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部位和不同组织类型中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基因),探讨H.pylori、CagA基因与胃癌的关系,以及H.pylori、CagA基因导致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革兰染色及血清H.pylori CagA抗体检测胃癌患者H.pylori,应用PCR检测胃癌组织中H.pylori CagA基因。结果胃癌组织中随活检部位不同,H.pylori检出率也不同,以胃窦部检出率最高为76.9%,与胃体大弯侧、胃角和贲门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5),胃体大弯侧、胃角与贲门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5),胃底与贲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窦部癌的CagA检出率(85.6%)最高,与其他部位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5),胃角胃癌CagA检出率显著高于胃体大弯侧和贲门胃癌(P0.005)。高分化胃癌H.pylori检出率为73.1%,低分化胃癌H.pylori检出率为44.1%,二者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肠型胃癌H.pylori检出率为76.7%,弥漫型胃癌H.pylori检出率为33.3%,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胃癌CagA检出率为26.3%,低分化胃癌CagA检出率为80.0%,二者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肠型胃癌CagA检出率为80.4%,弥漫型胃癌CagA检出率为57.1%,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部位和不同组织类型中胃癌组织中H.pylori和CagA基因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性,对探讨胃癌的发生及胃癌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晓晗  吕莹  姜伟  张秀秀  陈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6):7080-7082,71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在2009至2011年,对360例健康儿童和360例慢性ITP患儿进行H.pylori感染检验,比较其H.pylori感染阳性率。将80例H.pylori感染阳性的慢性IT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人。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实验组采用抗幽门螺杆菌和激素联合治疗。结果:健康儿童H.pylori感染阳性40例,阳性率11.11%,慢性ITP患儿感染81例,阳性率22.5%。ITP患儿H.pylori感染阳性率高于健康儿童,2组H.pylori感染阳性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1、2、3个月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6个月内和6个月后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总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要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对慢性ITP患儿进行抗H.pylori感染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血小板计数,降低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减少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小肠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i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2例因腹痛伴腹胀不适住院的患者,分为H.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采用葡萄糖氢呼气试验检(Glucose hydrogen breath test,GHBT)测SIBO的情况。结果 H.pylori阳性组有22人为SIBO阳性(75.86%),H.pylori阴性组有6人为SIBO阳性(21.7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38,P0.05),表明二者存在关联性。结论 H.pylori的感染与SIBO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影响,探讨H.pylori感染与儿童IDA的相关性,提高儿童IDA诊治率。方法应用~(13)C-呼气试验和胶体金法检测326例IDA患儿及211例健康儿童H.pylori感染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6例IDA患儿中H.pylori检测阳性217例(阳性率为66.56%),健康组儿童H.pylori检测阳性47例(阳性率为2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54,P0.01)。2-6岁组分别与7-9岁组及10-12岁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61、21.46,P0.05),7-9岁组较10-12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2,P0.05)。其中女患儿H.pylori阳性率为78.06%(121/155),男患儿H.pylori阳性率为56.14%(96/1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5,P0.01),且不同年龄组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7例H.pylori感染的IDA患儿以轻度贫血为主,占95.85%(208/217)。结论H.pylori感染与儿童IDA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儿童再发性腹痛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不同检测方法及H.pylori感染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在我院诊治的儿童RAP 72例,分为学龄期组24例,少年组48例,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查、血清学H.pylori抗体检测和粪便H.pylori抗原(HpSA)检测.将前3项检查中2项阳性或细菌培养一项阳性作为诊断H.pylori感染的金标准.结果 金标准诊断H.pylori感染,阳性占37例,阴性占35例,总阳性率为51.4%;学龄期儿童组H.pylori检出阳性率为37.5%,少年组H.pylori检出阳性率为5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比较6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经x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结论 H.pylori感染与儿童RAP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少年组H.pylori感染率高于学龄期儿童组,而粪便HpSA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简便可靠,非侵入性的诊断H.pylori感染的方法,尤其适合儿童.  相似文献   

6.
【背景】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 Protein,CagA)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重要的效应蛋白,CagA的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的】比较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的CagA结构差异,探讨不同CagA对胃上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7株幽门螺杆菌的Cag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氨基酸组成差异及变异情况,用含不同CagA序列的5株H. pylori感染低恶性胃上皮细胞AGS 6 h,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30:1,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极性调节激酶1b(Polarity-Regulating Kinase 1b,PAR1b)的表达,ELISA检测培养液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浓度。【结果】临床分离株的CagA存在结构和氨基酸组成差异,西方株的EPIYA基序存在更多变异,具有完整cagA基因的菌株感染后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西方株NCTC 11639和H. pylori 26695感染的细胞中PAR1b的表达升高,而东亚株H. pylori GZ7感染的细胞中PAR1b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株H. pylori GZ15及H. pylori GZ7/ΔcagA感染后PAR1b的表达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H. pylor感染的细胞培养液中IL-8浓度均增加,东亚株促进IL-8分泌的能力大于西方株。【结论】含不同CagA的幽门螺杆菌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东亚株能抑制PAR1b的表达,促进IL-8分泌的能力更强,H.pylori感染引起的细胞形态变化依赖cagA基因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32和43表达的影响,探讨与Cx32、Cx43表达异常有关的H.pylori菌株类型。方法将临床培养分离的不同H.pylori菌株类型包括东亚型CagA+H.pylori、西方型CagA+H.pylori及CagA-H.pylori与GES-1细胞共培养24 h及48 h,对照组不加H.pylori培养24 h及48 h。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IF)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GES-1细胞Cx32、Cx43表达。结果对照组24 h和48 h及加H.pylori各组24 h GES-1细胞Cx32、Cx43表达阳性率均为100%,东亚型CagA+H.pylori组48 h Cx32、Cx43表达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CagA-H.pylori组和西方型CagA+H.pylori组(P〈0.05);对照组24 h和48 h Cx32、Cx43绿色荧光位于细胞膜,西方型CagA+H.pylori组和东亚型CagA+H.pylori组24 h和48 h Cx32绿色荧光大部分位于细胞膜,少部分位于细胞浆,Cx43绿色荧光大部分位于细胞浆,少部分位于细胞膜;东亚型CagA+H.pylori组和西方型CagA+H.pylori组24 h及48 hCx32、Cx43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和CagA-H.pylori组(P〈0.05),且东亚型CagA+H.pylori组较西方型CagA+H.py-lori组减弱更明显(P〈0.05)。结论 H.pylori下调GES-1细胞Cx32、Cx43表达,以CagA+H.pylori菌株特别是东亚型CagA+H.pylori菌株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对脑梗死组65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血纤维蛋白原、hsCRP及CagA-Hp-IgG抗体进行测定,采用超声检测颈部血管,所有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CagA-H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和32%;H.pylori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相比,血hs-CRP和纤维蛋白原升高明显(t=4.872,P0.05;t=1.982,P0.05);H.pylori抗体阳性者狭窄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为53.8%和89.7%,与对照组的26.9%和53.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26和6.297,P均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高于健康人,H.pylori感染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为儿童H.pylori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男性45例,女性41例)因上消化道不适症状于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的86名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行胃镜检查,并使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显示H.pylori阳性。入选患儿取胃黏膜样品,使用哥伦比亚琼脂液进行H.pylori培养,阳性培养菌株使用酶生化反应进行鉴定,采用E-test法对分离出的H.pylori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H.pylori菌株17株,分离阳性率为19.8%(17/86),其中男性和女性患儿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22.2%(10/45)和17.1%(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9,P=0.549)。分离出的17株H.pylori对甲硝唑耐药率最高(70.6%,12/17),其次为克拉霉素(35.3%,6/17)、阿莫西林(23.5%,4/17)、左氧氟沙星(17.6%,3/17)、利福平(11.8%,2/17)和四环素(5.9%,1/17)。其中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双重耐药率为11.8%(2/17);对甲硝唑+阿莫西林双重耐药率为11.8%(2/17);对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双重耐药率为5.9%(1/17)。还有1株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重耐药,三重耐药率为5.9%(1/17)。结论儿科门诊患儿H.pylori感染阳性率较低,其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且观察到双重和多重耐药。应提前了解就诊患儿H.pylori感染情况,根据菌株耐药情况选择个体化疗法,以提高根治率,减少菌株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其分泌的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CagA)是目前已知唯一能被H.pylori注入胃上皮细胞并模拟细胞内蛋白发挥作用的癌蛋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目的】比较H.pylori东亚株和西方株CagA结构差异,初步探讨H.pylori-CagA对胃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对H.pylori东亚株和西方株CagA的核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含东亚株和西方株cag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AGS,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gA蛋白的表达,用CCK8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pylori东亚、西方菌株CagA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均存在特征性差异。构建了含东亚、西方菌株cagA基因的表达载体[命名为GZ7/cagA(东亚株)和26695/cagA(西方株)]。与空载体组比较,GZ7/cagA和26695/cagA转染组均表达CagA蛋白,两组比较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GZ7/cagA转染组细胞生长显著增加,而26695/cagA转染组细胞生长显著降低(P0.05)。GZ7/cagA转染组、26695/cagA转染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7.23±0.96及9.17±1.40,均高于空载体组(5.03±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亚株与西方株CagA之间有结构和功能的差异,东亚株CagA能促进细胞增殖,而西方株CagA却抑制细胞增殖,但两者均能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癌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变化,以探讨H.pylori感染时宿主TH1/TH2细胞的免疫应答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7例H.pylori阴性胃癌患者和13例H.pylori阳性胃癌患者血清IL-4及IFN-γ的含量。结果 2组患者血清IL-4及IFN-γ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97)。结论 H.pylori感染对胃癌患者TH1/TH2细胞的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相关性。方法通过胃镜和相关辅助检查,对24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病人胃内幽门螺杆菌进行动态观察。结果24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病人中,18例出现H.pylori感染(75%);治疗后H.pylori感染例数减少(6/24,25%);1年后H.pylori病人感染又增加(11/24,46%)。结论抗H.pylori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常规治疗方法有效,但易反复,可考虑辅以微生态调节剂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茵片)对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影响。方法将54例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的腹痛儿童随机分成A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和B组(金双歧联用三联疗法),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统计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A、B两组根除根除率分别为74.3%和8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A组(P<0.01)。结论微生态制剂不能显著增加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但降低三联根除疗法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影响,探讨H.pylori感染与儿童IDA的相关性,提高儿童IDA诊治率。方法 应用13C-呼气试验和胶体金法检测326例IDA患儿及211例健康儿童H.pylori感染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6例IDA患儿中H.pylori检测阳性217例(阳性率为66.56%),健康组儿童H.pylori检测阳性47例(阳性率为2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4,P<0.01)。2-6岁组分别与7-9岁组及10-12岁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1、21.46,P<0.05),7-9岁组较10-12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05)。其中女患儿H.pylori阳性率为78.06%(121/155),男患儿H.pylori阳性率为56.14%(96/1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5,P<0.01),且不同年龄组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7例H.pylori感染的IDA患儿以轻度贫血为主,占95.85%(208/217)。结论 H.pylori感染与儿童IDA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儿与其口腔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相关性,为儿童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分别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儿和牙周健康的儿童作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应用PCR技术检测采集的牙菌斑和含漱液样品中的H.pylori,并比较两组儿童口腔H.pylori检出率的差异及龈上、龈下菌斑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程度牙周炎患儿检出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口腔中H.pylo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8 1,P0.05);慢性牙周炎患儿龈下菌斑H.pylori检出率明显高于龈上菌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119 9,P0.05);不同程度牙周炎患儿H.pylori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度、中度和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83 1,P0.05)。结论口腔中H.pylori可能在儿童慢性牙周炎致病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58例血清H.pylori抗体阳性的ITP患儿随机分为:A组:给予根治性抗H.pylori,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强的松治疗;B组:未予抗H.pylori,其他治疗相同.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选血清H.pylori抗体阴性的健康入学儿童.观察A、B两组治疗前和3月后T细胞亚群分布,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水平变化,及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各组间总T细胞无变化,A、B两组治疗前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加,CD4^+/CD8^+比值下降,PAIgG水平升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3月复查,A组CD4^+细胞增加,CD8^+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和PAIgG值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而B组虽有所恢复,但未达正常,A组显效+良效97%,复发率为3%,B组显效+良效70%,复发率为3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对有H.pylori感染的ITP患儿,联合抗H.pylori治疗比单纯应用免疫抑制治疗,异常的T细胞亚群和PAIgG水平恢复较快,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血清Ghrelin/obestatin比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116例作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运用14 C尿素呼气试验方法测定H.pylori感染情况,测定血清Ghrelin和obestatin水平,分析H.pylori感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血清Ghrelin/obestatin比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H.pylori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感染阳性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H.pylori感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感染阳性组Ghrelin/obestatin比值明显低于H.pylori感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ylori感染能够加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引起Ghrelin/obestatin比值异常升降低。H.pylori感染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以探讨其在发病中的可能免疫致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1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5例胃癌前病变和20例胃癌患者血清IFN-γ及IL-4的含量。比较H.pylori阳性3组患者之间、H.pylori阳性与阴性各相应组患者之间血清2种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 H.pylori阳性的浅表性胃炎组、胃癌前病变组及胃癌组血清IL-4含量随病变的进展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的3组血清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与阴性的各相应组血清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的胃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与H.pylori阴性的相应组血清IL-4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的浅表性胃炎组血清IL-4含量较H.pylori阴性的浅表性胃炎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能抑制Th2型免疫应答,导致H.pylori感染持续存在;H.pylori感染相关胃部病变进展过程中,可能存在Th1型应答向Th2型应答漂移,与胃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标准三联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疗效,以探索根除率高且不良反应少的H.pylori根除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从确诊为H.pylori感染的患儿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随机分为布拉氏组和标准三联疗法组,每组各60例。标准三联疗法组口服阿莫西林[50mg/(kg·d),饭后分两次服]、克拉霉素[20mg/(kg·d),饭后分两次服]和奥美拉唑[0.7~0.8mg/(kg·d),饭前半小时一次服完]治疗,布拉氏组在标准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250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d,由患儿家属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停药后4周内不再口服任何抗生素,后行14 C呼气试验以评估H.pylori根除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联疗法组H.pylori根除率为76.7%(46/60),布拉氏组为90.0%(54/6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布拉氏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低于三联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联合三联疗法能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布拉酵母菌(S. boulardii)对老年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 protein,CagA)和空泡毒素(vacuolating cytotoxin A, VacA)阳性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患者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探讨S. boulardii治疗H. pylori I型高毒力株感染的机制。方法 选择我院200例CagA和VacA阳性的老年H. pylori感染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四联组和S. boulardii组。四联组患者采用铋剂四联疗法,S. boulardii组在铋剂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S. boulardii。比较两组患者H. pylori根除率、胃黏膜组织学评分、临床疗效评分、不良反应、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及IL-8水平、肠道菌群分布。结果 (1)S. boulardii组H. pylori根除率按方案(PP)分析和按意向性(ITT)分析均高于四联组(85.1%vs 72.8%;80.0%vs 6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S. boulardii组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