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患者117例进行研究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试验组在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频(10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技术辅助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参数相同的假rTMS进行刺激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l、2、4、6周末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HAMA和HAMD评分显示,对照组在2周末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试验组则在1周末即显示出明显疗效,两组间的评分及减分率均在治疗的1、2、4、6周末显示出显著性的差异(P0.05);②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用效率高达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而对照组则为26.32%,数据分析发现其也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其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低频组患者给予低频r TMS治疗,高频组患者给予高频r 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各项评分,治疗前后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检查(Communicative abilities in daily living test,CADL)评分、视图命名得分及命名反应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自发语言、听理解、命名、复述和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ADL评分和视图命名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命名反应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且高频组显著短于低频组(P0.05)。结论:高频r TMS与低频r TMS均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自发语言、听理解、命名、复述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但高频r TMS在缩短命名反应时间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以及阿普唑仑联用治疗失眠症伴焦虑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1例失眠症伴焦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晚在睡前30 min服用阿普唑仑0.8 mg,观察组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焦虑评分、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 %,P<0.05);两组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和生理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和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生理领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睡眠持续性、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睡眠潜伏期、安眠药物和入睡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以及阿普唑仑联用治疗失眠症伴焦虑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普唑仑治疗,其能有效减轻其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到2021年8月在本院住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化1:1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在4周后记录下肢肌力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的简化Fugl-Meye下肢评分高于治疗前,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的120 °/s时膝关节的伸肌与屈肌峰力矩体重比都高于治疗前,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治疗后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低于治疗前,波幅高于治疗前,联合组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改善神经功能与运动诱发电位,从而提高患者的下肢肌力与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每组各50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及不良反应;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rTMS真刺激组PANSS总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均明显低于伪刺激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TE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rTMS真刺激组WCST中的概念化水平百分数明显高于伪刺激组(P0.05),总时间及错误思考时间短于伪刺激组(P0.05);rTMS真刺激组RBANS中视觉广度与延迟记忆成绩明显提高(P0.05),且视觉广度明显高于伪刺激组(P0.05);rTMS真刺激组2例患者首次治疗后出现轻度不适症状,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不适主诉。结论:rTMS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CRP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84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肌电、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非运动症状筛查问卷(NMSQuest)、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CRP,IL-6及TNF-α水平以及NMSQuest、HAMD评分均下降,而PDSS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以及NMSQuest、HAMD评分较低,而PDSS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能够降低帕金森病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且对于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疏肝汤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PD)伴睡眠障碍及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10例PD伴睡眠障碍及抑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疏肝汤。治疗3个月后,评价和比较两组的总体疗效、治疗前后UPDRSⅡ、Ⅲ评分、PSQI评分及HAMD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UPDRSⅡ、Ⅲ评分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合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疏肝汤联合西药治疗PD伴睡眠障碍及抑郁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及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联合复经颅磁刺激(rTMS)或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42例)与MECT组(42例),两组分别在奥氮平的基础上联合MECT或rTMS进行治疗。在治疗2、4、8周末后,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时出现症状量表TESS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同时采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病理分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ES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P0.01),且rTMS联合组在改善患者记忆功能、执行能力方面效果优于MTCT组(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MECT或rTMS对精神分裂症状的疗效相当,但联合rTMS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康复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B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分逐渐下降(P<0.05).B组患者2周后和6周后两个时点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得分逐渐上升(P<0.05).B组患者2周后和6周后两个时点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得分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并发于脑血管病的一种情感障碍疾病,发病率高,预后差。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是通过磁场变化在大脑中产生感应电流来刺激皮层的非创伤性脑刺激技术,是临床上治疗PSD的一种重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但目前rTMS的作用机制不明确。本文总结了PSD治疗中有效的rTMS刺激方案,并结合PSD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致病假说及PSD的临床治疗手段,探索了rTMS通过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控参与PSD治疗的可能机制。rTMS刺激诱导的皮层单胺类递质释放增加、葡萄糖代谢上升、皮层兴奋性增加,提高了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进而引发前额叶抑制功能上升、与下游脑区连接改变、脑网络功能的调整,可能是rTMS治疗PSD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相睡眠行为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9例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相睡眠行为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电刺激组(n=35)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帕金森病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睡眠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电刺激组有效率91.43%(32/35)较对照组70.59%(24/34)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结果无差异;治疗后,电刺激组与对照组MoCA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且电刺激组上升程度较较组更低,SCOPA-AUT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且电刺激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临床睡眠情况结果无差异;治疗后,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且电刺激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更低,醒觉指数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且电刺激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抑郁、嗜睡情况无差异;治疗后,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抑郁、嗜睡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且电刺激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PSQI、UPDRS评分无差异;治疗后,电刺激组与对照组PSQI、UPDRS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且电刺激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相睡眠行为障碍患者中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合并不同发作形式的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与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变化。方法:采用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量表及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对20例合并简单型(RBD)的帕金森病患者(RBD-简单组)与20例合并复杂型(RBD)的帕金森病患者(RBD-复杂组)进行研究。结果:两组帕金森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左旋多巴药物日剂量、疾病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复杂型(RBD)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部分评分高于合并简单型(RBD)的帕金森病患者(P<0.05)。两组患者之间在非震颤、强直、运动减少症状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BD)复杂组评分均高于(RBD)简单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复杂型(RBD)的存在与UPDRS-Ш部分评分相关,而与年龄、病程、教育年限、左旋多巴药物日剂量等无显著相关,与运动减少症状最为相关,与震颤、非震颤、强直症状无相关性。两组患者运动障碍类型与(RBD)发作形式无明显相关性(P=0.108)。结论:合并复杂型(RBD)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更重,并且累及运动障碍的诸多方面。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复杂型(RBD)症状主要与UPDRS-Ш评分相关,其中与运动减少方面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血清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期间北京回龙观医院收治的91例抑郁症患者,按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r 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治疗4周后HAMD量表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精神健康、一般健康、躯体疼痛、躯体机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血清NPY、BDNF、5-HT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 TMS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以及血清NPY、BDNF、5-HT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儿给予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采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评价治疗前后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采用踝关节活动度及GMFM-88粗大运动功能测试表评估治疗前后患儿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语言理解商与表达商较治疗前均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7.8%,高于对照组的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均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均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康复方法可以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及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经颅磁刺激(TMS)对青少年首发抑郁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我院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舍曲林治疗,观察组予以TMS联合舍曲林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及治疗前...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生物波早期综合康复疗法联合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选取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均为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生物波早期综合康复疗法联合rTMS治疗,A组给予低频率rTMS,B组给予高频率rTMS。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残疾程度(DR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搏动指数(PI)]、神经细胞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B组GCS评分高于A组,DRS评分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Vm、Vs高于A组,PI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BDNF高于A组,GFAP、S100-β、NSE低于A组(P<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生物波早期综合康复疗法联合rTMS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一定的促醒效果,其中以高频的促醒效果更佳,可有效调节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机体脑血流动力学,改善GCS、DRS评分。但高频rTMS治疗不良反应较低频rTMS更大,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共情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功能。已有研究表明,诸多神经和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复发与共情缺陷有关。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以通过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来调控个体的共情水平,缓解共情缺陷症状。针对健康群体使用该技术的现有证据显示:内侧前额叶、初级运动皮层、额下回、背外侧前额叶和颞顶交界处的活动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认知共情水平,其中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的活动还有助于下调个体的情感共情水平,而右侧颞顶交界处的活动则可以增强自我表征从而支持个体在共情时进行自我和他人的区分。少数针对共情缺陷群体使用该技术的临床证据提示,增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和内侧前额叶的活动可以分别提升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认知共情水平。未来的研究应探讨在统一的行为测量范式下针对不同刺激参数和刺激位点进行共情干预研究,通过融合其他神经生理技术进一步考察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改善共情功能的作用机制,并考虑个体差异性对大脑共情功能干预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神经功能指标和外周血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PSCI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n=49)和实验组(对照组基础上接受rTMS,n=49)。对比两组量表评分、神经功能指标、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外周血NLRP3mRNA、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治疗PSCI,可有效减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和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