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岳进  梁巍  吴杰  史奕  黄国宏 《生态学杂志》2003,(11):2015-2018
通过对黑土稻田CH4和N2O排放的观测,发现水稻生长季CH4和N2O排放量低于全国其它地区稻田.CH4和N2O排放之间存在互为消长关系(r=-0.513,P<0.05).但在同样施肥水平条件下,间歇灌溉与长期淹灌相比,CH4排放明显减少而N2O略有增加,其相对综合温室效应被大大减少且水稻产量未受影响.为此,间歇灌溉可作为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水分管理措施.另外,通过对CH4和N2O排放的相关微生物过程探讨,揭示产甲烷菌数与CH4排放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2=0.82,P<0.05),硝化菌数和反硝化菌数与N2O排放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箱法对我国东北稻田CH4和N2O排放进行观测研究表明,东北稻田的CH4排放通量比南方稻田小,平均日排放通量和生长季节排放总量分别为0.07和7.4g·m-2.稻田淹水期几乎没有N2O的净排放,但在非淹水期内却有大量N2O排放(平均通量59μgN2O·m-2·h-1).稻田养萍和施肥明显促进CH4和N2O排放。稻田CH4和N2O排放之间存在消长关系。制定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措施时应充分注意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3.
稻田CH4和N2O排放关系及其微生物学机理和一些影响因子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用静态箱法原位观测和分析了我国北方稻田 3~ 1 2月CH4和N2 O的排放及其关系 ,并研究了这一关系发生的微生物学机理 .同时 ,监测了土壤湿度、pH、水分及Eh的变化 .结果表明 ,稻田CH4和N2 O排放之间存在着互为消长的关系 (R2 =0 0 4 94) .土壤湿度、pH及Eh变化范围分别在 0~ 2 4℃、6 87~ 7 0 2和 41 5~ 30 0mv之间 ,水分从非淹水期的 38~ 72 ?至 5~ 1 0cm浅水淹灌 .土壤Eh对CH4和N2 O的释放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整个观测期内 ,与CH4和N2 O释放密切相关的 6种菌群 (发酵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产甲烷细菌、甲烷氧化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 )各有其数量消长及酶活性变化规律 ,稻田CH4和N2 O排放之间互为消长的关系受这些相关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变化的共同调控 .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华东稻麦轮作周期的N2O排放及其影响因子的连续观测结果,分析了N2O排放时间变化以及施肥、灌溉、温度、土壤湿度和土壤速效N素含量对N2O排放的影响,同时还比较分析了稻田N2O和CH4排放.研究结果表明,稻麦轮作周期内,水稻生长季的N2O排放量仅占30%,稻田持续淹水可比常规灌溉增加CH4排放量26%,减少N2O排放量11~26%.  相似文献   

5.
用密闭箱法同时研究了广州地区晚稻田CH4和N2O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连续淹水、常规连作和水旱轮作等3种处理的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763、2.84和0.36mg·m-2·h-1,而N2O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74、11.69和55.07μgN2O-N·m-2·h-1,表明稻田连续淹水显著增加CH4的排放而降低N2O的排放。水旱轮作降低CH4排放而提高N2O的排放,说明稻田CH4和N2O排放之间存在着消长关系。讨论了这2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初步分析了它们对温室效应的相对贡献。  相似文献   

6.
观测了75年长期连续不施肥、施硫酸铵、施熟制水稻秸秆与豆饼混合堆肥、施绿肥苜蓿4种处理下日本单季稻田温室气体N2O和CH4的排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 在水稻生长季节,不同处理间N2O排放无显著差异,但CH4排放差异显著;长期连续施用有机肥虽然没有增加N2O排放却促进了CH4排放.各系统排放N2O和CH4所产生的累积全球增温潜势(GWP)以绿肥处理最大(310.7 g CO2e·m-2),熟制有机堆肥次之(151g CO2e·m-2),硫酸铵处理最小(60.6 g CO2e·m-2).稻田系统的GWP主要来自CH4排放,控制和减少稻田系统CH4排放是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核心问题.长期连续施用熟制有机堆肥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地力,满足水稻高产,又能实现CH4减排,是实践中值得推荐的水稻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缓/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周年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评估生产单位质量水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 优化施肥(OPT)处理在减氮(N)21.4%条件下产量与习惯施肥(FFP)处理持平,同时减少了稻田周年CH4和N2O的排放,其中水稻季CH4和N2O分别减排12.6%和12.5%,休闲季N2O减排33.3%.与OPT处理相比,控释尿素(CRU)处理在水稻季CH4减排28.9%,休闲季CH4零排放;硝化抑制剂(DMPP)处理在水稻季CH4和N2O分别减排41.6%和85.7%,休闲季CH4和N2O分别减排76.9%和6.5%.休闲季节N2O排放占周年N2O排放的76.8%~94.9%,是评价整个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不容忽视的因素.OPT、CRU和DMPP处理生产1.0 kg稻谷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别为0.50、0.41和0.33 kg·kg-1,综合考虑周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产量,尿素和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可以在保证水稻产量的情况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8.
在FACE(free-aircarbondioxideenrichment)平台上,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观测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增加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和250kgN·hm-2两种氮肥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增加200μmol·mol-1均明显促进水稻生长,水稻生物量积累.大气CO2浓度增加对150和250kgN·hm-2两种氮肥水平下稻田CH4排放均无显著影响,并简要分析了与现有文献报道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大气CO2浓度增加也未导致150和250kgN·hm-2两种氮肥水平下稻田N2O排放的明显变化,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缓/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周年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评估生产单位质量水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 优化施肥(OPT)处理在减氮(N)21.4%条件下产量与习惯施肥(FFP)处理持平,同时减少了稻田周年CH4和N2O的排放,其中水稻季CH4和N2O分别减排12.6%和12.5%,休闲季N2O减排33.3%.与OPT处理相比,控释尿素(CRU)处理在水稻季CH4减排28.9%,休闲季CH4零排放;硝化抑制剂(DMPP)处理在水稻季CH4和N2O分别减排41.6%和85.7%,休闲季CH4和N2O分别减排76.9%和6.5%.休闲季节N2O排放占周年N2O排放的76.8%~94.9%,是评价整个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不容忽视的因素.OPT、CRU和DMPP处理生产1.0 kg稻谷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别为0.50、0.41和0.33 kg·kg-1,综合考虑周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产量,尿素和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可以在保证水稻产量的情况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日本长期不同施肥稻田N2O和CH4排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测了75年长期连续不施肥、施硫酸铵、施熟制水稻秸秆与豆饼混合堆肥、施绿肥苜蓿4种处理下日本单季稻田温室气体N2O和CH4的排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 在水稻生长季节,不同处理间N2O排放无显著差异,但CH4排放差异显著;长期连续施用有机肥虽然没有增加N2O排放却促进了CH4排放.各系统排放N2O和CH4所产生的累积全球增温潜势(GWP)以绿肥处理最大(310.7 g CO2e·m-2),熟制有机堆肥次之(151g CO2e·m-2),硫酸铵处理最小(60.6 g CO2e·m-2).稻田系统的GWP主要来自CH4排放,控制和减少稻田系统CH4排放是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核心问题.长期连续施用熟制有机堆肥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地力,满足水稻高产,又能实现CH4减排,是实践中值得推荐的水稻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稻季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结果表明: 水稻生长季CH4排放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生育前期,烤田后至水稻收获期间CH4排放量较低;N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3次施肥及烤田期.稻季排放的CH4对全球增温潜势(GWP)的贡献远高于N2O,各处理所占比例为94.7%~99.6%,是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对象.不同轮作模式下,稻季CH4排放总量及其GWP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小麦-水稻>紫云英-水稻>休闲-水稻轮作;稻季N2O排放总量及其GWP没有显著性差异.与不施肥处理相比,紫云英-水稻轮作模式下施加氮肥显著降低了CH4排放量和GWP,但不同氮肥用量下的CH4排放量和GWP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紫云英还田稻季施氮240 kg·hm-2下的水稻产量却最高.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紫云英还田稻季施氮240 kg·hm-2下的增产减排综合效果更好,是值得当地推广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2.
长期不施磷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磷肥的“旱重水轻”施肥策略是有效提高磷素利用率、减少磷素流失的有效技术途径,但稻季不施磷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监测了苏州和宜兴两块长期定位试验田中正常施磷与不施磷处理水稻生育期内CH4和N2O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 与正常施磷处理相比,长期不施磷处理均显著促进了稻田CH4和N2O排放,其中,苏州试验田CH4和N2O排放量分别增加57%和25%,宜兴试验田CH4和N2O排放量分别增加221%和70%。长期不施磷使土壤的速效磷、有机酸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下降,与CH4排放密切相关,特别是土壤速效磷含量与CH4排放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87。两处试验田不施磷处理的全球增温潜势均大于施磷处理。因此,稻田长期缺磷会对土壤有机酸、可溶性有机碳和速效磷含量产生影响,进而增加稻田CH4和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13.
应用封闭式箱法技术测定了玉米、大豆田中N2O和CH4全年的通量变化。指出N2O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明显的日变化。大量的N2O排放发生在作物生长季节中。在冰雪溶化期和收割作物后也有一定量的N2O从土壤中排放。此外,实验结果也指出,玉米和大豆田作为大气CH4源或汇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稻季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结果表明: 水稻生长季CH4排放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生育前期,烤田后至水稻收获期间CH4排放量较低;N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3次施肥及烤田期.稻季排放的CH4对全球增温潜势(GWP)的贡献远高于N2O,各处理所占比例为94.7%~99.6%,是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对象.不同轮作模式下,稻季CH4排放总量及其GWP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小麦-水稻>紫云英-水稻>休闲-水稻轮作;稻季N2O排放总量及其GWP没有显著性差异.与不施肥处理相比,紫云英-水稻轮作模式下施加氮肥显著降低了CH4排放量和GWP,但不同氮肥用量下的CH4排放量和GWP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紫云英还田稻季施氮240 kg·hm-2下的水稻产量却最高.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紫云英还田稻季施氮240 kg·hm-2下的增产减排综合效果更好,是值得当地推广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