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分子成像可在活体状态下直观判断分子靶向药物靶位点存在状态,分子靶向药物与靶位点结合率及精确监测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EGFR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关键靶点。研究表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很有潜力的成像探针,其中尤以4-苯氨基-喹唑啉类研究最为广泛。本文简要介绍4-苯氨基-喹唑啉不同衍生物的结构及性质。阐述了18F标记4-苯氨基-喹唑啉类的主要方法:先用18F标记苯氨基,然后将18F标记化合物与喹唑啉或衍生物进行连接,和18F标记喹唑啉或其衍生物,然后与苯胺或其衍生物进行连接。并且进一步比较不同示踪剂在体外、动物和人体内生物分布、肿瘤摄取和代谢的异同。特别是对18F标记示踪剂与11C标记示踪剂在动物和人体分布进行比较。尤其是[18F]ML04肝脏摄取低,肿瘤-本底高,多数学者认为[18F]ML04是最有潜力成为18F标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4-苯氨基-喹唑啉类示踪剂。  相似文献   

2.
分子成像可在活体状态下直观判断分子靶向药物靶位点存在状态,分子靶向药物与靶位点结合率及精确监测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EGFR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关键靶点。研究表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很有潜力的成像探针,其中尤以4-苯氨基.喹唑啉类研究最为广泛。本文简要介绍4-苯氨基-喹唑啉不同衍生物的结构及性质。阐述了^18F标记4-苯氨基.喹唑啉类的主要方法:先用^18F标记苯氨基,然后将^18F标记化合物与喹唑啉或衍生物进行连接,和^18F标记喹唑啉或其衍生物,然后与苯胺或其衍生物进行连接。并且进一步比较不同示踪剂在体外、动物和人体内生物分布、肿瘤摄取和代谢的异同。特别是对^18F标记示踪剂与11c标记示踪剂在动物和人体分布进行比较。尤其是[^18F]ML04肝脏摄取低,肿瘤.本底高,多数学者认为[^18F]ML04是最有潜力成为^18F标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4-苯氨基-喹唑啉类示踪剂。  相似文献   

3.
~(18)F-FDG PET/CT常规代谢成像反应肿瘤的葡萄糖代谢及乏氧情况,而~(18)F-FDG PET/CT早期动态成像能反映PET/CT成像早期肿瘤的灌注情况。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在早期动态~(18)F-FDG PET/CT成像,即~(18)F-FDG PET/CT灌注成像中,存在独立于常规60 min~(18)F-FDG PET/CT代谢成像的SUVmax(最大标准摄取值)高摄取区。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用~(18)F-FDG PET/CT早期动态成像,能够进一步对实体肿瘤的活性区域进行评估,能够更好评价患者预后、完善治疗方案。当前~(18)F-FDG早期动态成像已经应用在肝癌、肾癌以及膀胱癌等实体肿瘤诊断中。早期动态~(18)F-FDG PET/CT成像结合常规标准~(18)F-FDG PET/CT代谢成像,对实体肿块进行一站式成像方法,能够更好的对肿瘤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萜类生物合成的基因操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萜类是一组结构迥异的化合物家族,其中很多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如青蒿素和紫杉醇等,它们在多种微生物和植物中合成,但其天然产量低。萜类代谢工程通过DNA重组技术改造萜类合成细胞中的代谢途径,以提高萜类最终产量或在不含萜类的生物中合成萜类,为促进有用萜类合成提供了新的机会。以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基因转移与表达为切入点,综述了目前在微生物及植物中应用代谢工程提高萜类产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植物类萜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代谢产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有两条合成途径:甲羟戊酸途径和5-磷酸脱氧木酮糖/2C-甲基4-磷酸-4D-赤藓糖醇途径。这两条途径中都存在一系列调控萜类化合物生成、结构和功能各异的酶,其中关键酶的作用决定了下游萜类化合物的产量。植物类萜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以及该途径中关键酶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生物学领域的一大热点。综述了植物类萜生物合成途径和参与该途径的关键酶及其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药学活性,在医药行业应用广泛。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合成萜类化合物受到广泛关注。在微生物中高效合成萜类化合物离不开代谢途径的调控与优化,其中细胞区室化是常用的调控策略之一,在微生物细胞工厂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代谢途径的细胞区室化具有许多优点,如增加酶和底物的局部浓度,抑制其向副产物转移和减少有毒中间体积累等,可实现萜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近年来利用细胞区室化在微生物中合成萜类化合物的研究逐步展开,但目前对于区室化工程在构建细胞工厂中的应用总结较少。因此,围绕代谢途径区室化的作用,各种细胞器的生理特性及其在调控萜类化合物微生物合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讨论细胞区室化调控策略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前景,以期为萜类化合物的高效微生物合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一种适合龟裂链霉菌13C代谢通量分析的合成培养基,以龟裂链霉菌模式菌株M4018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在各种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的生长和土霉素合成特性。首次筛选到以硝酸钾为主要氮源的合成培养基,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优化,将土霉素合成能力由75.2 mg/L提高到145.6 mg/L。并应用到100%的1-13C葡萄糖标记实验,首次从同位素标记代谢流分析上证实了龟裂链霉菌中不存在2-酮-3-脱氧-6-磷酸葡糖酸裂解途径(Entner-Doudoroff pathway,ED),为龟裂链霉菌13C代谢通量分析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标记基因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在遗传转化中的关键作用是区分转化和非转化的细胞,以筛选并鉴定出转化的细胞、组织和转基因植株。目前,已报道的标记基因种类很多,划分标准也各不相同。出于对生态环境和转基因食品的生物安全性考虑,从传统的选择标记基因、与激素代谢相关的基因、与氨基酸代谢相关的基因、与糖类代谢相关的基因、能解除化合物毒性(或胁迫)的基因、编码能产生特定荧光物质的蛋白酶类的基因、利用颜色差异性筛选转化体的相关基因及抗性标记基因的敲除技术八个不同的方面,综述了标记基因的种类、作用原理、应用价值及存在的问题。在标记基因的综合应用方面,详细总结了标记基因与组织(或器官)特异性启动子和MAT载体系统的结合应用,以及P.葡萄糖苷酸酶作为多功能标记基因的综合应用。最后,对标记基因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产物,其在食品、药品和化工等多个领域中均有广泛的用途,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开发生产萜类化合物等植物天然产物可再生的微生物资源来补充甚至代替原有稀少和珍贵的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解脂耶氏酵母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非常规酵母底盘细胞之一。近年来,利用代谢工程及合成生物学技术在解脂耶氏酵母底盘细胞中重构与优化萜类化合物的合成途径以实现目标代谢产物的高效合成,已经成为一项研究热点。本文系统总结了有关利用解脂耶氏酵母作为底盘细胞异源生产植物萜类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和最新进展,包括所涉及的宿主菌株、关键酶、代谢途径及改造策略等,并在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植物中标记基因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标记基因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在遗传转化中的关键作用是区分转化和非转化的细胞, 以筛选并鉴定出转化的细胞、组织和转基因植株。目前, 已报道的标记基因种类很多, 划分标准也各不相同。出于对生态环境和转基因食品的生物安全性考虑, 从传统的选择标记基因、与激素代谢相关的基因、与氨基酸代谢相关的基因、与糖类代谢相关的基因、能解除化合物毒性(或胁迫)的基因、编码能产生特定荧光物质的蛋白酶类的基因、利用颜色差异性筛选转化体的相关基因及抗性标记基因的敲除技术八个不同的方面, 综述了标记基因的种类、作用原理、应用价值及存在的问题。在标记基因的综合应用方面, 详细总结了标记基因与组织(或器官)特异性启动子和MAT载体系统的结合应用, 以及b-葡萄糖苷酸酶作为多功能标记基因的综合应用。最后, 对标记基因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1.
氚标记胸腺嘧啶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在生物科学和医学研究上广泛应用标记胸腺嘧啶及胸腺嘧啶核苷。合成氚标记化合物比合成~(14)C标记化合物操作简便,又能得到更高比活的产物,同时由于氚能量很弱,放射自显影的分辨率高,而且氚作为合成原料比~(14)C作原料价格要便宜得多。特  相似文献   

12.
细胞表面聚糖与细胞的多种生理过程密切相关,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聚糖的糖链结构十分复杂,其合成没有直接的基因模板,且糖类化合物难以标记和检测,这些原因导致聚糖的研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基于代谢糖工程和化学酶法聚糖标记策略的迅速发展,为糖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聚糖标记手段.这两种策略分别通过代谢糖工程和化学酶法将具有化学报告基团的非天然糖类似物标记在聚糖结构上,并通过生物正交反应对这些聚糖结构进行研究.本文主要总结了两种策略近几年的进展,分析了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探讨了两种策略在糖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管碟法首次对螺卷毛壳霉(Chaetomium cochloides)的含硫次生代谢产物(1—5)进行了体外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测定,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活性测定显示化合物1—5对革兰氏阳性细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的抑菌活性最强。构效关系研究表明位于C-3’和C-6’之间的二硫桥为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中心,C-3与C-11a之间的二硫桥和N-6与O—3’之间的大环结构能够增强活性。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代成功地解决了核乳胶和核素标记化合物的制备,为放射自显影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1955年Hughes用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以下简称_3H-TdR)成功(Cronkite et al., 1959),它是参与胞核DNA合成代谢的特异性大分子核苷类标记化合物,为细胞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较好的试剂。但计数标记的核分裂象或标记的细胞数工作量较大。1956年Friedkin等成功地用~14C-TdR先后掺入到鸡胚羢毛-尿囊膜、鸡骨髓、胸腺、睾丸、肺、小肠粘膜、兔胸腺等组织DNA中。以后~14C-TdR广泛用于细胞动力学的研究。它比用~3H-TdR简便、省时,对环境污染易于监测(Cronkite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氟18-脱氧葡萄糖MicroPET(18F-FDG microPET)影像技术观察姜黄素对9月龄AD小鼠的脑葡萄糖代谢影响。方法随机挑选9月龄(3月龄小鼠,干预6个月)模型组、西药组和姜黄素大、中、小剂量组AD小鼠各3只,以及同月龄C57BL/6J正常对照组小鼠3只,通过吸入2%异氟烷麻醉后,每例弹丸式从尾静脉注射放射性示踪剂18F-FDG约14.8~16.5 MBq,摄取1 h后采集10 min MicroPET图像。计算每组小鼠每克脑组织(除小脑)18F-FDG的摄取率并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姜黄素中剂量组小鼠和西药组小鼠每克脑组织18F-FDG的摄取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结论姜黄素治疗后,9月龄AD模型小鼠脑18F-FDG的摄取有所改善,提示AD模型脑糖代谢所反映的脑功能得到改善,姜黄素发挥了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麦叶片内蛋白质和核酸的标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植物生长、发育、分化、衰老及其对逆境的适应过程中,核酸与蛋白质代谢(合成与降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放射性核素标记前体(标记核苷与标记氨基酸)的掺入是研究这些大分子生物合成的主要手段,而以离体的植物组织或器官进行标记是最简便、最常用的。但国内植生手册及实验指导,均未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对淋巴瘤诊断、分期和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入选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淋巴瘤的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诊断价值,治疗前后对比分期改变,评价疗效和改变治疗方案。结果:PET/CT诊断发现异常高代谢情况51例(98.1%),其对淋巴瘤检查的灵敏度为98.1%(51/52),诊断率与病理结果比较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1例(21.2%)完全恢复,PET/CT未见高代谢或肿大情况,3例(5.8%)临床分期上调,15例(28.8%)分期下调,其中15例(28.8%)改变治疗方案。结论:18F-FDG PET/CT对淋巴瘤诊断准确性高,在分期和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准确分期并鉴别残余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8.
马琼  周勇  姜扩  范清宇  Shi Ke  裘秀春 《生物磁学》2011,(8):1424-1427
目的:开发一种具有"找寻、治疗、可视"功能的生物造影剂。方法: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近红外标记的维甲酸类造影剂,并进行骨肉瘤细胞的体外结合试验;皮下接种裸鼠,构建骨肉瘤的异种移植模型,持续10d对裸鼠进行体内光学成像,观察药物在体内的重新分布,并最终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成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体外细胞结合试验证明,合成的维甲酸造影剂可以很好的与人的骨肉瘤细胞相结合,进而内化。近红外光学成像表明,该造影剂可用于骨肉瘤的早期和晚期诊断。全身成像显示了在肿瘤和肝脏的高信号强度。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显示肿瘤部位具有较高水平的18F-FDG代谢。剂量增加反应和毒性试验表明,高剂量的维甲酸造影剂必然与其全身毒性息息相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发光组织中肿瘤细胞呈阳性。结论:合成的近红外标记的维甲酸造影剂可以用于检测人类骨肿瘤的异种移植,实现个体化分子诊疗的同时减少全身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开发一种具有"找寻、治疗、可视"功能的生物造影剂。方法: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近红外标记的维甲酸类造影剂,并进行骨肉瘤细胞的体外结合试验;皮下接种裸鼠,构建骨肉瘤的异种移植模型,持续10d对裸鼠进行体内光学成像,观察药物在体内的重新分布,并最终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成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体外细胞结合试验证明,合成的维甲酸造影剂可以很好的与人的骨肉瘤细胞相结合,进而内化。近红外光学成像表明,该造影剂可用于骨肉瘤的早期和晚期诊断。全身成像显示了在肿瘤和肝脏的高信号强度。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显示肿瘤部位具有较高水平的18F-FDG代谢。剂量增加反应和毒性试验表明,高剂量的维甲酸造影剂必然与其全身毒性息息相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发光组织中肿瘤细胞呈阳性。结论:合成的近红外标记的维甲酸造影剂可以用于检测人类骨肿瘤的异种移植,实现个体化分子诊疗的同时减少全身毒性。  相似文献   

20.
点击化学又称“链接化学”或“速配结合式组合化学”。其可通过碳-杂原子键(C-X-C)连接产生出诸多功能强大、高度可靠且具较强特异性的反应,是一种快速合成大量化合物的新方法。近几年,点击化学在药物开发、新材料合成、材料表面功能化修饰和生物大分子标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2022年,点击化学的开拓者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该文简要介绍点击化学的原理和反应类型,重点总结其在标记生物大分子上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植物细胞壁聚糖标记方面的应用,以期为解析植物细胞壁结构、合成和动态转运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