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假单细菌GX_4-1利用鱼粉废水产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假单胞菌 (Pseudomonassp .)GX4 1利用鱼粉废水产生絮凝剂的条件 ,结果表明 ,适宜条件为废水COD浓度为 1 0g/L左右、初始pH为 7~ 9、培养温度为 30℃、摇床转速为 1 0 0~ 2 50r/min ,此时的絮凝率可高达 99 5%。同时发现在废水培养基不灭菌的条件下 ,该菌仍能产生高效的絮凝剂。该菌利用鱼粉废水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土壤悬液和细活性炭粉末悬液和电瓷厂污水均有较好的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斌  田旸  王竞  周集体   《微生物学通报》2001,28(3):68-71
研究了假单胞菌 (Pseudomonassp .)GX4 1利用鱼粉废水产生絮凝剂的条件 ,结果表明 ,适宜条件为废水COD浓度为 1 0g/L左右、初始pH为 7~ 9、培养温度为 30℃、摇床转速为 1 0 0~ 2 50r/min ,此时的絮凝率可高达 99 5%。同时发现在废水培养基不灭菌的条件下 ,该菌仍能产生高效的絮凝剂。该菌利用鱼粉废水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土壤悬液和细活性炭粉末悬液和电瓷厂污水均有较好的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陆茂林  施大林 《工业微生物》1997,27(2):25-28,33
设计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种筛选模型,并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到51株絮凝剂产生菌,经复筛获得两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分别定名为Nocardia,JIM-89和JIM-127。对两株菌的发酵条件,特别是培养基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两株菌所产生的絮凝剂,对大肠杆菌悬液20min的絮凝活性在1000u/ml,最高可达1248u/ml。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嗜盐古菌中筛选可产生生物絮凝剂的菌株,对发酵液、上清液、菌悬液、胞外聚合物的絮凝作用进行检测,筛选能够适应高盐废水处理,且具有广谱盐度及pH作用范围的微生物絮凝剂。【方法】以新疆乌勇布拉克干盐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纯培养方法对嗜盐古菌进行分离,对絮凝菌株进行初筛及16S rRNA基因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初步判断菌株分类地位;复筛检测不同生物材料的絮凝效果;选择絮凝效果较好的生物材料,检测其盐度、pH的絮凝效果稳定性。【结果】采用纯培养方法共分离到28株嗜盐古菌,絮凝初筛共筛选出16株嗜盐古菌,分布于碱线菌属(Natrinema)、盐缓长菌属(Halopiger)和盐土生菌属(Haloterrigena)。菌株发酵液、上清液、菌悬液、胞外聚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絮凝效果。菌株A279-1、A133、RP33、NGA0064、RM-152、A389的发酵液、上清液的絮凝效果较好,其中菌株A389的发酵液絮凝率为61.06%,上清液为67.92%。所有菌株菌悬液的絮凝率达到80%以上。菌株所产胞外聚合物表现出较好的絮凝效果,菌株RM-152所产胞外聚合物的絮凝率最高,达89.86%,其次是A389 (81.53%)。菌株A389所产胞外聚合物的产量最大,达12.53 g/L,具有广泛的盐度和pH适应性。【结论】乌勇布拉克干盐湖沉积物中蕴含丰富的可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嗜盐古菌资源。嗜盐古菌菌株发酵液、上清液、菌悬液及胞外聚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尤其是胞外聚合物表现出较好的絮凝效果,具有广谱的盐度和pH耐受性。嗜盐古菌所产生物絮凝剂的发现对于后续高盐废水功能材料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株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絮凝剂的细菌A25,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提取物,最适pH为7.-10.0。絮凝剂的形成与菌体生长同步,均在10h达到最高值,该絮凝剂主要分布在发酵液中,另外还有一部分存在于菌体上,所产絮凝剂对供试的各种悬浮液和菌悬液都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TJ-3的絮凝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TJ-3, 经生理生化试验检测其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短杆状, 16S rDNA测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曲线表明, TJ-3的生长稳定期较长, 所产微生物絮凝剂(MBF)的稳定性良好。TJ-3产MBF对高岭土悬液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最佳条件下的絮凝率为98.2%。絮凝活性分布实验结果表明, TJ-3所产MBF的活性物质大部分存在于离心后的沉淀物中。处理100 mL高岭土悬液, pH值8.5、1%(质量分数)CaCl2溶液投加量3.5 mL、菌液投加量1.5 mL时, 絮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筛选出一株针对屠宰废水有高效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所产微生物絮凝剂D6进行单因子絮凝条件优化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絮凝条件。絮凝条件包括:微生物絮凝剂D6投加量、pH、金属离子种类、1%CaCl2投加量。试验中发现碱性环境是微生物絮凝剂D6发挥絮凝活性的前提,表明微生物絮凝剂D6分子链的充分伸展对絮凝作用起决定因素,因此微生物絮凝剂D6的絮凝机理为吸附架桥作用。其最佳絮凝条件为微生物絮凝剂D6的投加量为25mL·L-1,1%CaCl2投加量55mL·L-1,pH为8。在最佳絮凝条件下,絮凝率为96.6%,浊度去除率为97.8%,SS去除率为92.6%。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时红  牛志卿  李晋 《生物技术》2003,13(1):25-27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3株能产生高效絮凝活性的微生物,对其中1株TJ3进行其最佳培养条件及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TJ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葡萄糖、蛋白胨作碳,氮源,初始pH值6~7,温度25~30℃,摇床转速120~160r/min,培养时间72h,可产生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达92.4%,同时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所产絮凝剂对多种废水净化效果明显,尤其对净化分散兰染液,酵母菌菌液分离最为突出,絮凝率均在95%以上,具有较高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分离筛选获得絮凝剂产生菌Sphingomonas sp.X20絮凝特性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适产絮凝剂培养条件.结果:研究发现,菌株X20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在温度为37℃、培养基初始pH7.0、摇床转速为100r/min条件下培养12h获得的絮凝剂絮凝活性最好,絮凝率达92.8%.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菌株Sphingomonas sp.X20产絮凝剂最佳培养基的组成:淀粉15g/L,NH4Cl 1.Og/L,KH2P04,2g/L,K2HP04 5g/L,NaC1 O.lg/L,MgS04·7H2O 0.2g/L,pH7.0.结论:菌株X20是一株高效的产絮凝剂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几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43,自引:0,他引:143  
筛选到83株絮凝剂产生菌,其中絮凝活性最高的四株分属于芽孢乳杆菌属、节细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四株菌在生长过程中均可产生胞外絮凝物质,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絮凝剂产量为0.5-0.9g/L。纯化后的四种絮凝剂中,三种为核蛋白,一种为糖蛋白,均为高分子量物质(MW>10^6)。四株菌均不含质粒。12-30g/L的絮凝剂在1小时内对所有供试材料均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动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11.
絮凝剂产生菌培养条件的研究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菌种富集、分离、纯化,从含有大量微生物菌群的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将其命名为B23.通过研究该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和发酵液的絮凝活性,从而得出发酵液絮凝活性与菌体生长量呈正相关.通过对该菌株培养条件的研究表明,在培养时间为24h、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0,以葡萄糖为碳源、(NH4)2SO4为氮源时,发酵液絮凝活性最强.用B23菌株所产絮凝剂处理废水后,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62.48%,SS的去除率为84.47%,表明该菌株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分离方法,以高岭土悬液絮凝能力为指标,从活性污泥中筛选霉菌,并对其基本特性和处理制革废水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获得2株絮凝活性高的霉菌,经初步鉴定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处理制革废水,色度、氨氮、化学需氧量(COD)和铬的去除都有明显效果,宜作为制革废水生物处理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固定化菌半连续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孔聚酯泡沫为载体,进行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固定化条件优化和半连续生产絮凝剂的研究。研究发现,利用多孔聚酯可吸附固定XN1菌丝细胞,且能够较长时间保持高的活性。选择载体颗粒0.5cm×0.5 cm×0.5 cm,固液比为6 g/L,接种量105个孢子/mL培养基可达到较好的固定化和产絮凝剂效果。利用最佳固定化条件进行絮凝剂的摇瓶半连续生产实验发现,在最佳条件下,固定化XN1菌产絮凝剂可连续达12批次,且絮凝活性均在90%以上,说明利用多孔聚酯泡沫颗粒作为固定化载体,连续生产絮凝剂的方法是可行的。且和游离菌生产絮凝剂相比,生产效率可提高77.78%。  相似文献   

14.
从造纸废水处理厂卡鲁赛尔(Carrousel)氧化沟的活性污泥样品中分离到了1株产絮凝剂的菌株B-6,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 DN 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该菌株产生的絮凝剂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在pH值1~5和7~11范围内,其絮凝活性维持在80%以上。优化该菌发酵上清液的絮凝条件,结果表明,加入5 mL的1%CaCl2,发酵上清液投加量为0.8 mL时,该菌株发酵上清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5.4%。  相似文献   

15.
以污水厂剩余污泥作为培养基原料,经过一系列处理,探索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污泥预处理条件以pH 12碱解条件最优,碳氮源产出量最大,补加8 g/L葡萄糖后灭菌,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LLin6可正常产絮,絮凝率达91.55%。该结果为降低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成本,并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筛选并研究对有毒物质有一定耐受性的絮凝剂产生菌。方法:利用含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Pb2(SO4)3的分离培养基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对所得的菌种进行摇瓶发酵试验,分别考察其产絮凝剂的周期、絮凝活性分布以及对有毒物质的耐受性等特征,通过提取絮凝剂,将其絮凝活性与其它絮凝剂进行比较。结果:得到一株对苯酚具有一定耐受性的絮凝剂产生菌B2(Serratiasp.),其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时间为48h,絮凝率高于80%。苯酚浓度达0.6g/L时,B2菌的絮凝活性仍高于70%。其90%的絮凝物质集中于菌体,且热稳定性好,对多种悬浊液的絮凝活性高于硫酸铝、PAC。结论:新型絮凝剂产生菌B2对苯酚耐受性强,且絮凝剂提取简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絮凝剂的细菌 A2 5,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 Bacillusmegaterium。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 ,最适氮源为酵母提取物 ,最适 p H为 7.0~ 10 .0。絮凝剂的形成与菌体生长同步 ,均在 10 h达到最高值。该絮凝剂主要分布在发酵液中 ,另外还有一部分存在于菌体上。所产絮凝剂对供试的各种悬浮液和菌悬液都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改性壳聚糖磁性微粒絮凝剂,并探讨了该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絮凝作用,着重考察了絮凝剂的投入量、体系pH值、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造纸废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该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56.52%,且具有投入量少、pH应用范围广、絮凝时间和沉降时间短的优点,说明改性壳聚糖磁性微粒作为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处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改性壳聚糖磁性微粒絮凝剂,并探讨了该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絮凝作用,着重考察了絮凝剂的投入量、体系pH值、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造纸废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该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56.52%,且具有投入量少、pH应用范围广、絮凝时间和沉降时间短的优点,说明改性壳聚糖磁性微粒作为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处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从广西大学食用菌废弃料中分离出7株絮凝剂产生菌,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为指标衡量其絮凝活性及产絮凝剂能力,经过初筛与复筛,筛选到一株絮凝剂高产菌F00,初步确定属曲霉属(Aspergillus),并对其产生絮凝剂的条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