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0~2004年对云南省恙螨进行调查,发现云南省内恙螨192种,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及中南部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区,垂直高度多在1 000 m以下或1 500~2 500m范围.古北界种类有114种,占59%,东洋界种类较少为6%,35%的种类为跨界分布.中华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sinicum和小板纤恙螨L.scutellare为优势螨种.结合其他资料发现,该省广布种类10种,特有种5种,广宿主种及窄宿主种类均较多.少数螨种仅发现于3000 m以上的高海拔温带气候区或500m以下的低海拔热带气候区.恙螨分布与地域、海拔及气候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调查和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西藏米拉山东坡不同海拔带内植物资源的构成特征.结果表明:米拉山区有维管植物86科324属765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20属37种,裸子植物有3科7属12种.种类组成趋向于集中在少数科内,区系优势现象明显,反映出米拉山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和区系的过渡性.米拉山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地理成分多样性都有随海拔升高而减小的变化趋势.海拔3 100~4 100 m是本山区中植物分布相对集中的高度带.海拔3 500~3 700 m是物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段.海拔3 700 m以下地段和海拔5 100 m以上地段的植物物种资源构成与其他各海拔带的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为探讨中国天南星科特有种植物资源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点,以野外调查、文献和标本为基础资料,对其丰富度、特有性与相似性进行分析。通过聚类方法对省级行政区(水平分布)和海拔(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天南星科特有种共10属71种,特有指数最高的省份是台湾省(7.27),其次是海南省(5.71)和云南省(4.08)。中国天南星科特有种类最多的属是天南星属44种、半夏属7种、魔芋属7种,均有很好的药用开发价值。特有种分布相似性系数较高( 0.7)的省区有:湘鄂、豫晋、冀晋、皖黔、皖豫、皖浙、皖苏、皖赣、浙黔、赣黔、闽浙、豫苏、苏浙、赣浙、辽吉。天南星科特有种丰富度最高的省区为云南省(8属40种,占比56.3%)、四川省(4属21种,占比29.6%),全国总体上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而西北地区宁夏、新疆没有分布。天南星科特有种的垂直海拔分布主要集中在600~1000 m的中低海拔地区,其次是海拔1000~2600 m的地区,低海拔0~600 m与高海拔2600 m以上的地区分布最少。云南是天南星科中国特有种多样性分布中心,而海南、台湾特有性最高,与大陆地区相比是相对独立的天南星科中国特有种分布区。本研究结果为该类群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就黄山白蚁种类及分布特点作了阐述,到目前为止。黄山白蚁种类共2科、6属、15种,其中黄山奇象白蚁为新种,丹徒散白蚁、细颚散白蚁.小象白蚁为安徽省首次纪录.黄山白蚁种类的垂直分布较明显,且与植被分布基本吻合.海拔600m以下有6种;600-900m11种;900-1250m仅5种.黄山白蚁分布最高海拔为1250m.象白蚁属分布局限,仅分布于云谷寺(海拔870m)一带.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天牛科昆虫区系组成及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5年对贺兰山不同海拔和垂直植被带的天牛科昆虫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贺兰山共有天牛科昆虫6亚科31属45种,其中,沟胫天牛亚科属、种数最多,有14属21种,其种数占总种数46.67%,天牛亚科有9属12种,幽天牛亚科有4属5种,花天牛亚科有2属4种,锯天牛亚科2属2种,膜花天牛亚科仅有1属1种。区系组成上,古北界有17种,占总种数的37.78%,其中中亚成分占35.29%,广布型28种,占总种数的62.22%。在我国昆虫地理区划中的分布共有13个分布类型,全国广布型最多,占总种数的20%。以蒙新区种类为主体,并与东北区和华北区关系密切联系。在垂直分布上,以山前阔叶林带采集到的天牛种类最多,有22种,占总数的48.89%;从低海拔的山前荒漠半荒漠带到高海拔的山地针叶林带,天牛物种数量逐渐增加;除山地草原带外,随海拔增高,古北界种类逐渐增多。通过聚类分析显示,山地针叶林带和针阔混交林带天牛种类组成相似性较高;山地灌丛带、山地疏林带和山前阔叶林带相似性较高;山前荒漠半荒漠带、山地草地带与其他植被带天牛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云南省农耕区小型兽类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根据云南不同经纬度、海拔等自然环境条件,于2010年8月—2018年4月,选取云南省25个调查样区中104块农耕地,采用铗夜法开展小型兽类调查,运用群落生态学指标对农耕区小型兽类的群落特征和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共捕获小型兽类3240头,隶属4目9科21属42种,其中啮齿目最多,以齐氏姬鼠和黄胸鼠为代表.25个样区聚类为三大类.小兽在纬度和垂直分布上类似,低纬度和低海拔范围的种类相对较少,以家鼠属和小鼠属为主,而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以姬鼠属、白腹鼠属和绒鼠属为主.小兽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单峰分布格局,峰值出现在中海拔地区;经度水平分布上,小兽多样性指数呈V型分布格局,在98°—99° E最高;而纬度水平上,小兽多样性指数由南到北总体呈上升趋势.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表明,各因子对农耕区小型兽类多样性指数分布格局的影响程度为经度>海拔>纬度.相似性分析表明,相邻梯度带之间小兽群落结构为中等相似,相似性最高出现在中海拔带、中纬度带、低经度带之间,不同梯度带距离越远,小兽相似性越低.云南省农耕区小兽群落结构在不同维度上存在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随环境梯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洼甲螨科的分类研究进展(蜱螨亚纲:甲螨目:懒甲螨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洼甲螨科隶属于蜱螨亚纲甲螨目懒甲螨总科,是低等甲螨中进化相对较高级,介于低等甲螨和高等甲螨之间的过渡类群,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目前全世界有3属5亚属79种5亚种,国内现知2属16种.综述了洼甲螨科该科的分类沿革及分类研究进展;概述了洼甲螨科各属(亚属)的地理分布,指出该科目前所知分布较多的是古北界、新北界、东洋界;对中国洼甲螨科已知种进行了区系总结,目前青藏区和蒙新区各仅知1种,主要原因是缺乏深入研究;编制了洼甲螨科3个属及5个亚属和中国已知2属16种的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尖棱甲螨科分类研究进展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棱甲螨科Ceratozetidae隶属于蛛形纲Arachnida甲螨亚目Oribatida尖棱甲螨总科Ceratozetoidea,是种类较多、分布较广的高等甲螨类群之一,目前全世界共记载24属271种,中国仅7属11种。本文概述了尖棱甲螨科的分类研究现状,回顾了其230多年的分类研究历史,并介绍了研究该类群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同时也介绍了世界及中国尖棱甲螨科各属种的地理分布状况,指出了目前对该类群的研究不均衡、基础薄弱等主要问题,建议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内应以种类收集和描述为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该类群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丽琴  郭宪国  吴滇  王乔花 《昆虫学报》2009,52(12):1328-1337
寄生在小兽体表的革螨可能是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和立克次体痘等人兽共患病的媒介。本文报道了云南省28个县(市)小兽体表革螨的野外调查结果, 运用物种数、平均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对小兽寄生革螨的群落特征和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 并用系统聚类分析法 (SPSS 16.0软件)对18种主要小兽的革螨群落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在云南省28个县(市)共捕获到小兽14 544头, 隶属于5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兔形目、食肉目)10科35属67种, 在捕获的小兽体表采集到革螨80 791头, 经鉴定属于10科33属112种。结果分析表明: 主要的宿主动物为黄胸鼠 Rattus tanezumi、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和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纳氏厉螨Laelaps nuttalli、毒厉螨L. echidninus和贵州厉螨L. guizhouensis为革螨的优势种。齐氏姬鼠A. chevrieri、社鼠N. confucianus和黄胸鼠R. tanezumi体表寄生的革螨种类最多;臭鼩鼱Suncus murinus、齐氏姬鼠A. chevrieri和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的革螨群落多样性最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大部分革螨群落的相似程度与相应小兽的亲缘关系及所处生态环境的相似性是基本一致的, 分类地位和生境选择相似的小兽, 它们的革螨群落也被聚为一类。革螨物种数沿纬度梯度的水平分布呈现两个峰值, 最大峰值出现在25°~26°N之间;沿海拔梯度的垂直分布呈单峰分布格局, 峰值在海拔2 000~2 500 m之间。革螨和小兽的多样性沿纬度梯度和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趋势也均表现出随着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型分布格局, 峰值分别出现在北纬25°~27°N和海拔2 000~2 500 m之间。结果提示云南革螨群落种类丰富, 多样性高。云南革螨物种数和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可能直接受到古北和东洋两区系边缘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取线路调查法,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数、习性、分布特征及濒危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共有珍稀濒危植物67种,隶属31科40属,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2科2属13种,被子植物28科37属53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有25科32属48种,单子叶植物有3科5属5种。景天科(Crassulaceae)的红景天属(Rhodiola Linn.)和麻黄科(Ephedraceae)的麻黄属(Ephedra Tourn ex Linn.)种类均较多(10种以上)。从习性看,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种类较丰富(分别为31和26种),乔木、寄生植物和一年生草本种类依次有7、2和1种。从垂直分布看,该区域珍稀濒危植物的海拔分布范围为1 500~5 600 m,种数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从水平分布看,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和叶城县为中心向北或向东,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渐少;集中分布区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和叶城县西南山区海拔2 000~4 500 m的中山带、亚高山带和高山带。在这些珍稀濒危植物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2013版)收录的种类仅小斑叶兰[Goodyera repens(L.)R.Br.]1种;属于《中国植物红皮书》收录的种类有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 Maxim.)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属于《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的种类有46种,包括极危种2种、濒危种5种、易危种8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收录的种类有裸果木和昆仑方枝柏(Sabina centrasiatica Kom.);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录的种类有43种,其中,新疆Ⅰ级、Ⅱ级和Ⅲ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有31、10和2种。总体上看,塔里木盆地西南山区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但由于生境和气候恶劣,加之部分种类的种群规模减小并具有间断分布的特点,这些种类面临较高的灭绝风险。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增加保护强度、优先保护受威胁种类及注重孑遗种的科学研究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5.
16.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7.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8.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