式设立的国家植物园达到10个左右,  相似文献   

7.
杂交产生的遗传危害--以植物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杂交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并在农林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不注意亦会带来遗传危害。当把两个遗传差异较大的物种(种群)混植在一起时,我们要考虑远交衰退的危害,即杂交破坏了亲代具有的共适应等位基因组合,导致杂交后代适应性的降低;当杂交发生在两亲本个体(或花粉)数量悬殊时,我们就要考虑遗传同化的危害,即小种群一方由于产生自己“纯”后代数量的减少而被前者“稀释”掉,导致小种群遗传特异性丧失或灭绝。另外,当杂交体具有杂种优势时,它可取代亲本,威胁到亲本的生存;如果有害物种(种群)由渐渗杂交获得某种优良性状(抗病、抗药、抗逆性等)时,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生态危害。针对杂交在这几个方面潜在的遗传危害,本文在濒危物种的迁地和就地保护、生态恢复中的种源选择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植物迁地保护将是正在建设的国家植物园体系的核心任务,然而,有关植物迁地保护在植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植物迁地保护的目标应该如何确立等诸多问题尚待讨论。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简要回顾了植物迁地保护的发展历史、过去40年国内外植物迁地保护取得的成绩,澄清了人们对植物迁地保护工作的一些疑虑;结合《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和即将发布的《支持<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实施的植物保护相关的自愿补充行动》,提出我国植物迁地保护的目标应该为“对所有受威胁植物实施有效的迁地保护,包括保护其遗传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野生动物”(wild animal)一词不止在我国, 在全球的英语使用者中也有不同的含义。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国内法和国际法背景下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结合人类对动物繁殖和生活条件的控制情况, 本文提出了“野生动物”的二维概念框架, 梳理了动物从“野生”到“驯化”的12个连续状态。以下状态即未经中长期人工选择的动物类群应被视为野生动物: (1)其在荒野自然或人工环境(如城市或乡村)中自由生存繁殖, 无论是否存在人工投喂、经救护或辅助生殖后被放归的个体; (2)被捕捉圈养在人工环境中生活, 或源自野外但在圈养条件下出生的个体; (3)直系血亲(《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解释为世系前四代)仍有野外来源的人工繁育后代; (4)放生、逃逸或引入到自然环境中的人工繁育个体。在野生动物物种保护的目标和语境之下, 经过长期人工选择的驯化动物, 无论其是否在人类控制下生活, 如家养猫狗、家禽家畜或模式实验动物, 以及流浪猫狗、放生禽畜和野化家养动物等都不是“野生动物”。但对于一些经过一定程度的人工选择, 所处人类控制情况和对野外种群的影响各异(如经过多代人工繁育的驯养动物、因人类活动导致的外来动物等), 其是否需被作为野生动物管理, 则需要根据生态安全、物种管理、立法目标等特别设定监管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可以考虑为: 受到人类威胁濒临灭绝的, 或者具有重要生态作用的野生动物物种, 其状态可不限于是在野外还是人工控制条件下。其他动物的管理, 可根据遗传资源保护、疫病防控、动物福利和生态安全等需要, 另外设立《动物福利法》《生物安全法》等, 并和已有的法律法规如《动物防疫法》《渔业法》等做好衔接。本文还就《野生动物保护法》可能采用的“野生动物”定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法奎 《化石》2001,(2):35-37
陈文敏先生在《化石》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四篇文章 :〈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7年第四期) ,〈再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9年第一期) ,〈续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9年第四期) ,〈续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2000年第一期)。四篇文章讲的是同一个邪说“人是外星人的后裔” ,后三篇是第一篇的扩写。陈先生以分析我国古代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为切入点 ,开始宣讲他的邪说。他说“我经多年研究商代甲骨文体系(其中包括金文)发现 ,整个甲骨文体系有一个核心系统 ,我称之为‘帝系…  相似文献   

11.
早期的新闻报道中提到国家植物园体系“逐步实现中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的建设目标引发了质疑。实际上,《中国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明确了更为实际的目标,包括到2025年设立5个左右国家植物园,实现7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得到迁地保护;到2035年设立10个左右国家植物园,实现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得到有效迁地保护。植物园体系应当建立明确的迁地保护分级标准,即使在迁地栽培无法达到最高级别的保护标准时,仍可视为某种较低级别的迁地保护。迁地保护工作应与中国植物园体系有机结合,包括国家植物园、地区优秀植物园和地方植物园。通过全国植物引种数据联网共享的可能性,区域性和基层植物园可参与到迁地保护工作中,共同承担任务份额。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引种驯化并非对立的关系。就地保护优于迁地保护,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迁地保护和引种驯化并非绝对对立,可实现既保护又开发的目标。总体而言,未来迁地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建立清晰的分级标准和数据网络,以明确迁地保护与其他保护形式的关系,实现明确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曾编写了一部生理学讲义,这是一件听了令人惊奇而又高兴的事。鲁迅先生这部书,称为《人生象(学攵)》(按“(学攵)”音效,与“学”通),似即“人生现象学”之意。这书是鲁迅先生1909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生理学和化学教员时(任教仅一年)所编写的,现陈列在鲁迅博物馆,并收入《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弢编,1952年)中,全书约十万字。书后还附有“生理实验术要略”,共列出14个实验。这一部分也另收入1981年《鲁迅全集8,集外集拾遗补编》中。《人生象(学攵)》的要目如下: 绪论  相似文献   

13.
徐钦琦 《化石》2004,(4):21-23
《人的现象》是法国大科学家德日进的最重要的一本作。它是德日进在1938年6月-1940年6月,即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在北京写成的。《人的现象》成书于北京,这是北京值得引以为自豪的。在上一讲,我介绍了《人的现象》所论述的,生物史上的两项一次性事件,即“生命的到临(the advent of life)”和“思想的诞生(the birth of thought)”。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最古文字是公元前一千七百多年殷商时代刻留在龟甲与牛胛骨上的象形或指事的甲骨文(郭沫若,1972)它们主要都是依照实物形状描绘下来,尤其是动物形象更为显著明白,大体上可以“比类相从”而识别出所指示的实物来。依据《甲骨文编》等纪录,可以辨认出来有关爬行动物的九个字,也就是代表那个时代我国人民所熟知的本纲动物是:单龙,虫(huí),蜀,蚰(?)(kūn今昆字)它(今蛇字),龟,(?)(tuó),(?)(合文) (裘镯圭,1972)。 龙是并不曾存在过的虚拟动物,其来源是图腾。原始社会用某种敬畏的事物绘作族徽,代表其氏族或即认为其氏族的祖源而所作的标帜,称为图腾。先是大蛇的图腾,然  相似文献   

15.
徐钦琦 《化石》2002,(3):18-20
1998年我提出阴阳四时理论 ,试图用它来解释发生在生物界的巨大变革。1991年我和刘时藩先生合著了一本书《史前气候学》。我们发现 ,在地质历史上 ,每个地质年代单位 ,如“代” ,“纪” ,“世” ,“期”等等 ,它们大体上都代表一个完整的大年。首先 ,我提出了以地质历史上的三大冰期为冬季的两个大年的概念 ,即“古生代年”和“中新生代年”。当时我称它们是“层次最高的大年”(徐钦琦 ,1998)。两年后 ,我接受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王乃文教授的建议 ,把这两个“层次最高的大年”简称为“宏年” ,即“古生代宏年”和“中新生代宏…  相似文献   

16.
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近日公布的“黄禹锡造假事件”最终调查报告,认定黄禹锡研究小组2004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同其2005年发表的论文一样属于造假。调查报告同时表示,黄禹锡研究小组克隆出的“斯纳皮”狗可能确实是体细胞克隆狗,但是否属实尚待最终确认。调查报告再次证实了黄禹锡研究小组2005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完全属于造假,将两个干细胞系夸大为11个干细胞系,并且这两个胚胎干细胞也并非体细胞克隆干细胞,而是受精卵胚胎干细胞。另外,对于黄禹锡申请宽限6个月时间为患者培养胚胎干细胞的要求,调查委员会予以回绝。报告称,涉嫌主导论文编造的黄禹锡科研组有关人员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相应的惩处,检察机关也将全面调查黄禹锡科研组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狼孩的启示     
那还是在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在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图1)。一个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据美国《自然史》杂志刊登的一篇书评说,“狼孩”的发现者、孤儿院的主持人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细地记载了他和妻子一起如何努力把  相似文献   

18.
“鼍”之考     
我国历史上曾栖息有多种野生鳄类,“鳄”之称谓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而更早使用且较稳定地称呼扬子鳄的字则是“鼍”。这个字在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与拓片及拓片释文中就已出现,而且在某些释文中更明确是“鼍”。尽管对金文中是否有”鼍”字还认识不一.但笔者认为金文延续使用较稳定的”鼍“字并持续至今。不仅所见的两件称为“吊龟鼎”上的金文与甲骨文上的“鼍”相似,而且用饵诱钓也是古人捕获扬子鳄有效方式之一.这些皆可佐证。商代早期青铜觥船(舟形器)侧面的动物形象具有短吻鳄的明显特征,这显然是迄今所见的人工制作的最早扬子鳄形象。  相似文献   

19.
我国植物生理学五十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古代的劳动人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丰富经验中早就对植物的生理活动积累了不少知识。例如朱培仁(1957)根据纪元前14—11世纪殷墟甲骨文中所记载的史料,证实了那时人们已认识旱害与涝害并获得了植物水分生理的某些资料,这比古希腊的记载至少要早一千余年。其后,在闻名于世的《汜胜之书》(公元前一  相似文献   

20.
<正>我喜欢野生植物,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没做过专门研究,只算是关心。最近几年“迁地保护”(ex-situ conservation)在中国成了“热词”,若干植物园的网页介绍也迅速用“迁地保护”换掉了原来的“引种”之类用词,但相关物种数据并未变化。读到有关部门要把中国本土野生植物85%的物种进行“迁地保护”,我有些吃惊。瞬间想到,是大炼钢铁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