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说起宠物,你第一个想起的或许是小猫小狗小白免。但我的宠物不一样,它就是超级萌神——蝾螈。我给蝾螈起名叫火龙,之所以取这个帅气十足的名字是因为它背上有一条长长的红色条纹。龙有五爪,它也有五爪,虽然短了点,但还是很威风。它的眼睛又黑又小,炯炯有神,萌态十足。它的尾巴长长扁扁,身上滑溜溜的。  相似文献   

2.
<正>邂逅白颊黑雁时,我参加观鸟活动只有3年。走上观鸟这条道路,算是偶然中的必然。我自小喜欢野外活动,上高中时最喜爱的是生物课,大学自然选择了生物学专业。1992年暑假,我们在学校组织下去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实习课。当时我的兴趣是捕捉蝴蝶和寻找蝾螈,鸟类并不是我关注的重点,但一个有趣的场景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当我和同学们拿着昆虫网追寻蝴蝶的时候,一只发冠卷尾常常与我们如影随形,让我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这或许是我后来被鸟类吸引,并走上观鸟之路的缘由吧。2005年,  相似文献   

3.
龚宇舟  谢锋 《动物学杂志》2016,51(6):985-992
潮汕蝾螈(Cynops orphicus)是我国特有的濒危有尾两栖类,繁殖季节始于5月中旬。对其求偶行为观察发现,该螈求偶模式表现出与东方蝾螈(C.orientalis)相似的特点,但雄性扇尾和潜行时间(25~37 s)较东方蝾螈(10~20 s)更长;雄性在一次求偶中多次排精,雌性亦可多次纳精,精子囊形态与东方蝾螈类同;雌性纳精后,雄性反转咬住其腹部,被咬雌性呈现植物态。纳精过后,雌性出现暂时的冷漠或恐惧,不再接受雄性求偶。该螈成功纳精在累次求偶行为中占比不高(2.7%),但较东方蝾螈(1.1%)成功率高。雄性之间存在求偶过程中的竞争和干扰行为。  相似文献   

4.
东方蝾螈     
东方蝾螈 Cynops orientalis(David)是研究胚胎发育的良好材料,也可以作为观赏动物.它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蝾螈属.我国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和河南等省均有分布. 形态和习性东方蝾螈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裸露,布有痣粒,背面黑色或灰黑色,腹面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 头部较扁,前端是宽大的咀巴,口腔顶部生有八字形的犁骨齿,是分类的重要依据.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在水底和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们在室内饲养和繁殖东方蝾螈,但是关于东方蝾螈的排精和纳精的具体情况并未看到,过去只作了一些猜测。1963年3月份我们作了较详细的观察,兹将观察方法及获得的一些结果分述如下: 用作观察的蝾螈有两种来源:1.室内雌雄分开饲养的,这些蝾螈于1962年春季采自野外,雌雄分开饲养直到本次试验(1963年3月)前为止,其中部分雌体已开始产卵但不能正常发育;2.当年野外采来的,部分雌体采回室内后已开始产卵并能正常发育。 将上述蝾螈按1雌1雄的比例配对,并按材料来源的不同分成五组:  相似文献   

6.
中国蝾螈科动物的反捕行为(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蝾螈科(Family Salamandridae)动物演化出了卓越的,多种多样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皮肤毒腺存在来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侵害。这些反捕食行为机制分布列入表1,并以照片解释其反捕行为,来用于已创建的定义和术语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定义和术语与不同反捕行为是密切相关的。该科中大多数蝾螈都有鲜艳的腹部色型,有皮肤分泌物毒素存在以警告捕食者。有的蝾螈,象兰尾蝾螈Cynops cyanura和中国瘰螈Paramesotriton chinensis甚至向上翻转显示腹部颜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蝾螈科动物的反捕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蝾螈科(Family Salamandridae)动物演化出了卓越的,多种多样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皮肤毒腺存在来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侵害。这些反捕食行为机制分布列入表1,并以照片解释其反捕行为,来用于已创建的定义和术语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定义和义语与不同反捕行为是密切相关的。该科中大多数蝾螈都有鲜艳的腹部色型,有皮肤分泌物毒素存在以警告捕食者。有的蝾螈,象兰尾蝾螈Cynops cyanura和中国瘰螈Paramesotriton chinensis甚至向上翻转显示腹部颜色。  相似文献   

8.
蝾螈表皮装片制做的永久制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多角形,细胞之间镶嵌排列,间质很少。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核仁4种结构清楚明晰,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非常理想。1取材1.1蝾螈将蝾螈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饲养,10d(天)左右即可看到从蝾螈皮肤上脱落下...  相似文献   

9.
以东方蝾螈大别山种群为实验材料,随机选取162只蝾螈(雄52只,雌110只),通过单变量、双变量、多变量分析的方法,进行11项体征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头体长是本研究的最适单变量,且头体长与腋胯距之间的相关性最高;PCl在雄性和雌性中均与头体长密切相关,且大多数体征与头体长进行比例分析均显示出异速生长关系,东方蝾螈性二型性普遍存在.本研究中11项体征呈现符合Renseh法则的雌性依赖性二型性演化特征,这种性二型性特征可能是一系列复杂的非对称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围场皇家螈(Regalerpeton weichangensis)于2009年基于一件产自河北围场下白垩统不完整的骨骼印痕标本命名。然而由于标本变形导致皇家螈的部分解剖学特征被曲解,系统发育位置也存在争论。本文基于8件新标本对该蝾螈的鉴定特征和系统发育位置进行了修订。研究显示,皇家螈是一种腕骨和跗骨骨化的幼态持续型蝾螈,具有独特的特征组合,包括犁骨齿列横向排列、副蝶骨前端呈齿状、基鳃骨II呈三射型,尾长超过吻臀距以及肩胛乌喙骨的乌喙端呈矩形。新的系统发育分析根据三个近裔共性将围场皇家螈、热河螈和胖螈归入蝾螈亚目。此外,它们还与隐鳃鲵亚目共有"肋骨单关节头"这一特征,显示这三种蝾螈可能代表了隐鳃鲵亚目与蝾螈亚目分离时期这一重要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
非洲爪蟾:模式生物里的青蛙王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是实验胚胎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人们采用各种胚胎手术或物理、化学的方法来处理动物胚胎,观察、分析其发育的各种现象。那个时间流行的动物模型有蝾螈、蜥蜴、青蛙和海胆等。比如著名的德国胚胎学家施佩曼主要是以蝾螈为实验材料。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是实验胚胎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人们采用各种胚胎手术或物理、化学的方法来处理动物胚胎,观察、分析其发育的各种现象。那个时间流行的动物模型有蝾螈、蜥蜴、青蛙和海胆等。比如著名的德国胚胎学家施佩曼主要是以蝾螈为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2.
蓝尾蝾螈的食性和食量及耐饥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观察了蓝尾蝾螈在水下的摄食行为和食性;在室内饲喂畜寓肌肉年总食量雄性为6.37克,雌性为13.29克,其食量随季节而变化,最低与最高月食量之比雄性1∶7.4,雌性1∶13.1;雄雌年平均食量为1∶2.09。蝾螈的耐饥时间雄性为102—282(197)天,死亡时体重为原体重46.6%;雌性为282—621(395)天,死亡时体重为原体重36.0%;雌螈在饥饿情况下,产卵期为35—102天,可产卵9—61粒。  相似文献   

13.
2017年2月14日,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望东垟高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28°11′51.72″N,119°49′2.28″E,1 100 m)采集到瘰螈标本5号,通过形态特征测量和描述初步鉴定为橙脊蝾螈(Paramesotriton aurantius),并利用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所采标本鉴定为蝾螈科(Salamandridae)瘰螈属橙脊蝾螈。该物种为浙江省两栖纲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陆洪良  耿军  徐卫  平骏  张永普 《生态学报》2017,37(5):1603-1610
特定物种的热驯化能力决定着其是否能成功耐受环境温度的改变,在应对未来气候变暖的趋势中扮演重要角色。为评估有尾类两栖动物的热驯化反应,在3个恒定水温(15、20℃和25℃)中驯化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幼体4周,测定驯化后幼体在不同测试温度下的运动(游泳)表现、临界低温(CT_(Min))与临界高温(CT_(Max))。结果显示:驯化与测试温度均显著影响蝾螈的游泳速度;驯化温度亦影响蝾螈的CT_(Min)和CT_(Max),但不影响可耐受温度范围(TRR)。驯化与测试温度的交互作用对蝾螈泳速的影响显著,表明驯化温度可改变其游泳表现的热敏感性。经某一温度驯化后蝾螈泳速似乎在相同测试温度下表现最好,该结果可能支持驯化有益假说。CT_(Min)和CT_(Max)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表明:低温驯化可提高动物抗低温能力,而高温驯化提高其抗高温能力。两栖类动物热耐受性与运动表现热驯化反应的种间变异可能与栖息地热环境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以前的报道中指出东方蝾螈原肠胚外胚层细胞的细胞周期是17.6小时,从原肠早期到末期,外胚层是由同一代细胞组成的。Suzuki等在赤腹蝾螈,用计算细胞增殖数量的方法也达到相同的结论。这就是说,外胚层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对诱导刺激的反应能力。我们也报道了嘲虽然外胚层随着发育的进展失去对诱导刺激的反应,但是如果用胸腺嘧啶核苷处理离体的早期原肠胚  相似文献   

16.
云南蓝尾蝾螈一新亚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4年,1975年,先后在云南昆明、景东无量山采到一批蓝尾蝾螈标本,被定为蓝尾蝾螈云南亚种。后被施立明等(1979,遗传,1(6):34-35)所引用。现将模式标本和鉴别特征列后。  相似文献   

17.
用常规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方法研究了东方蝾螈胚胎表皮细胞兴奋过程中的电活动。结果表明,在发育分期26—37这一阶段,在兴奋过程中可以记录出典型的动作电位。蝾螈胚胎表皮细胞静息电位为—40至—80毫伏。发育早期的表皮细胞膜的静息电位较低(分期26时为—25至—45毫伏)。动作电位的形状类似心肌动作电位。可以有明显超射(振幅0—45毫伏)。动作电位的时程很长,范围为70至400毫秒,低温时竟可长达900毫秒。其上升相一般在10至20毫秒内。发育早期(分期26—27)上升速度较慢(20—40毫秒)。动作电位有明显阈值。一般一次刺激产生一次反应,但偶尔也可记录到一次刺激产生多个反应。兴奋传导速度在17—24℃时为13—83毫米/秒,平均30.8毫米/秒。同一个胚胎的不同部位的表皮如头部和躯干部所记录的动作电位(在分期28—29)有明显不同的时程。头部的时程短,躯干部的时程长。在具有完整神经系统的正常胚胎这种差异更明显。蝾螈胚胎表皮细胞的动作电位可以为TTX可逆地消除,但Co~(++)、Mn~(++)以及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戊脉安对它影响不大,提示蝾螈胚胎表皮细胞的动作电位是依赖于钠的。  相似文献   

18.
禁食对东方蝾螈胃肠道嗜银细胞形态 和分布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改良的龙桂开浸银法,比较了喂食和禁食15 d后的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胃肠道的长度与重量、嗜银细胞的形态及分布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禁食后动物的肠鲜重下降,胃长度缩短。禁食处理对嗜银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影响,呈圆形、椭圆形、楔形、锥体形、毛笔头状和蝌蚪形等。喂食组的分布密度高峰为幽门,低谷为十二指肠;禁食组的分布密度高峰为贲门,低谷为十二指肠、回肠和直肠。除幽门和十二指肠外,禁食组其余胃肠道各部位的密度都高于喂食组。禁食使东方蝾螈胃肠道前、后端嗜银细胞的密度增加,这可能与东方蝾螈的摄食习性和能较长时间耐受饥饿的生理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化石》2015,(4)
<正>最近得知程政武先生去世,不由回想起多年来与他交往中的点点滴滴,脑中不时浮现他的音容笑貌。程先生生前供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重点是二叠纪以及中生代的陆相地层及脊椎动物。他一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发现了大量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包括最早的蝾螈化石以及甘肃省玉门的大山口动物群,为古脊椎动物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以此短文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也借此纪念这位杰出的  相似文献   

20.
东方蝾螈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报道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的繁殖生态,内容有精巢分叶、精子形态、怀卵量、性征、性比、求偶、交配、纳精、产卵及孵化等,并对产卵场中性比的周年变化、精包形态、精子存活力及与蓝尾蝾螈的种间差异进行了观察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