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成虫作为棉铃虫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棉铃虫连续大发生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灯区较非灯区田间百株落卵量二代降低41.7%,三代降低47.3%,四代降低53.4%。全年棉田减少4~6次施药次数。灭虫保蕾铃效果分别为37.7%~49.8%和42.8%~73.3%。全县安灯投资223.18万元,节资增产共计为2938.2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6.6。根据系统观察记载,高压汞灯除诱杀棉铃虫蛾外还可诱杀9目181种昆虫,其中害虫175种,益虫6种;为害粮食作物类害虫45种,棉花35种,油料34种,果树类64种…  相似文献   

2.
不同灯光与性诱剂或杨树枝把的复合配置处理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成虫均具有较明显的诱杀作用,其各自的田间控制效果各不相同,且明显与棉铃虫田间实际发生的相对程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棉铃虫发生量大的世代或年份,控制效果较好,发生量超常大时控制效果有所降低。综合分析比较该几种复合配置诱集源处理的诱蛾量、田间百株卵量、幼虫量及其对棉铃虫有效态天敌量的影响等因素,结果显示:在不同灯光与性诱剂或杨树枝把的复合配置处理中,以高压汞灯和性诱剂复配效果最好,双波灯与性诱剂的复配效果稍差。高压汞灯与性诱剂、双波灯与性诱剂复配处理区的百株卵量在160 m内分别比对照降低34.5%、28.6%。性诱剂宜设置于高压汞灯区外围80—160 m外,以形成两者空间和时间上的互补。  相似文献   

3.
双光源诱杀农林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点灯诱虫既是测报工具,又是综合防治措施之一。但目前所用的多为黑光灯。为了搞好棉铃虫的测报和防治,1972年我地区开始较大面积地使用黑光灯。普遍反映,灯下蛾量少,高峰不明显,未能起到预期效果。为了提高诱蛾量,我所从1973年起,进行了双光源诱虫试验,两年试验证明,双光源不仅能诱杀较多的棉铃虫,还能诱杀大量其他害虫,有的害虫比黑光灯或200瓦电灯诱集量多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且高峰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食诱剂的田间诱捕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生物食诱剂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成虫的田间诱捕效果,为发展棉铃虫成虫诱杀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17年,在新疆昌吉和石河子、河南新乡、河北廊坊,利用粘板诱杀法、诱盒诱杀法和撒施诱杀法评价了棉铃虫食诱剂的诱集效果。【结果】食诱剂对各个地区棉花、花生和玉米田棉铃虫成虫均表现出了明显的诱捕作用。撒施诱杀法的诱虫量最高,是诱盒诱杀法的4.4-16.2倍。【结论】棉铃虫食诱剂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棉铃虫成虫诱捕,其中诱盒诱杀法适用于棉铃虫成虫种群监测,撒施诱杀法则适用于其成虫诱杀防治。  相似文献   

5.
黑光灯诱集仓库昆虫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秀军  王克让 《昆虫知识》1996,33(6):350-350
我省对仓库害虫长期注重剧毒农药防治,由此产生了害虫抗药性,又大量杀死仓内天敌。为此探寻无污染、方便易行、保护天敌的仓虫防治新方法迫在眉睫,鉴于农林部门利用黑光灯(3650)诱杀害虫的经验,我们于1992~1993年以黑光灯诱杀仓虫的成虫,取得了明显效果,报道如下。1试验方法1.1仓库情况在本院农场仓库内储藏大豆、绿豆、小麦、玉米、油菜籽、棉花等,无任何药剂处理及其它防治。开灯时间内关闭所有门窗。1.2具体方法:(1)在仓内相距10m各悬挂黑光灯(3650)(20瓦)和白炽灯(15瓦)各一只,高度1.2m下设敌敌畏毒瓶,从4~11…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明确了性诱剂诱杀防治不仅影响棉铃虫成虫的求偶、交配行为 ,而且还干扰取食、扩散和隐蔽过程中的飞行行为 .大面积田间诱杀防治的试验结果表明 ,性诱剂诱杀防治区与对照区相比较 ,雄性个体减少一半 ,平均雌性个体交配次数降低 0 .6次 ,室内孵化率降低 1 9% ,田间孵化率降低 1 3.5% .  相似文献   

7.
菏泽市地处鲁西南 ,是山东重点棉区之一 ,常年种植面积 1 0万 hm2 - 30万 hm2。棉蚜、棉铃虫是棉花害虫的优势种 ,自九十年代以来 ,由于生态、气候、品种等变化 ,对棉花害虫发生产生了较大影响 ,同时给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 ,为此我们进行了以防治棉铃虫为主的棉花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 [1 - 5] ,现综述如下 :1 棉花种植结构的变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菏泽市棉花种植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由于种植结构调整 ,蔬菜、果树面积扩大 ,棉花种植面积调减。 2 0 0 1年全市植棉 1 9.5万 hm2 ,较 1 992年 2 9.6万hm2 减少 34.2 % ;二是纯…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为了寻找防治农业害虫的新途径,探索以虫治虫进行生物防治的实际效果,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于1972-1973年开展了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稻纵卷叶螟、棉铃虫、大豆造桥虫等几种主要害虫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两年来我们在汶上、鱼台、兖州等地共计放蜂面积达850亩,其中防治玉米螟650亩,防治稻纵卷叶螟150亩,防治棉铃虫20亩,防治大豆造桥虫30亩。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稻纵卷叶螟效果较好,一般均在70—90%。此法简单易行,经济有效,每亩成本费仅0.13元,深受贫下中农欢迎。但我地区在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大豆造桥虫效果很差,不能压低虫口密度,一般放蜂区卵寄生率仅有20-30%,最高不超过40%。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5年白洋淀东亚飞蝗大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春光  陈福强 《昆虫知识》1997,34(3):133-134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是历史老蝗区,河北省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Meyen)重点蝗区之一。1995年夏蝗呈特大发生,形成大面积高密度群居型蝗蝻,是20年来极为罕见的。其发生特点为蝗蝻出土集中,非农田蝗区密度高于农田蝗区,高密度群居型蝗螨均发生在淀边苇田蝗区。发生面积1.2万hm2,防治1.l万hm2,其中发生10头/m2以上的有0.7万hm2,100头/m2以上的0.l万hm2。现将分析的特大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报道如下。1大发生原因1.1大发生的蝗虫基数:据调查,1994年秋残蝗面积为1.2万hm2,比中等发生年多0.3万hm2…  相似文献   

10.
运用加权频率法预测2代棉铃虫发生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靳桂芝  张会孔 《昆虫知识》1997,34(5):266-269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是棉花整个生育期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越来越严重地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及时准确地做出发生期预报,指导防治,减轻其为害,笔者根据本站1982~1994年间年系统调查资料,运用加机频率法[1]对2代棉铃虫发生期预报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1.1确定预报对象1992年以来,棉铃虫在华北各大棉区大面积暴发,产卵盛期明显拉长,世代重叠严重。过去选2代棉铃虫卵峰日为预报对象,在2代棉铃虫大发生的年份用于指导防治,时间上偏晚,因此针对近几年棉铃虫发生的新特点,选择2代棉铃虫卵始盛期(百株卵量…  相似文献   

11.
北京郊区苹果小卷蛾成虫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小卷蛾AdoxophyesoranaFischervonR slerstamm为北京郊区大桃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试验采用黑光灯诱杀、糖醋盆诱集 2种方法在不同生态环境果园对其成虫发生期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苹果小卷蛾在北京地区 1年发生 3代 ;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为 5月底至 6月初 ,第 1代幼虫防治适期为 6月1 0~ 1 5日 ;第 1代成虫羽化高峰为 7月中旬 ,第 2代幼虫防治适期为 7月下旬。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大暴发主导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慕立义 《昆虫知识》1994,31(6):332-335
1992年我国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ubner出现空前的大暴发,波及到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棉区,在暴发严重区,它已成为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甚至果树和蔬菜等多种作物的主要害虫,这又为棉田提供了更多的虫源,致使1993年继续暴发。据山东省有关部门统计,1992年由于干旱和棉铃虫灾害,较1991年棉花减产1346万担,减产率为49.9拓,减少产值42亿多元,若加上棉花副产品,共减少产值达50多亿元。由于棉铃虫难以防治,1993年山东省植棉面积由常年2200万亩降至约为1100万亩。棉花生产直接关系到纺织工业、外经外贸、化学工业…  相似文献   

13.
杨树枝把上诱获的棉铃虫雌蛾产卵情况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几年来,我县一直把杨树枝把诱蛾和药剂防治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72—1974年,每年第四代棉铃虫发蛾期间(第四代是我县为害棉花的主要世代)全县64万多亩棉花,插杨树枝把的数量达1200多万把,平均每亩20把左右,从而消灭了大量的棉铃虫蛾子。仅据1972年第四代发蛾期统计,全县诱杀棉铃虫蛾子6000多万头,平均每亩92.9头。 为了进一步明确诱蛾灭卵的作用,1974年第四代棉铃虫发蛾期间,我们做了树枝把诱获棉铃虫雌蛾产卵情况的试验观察。 在第四代棉铃虫发蛾期间(8月25日至9月7  相似文献   

14.
湖北棉区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0-2001年通过田间系统调查,表明转Bt基因棉(品种为GK19)在湖北江汉平原棉区对棉铃虫抗性稳定。试验设3个处理:转Bt基因棉化防田(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害虫)、转Bt基因棉自控田(依靠天敌控制害虫)及常规棉对照田(利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害虫)。从棉铃虫的第2代到第5代整个发生期内,即使在不进行化学防治的情况下,棉铃虫在Bt棉田的发生量也保持在极低的水平(最高百株虫量为12头)。室内饲养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幼虫体重、蛹重)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使6龄幼虫体重减少25.6%,蛹重减少18.2%。棉铃虫幼虫取食转Bt基因棉组织后,发育迟缓,相对于常规棉喂养的整个发育历期延长17 d,使棉铃虫在田间的危害减少至少一个世代。另外,接虫试验表明,棉铃虫幼虫在常规棉上的取食时间是转Bt基因棉株上的6.1倍,极大地减轻了棉铃虫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大发生的几个特点和控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棉铃虫Heliolhisarmigera(Hubner)是北方棉区的重要害虫。几十年来我国广大昆虫学者对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常发生年,能基本掌握其发生动向,并进行有效的防治。但1992~1993两年,棉铃虫在北方棉区大暴发,来势之猛。数量之六,为害之重,履历史罕见。这两年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新特点,是一般年份不易发现的,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针对在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应明确一些当前的重要控制措施,和制定一个长远的全面控制棉铃虫的对策。本文拟就下述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灰翅麦茎蜂为害损失结构分析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灰翅麦茎蜂CephusfumipennisEversmann是甘肃省中部地区部分春麦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国内已知为害区有陕西的秦岭山区、青海东部麦作区等地。自80年代以来为害逐年加重,目前兰州市区灰翰麦茎蜂发生面积1.6万hm2,年损失小麦530万kg。因此分析灰翅麦茎蜂为害损失结构,进一步认识其对产量损失的影响过程,合理地确定当前生产条件下该虫的防治指标,及时准确地指导大田防治是非常必要的。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虫源:在田间麦茬内采集越冬虫茧,置入疏松的土壤内,深度为3cm左右,外用0.5m×0.5m×1.0m的纱网罩住。环境条件与大田相同…  相似文献   

17.
前 言 粘虫是我县三麦(元麦、大麦和小麦)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严重威胁着三麦高产稳产。自1967年以来应用糖醋诱蛾法防治粘虫,但在干群中有三种看法:认为诱杀一只少一只,诱杀一千少一千,效果蛮好;也有认为诱杀蛾子勿勿少,农药还是少不了;甚至认为糖醋诱杀蛾子是“请贼作客,得不偿失”。针对这个问题,遵照毛主席关于“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我们在1973年会同张江、高乔、龚路、金乔和施湾等公社,进行了粘虫防治方法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对棉花生产威胁很大,是三大蛀食性害虫之一,同时,还危害玉米、高粱、小麦、绿肥、向日葵、蔬菜等作物,以前由于长期连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为了控制棉铃虫的危害,我们公社在荆州地区微生物实验站和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的具体指导和协作下,对棉铃虫病毒V-273号毒株进行了大面积示范试验,经调查,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相当于或超过化学农药,为有效防治棉铃虫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谷田棉铃虫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金龙 《昆虫知识》1990,27(6):336-338
对冀南地区四年来棉铃虫在谷田的发生范围、特点、发育和繁殖以及为害虫态密度和危害损失做了调查,证实谷田具备棉铃虫生育条件,是适合棉铃虫种群发生的新寄主、重要的虫源基地和“避(药)害场所”。同时是谷田一种重要的潜在虫患。用菊酯类农药防治1~3龄幼虫,效果达90~99%。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环境友好型诱杀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和2004年,在山东惠民采用杀虫灯、性诱剂、杨树枝把等措施开展了诱杀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成虫的防治试验.杀虫灯+10支性诱剂,杀虫灯+5支性诱剂+5支杨树枝把,杀虫灯+lO支杨树枝把,杀虫灯4种措施的日均诱蛾量分别为11.4、10.4、8.6和7.0头,性诱剂和杨树枝把均未显著提高对棉铃虫的诱杀效果.不同诱捕方案对棉铃虫累积诱蛾量随日期的变化符合Gompertz方程.普通灯和时控灯对棉铃虫的日均诱蛾量分别为19.9头和17.4头,二者差异不显著;时控灯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日均诱捕量均少于普通灯;减少开灯时间可在不显著降低棉铃虫诱杀量的同时,有效保护捕食性瓢虫.与普通灯相比,设置时间合理的时控灯(夜间19:00~23:00和3:00~5:00开灯)未显著降低棉铃虫的日均诱蛾量,而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日均诱捕量分别为2.0头和4.9头,均显著低于普通灯的3.7头和9.2头,合理设置开关灯控制模式可在不显著降低对棉铃虫诱杀效果的同时,降低近50%的天敌杀伤率,节约用电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