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线虫线粒体DNA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线粒体DNA含量丰富、分子量小、分子进化速度快、结构基因保守性强,被广泛应用于分子遗传进化、分类鉴定及发育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mtDNA大多是共价闭合的环状双链分子,一般由2个非编码区和37个编码基因组成,不同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变异明显.孑遗疟虫(Plasmodium reichenowi)的线粒体基因组最小,仅为5966bp;领鞭毛虫(Monosiga brevicollis)的最大,达76568bp.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变异的原因主要有:控制区串联重复元件的变异;基因重复;基因重叠与基因间隔区大小的差异;基因缺失和增加.  相似文献   

3.
动物线粒体DNA提取简易流程及其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动物线粒体DNA(mtDNA)提取的简易流程,以提取到纯度高、结构完整的动物mtDNA。方法:采用SDS碱变性法,从动物的肝脏和性腺等组织中提取mtDNA,并增加了DNaseⅠ、RNase消化步骤,以除去核DNA及RNA的污染;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mtDNA的纯度和得率。结果:mtDNA的得率为0.5~0.8μg/g,D260nm/D280nm值为1.77~1.82,能满足对mtDNA进行RFLP分析、RAPD分析、测序分析等的要求。结论:改进的动物mtDNA提取方法简便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于晓丽  黄原 《动物学杂志》2008,43(2):145-149
动物线粒体DNA作为遗传标记广泛用于从种内到高级阶元的许多生物学领域,这些应用是建立在线粒体DNA的严格母系遗传方式和不发生重组的基础上的。近年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能够证明动物mtDNA发生重组的直接和间接证据。动物mtDNA重组可能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发生,一条途径是母系mtDNA与核基因组中mtDNA假基因间发生重组;另一条途径是通过父系渗漏引起的不同单倍型的双亲mtDNA间发生重组。父系渗漏是最可能的途径。如果动物界广泛存在线粒体DNA重组,将会对以mtDNA严格母系遗传为基础的许多应用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DNA计算机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治洲  赵健  贺林 《遗传学报》2003,30(9):886-892
DNA(脱氧核糖核酸)计算机研究是一个新领域。从字面上看,它既包含DNA研究也包含计算机的研究,因而也包含DNA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如何交融的研究。1994年,Adleman在Science上报道了首例DNA计算的研究结果;2001年,Benenson等在Nature报道了一种由DNA分子和相应的酶分子构成的、有图灵机功能的可程序试管型DNA计算机,标志着DNA计算机研究的重大进展。DNA计算机最大的特点是超大规模的并行运算能力和潜在的巨大的数据储存能力。目前DNA计算机研究已涉及许多领域,包括生物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工程等具体应用,是计算概念上的一次革命。DNA计算机的研究大大促进了DNA分子操作技术尤其是在纳米尺度下操作DNA分子的研究速度。从DNA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应用形式、与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关系等方面总结和评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DNA( mtDNA)分析在揭示物种亲缘关系、遗传比较、系统进化和遗传结构等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海洋动物的遗传结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介绍线粒体DNA的结构特征、多态性研究方法,并对其在海洋动物群体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水稻线粒体DNA酶切带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金水 Walbo.  V 《遗传学报》1993,20(3):235-244
水稻IR36线粒体DNA经6种限制酶酶切,用脉冲电泳和长距离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段,获得高分辨率的清晰带型。每组酶切片段加和测得水稻IR36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227kb(HindⅢ)、253kb(EcoRⅠ)、253kb(XhoⅠ)、294kb(BamHⅠ)、239kb(SalⅠ)和283kb(xbal)采用9个来自水稻和玉米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探针与酶切条带杂交发现,水稻线粒体基因组含有包括编码基因在内的重复顺序。  相似文献   

8.
付娟  高才昌 《植物学通报》2000,17(5):401-406
本文列出了已发现的高等植物中的线粒体DNA质粒,按分子形状分为线粒体环状DNA质粒和线粒体线状DNA质粒,环状线粒体DNA质粒的特征是分子较小,序列中有正向/反向重复序列,ORF一般较小。线状线粒体DNA质粒的特征是分子较大,末端有重复序列,5’端与蛋白质共价结合,有较长的ORF。还分别介绍了它们的复制机制、转录和起源。质粒间及质粒及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的同源性也作了介绍。最后,综  相似文献   

9.
动物线粒体DNA多态性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16,自引:12,他引:104  
从Nass等(1962)发现线粒体DNA(mtDNA)以来,在mtDNA的结构、组成、复制、转录、基因表达及调控等方面已积累大量的资料(Brown,1983)。人、小鼠、牛、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果蝇和海胆的mtDNA全序列已经清楚。有关  相似文献   

10.
形目8种鸟类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号鸟形目8种鸟类(Tytoalba、Tcapensis、Otusbakkamoena、Oscops、Asiootus、Aflammeus、Strixaluco、Glaucidiumcuculoides)线粒体DNA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间存在基因组长度多态性,短耳号鸟为2335kb,长耳号鸟为1978kb,斑头鸺留鸟为1862kb,红角号鸟为1765kb。号鸟形目种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其中仓号鸟和草号鸟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0%,长耳号鸟和短耳号鸟平均为108%,红角号鸟和领角号鸟平均为131%,灰林号鸟和斑头鸺留鸟为123%,其中红角号鸟与斑头鸺留鸟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为175%。号鸟形目鸟类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为每百万年变化20%~22%,提示号鸟形目两个科间在距今2800~3000万年前分歧开来,同时,鸱号鸟科各种间的分歧时间在距今2000~2500万年前,即处于中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11.
碱基组成是指基因组中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的相对含量,一般用鸟嘌呤和胞嘧啶的含量(GC含量)表示。前人的研究表明,不同类群的核基因组GC含量存在差异,然而,对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碱基组成的研究却很少。为此,本文统计和分析了分属于20个门的609个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碱基组成。结果表明,各门动物间线粒体基因组GC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不能反映各动物门间的进化关系。脊椎动物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及其代表性目的线粒体基因组GC含量虽有一定差异,但并未发现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付娟  高才昌 《植物学报》2000,17(5):401-406
本文列出了已发现的高等植物中的线粒体DNA质粒,按分子形状分为线粒体环状DNA质粒和线粒体线状DNA质粒,环状线粒体DNA质粒的特征是分子较小, 序列中有正向/反向重复序列,ORF一般较小。线状线粒体DNA质粒的特征是分子较大,末端有重复序列,5'端与蛋白质共价结合,有较长的ORF。还分别介绍了它们的复制机制、转录和起源。质粒间及质粒与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的同源性也作了介绍。最后,综述了植物线粒体DNA质粒与植物的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动物线粒体DNA在进化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进化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的研究方法以及线粒体的结构和遗传特点;综述了近年来线粒体DNA在进化遗传研究上的主要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DNA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线粒体DNA病王学敏杨雨善谢惠君郑惠民(第二军医大学,上海200433)关键词线粒体病线粒体DNA近年确认了线粒体DNA(mtDNA)突变会引起人类疾病,临床症状有盲、聋、痴呆、运动障碍、肌肉衰弱、心力衰竭、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肝病等。mtDNA呈裸...  相似文献   

15.
动物线粒体DNA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线粒体DNA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张方米志勇(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080)绝大多数的真核生物中都含有线粒体(mi-tochrodria,mt)这种细胞器,它自身携带DNA,可自我复制、表达,并有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和酶从细胞质输入线粒体,共同完成生物氧化的生理功能。通过多年来对各种生物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人们推测线粒体起源于紫色光合细菌,这种细菌入侵真核生物,与真核...  相似文献   

16.
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了已知犬科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结果表明:其基因排列顺序相同;具有AT含量高,G含量最低的碱基偏好性;存在基N间隔和基N重叠;CUA(Leu),Auu(Ile),AUA(Met)等密码子使用率最高,密码子第3位G使用率最低;轻链复制起点序列组成和二级结构高度保守;在犬、狼、郊狼控制区存在10bp的相似重复序列,赤狐序列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转移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得我们业已成功的建立了转线粒体小鼠动物模型。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一是直接应用显微注射技术将活的线粒体转入小鼠胚胎;二是通过脱核胞质体与胚胎干细胞融合,再将胚胎干细胞显微注入小鼠囊胚,从而形成嵌和鼠;三是将脱核胞质体与小鼠胚胎直接融合而产生的转线粒体小鼠。随着越来越多线粒体相关疾病的发现,各种不同线粒体疾病的转线粒体小鼠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提取海南产桶形芋螺线粒体基因组完整DNA (mtDNA),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以桶形芋螺腹足肌肉、毒腺和肝胰脏三个不同组织为材料,分别采用改进高盐沉淀法、细胞器/磁珠法和试剂盒提取三种方法,提取桶形芋螺mtDNA,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提取mtDNA的纯度和浓度进行测定。以coxⅠ-rRNA小亚基基因和α-芋螺毒素基因设计引物,通过PCR反应来确证所提取的DNA确实是mtDNA。试剂盒法提取肝胰脏、高盐沉淀法提取肝胰脏和腹足肌肉组织这三种方法的产率很高,分别为44.4μg/mg、43.3μg/mg和32.6μg/mg。A260/280比值表明,改进高盐沉淀法提取毒腺和腹足肌肉组织,细胞器磁珠法提取腹足肌肉组织的mtDNA纯度很高。综合比较,采用改进高盐沉淀法,利用桶形芋螺腹足肌肉组织所提取的mtDNA产率高、质量好、纯度高。高质量芋螺mtDNA的获取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芋螺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和系统分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等植物的线粒体含有结构复杂的庞大基因组。线粒体DNA有较为特殊的重组行为和来源,也可向细胞核转移,在植物系统发育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闫华超 《生物技术通讯》2010,21(2):280-283,294
结合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目前动物线粒体基因序列的分析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应用较广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SSO)、DNA芯片、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竞争性寡核苷酸引物延伸(COP)等技术的原理、方法和适用范围,并对它们在线粒体基因的遗传、起源和进化等热点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