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合成的双二茂铁息夫碱进行了结构表征,将它们与二茂铁、乙酰二茂铁一起作为修饰物,首次制得铂支撑的双层脂膜,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并讨论了它们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首次在铂丝新生表面上形成了碘-聚吡咯双层脂膜,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碘掺杂浓度对双层脂膜I-V特性的影响。用此法所得到的铂支撑双层脂膜十分稳定,可进一步用于生物传感器及分子电子器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4.
固体支撑的自组装的双层类脂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通常BLMs某些相似特性的固体支撑的双层类脂膜(S-BLM)能够通过两步自组装到新劈开的金属丝上面。如:(1)包有聚四氟乙烯的铂丝头部浸在类脂溶液里,用解剖刀把顶部切开;(2)包有类脂溶液的新铂丝末端转移到0.1mol/L KCl溶液里,电测定证实,数分钟后,在金属丝末端自动地形成了稳定的类脂双层。本文报道了这种固体支撑的BLM(S-BLM)在检测Pb2+离子中的应用。S-BLM为液晶结构,它可用于基础研究、生物传感器和分子电子器件等技术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经聚乙二醇包覆后阿糖胞苷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方法:以阿糖胞苷为装载药物,用经纯化的天然卵磷脂和胆固醇为包封材料,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摩尔比为1:1,用反相蒸发法制备阿糖胞苷脂质体。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对脂质体包覆进行表面修饰,通过显微形态鉴定,装载药物的渗漏量及经37~℃、48 h温育前后平均粒径的变化,对聚乙二醇包覆后阿糖胞苷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修饰后的阿糖胞苷脂质体具有较大的平均粒径和较低的药物渗漏量。当聚乙二醇浓度为2.0 mg/m L时,脂质体形态良好,药物的渗漏量比未修饰的脂质体低77.8%。温育后,脂质体平均粒径的增加值最低为151 nm。结论:阿糖胞苷脂质体经聚乙二醇的包覆提高了物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用合成的S-甲基二硫代肼基甲酸的西夫碱舍铜来修饰双层脂膜,研完了脂膜两侧界面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并对该配合物的抗菌作用作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8.
钙通道和β-肾上腺阻滞剂是治疗心血管疾患的两大类药物,它们能够缓解一些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如心律不齐、心绞痛和高血压等,因而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作用机理却至今不清楚。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这些药物可在人工双层脂膜上建立跨膜电场。可能正是这个跨膜电场与膜中带电的离子通道发生电作用,改变离子通道的开闭状态,因而触发一系列的生理学效应,这可能是这些药物发挥药理学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β-肾上腺阻滞剂都是局部麻醉剂,这  相似文献   

9.
以双层脂膜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和器件及其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自组装技术建立一个简单的BLMs。总结了同生物传感器和分子电子器件有关的BLMs的工作。讨论了BLMs的改进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王杨  陈菲  谢明杰 《微生物学报》2018,58(10):1817-1825
【目的】研究紫草素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紫草素对菌体形态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卵黄平板培养基法检测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的细胞膜磷脂酶活性的影响;RT-PCR检测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PLB1和PLB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和MFC分别为16μg/m L和32μg/mL。紫草素能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DNA和RNA等大分子物质的泄漏和细胞内钙离子的流失。其中MIC的紫草素作用菌体16 h后,上清液中的DNA和RNA等大分子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17.32%(P0.01);细胞内的[Ca~(2+)]降低了72.02%(P0.01)。扫描电镜结果也证明了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破坏作用。紫草素也能抑制白色念珠菌分泌磷脂酶,且呈浓度剂量依赖。其中,与对照组相比,MIC的紫草素能使白色念珠菌分泌磷脂酶的量下降56.3%(P0.01)。RT-PCR结果显示,紫草素能抑制编码磷脂酶B的基因PLB1和PLB2的表达量,其中1/2 MIC的紫草素作用白色念珠菌16 h后,与对照组相比,PLB1和PLB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降低了56.4%和61.4%(P0.01)。【结论】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DNA和RNA等大分子的泄漏和细胞内[Ca~(2+)]的流失,最终引起菌体的死亡。而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磷脂酶分泌的抑制作用,致使其不能及时维护和修复由紫草素造成的细胞膜的破坏和损伤,也是导致菌体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白色念珠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色念珠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大连116021王永杰大连市友谊医院宋丽娟白色念珠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皮肤、肠道及阴道粘膜。患者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的使用,改变了机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或机体屏障被破坏,的条件下感染而发病...  相似文献   

13.
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是住院患者特别是免疫力低下患者重要的感染性疾病。抗真菌药物治疗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但抗真菌药物的种类非常有限,并已出现了多种药物耐药。棘白菌素类药物能够抑制真菌特有的葡聚糖合成酶,因此毒力低、临床疗效好,是治疗IC的一类关键药物。但近几年棘白菌素耐药有上升趋势,并常常表现为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FKS突变、细胞压力应答、生物膜等。预防用药、腹腔念珠菌病、定植等是导致棘白菌素耐药的危险因素。了解念珠菌棘白菌素耐药的机制和危险因素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制定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念珠菌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在肺念珠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17-09-01~2018-03-31住院患者76例,其中临床诊断肺念珠菌病患者8例、拟诊诊断肺念珠菌病患者13例、非念珠菌病患者55例(曲霉菌病患者12例、非真菌病患者28例、未确定病原菌患者15例);用胶体金法念珠菌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患者血液标本,与血清G实验和肺泡灌洗液(BALF)G实验比较,分析IgM和IgG抗体检测在诊断肺念珠菌病中的价值。结果:76例患者全部行IgM和IgG抗体检测,IgM抗体检测阳性33例,IgG抗体检测阳性22例;38例患者行血清G实验检测,阳性1例;35例患者行BALF G实验检测,阳性15例。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IgM抗体检测分别为100.0%、64.2%和0.642,IgG抗体检测分别为87.5%、77.9%和0.654,血清G实验分别为0%、97.1%和-0.029,BALF G实验分别为83.3%、65.4%和0.487。结论:IgM抗体检测诊断肺念珠菌病的灵敏度高,可作为高危患者的筛查指标;IgG抗体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作为诊断肺念珠菌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进入细胞核是由蛋白质分子内部的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NLS)引导的.NLS蛋白首先与NLS受体结合,然后在多种胞浆因子及核孔复合物蛋白的作用下穿过核孔、转位入核.蛋白质上存在NLS并不一定总能够引导蛋白质入核.当NLS被修饰或遮掩时,它们便不能被核转运装置所识别.因而,NLS的遮掩被解除之前,蛋白质一直被扣留在胞浆中.以调节转录因子的入核运送来控制转录因子的活性是基因表达调节的一个新概念,也是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另一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在引发血源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中位列第四,全国每年由C.albicans引起的各类感染性疾病高达千万例.该菌极易附着于植入医疗器械的表面,形成坚固生物被膜阻碍药物和免疫系统的进攻,给治疗带来了极大难度.同时,近年来C.albicans的高流行率和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7.
白念珠菌感染机体后,机体首先通过固有免疫系统来发挥抗真菌作用,模式识别受体是固有免疫细胞用于识别PAMPs的分子,其中Toll样受体和C型凝集素家族是识别白念珠菌的主要PRR。这两类受体被激活后,会通过信号通路启动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诱导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募集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吞噬细胞来杀灭白念珠菌,同时,还可传递相关信号诱导Th1、Th2、Th17和Treg等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活化,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发挥抗真菌作用,对模式识别受体与白念珠菌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临床真菌病的免疫调节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中测量了缬氨霉素对双层平板膜系统的电性质和紫膜碎片BLM上光电响应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缬氨霉素对K~+很灵敏,它可使大豆磷脂BLM的膜电阻下降近四个量级,膜的稳定性也下降.它对Na~+也有作用,但其作用不如K~+那么明显.在缬氨霉素作用下,K~+对紫膜碎片BLM光电响应的影响十分明显,它可以使光电压完全消失.Na~+对紫膜碎片BLM的作用则比K~+的作用小得多.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黄芩素的抗肿瘤活性。本实验以黄芩素为原料,对其进行结构修饰。首先通过mannich反应,在8位引入胺亚甲基,然后通过酰基化反应在7位(6位)酚羟基上引入不同的疏水性基团。并利用CCK-8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MCF-7肿瘤细胞的活性评价。结果合成得到了6个目标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MS和化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其结构,其中化合物2~6为新化合物。实验利用黄酮类邻二酚羟基的特性,通过与氯化锶的络合反应,巧妙而简单的确证了所得目标化合物的酯键是在化合物的7位羟基上。抗MCF-7肿瘤活性实验表明,在黄芩素8位上引入含氮原子的胺亚甲基后活性比先导化合物黄芩素强,在其7位上再引入酯键后3个化合物活性比先导化合物强。  相似文献   

20.
安全、有效、具有靶向性的病毒载体是基因治疗药物在临床上得以应用的关键。AAV是微小病毒科的一种,它能以其低的免疫原性及广泛的宿主性对人及灵长类进行感染,并且经过改造后的AAV病毒能更有效的靶向性特定组织及肿瘤细胞。重点对AAV病毒载体的衣壳蛋白基因工程修饰、转录调控修饰和转录后microRNA干扰表达修饰及衣壳蛋白化学修饰靶向机理,以及改造方法进行介绍。修饰后的AAV能改善其感染引起的性免疫反应、转染效率和肿瘤靶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