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分析了土壤紫青霉菌分泌毒素对连作大豆全生育过程的危害.结果表明,在大豆种子萌动期毒素致毒作用已经开始;在大豆幼苗期及分枝期,较高浓度毒素(×103倍稀释)使大豆完全不结瘤,极低浓度(×105倍稀释)仍然抑制40%结瘤,致使重茬大豆光合固氮能力显著降低.而大豆残根、凋落物等通过刺激紫青霉菌的增长,造成对大豆进一步的危害.对连作大豆土壤紫青霉毒素的调控研究表明,使用土壤放线菌MB生物防治,可使重茬大豆增产8.4~18.9%;使用海洋放线菌MB97生物防治可使重茬大豆增产30.5%.应用MB97制剂对连作大豆全生育过程的防病、减毒控制的综合调控,可使重茬5年大豆田间微区试验折合大豆产量达到4575kg·hm-2.  相似文献   

2.
大豆连作障碍研究Ⅲ.海洋放线菌MB-97促进连作大豆增产机理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海洋放线菌MB-97能在重荐大豆根际成功定殖,对克服重荐大豆连作障碍具有显著作用,抑制大豆根际致害微生物(DRMO)紫青霉菌的生长繁殖达80%,减轻了土壤毒素的危害;防治因大豆连作而加重的土传真菌性病害如镰刀菌等引起的根腐病达50%以上,调节优化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B/F值显著上升,使土壤由低肥力的“真菌型”向高肥力的“细菌型”转化;MB-97对大豆有生长刺激作用,田间试验结果平均增产大豆15.2%,表明海洋放线菌MB-97是一株优良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了大豆连作、轮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现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富集,以其优势真菌回接大豆.紫青霉菌(Penicilliumpurpurogenum)能强烈抑制大豆生长发育.在实验室条件下分离获得该菌产生的毒素粗结晶,5μg·ml-1水培液中即可观察到大豆根系受害,根毛很少生长;30μg·ml-1水培液中大豆主根褐变严重,侧根几乎不再生长;200μg·ml-1导致一些大豆品种幼苗在2周内死亡这些结果表明,连作大豆土壤中该菌的大量存在及其产生的毒素是大豆连作障碍产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大豆连作障碍研究I.大豆连作土壤紫青霉菌的毒素作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研究分析了大豆连作、轮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现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富集,以其优势真菌回接大豆,紫青霉菌能强烈抑制大豆生长发育。在实验室条件下分离获得该菌产生的毒素粗结晶,5μg·ml^-1水培液中即可观察到大豆根系受害,根毛很少生长;30μg·ml^-1水培液中大豆主根褐变严重,侧根几乎不再生长;200μg·ml^-1导致一些大豆品种幼苗在2周内死亡。这些结果表明,在连作大豆土壤中该菌的大量存在及其  相似文献   

5.
长期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镰孢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大豆连作长期定位试验区,进行了大豆根际土壤镰孢菌分离鉴定及大豆根腐病致病力检测,结合核酸序列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了长期连作(20年)较短期连作(3年)对大豆根际土壤镰孢菌种群密度和结构、致病力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3年连作大豆根际土壤镰孢菌种群密度为6.0×104 CFU·g-1,且以强致病力的尖镰孢菌、禾谷镰孢菌、轮枝镰孢菌及中等致病力的腐皮镰孢菌为优势种;连作20年大豆根际土壤镰孢菌种群密度和优势菌的优势度均显著低于3年连作,其中尖镰孢菌、禾谷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的种群密度仅为3年连作的36%、32%和22%,没有分离到致病力最高的轮枝镰孢菌,而种群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高于3年连作;仅分离自20年连作土壤的三线镰孢菌、砖红镰孢菌及燕麦镰孢菌均为非致病菌种,且与强致病力镰孢菌种在基于转录间隔区(ITS)和转录延长因子(EF-1α)序列的聚类分析中显示了系统进化亲缘关系的差异性.因此,大豆20年连作会导致根际土壤镰孢菌种群生长受抑制、使其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发生改变,同时降低大豆根腐病菌种群致病力.  相似文献   

6.
连作花生田根际土壤优势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不同连作年限的花生田根际土壤中分离优势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为研究花生连作后优势微生物的变化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土壤稀释分离法从不同连作年限花生根际土壤中分离优势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结合菌株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细菌、放线菌进行鉴定,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分子鉴定方法对优势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连作花生田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出7种优势细菌、7种优势真菌和7种优势放线菌。7种优势细菌分别为Leifsonia xyli、氯酚节杆菌(Arthrobacterchlorophenolicus)、黄色微杆菌(Microbacterium flavescen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巴斯德菌属(Pasteurella sp.)、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7种优势真菌分别为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哈茨木霉有性型(Hypocrea lixii)、Exophiala pisciphila、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曲霉(Aspergillus sp.)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7种优势放线菌分别为紫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ruber)、华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eus)、Streptomyces panaciterrae、不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chromogenes)、假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pseudogriseolus)、纤维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cellulosae)和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us)。【结论】本研究是第一次系统的从连作花生根际土中分离鉴定优势微生物,种植花生后根际土壤中优势微生物的种类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变化没有规律。  相似文献   

7.
连作对大豆根部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研究了正茬与连作大豆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菌总数占绝对优势,连作低于正茬。放线菌数量总体变化幅度不大,真菌数量有显著变化,连作明显高于正茬。连作使土壤pH、含水率和微生物主要生理类群数量明显下降,土壤肥力降低。无论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正茬及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非根际。  相似文献   

8.
流溪河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费用法等生态经济学方法对流溪河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流溪河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6.18×108yuan·a-1,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间接价值,其中涵养水源价值居首位.各项服务功能的价值如下:林产品价值为6.03×107yuan·a-1,涵养水源价值为4.50×108yuan·a-1,土壤保持价值为1.46×107yuan·a-1,固碳放氧价值为5.80×107yuan·a-1,净化空气价值为2.42×107yuan·a-1,旅游价值为3.00×106yuan·a-1,生物多样性维护价值为7.61×106yuan·a-1.  相似文献   

9.
黄瓜连作土壤酚酸类物质积累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苯甲酸)明显积累,连作5~9年的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连作1~3年的土壤.伴随外源酚酸类物质处理浓度的增加,黄瓜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以及N生理群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80 μg·g-1处理浓度下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多,处理浓度在120μg·g-1以下土壤真菌数量(包括尖孢镰刀菌、疫霉)急剧增长;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也同样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其峰值对应的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不同地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状况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广东省不同地区,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如自然林地、果园、水田、旱地、荒地等)以及不同土壤类型取样进行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状况分析。结果发现,从三大类微生物总数的平均状况来看,广东省大部分土壤微生物总数可达1.0×106个·g-1干土以上;不同地区土壤微生物总数存在一定差异,从平均状况来看,潮汕地区(7.77×106个·g-1干土)>湛江地区(1.6×106个·g-1干土)>广州地区(1.35×106个·g-1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微生物数量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林地>菜地>稻田>果园>作物旱地>荒地,土壤微生物总量与土壤肥力状况密切相关。从土壤类型来看,砖红壤、赤红壤微生物数量较低。从总体上看,广东省大部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檀笑  屈艳芬  叶锦韶 《生态科学》2009,28(4):366-369
对肇庆市某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工艺调试,研究了其CASS系统对进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调试阶段,进水CODCr、BOD5、NH4+-N和TP浓度分别为117.3~446.4 mg·L-1、60.5~225.9 mg·L-1、7.6~34.3 mg·L-1和1.85~5.49 mg·L-1,对应地,出水浓度分别为18.6~63.2 mg·L-1、8.0~29.2 mg·L-1、2.0~8.8 mg·L-1和0.22~0.83 mg·L-1.正常运行并优化工艺后,出水BOD5、NH4+-N和TP可达标排放.CASS池微生物数量丰富,正常运行阶段每克干污泥中,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总数分别高达4.2×1010±1.8×1010CFU、2.5×107±1.8×107CFU和3.6×106±2.6×106CFU.  相似文献   

12.
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沉积物中磷细菌的生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对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沉积物中可培养有机磷细菌(OPB)、无机磷细菌(IPB)的分布变化规律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表明,闸外引水河沉积物中OPB、IPB年平均含量分别为2.76×104±1.31×104CFU·g-1和7.19×103±3.98×103CFU·g-1;闸内引水河中分别为1.05×104±3.56×103 CFU·g-1和2.54×103±8.77×102 CFU·g-1;滴水湖中则为6.69×103±2.63×103 CFU·g-1和1.66×103±5.83×102 CFU·g-1.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沉积物中OPB、IPB数量与水体中磷元素含量密切相关,各采样点OPB、IPB数量与总磷(TP)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高于与总溶解性磷(TDP)、活性磷(AP)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3.
凡纳滨对虾低盐度高产虾池环境微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珠三角地区,凡纳滨对虾低盐度高产虾池环境微生物调查结果,养殖水体异养菌平均数量为5.15×104cfu·mL-1,致病性弧菌为5.00×103cfu·mL-1,池底泥浆中异养细菌平均数量为2.41×106cfu·mL-1,致病性弧菌为1.45×105cfu·mL-1。不同虾池异养细菌的数量差别小而稳定,致病性弧菌的数量差别及波动大。淤泥较深的老化虾池,水体和泥浆中异养细菌平均分别为6.10×104cfu·mL-1和2.89×106cfu·mL-1,致病性弧菌为6.00×103cfu·mL-1和2.14×105cfu·mL-1;无淤泥虾池水体和泥浆中异养细菌平均分别为4.53×104cfu·mL-1和2.08×106cfu·mL-1,致病性弧菌为4.34×103cfu·mL-1和9.86×104cfu·mL-1。老化虾池底泥致病性弧菌明显偏高,成为老化虾池易爆发虾病的重要原因。低盐度虾池水体异养菌和致病性弧菌的数量变化,表现为养殖前期高,中后期低而稳定;池底泥浆中异养菌和致病性弧菌的数量变化,呈不规则波动。高的养殖水温对养殖环境异养菌和致病性弧菌表现抑制作用,养殖环境微生物与水体浮游藻类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溴甲烷土壤灭菌对大豆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溴甲烷田间土壤灭菌,研究灭菌对正茬、重茬大豆苗期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灭菌处理后重茬(连续种植3a)地大豆根系生长良好,根系形态明显改善,总根长、主根长、植株鲜重和根瘤数增加、孢囊线虫孢囊数为0.而灭菌处理后,正茬地大豆根系前期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主根长、总根长、植株鲜重和侧根数有降低的趋势,但随时间推移,抑制幅度降低.溴甲烷处理促进大豆结瘤.灭菌后,重茬大豆与正茬大豆根系生长差异减少.溴甲烷灭菌处理可作为克服大豆连作障碍问题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亲缘供者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对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程序(AutoPBSC程序)与单个核细胞采集程序(MNC程序)的影响及经验分析。 方法选取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小红细胞亲缘供者31例45次采集为小红细胞组,选取同期非小红细胞亲缘供者51例60次采集为非小红细胞组,分别应用AutoPBSC程序和MNC程序,比较两组采集情况及采集产品相关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计量资料的差异。 结果与小红细胞AutoPBSC程序组比较,小红细胞MNC程序组血小板(PLT)降低率[(25.88±15.83)﹪比(36.64±10.22)﹪]、采集效率[32.65﹪(23.60﹪,73.82﹪)比63.74﹪ (59.83﹪,68.55﹪)]、采集物体积[(158.83±34.39)比(222.91±63.9)mL]、MNC总数[(218.04±117.57)×108/L比(350.24±127.64)×108/L]、CD34+细胞总数[113.83×106/L (79.25×106/L,154.10×106/L)比233.26×106/L (177.18×106/L,392.51×106/L)]、MNC计数[(4.04±2.61)×108/kg比(5.54±2.22)×108/ kg]、CD34+计数[1.84×106/kg (1.16×106/kg,4.41×106/kg)比3.64×106/kg (2.49×106/kg,6.37×106/kg)]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非小红细胞AutoPBSC程序组比较,非小红细胞组MNC程序组采集物体积[(162.83±51.74)比(242.56±43.25)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红细胞体积偏小时,应用MNC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比应用AutoPBSC程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固碳潜力及其不确定性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围封和放牧对照的实测数据为基础,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碳储量和固碳量,并估算了重度退化草地完全恢复后的土壤固碳潜力.结果表明: 在局地尺度上,以羊草、大针茅和克氏针茅为优势种的3种植被类型的年均固碳量均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而减少.羊草和大针茅草原群落的碳储量显著高于克氏针茅草原群落,而在过牧导致的退化过程中,后者流失了更多的土壤有机碳,其固碳潜力高于前两者.在区域尺度上,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表层0~20 cm的固碳潜力在-0.03×104~3.71×104 kg C·a-1范围内变化,总固碳潜力为12.1×108kg C·a-1.不确定性分析发现,忽略石砾含量不会造成土壤固碳潜力估算值的较大偏差,而气象数据空间插值造成的误差为±4.7×109 kg C·a-1.假设未来生长季降水的平均变化值为-3.2 mm·(10 a)-1时,土壤固碳潜力将减少1.07×108 kg C·(10 a)-1.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固碳潜力及其不确定性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围封和放牧对照的实测数据为基础,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碳储量和固碳量,并估算了重度退化草地完全恢复后的土壤固碳潜力.结果表明: 在局地尺度上,以羊草、大针茅和克氏针茅为优势种的3种植被类型的年均固碳量均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而减少.羊草和大针茅草原群落的碳储量显著高于克氏针茅草原群落,而在过牧导致的退化过程中,后者流失了更多的土壤有机碳,其固碳潜力高于前两者.在区域尺度上,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表层0~20 cm的固碳潜力在-0.03×104~3.71×104 kg C·a-1范围内变化,总固碳潜力为12.1×108kg C·a-1.不确定性分析发现,忽略石砾含量不会造成土壤固碳潜力估算值的较大偏差,而气象数据空间插值造成的误差为±4.7×109 kg C·a-1.假设未来生长季降水的平均变化值为-3.2 mm·(10 a)-1时,土壤固碳潜力将减少1.07×108 kg C·(10 a)-1.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53-2011年小兴安岭森林调查数据和森林火灾统计资料,结合野外火烧迹地调查与室内控制试验数据,估算了小兴安岭1953-2011年森林火灾的碳排放量和含碳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 1953-2011年小兴安岭森林火灾的总碳排放量为1.12×107 t,年均排放量为1.90×105 t,约占全国年均森林火灾碳排放量的1.7%;其中,含碳气体CO2、CO、CH4和非甲烷烃(NMHC)的排放量分别为3.39×107、1.94×105、1.09×105和7.46×104 t,相应年均排放量5.74×105、3.29×104、1.85×103、1.27×103 t分别占全国年均森林火灾含碳气体排放量的1.4%、1.2%、1.7%和1.1%.不同林型的燃烧效率和单位过火面积的碳排放量均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最后提出了合理的林火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田晓瑞  殷丽  舒立福  王明玉 《生态学杂志》2009,20(12):2877-2883
根据野外火烧迹地调查,比较过火前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差异,计算2005—2007年大兴安岭林区各种可燃物类型的过火面积、火烧消耗的可燃物量,对森林火烧程度进行分级,并利用植物平均含碳率估算林火释放碳量.结果表明:2005—2007年大兴安岭林区总过火面积为436512.5 hm2,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火烧面积分别为207178.4、150159.2和79159.4 hm2.这些火烧消耗可燃物量为3.9×106 t,释放碳1.76×106 t,其中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草地燃烧释放的碳量分别为0.34×106、0.83×106、0.27×106和0.32×106 t.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短期连作3个大豆品种分枝期根系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索不同大豆品种与AM真菌在连作土壤中的互作效应。通过向黑农44(HN44)、黑农48(HN48)和恳丰16(KF16)3个大豆品种盆栽土壤中接种F. mosseae,对接菌连作0年(未连作对照组)、连作1年、连作2年土壤中的大豆根系,采用Nested-Program Control Register-DGGE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接种F. mosseae后,不同大豆品种根系AM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度值表现为连作2年的土壤>连作1年的土壤>未连作的土壤;其中,球囊霉属GlomusF. mosseae为3个大豆品种根系中AM真菌的优势菌群。接种F. mosseae对连作1年、连作2年3个大豆品种根系AM真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