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PLC法测定黄芩叶、花、种子中褪黑激素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系统测定了昼夜两个时间点黄芩鲜叶中褪黑激素的浓度差别,同时也检测了花、种子中褪黑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夜间和白天采集的新鲜叶片昼夜含量不同,分别为1.6503ng/g和0.5163ng/g。在花和种子中也检测到褪黑激素。尽管目前对褪黑激素在植物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但是有关植物中褪黑激素含量的研究将对营养、医药和农业等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实验室汰选的对Cry1Ab产生107倍抗性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种群与敏感种群3龄幼虫取食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Bt玉米心叶后,杀虫蛋白在幼虫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Cry1Ab杀虫蛋白在抗性种群幼虫中的组织分布情况与敏感种群相近,主要存在于中肠组织和血淋巴中。抗、感种群中均以含有内含物的中肠组织中含量最高,分别为277.2 ng/g 和104.9 ng/g;其次为血淋巴,分别为93.7 ng/g 和69.5 ng/g;不含内含物的中肠组织中52.7 ng/g 和40.1 ng/g;在丝腺和马氏管组织的含量很低,丝腺中分别为8.5 ng/g和11.7ng/g,而马氏管中分别为6.7 ng/g和6.5 ng/g。脂肪体、生殖器官中未检测到杀虫蛋白。抗性种群中肠组织(含有内含物和不含内含物)中Cry1Ab的含量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幼虫期取食过Bt玉米的亚洲玉米螟发育的蛹、成虫及其卵中均不含杀虫蛋白,说明Bt杀虫蛋白不会通过幼虫取食向蛹、成虫及卵传递。  相似文献   

3.
植物中来源于甘氨酸和丝氨酸的一碳单位转移给四氢叶酸用于四氢叶酸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由于含量低、成份复杂以及稳定性差,植物组织中四氢叶酸代谢物和叶酸的定量分析一度是一个挑战性很强的课题.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靠方法测定对甲基基团要求不同的植物(例如累积甘氨酸甜菜碱的菠菜与不累积甘氨酸甜菜碱的拟南芥)中四氢叶酸代谢物和叶酸的含量,用于研究这些植物中通过叶酸途径的一碳单位通量.菠菜和拟南芥叶片在金色荧光灯下加液氮研磨,加入大鼠血浆轭合酶粗提物处理,提取物经叶酸结合蛋白琼脂糖亲和色谱柱纯化,用附有荧光和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并测定四氢叶酸代谢物和叶酸的含量.菠菜和拟南芥叶片中单谷氨酸型N5-甲基四氢叶酸含量分别是252ng/g和64ng/g,而总N5-甲基四氢叶酸的含量分别是370ng/g和199ng/g.两种植物均检测到少量的四氢叶酸和N5-醛基四氢叶酸,但只在拟南芥叶片而非菠菜叶片中检测到叶酸.实验结果显示,菠菜中单谷氨酸型和多谷氨酸型N5-甲基四氢叶酸的含量均比拟南芥显著增多.这种样品制备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适于测定植物中四氢叶酸代谢物和叶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KN1基因超量表达对木本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转KN1基因毛果杨细胞分裂素类激素及赤霉素的含量,并进行表型及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转基因毛果杨植株细胞分裂素类激素ZR、dhZR和iPA的含量分别为14.14ng/g、18.29ng/g和12.43ng/g,明显高于对照的9.44ng/g、12.47ng/g和7.60ng/g,而赤霉素GAs含量为9.61ng/g,低于对照的12.14ng/g,从而引起其植株矮化、分枝增加、叶片增厚、叶色变深、表皮细胞增大、栅栏和海绵组织发达等现象。本研究将为探索KN1基因对木本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丁酸可以预防高脂日粮诱导的小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但是否有治疗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证明,高脂日粮诱导小鼠肥胖模型后,用80 mg/mL丁酸钠水溶液灌胃能够缓解肥胖。表观指标检测发现,丁酸钠显著降低肥胖小鼠的肝重(1.24 g±0.03 g至1.08 g±0.04 g)、体重(32.46 g±0.50 g至28.35 g±0.58 g)和附睾脂重(1.33 g±0.13 g至0.81 g±0.08 g)及其与体重的比(4.06%±0.37%至2.83%±0.22%)。葡萄糖耐受实验和血液激素含量检测表明,丁酸钠部分缓解由高脂引起的葡萄糖不耐受,并显著降低血液中瘦素(3.71 ng/mL±0.62 ng/mL至1.50ng/m L±0.26 ng/mL)和胰岛素(2.39 ng/mL±0.30 ng/mL至1.25 ng/mL±0.09 ng/mL)的水平。肝中脂质和糖原的生化检测表明,丁酸钠对肝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糖原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通过RT-PCR实验发现,丁酸钠显著上调线粒体β氧化和解耦联相关的关键基因以及线粒体自身编码的8个基因的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丁酸钠显著升高肝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和调控线粒体功能的关键蛋白PGC-1α的表达。上述结果提示,丁酸钠可能通过增强肝线粒体功能缓解食源性小鼠肥胖。  相似文献   

6.
阿拉善荒漠典型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荒漠植物在水分限制、营养元素相对匮缺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进化适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理生态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阿拉善荒漠选择52个典型群落类型,分析和研究了54种荒漠植物叶片的碳、氮和磷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荒漠植物叶片的碳(C mg/g)、氮(N mg/g)和磷(P mg/g)含量变幅较大,分别为(379.01±55.42)mg/g、(10.65±7.91)mg/g和(1.04±0.81)mg/g,变异系数分别为0.15、0.74和0.78;C/N、C/P、和N/P分别为66.70±60.81、683.16±561.94、11.53±5.06。元素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的C和N不相关(P0.05),C与P显著正相关(P0.05),N和P极显著正相关(P0.01)。从植物功能型的角度分析发现,灌木和1年生草本植物对C的存储能力较低;占整体67%的灌木叶片的N、P含量最低,导致总体N、P含量较低;多年生草本和1年生草本植物叶N含量与灌木植物叶片和整体N含量无差别,而P含量明显高于灌木植物叶片和整体P含量且N/P明显低于灌木植物叶片和总体N/P,导致总体N/P较低。该研究结果与全球和中国尺度的研究相比发现,荒漠植物叶片C、N、P含量和N/P明显偏低,N/P14说明阿拉善荒漠植物在受N、P共同作用的同时更易受N限制。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退耕还草地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随恢复年限的变化以及其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黄土高原不同恢复年限退耕还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农田(对照)、恢复8 a、15 a、25 a和35 a,测定了植物地上部分和土壤C、N、P含量,并分析了其C:N:P化学计量特征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植物地上部分C、N、P含量呈现增长趋势,而其C:N、C:P以及N:P呈现降低趋势,其中C含量在恢复35 a时达到最大值(434.95 g/kg);N含量在农田阶段最高(2.29 g/kg),P含量在恢复25 a时达到最高(1.23 g/kg)。(2)土壤C、N、P含量及N:P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C:N呈现降低趋势,而C:P基本保持不变;土壤C、N、P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恢复35 a,其值分别为10.94 g/kg、0.07 g/kg、0.06 g/kg。(3)随着植物地上部分C含量和C:N的增加,Shannon-Weiner指数降低;植物地上部分C含量和土壤P含量是影响Simpson指数的主要因子,其与植物地上部分C含量负相关,而与土壤P含量显著正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N含量、N:P、C:P以及植物地上部分C含量等因子正相关;Margalef指数与植物地上部分N含量、P含量等因子正相关。研究表明草地恢复中植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对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湿地两种优势植物叶片C、N、P动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艳明  尧波  吴琴  胡斌华  胡启武 《生态学报》2013,33(20):6488-6496
2011年2—6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月测定了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叶片C、N、P含量及其地上生物量,以阐明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动态特征与控制因子,探讨湿地养分利用与限制状况。结果表明:1)两种优势植物叶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65.3—386.6 mg/g和352.6—393.2 mg/g,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375.5?17.4) mg/g和(371.7?12.5) mg/g;叶N含量分别为6.96—17.59 mg/g和5.50—20.68 mg/g,平均值分别为(11.35?1.40) mg/g和(11.54?0.84) mg/g;叶P含量变化范围为0.65—2.14 mg/g和0.57—2.25 mg/g,平均含量为(1.56?0.69) mg/g和(1.55?0.68) mg/g。两种植物C:N、C:P、N:P平均值分别为37.65、413.60、9.62和41.05、410.29、9.57,C、N、P及其化学计量比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2)气温与地上生物量是N、P及其化学计量比季节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气温和生物量对两种优势植物叶片氮、磷含量的影响要高于对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3)植物C:N、C:P与地上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N、P养分利用效率随植物的快速生长而提高;根据两种优势植物及土壤N、P含量与化学计量比来判断,研究区植物更多地受氮限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菜籽饼提取物对黑色素合成的抑制作用,为菜籽饼提取物作为美白化妆品的天然添加剂提供实验依据。采用ABTS法、DPPH法检测菜籽饼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测定A-375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并利用各自的试剂盒检测A-375细胞中抗氧化相关因子(MDA, SOD, GSH)。研究结果表明:菜籽饼提取物具有清除DPPH和ABTS的能力,对DPPH和ABTS的半数抑制率分别为304μg/mL和305.8μg/mL。菜籽饼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抑制A-375黑色素的作用,药物作用48 h后,其IC50为113.3μg/m L,同时能够显著的降低黑色素的含量和酪氨酸酶的活性。与空白对照组(17.66 mol/ng)相比,菜籽饼提取物能显著降低A-375细胞内MDA含量,其抑制率为9.21 mol/ng,且能够显著提高SOD的含量,当浓度为125μg/m L时,SOD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提高了36.54 U/mL,与此同时,菜籽饼提取物亦能增加GSH的含量,当浓度为62.5μg/mL时,细胞中GSH的含量为6.43 mol/ng,其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因此,菜籽饼提取物在降低黑色素含量、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抑制A-375细胞中黑色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丁酸可以预防高脂日粮诱导的小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但是否有治疗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证明,高脂日粮诱导小鼠肥胖模型后,用80 mg/mL丁酸钠水溶液灌胃能够缓解肥胖。表观指标检测发现,丁酸钠显著降低肥胖小鼠的肝重(1.24 g ± 0.03 g 至1.08 g ± 0.04 g)、体重(32.46 g ± 0.50 g至28.35 g ± 0.58 g)和附睾脂重(1.33 g ± 0.13 g至0.81 g ± 0.08 g)及其与体重的比(4.06% ± 0.37%至2.83% ± 0.22%)。葡萄糖耐受实验和血液激素含量检测表明,丁酸钠部分缓解由高脂引起的葡萄糖不耐受,并显著降低血液中瘦素(3.71 ng/mL ± 0.62 ng/mL至1.50 ng/mL ± 0.26 ng/mL)和胰岛素(2.39 ng/mL ± 0.30 ng/mL至1.25 ng/mL ± 0.09 ng/mL)的水平。肝中脂质和糖原的生化检测表明,丁酸钠对肝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糖原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通过RT-PCR实验发现,丁酸钠显著上调线粒体β氧化和解耦联相关的关键基因以及线粒体自身编码的8个基因的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丁酸钠显著升高肝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和调控线粒体功能的关键蛋白PGC-1α的表达。上述结果提示,丁酸钠可能通过增强肝线粒体功能缓解食源性小鼠肥胖。  相似文献   

11.
黄连木雌、雄株内源植物激素和POD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不同性别植株的生理差异,以雌株和雄株叶片为试材,对叶片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吲哚-3-乙酸(IAA)、亚精胺(Spd)、精胺(Spm)和腐胺(Put)含量变化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连木雌、雄株叶片GA3含量在6至9月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含量均在10月8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0.9μg/g FW和92.9μg/g FW;雄株叶片ABA含量均高于雌株,雌、雄株叶片ABA含量在5月21日和7月8日达到极显著差异,5月21日均为最小值,含量分别为222.0 ng/g FW和340.1 ng/g FW;雄株叶片IAA含量均高于雌株,雌、雄植株叶片中IAA含量在8月8日达到极显著差异,9月8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84.8 ng/g FW和1000.6 ng/g FW;雌株GA3/ABA的比值在7月至9月极显著高于雄株,9月8日差异值最大,为42.8;雌、雄株叶片IAA/ABA在5月21日差异值最大,为0.54;雌、雄株叶片Spd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均在7月8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7.9μg/g FW和42.8μg/g FW;雄株叶片Spm含量均大于雌株,雌、雄株叶片Spm含量在10月8日达到极显著差异,均在7月8日出现最大值,分别为24.3μg/g FW和34.5μg/g FW;雄株叶片Put含量在各个时期均低于雌株,雌、雄株叶片Put含量除5月21日外,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9月8日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6.0μg/g FW和135.1μg/g FW。雌、雄株叶片、叶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显著差异,雌株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5条带,分别为POD-1、POD-2、POD-3、POD-4、POD-5;雄株叶片只有4条带,分别为POD-2、POD-3、POD-4、POD-5;雌株叶柄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4条带,分别为POD-1’、POD-3’、POD-4’、POD-5’,雄株叶柄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3条带,分别为POD-2’、POD-4’、POD-5’。POD-1为雌株叶片特有条带,POD-1’、POD-3’为雌株叶柄特有条带,POD-2’为雄株叶柄特有条带。通过试验得出,黄连木叶片中ABA、IAA、Spd、Spm和Put含量与性别有关,叶片和叶柄的POD同工酶条带也是鉴别黄连木性别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原产华南、种子可食的木本植物——苹婆的生物学特性,并以广西苹婆(Sterculia nobilisSmith)种子为材料,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通过测定其多酚提取物的还原力和金属螯合力,以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H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探讨了苹婆种子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苹婆种子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富含酚类物质。其中,淀粉含量60.42 g/100 g FW、蛋白质20.32 g/100 g FW、脂肪2.18 g/100 g FW、氨基酸2.36 g/100 g FW、铁136.86 mg/g FW、维生素C 7225μg/100 g FW;总酚含量为401.84μg/mL没食子酸。苹婆种子多酚提取物有较强的还原力,金属螯合力,以及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在0~50μg/mL浓度范围,苹婆抗氧化能力与抗坏血酸或乙二胺四乙酸(EDTA)相当。苹婆种子营养全面,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苹婆是很有潜力的功能食品来源植物。  相似文献   

13.
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BNS幼穗发育中的内源激素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BNS育性与内源激素的关系,该研究以BNS不育株和可育株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为研究材料(以鲜重计),在雌雄蕊分化期(Ⅰ)到三核期(Ⅵ)之间分期取材。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显示:(1)在发育过程中,不育株IAA含量(33~95ng/g)显著低于可育株(57~112ng/g);不育株ABA、GA含量分别为48~129ng/g、3~14ng/g,可育株分别为77~132ng/g、4~11ng/g,大部分时期不育株显著低于可育株。(2)在雌雄蕊分化期,幼穗不育株IAA和GA含量分别为33.85ng/g和7.13ng/g,可育株分别为50.55ng/g和11.84ng/g,不育株IAA和GA含量均显著低于可育株。(3)在幼穗发育期内,不育株IAA/ABA、IAA/GA和ABA/GA分别为0.4~1.1、4.3~15和7~20,可育株为0.5~0.9、4.3~11.5和7.3~13,与可育株相比,不育株中激素比例浮动较大,表现比例失调。研究表明,BNS幼穗发育中激素的比例失调是雄性不育的形成原因之一,而雌雄蕊分化期的IAA、GA的含量下降可能促进BNS雄性不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植物体内的C、N和总酚是影响其被牧食和凋落物降解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C和N在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地化循环。本研究测定了云南洱海3种生活型(挺水、沉水和浮叶)26种水生植物叶片中C、N和总酚含量以及C/N比率,并分析了它们与总酚的关系。结果表明:挺水植物叶片的C、N和总酚平均含量为448.08、39.30和24.70 mg/g,浮叶植物叶片的C、N和总酚平均含量为433.32、35.16和28.05 mg/g,沉水植物叶片的C、N和总酚平均含量为378.36、27.31和10.28 mg/g;总体上看,植物叶片C和N含量:挺水植物 浮叶植物 沉水植物;挺水和浮叶植物叶片的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均远高于沉水植物叶片的总酚含量;26种植物叶片中C和N与总酚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在富营养化条件下,3种生活型植物所处生境的光照和CO2供给均差异显著,会对这些植物叶片的C、N和总酚含量有一定影响,此外由于应对生境中的胁迫(草食性昆虫、病原体及紫外线辐射等)压力以及自身的生长策略的不同也可能导致C、N和酚在三者中形成差异;通过对13种沉水植物叶片总酚含量比较,推测光叶眼子菜和微齿眼子菜较为适合作为洱海耐牧食恢复先锋物种;N与总酚正相关的关系可能在富营养化进程中加速湖泊沼泽化。  相似文献   

15.
植物内源激素在调节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运用反式高效液相色谱(RP-HPLC)与紫外检测器联用的方法对小花草玉梅干种子、吸胀种子和露白种子中的赤霉素GAs、脱落酸ABA、玉米素ZT和生长素IAA含量进行了检测,旨在研究植物内源激素水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是否直接关系着小花草玉梅种子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的萌发能力。结果显示,种子吸胀过程中,光照促进了ZT同时抑制了ABA的积累,并且ZT对ABA萌发抑制作用的解除也受光的促进,露白种子中的ABA/ZT,ABA/GAs和(ABA+IAA)/(GAs+ZT)水平在黑暗条件下高于光照条件,上述均是导致光照条件下种子萌发率较高的重要原因;相对于干种子,IAA含量在种子吸胀初期急速下降,(ABA+IAA)/(GAs+ZT)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所降低,而ABA/GAs却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各激素水平所受光照的影响均在种子开始露白时显著减弱,另外,吸胀第9天是小花草玉梅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变化的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总之,种子萌发并非直接关系着GA含量的升高和ABA含量的降低。因光照直接促进了小花草玉梅种子的萌发,本研究认为高寒草甸充...  相似文献   

16.
小花棘豆和变异黄芪内生真菌显微分布及定量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内蒙古阿拉善和宁夏天然草原的小花棘豆和变异黄芪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Undifilum oxytropis的显微分布特点和含量分布规律。【方法】通过石蜡切片结合乳酸酚棉蓝染色法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进行定量研究,获得各组织(茎、叶、种子和根)中内生真菌分布和含量。【结果】种子中内生真菌主要定殖于种皮栅栏组织与薄壁组织两层的细胞间隙;叶片组织主要定殖于靠近气孔的表皮细胞层,茎髓中内生真菌围绕于茎髓质维管束纵轴边缘的薄壁细胞层中;RT-qPCR的检测限为0.029 pg/ng总DNA,各采样点相应组织内生真菌含量不同,两采样点小花棘豆种子中U.oxytropis含量均为最高,叶和茎相反,两地变异黄芪为种子中最高,根最低,叶和茎相反。【结论】内生真菌寄生在植物组织时对宿主组织和细胞类型均有选择性,生境对疯草中内生真菌的定殖和分布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八种菊科外来植物种子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种子繁殖是菊科植物延续后代的主要途径。目前在菊科植物中出现了大量的有害入侵植物,有鉴于此,选择典型的6种入侵植物和2种非入侵植物对其种子表面形态特征、种子千粒重、种子萌发特性、种子激素和单宁等代谢产物进行测定,试图对这些菊科入侵植物的入侵原因进行探讨。所选择的植物包括:取种于温带的入侵植物假苍耳(Ira xanthifolia Nutt)、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irla L.)和非入侵植物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 Cav、);亚热带的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um(L.)R.M、Kingand H.Robinson、)和非入侵植物金光菊(Rudbeckiaserotina(syn、R.hirta))。结果表明,在传播方式上,入侵植物比非入侵植物传播方式较为高等且多样化,薇甘菊、飞机草、紫茎泽兰均具有冠毛且种子轻小,适于风力传播;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具有钩刺,易被人或动物携带;假苍耳种子较小且容易和北方的谷类等作物种子混杂,增加了人类活动传播的机会;而非入侵种金光菊和波斯菊种子较大,主要靠重力传播。在种子萌发率上,出现了南高北低的现象,这可能与种子的休眠有关,种子萌发速率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中平均为3d,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在种子生理生化特性上,种子GA和LAA含量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中区别不大,平均值分别在0.9~5wg/g和0.079~0.3μg/g之间;单宁含量出现南高北低现象,但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之间没有规律。所以在简单的风干种子的激素和单宁含量、种子萌发速率上并不能揭示出入侵种的快速占领新生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西兰花种子及其不同器官诱导的愈伤组织中萝卜硫素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供试的9个品种的种子中萝卜硫素含量差异显著,"玉皇"含量最高,达942.758μg/g;"中青9号"含量最低,为172.808μg/g。不同器官诱导的愈伤组织中萝卜硫素平均含量子叶>胚轴>胚根,种子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各器官获得愈伤组织平均含量的1.45、2.37和2.92倍。  相似文献   

19.
唐鱼卵黄蛋白原的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建立唐鱼卵黄蛋白原的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卵黄脂磷蛋白(Lv)抗血清为抗体,以纯化的Lv作为抗原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检测雄性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整体匀浆液中的卵黄蛋白原(Vtg)。结果利用ELISA方法测定了经17-β雌二醇(E2)和不同浓度DDTs暴露21 d诱导的雄鱼整体匀浆液中的Vtg含量,可以直接在1块或在不同的酶标板上准确地进行比较。经0.055 mg/mL E2诱导的雄鱼整体匀浆液中Vtg含量为4148.33μg/g;当暴露DDTs浓度为0.0275、0.0137和0.0067 mg/mL时,雄鱼整体匀浆液中Vtg含量分别为1109.43、911.16和1322.79μg/g,与丙酮溶剂对照组462.79μg/g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建立了唐鱼卵黄蛋白原的ELISA检测方法 ,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8.1 ng/mL,批内误差为8.59%,批间误差为6.28%,工作范围为3.26~209.25 ng/mL。在该范围内,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20.
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已被鉴定为一种中国原生的新的锌超积累植物。 本文主要研究了锌(Zn)、镉(Cd)复合处理水平对东南景天的生长及其对锌、镉的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Zn/Cd复合水平为500/100 祄ol/L时,植物生长最佳。Zn/Cd在东南景天叶片、茎部和根系中含量随着Zn/Cd处理水平的提高而增高。在Zn/Cd 复合水平为50/400 祄ol/L时茎叶中Cd含量达最高,其中叶片Cd含量达12.1 g/kg;在Zn/Cd 复合水平为1 000/50 祄ol/L时茎叶中Zn含量达最高, 其中茎中Zn含量达 23.2 g/kg。 植株各部位Cd含量的分布为:叶片>茎>>根系,而Zn在体内的分布为: 茎>叶片>>根系。 Zn、Cd在地上部和根部的积累量也随着处理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分别在Zn/Cd复合水平为250/400和500/100 祄ol/L下达高峰值。 东南景天地上部积累最高Zn和Cd的量分别达11和5 g/plant, 其比根系的积累量分别大10和25余倍。 Zn、Cd对东南景天的生长、吸收积累的相互作用依赖于Zn/Cd复合水平和植物部位。 在适宜Zn/Cd 处理水平范围内,Zn和Cd的吸收和积累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高Zn或高Cd处理均抑制了植物对Zn和Cd的吸收和积累。 本研究结果表明,东南景天不仅具有忍耐高Zn/Cd复合污染,而且具有超量积累Zn和Cd的特异能力。 它为进一步研究植物Zn、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