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是关于应用Wyatt-White方法计算寄生物种群内禀增长率的研究。研究表明:r_m的精确值与ln(M_d)/d或ln(M_(d/ 2))/d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可表达如下:(1)r_m=0.845ln(M_d)/d;(2)r_m=0.880ln(M_(d/2)/d。这里d为生殖前期;M_d为生殖起d天内每个原始雌虫产下的平均雌性后代数;M_(d/2)为生殖起初d/2天内每个原始雌虫产下的平均雌性后代数。运用23组生殖力表资料,研究表明公式1—2可以给出r_m的精确估计值,公式2的估计效果更好。这种方法不要求组建生殖力表。该方法是否适用于其它寄生物种群或其它生物类群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种测定蚜虫和螨的内禀增长率(rm)的简单方法进行了验证与分析。这种方法不要求详细的生殖力表资料,计算rm的公式如下:rm=0.74 ln(Md)/d。式中,d表示生殖前期,即从出生到第一次生殖之间的天数;Md表示在2d期间每个雌虫繁殖的平均雌性后代数。这种方法是Wyatt和White提出的。我们的研究表明:当Md小于1,这种方法不宜采用;当Md大于1和2d期间的繁殖贡献接近或大于70%时,可以用这种方法计算rm;不过,所有蚜虫和螨种群在2d期间对rm的繁殖贡献是否能够达到70%或70%以上还有待研究。研究繁殖分布特征对于这种简单方法的实际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棉花粉蚧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关于该虫在我国的入侵种群的生殖方式缺乏详细研究。本文在室内条件下对棉花粉蚧浙江金华种群的生殖方式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孤雌生殖的棉花粉蚧可以产下雌性和雄性后代。孤雌生殖的棉花粉蚧的产卵前期为14.8 d,显著长于两性生殖的6.9 d;孤雌生殖的棉花粉蚧所产后代为348.3头,显著少于两性生殖的棉花粉蚧的494.1头;孤雌生殖的棉花粉蚧的雌虫总历期为57.2 d,明显长于两性生殖的32.8 d。但这2种生殖方式产下后代的性比差异并不显著,孤雌生殖的为1.1,而两性生殖的为1.2。该棉花粉蚧种群的生殖方式为兼性产两性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条件下白纹伊蚊生命生殖力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20—30℃五个不同温度的白纹伊蚊Aedes altoptctusSkuse实验种群生命生殖力表,所得有关种群动态参数的值包括净增殖率Ro、增殖能力rc、内禀增长能力rm、周限增长速率λ,瞬时出生率b和瞬时死亡率d均与温度呈正相关,而平均世代周期长T呈负相关.而且各参数对温度的变化是敏感的.在mx值曲线图中,加用了同龄种群产卵数的百分构成比曲线,该曲线反映了种群中各年龄组雌蚊生殖能力的分布.本文应用v=λ(X2-X1),以X2-X1=ex 计算同龄雌蚊不同温度条件下平均预期寿命天数,一个雌蚊所产生的雌性个体,以25℃条件下的V值明显地高于其他四个实验温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解剖椰心叶甲被寄生僵虫统计椰心叶甲啮小蜂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与生殖力数据,编制了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常温下椰心叶甲啮小蜂卵、幼虫和蛹的历期分别为3.1、5.0 d和9.3 d,啮出前期为2.1 d.卵、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分别为0.9184、0.9521和0.9818,椰心叶甲啮小蜂的成虫羽化率为0.9,单雌产卵量为23.78粒,种群趋势指数为12 45.通过此生命表的组建,讨论了生命表中种群趋势指数(I)与生殖力表中净增殖力(R0)的关系,认为这两个概念本为同一含义,应该合并.此外,在成虫寿命大于等于2d的情况下,成虫逐日存活率与逐日产卵概率乘积的和小于1,且成虫寿命越长其值越小,结果导致在不考察成虫逐日存活率与逐日产卵概率的情况下种群趋势指数被严重高估,因此组建任何形式的生命表都应考察并计入成虫逐日存活率与逐日产卵概率.  相似文献   

6.
组建了室内自然温湿条件下暗黑齿爪鳃金龟的生命期望表和生殖力表。室温下测得该虫的内禀增长率(rm)为0.0106,周限增长率(λ)为1.0107,净增殖率(R_0)为2.2277。模拟了该虫世代种群存活率曲线为Weibull分布曲线I型:Sp(t)=exP[-(t/2.7082)~(4.6827],种群自然增长过程符合二次三项式,logy=a+bx+cx~2。经验曲线方程:logy=0.6689+0.3264。-0.0243x~2。  相似文献   

7.
[目的]记述了云南元江虎斑蝶Danaus genutia(Cramer)种群的全虫期形态特征、幼期发育历期、在云南昆明温室中的代生活史和生殖力、寄主范围、成虫及幼虫的行为习性,为该高观赏价值蝶种的规模化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在气候箱内单虫饲养观察个体发育史,建立温室实验种群收集种群生活史资料,结合实验种群和野生个体观察了解幼虫和成虫习性;根据成虫对多种植物的同时选择产卵、成虫对单种植物的顺序选择产卵及幼虫取食和发育情况判定幼虫寄主植物。[结果]在25℃恒温条件下,虎斑蝶从卵到成虫羽化历时22~27 d;在温室自然变温条件下(16.5~36.4℃),雌成虫从卵发育至产卵需35~40 d;成虫雌雄性比为1:1.26,单雌平均产卵量为64.84粒;虎斑蝶元江种群的唯一确认寄主为鹅绒藤属的两种植物,青羊参Cynanchum otophyllum和峨眉牛皮消C.giraldii。[结论]虎斑蝶元江种群中存在明显的体表色斑多态性,这种警戒色多态性可能是地理种群间基因交流的结果,也可能是种群内的稳定多态性,有待进一步研究;除了萝藦科鹅绒藤属的2种植物,其他多种被文献报道为虎斑蝶寄主的植物被证明非元江虎斑蝶种群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8.
西花蓟马在6种蔬菜寄主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宇  郅军锐  孔译贤 《生态学报》2012,32(4):1249-1256
自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传入我国后,该虫对蔬菜寄主的危害趋于严重,组建了25℃条件下,西花蓟马在黄瓜、甘蓝、莴苣、茄子、芹菜和大蒜叶片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以研究西花蓟马的危害差异性,为西花蓟马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西花蓟马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命表参数等在不同寄主之间有明显差异。西花蓟马在黄瓜上发育最快,其未成熟期为11.43 d,同时在黄瓜上最先开始产卵,产卵前期为1.22 d,在芹菜上发育最慢,为16.11 d。其每雌每天在甘蓝上和莴苣上产卵量最大,分别为2.88粒和2.48粒,在大蒜上最小,为0.77粒;每雌每天产雌率、子代雌性比在甘蓝和莴苣上都大于其他寄主。雌虫寿命在甘蓝上最长(29.06 d)、雄虫寿命在莴苣上最长(13.22 d)。西花蓟马在黄瓜、莴苣、茄子、甘蓝、芹菜和大蒜上的内禀增长力rm值分别为0.1318、0.1228、0.1154、0.1197、0.0860和0.0791;净增殖率R0分别为19.1248、30.8523、17.9322、34.5322、8.9491和8.3536。种群趋势预测指数(I)在甘蓝(34.17)、莴苣(30.09)上明显高于其它寄主,在芹菜(8.00)和大蒜(8.22)上最低。  相似文献   

9.
《环境昆虫学报》2014,(6):933-938
螟黄赤眼蜂 Trichogramma chilonis是害虫生物防治中一种重要的卵寄生蜂,其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也会受到田间杀虫剂的影响。本研究选择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虫脒亚致死剂量,以两性生命表法计算种群参数,揭示了这两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对该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试验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虫脒对螟黄赤眼蜂的亚致死剂量LC20值分别为0.119和1.091 mg/L。研究结果显示,经亚致死浓度LC20的啶虫脒处理后,螟黄赤眼蜂的寄生卵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寿命(1.17 d)显著缩短,种群参数(内禀增长率 rm、周限增长率λ、净生殖力R0和世代平均历期T)均低于对照,其中净生殖力R0(27.573)显著低于对照(P<0.05)。经亚致死剂量LC20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后,螟黄赤眼蜂的单雌产卵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的亚致死剂量对螟黄赤眼蜂的增殖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亚致死剂量的啶虫脒则会影响螟黄赤眼蜂的寄生能力,在螟黄赤眼蜂盛发期,田间施用啶虫脒时,应注意其残留量对螟黄赤眼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洪  王召  金道超 《昆虫学报》2012,55(10):1161-1167
为正确评估防治水稻鳞翅目害虫的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对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的影响, 本文采取稻茎浸渍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的毒力, 利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 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19.26 mg/L和19.69 mg/L。以氯虫苯甲酰胺LC10和LC25剂量分别处理白背飞虱3龄若虫后, F0和F1代雌虫产卵量及其寿命均降低, 尤其LC25处理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F0和F1代雌虫寿命分别缩短了1.80 d和2.62 d, F0和F1代雌虫产卵量分别减少了52.94粒和78.45粒。药剂处理对F1代各虫态发育历期也有一定影响。根据不同剂量处理后白背飞虱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和成虫的繁殖力, 组建了生殖力生命表, 发现LC10和LC25剂量处理的种群内禀增长率rm分别降低了11.25%和34.41%, 净增殖率R0分别降低了36.56%和74.57%, 而世代平均历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均延长。结果说明, 氯虫苯甲酰胺LC10和LC25剂量可抑制白背飞虱种群的增长; 大田中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鳞翅目害虫时, 可抑制同时发生的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研究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幼虫的饲养密度对生殖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研究并比较了两种幼虫密度(15头/130 g块茎、45头/130 g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成虫按照1:5和1:1比例交配后代的产卵量、畸形卵率、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性比等生物学参数。[结果]高幼虫密度饲养的马铃薯块茎蛾化蛹率、羽化率、存活率、性比均显著较低,而幼虫~蛹的历期显著短于正常幼虫密度的。两种密度成虫按1:5头配对产卵,若雄性亲本为高幼虫密度饲养则卵的孵化率显著较低,若雌性亲本为高幼虫密度饲养则产卵量较低,畸形卵率显著较高。两种密度雌雄虫均为5头进行配对时,正常幼虫密度雌虫其所产卵的畸形率显著较低,产卵量、卵孵化率均显著较高,后代幼虫历期、化蛹率显著较高。而高幼虫密度雌虫其所产卵则受雄虫影响,亲代为高密度雄虫则畸形率较低,孵化率较高。[结论]高幼虫密度饲养的雄、雌虫生殖活力均降低。高幼虫密度雌虫可受高幼虫密度雄虫的诱导提高生殖能力,并影响其后代性比从而调节其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并比较了外来入侵物种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与本地物种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种群增长速度、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孤雌生殖方式下的产卵量以及产卵规律等几个方面。结果显示,当以相同的数量在紫甘蓝上饲养时,只经过3代,烟蓟马的种群数量就可以达到西花蓟马的3倍,随后对2种蓟马种群的性别比进行了鉴定后发现,西花蓟马种群的雌雄比为2.8∶1,而烟蓟马种群中的所有个体均为雌性。除了2龄若虫期和预蛹期之外,烟蓟马在紫甘蓝上的发育历期明显长于西花蓟马,而其雌虫的平均寿命显著短于西花蓟马雌虫,分别是24.94d和43.35d。进行孤雌生殖时,西花蓟马的终生产卵量明显多于烟蓟马,但是在日均产卵量方面,这一情况却相反。  相似文献   

13.
三清山濒危植物天女花种群生殖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女花是国家Ⅲ级保护植物,为了解其生存状况、生殖潜能、生态对策以及为该植物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运用种群年龄结构、生殖力表和生殖值表,研究了三清山濒危植物天女花(Magnolia sieboldii)在三清宫和玉京峰4个样地中的种群动态及生殖策略.结果显示:(1)三清山天女花种群幼苗较少(8.8~12.3株/100 m2),中龄个体数量多(12.0~15.0株/100 m2);(2)4个样地种群生育力均较低,但生境较好的样地最低(177.0粒/株),而生境较差的样地最高(218.3粒/株),生殖适度与之相反;(3)生殖值Vx极大值出现的时间与群落的稳定性相反,较差的生境条件往往导致天女花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生殖阶段;(4)天女花种群生殖投资较少,生态对策总体属于k对策者,但在较差的生境中表现出增大生殖投资,即存在r对策种群特征;(5)海拔、郁闭度、坡向和岩石裸露率对天女花生殖产生显著影响,与天女花生殖指标表现为多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中国传统药食两用资源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繁育特性,为其人工养殖奠定基础。[方法]九香虫实验室内饲养观察其交配产卵的时间节律,分析其交配次数与时长的关系。[结果]研究表明九香虫一天中的交配频次近呈"V"形,两个交配高峰分别为00:00—2:00和20:00—22:00,在10:00—16:00一般不发生交配;在交配总时长未达到15 h以前,交配时长随雌虫的交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交配时长为(8.92±1.97)~(15.36±2.85)h;产卵一般在15:00—20:00进行,大约5~6 min产下一枚卵,卵呈圆柱形,产卵持续1~2h。[结论]九香虫交配产卵具有显著节律性,雌虫的交配次数会显著影响其交配时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拉萨地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的生物学特性和田间动态规律。【方法】建立了该种群的两性生命表,采用黄板诱集成虫的方法调查了日光温室番茄上西花蓟马的周年发生动态。【结果】该种群西花蓟马成虫前期总发育历期为12.54 d,2龄若虫发育历期为5.62 d,占成虫前期发育历期的44.8%,卵能存活到成虫阶段的概率为0.598。雌虫的平均寿命为27.76 d,雄虫为20.2 d。该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和净增殖率(R0)分别为0.153/d和22.817。在拉萨日光温室番茄上西花蓟马能够周年发生,种群增长呈"单峰"型,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发生盛期。【结论】拉萨地区西花蓟马的2龄若虫期明显较长,日光温室中西花蓟马的最佳防治适期在4月初。  相似文献   

16.
曾菊平  欧阳芳  王勇  刘兴平 《昆虫知识》2013,50(4):1077-1084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南方林业重大害虫,目前对其在高海拔区(>700 m)的发生特点仍不清楚。本研究从湖南绥宁(26.35°N,110.09°E)高海拔区采虫,放在5个光周期处理下饲养,以年龄-时期、两性生命表法计算种群参数,揭示光周期对该种群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L∶D=15.5∶8.5(15.5 h)和L∶D=14.5∶9.5(14.5 h)光周期处理组种群发生正常,而L∶D=11.5∶12.5(11.5 h)、L∶D=12.5∶11.5(12.5 h)和L∶D=13.5∶10.5(13.5 h)光周期处理组未观察到成虫发生。15.5 h组内禀增长率(r)为0.057 d-1,净生殖力(R0)为55.73粒,单雌产卵力(fecundity)为241.5粒,平均世代时间T为71.05 d,14.5 h组r为0.018 d-1,R0为6.29粒,显著低于15.5 h组。该种群在14.5 h光周期处理下表现出分散繁殖行为,即出现两个繁殖期,时差1个月左右。与15.5 h处理组相比,14.5 h处理组成虫寿命显著缩短。该研究表明:马尾松毛虫高海拔种群对光周期变化响应强烈,而湖南绥宁光周期在7月底就开始变短,当地马尾松毛虫在这种光周期诱导下较早进入滞育发育,因而种群年发生仅一代。  相似文献   

17.
谢艳兰  韦玲长  马润敏  张宏瑞 《昆虫学报》2021,64(11):1305-1312
【目的】贡山喙蓟马Mycterothrips gongshanensis是云南茶园新发现的暴发性茶树Camellia sinensis害虫种类。本研究旨在明确贡山喙蓟马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探明其发育、存活、繁殖特性,并模拟其种群增长。【方法】建立了源自云南临沧地区的贡山喙蓟马实验种群年龄 龄期两性生命表,观测和分析该种群在25℃下取食茶树嫩叶的生活史、存活率、繁殖力等生命表参数,模拟其60 d内的种群增长。【结果】贡山喙蓟马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和蛹历期分别为3.89±0.04, 1.71±0.04, 3.14±0.03, 2.23±0.04和3.32±0.05 d;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15.50±0.32 d,雄成虫为14.06±0.26 d;平均单雌产卵量为36.12±0.78粒。贡山喙蓟马成虫前期的存活率较高,但成虫期特别是25日龄成虫期后死亡率急剧上升;实验种群内禀增长率r为0.1379±0.0044/d,周限增长率λ为1.1479±0.0050/d,平均世代周期T为21.33±0.13 d,净增殖率R0为18.95±1.68。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在无外界条件干扰下,以10粒卵为起始虫量,60 d后贡山喙蓟马种群数量将增殖达17 335头。【结论】云南临沧地区贡山喙蓟马的存活率高,繁殖力强,世代周期较短,种群能迅速扩增。  相似文献   

18.
乳突寄螨雌螨描述(蜱螨亚纲: 革螨股: 寄螨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乳突寄螨 Parasitus mammillatus ( Berlese,1 90 4 )雌螨 ,在所查到的文献中 ,仅记载有生殖区、头盖和螯钳的形状 [1 ,2 ] ,无其它描述。国内根据丹东标本曾描述该螨雄螨和后若螨 [3] 。本文根据朝鲜标本详细描述其雌螨。文中测量单位为 μm,括号内为测量均值。图 1- 7 乳突寄螨 Parasitus mammillatus (Berlese)1.背面 ;2 .腹面 ;3.头盖 ;4 .螯钳 ;5 .颚角 ;6 .须肢 ;7.跗节 乳突寄螨 Parasitus mammillatus ( Berlese,1 90 4 )雌螨 (图 1 - 7)体黄色 ,卵圆形 ,长 71 2 - 793( 758) ,宽 4 0 2 - 483( 4 50 )。背板覆盖整个背面 ,前背…  相似文献   

19.
首次报道了中国绢蒿属[Seriphidium (Bess.) Poljak.]7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其核型公式分别为:西北绢蒿[S.nitrosum (Web.ex Stechm.) Poljak.]2n=2x=18=6m(2SAT)+8sm +2st+2T;沙漠绢蒿[S.santolinum (Schrenk) Poljak.]2n=2x=18=14m+4sm;博洛塔绢蒿[S.borotalense (Poljak.) Ling et Y.R.Ling]2n=2x=18=2M+14m+2sm;新疆绢蒿[S.kaschgaricum (Krasch.) Poljak.]2n=2x=18=8m(2SAT)+10sm(2SAT);纤细绢蒿[S.gracilescens (Krasch.et Iljin) Poljak.]2n=2x=18=4m+14sm(2SAT);三裂叶绢蒿[S.junceum (Kar.et Kir.) Poljak.]2n=2x=18=10m+4sm+4st;民勤绢蒿[S.minchünensa Y.R.Ling]2n=2x=18=12m+6sm.结果表明,7种绢蒿植物中,博洛塔绢蒿最原始,西北绢蒿最进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福建省福清市江镜镇与福安市潭溪镇水稻区直播稻苗期分别发生严重的根结线虫病,本研究对其病原物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明确病原物种类,以期为福建省直播稻根结线虫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根结线虫各虫态形态学特征进行观测;同时对其rDNA-ITS区进行测序,通过贝叶斯法与最大似然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来确定种类;利用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Mg-F/Mg-R检测种群。[结果] 根结线虫的雌虫、雄虫和2龄幼虫的形态学特征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原始描述种一致;rDNA-ITS区序列长度为576 bp,与GenBank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种群相似度均达99%以上;系统发育树明确了该根结线虫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处于同一分支;特异性引物Mg-F/Mg-R检测进一步明确病原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单一种群。[结论] 本研究通过形态与分子特征,明确了在福建直播稻上发现的根结线虫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在福建省最早于2011年在政和县小范围水稻田发现,此后未在其他水稻种植区发现。本次在福建直播稻上首次发现大面积的根结线虫为害。随着直播稻的种植面积扩大,拟禾本根结线虫引起的水稻病害可能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新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