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几种较为常用的外源DNA导入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电击/聚乙二醇(PEG)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就其在抗性育种,控制发育和品质改良及生产药物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单概述,同时,对转基因沉默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技术在切花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尽管世界花卉市场上已有成千上万的品种,但是消费者仍在不断地寻求新产品,追寻新的颜色,奇异的花型,好闻的香气和更长的瓶插时间,作为种植者则要求品种有更好的农艺特性,例如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这要求育种家每年都要推出一些新品种。 常规育种是基于种内或种间杂交,如今大量新花卉品种的产生和新品性的导入仍依赖于这种育种方  相似文献   

3.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虫水稻进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转基因技术在水稻抗病、虫育种的研究得到广泛开展。人们利用转基因手段,已获得一批对病、虫害有一定抗性的水稻植株。并利用这些抗性植株转育得到了一批具有应用潜力的籼、粳稻栽培品系。但要将这些品系真正应用于商品化生产仍有一段距离。针对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并就水稻抗虫、抗病分子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同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转基因育种是通过基因转移方法创造玉米新种质或新品种。将转基因技术与玉米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能尽快地培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带来了育种水平的提高、创新和突破,加快了玉米育种进程。论述了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主要应用方法、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研究的日趋成熟,转基因技术在拓宽玉米种质资源、提高杂交种的抗逆性、抗病虫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植物基因工程的兴起,使特定的外源基因引入植物细胞成为可能。水稻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十几年来,水稻转基因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综述了水稻基因转化的方法、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及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后代中的遗传表达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水稻转基因技术的现状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植物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分子生物学对作物育种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植物基因组的研究、RFLP和PCR等辅助选择手段相比,转基因技术以其把外源基因主动导入、定向改造植物的优点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转基因技术使基因可以在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相互转移,克服了物种间的隔离,已成为一种新的育种手段。水稻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而且一直是我...  相似文献   

7.
植物转基因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使植物获新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应用转基因育种技术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营养品质、增加抗逆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通过Thomson Innovation(TI)专利平台数据库中相关专利的检索,利用专利计量学的方法,从专利申请数量、受理国家、申请机构、技术生命周期以及研发热点等方面对水稻分子育种技术国际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目前整体呈快速发展趋势,并已趋于成熟。其中,美国的申请量最多,是全球最受重视的技术市场。大型跨国公司不仅是全球最主要的专利申请主体,而且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活动也较为活跃。我国在水稻分子育种技术领域专利数量较多,并且具有一定优势,相关专利申请主体为科研机构和大学。对专利文献内容的深入分析表明,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挖掘和转基因技术是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当前的研发热点。  相似文献   

9.
美育出抗御多种恶劣环境的转基因水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病毒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都是极大的威胁,抗病毒疫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病,但目前几乎还不能对变异的传染病进行抗病毒治疗。尽管RNA干扰研究到目前才短短十几年,其作用机理已基本清楚。RNAi能够非常有效的抑制病毒体内复制,其介导的抗病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相继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抗疯牛病转基因羊和牛,抗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猪以及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转基因家蚕已经成功获得。尽管如此,目前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细胞水平及小鼠模型方面,获得的转基因动物种类和数量有限,但为培育动物抗病毒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的进步和成熟, RNA干扰技术将成为动物抗病毒育种中最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遗传》2008,30(2):224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水稻转基因技术、花药培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组辅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阐述了水稻产量性状、抗病虫性、抗逆性状、营养品质和特异种质的遗传研究及分子育种的最新进展、水稻基因设计育种数据库建设和水稻基因设计育种的展望,反映了在水稻分子育种方面获得的成果。全书共分12章,各章节前后呼应,  相似文献   

12.
AgBiotech 2004年21卷4期4页报道:Arcadia生物科学公司已将其转基因耐盐育种技术转让给Cal/west种子公司,允许这家公司利用这一技术培育耐盐苜蓿。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Cal/west公司独家拥有在世界范围内培育和销售含有Arcadia公司的耐盐基因的苜蓿种子的权利。目前,Cal/West公司已将这种耐盐的苜蓿种子销售至世界上的主要苜蓿种植国,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澳大利亚和中东国家。  相似文献   

13.
家畜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u DW  Zhu HB  DU WH 《遗传》2011,33(5):459-468
转基因技术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家畜基因组,使其获得新的可遗传性状,为培育优良家畜品种提供了革命性途径。DNA显微注射法和体细胞克隆法是制备转基因家畜最常用的方法。应用转基因技术可以进行家畜抗病育种(抗病毒、抗菌和抗寄生虫),改良家畜的生产性状(胴体组成、奶品质、产毛、繁殖力和生长速度),培育环保型家畜新品种。文章从动物转基因技术入手,阐明其在家畜品种改良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策略,并探讨家畜转基因育种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抗病转基因动物育种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相比,转基因动物育种具有诸多优点,利用该技术得到的转基因鼠、转基因羊、转基因牛等动物,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商业前景。本文从动物转基因技术入手,结合相关专利,分析了近几年转基因动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和趋势。重点从转基因动物育种在医药和农业上的应用,分析国内外目前的产业化状况。最后根据产业化中的一些问题及国内外差异,对我国转基因动物育种产业化提出建议,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水稻育种受困于选育周期漫长,培育一个品种,往往需要六七年,甚至十几年。能否把现有的单一育种技术加以综合运用,使其优势互补,从而加速育种进程呢?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的水稻育种科研人员,通过9年18代试验,根据常规杂交育种技术能促使基因重组,辐射诱变技术能诱导基因突变,花药培养技术能使基因型一次纯合稳定的理论,融杂交、辐射、花培技术为一体,把多学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对转基因水稻Bt63进行应用检测。研究表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转基因水稻Bt63特异性好,并且灵敏度达到0.01%(W/W),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可以在进出口检验检疫、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动物育种的EK细胞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9.
浅谈水稻超高产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超高主产育种继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后成为当前世界性热门课题,人们普遍认为这可能是水稻育种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人们迫切希望通过水稻超高产育种,带动水稻科技的超常规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增加水稻总产。1980年,日本首次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设...  相似文献   

20.
大豆转基因育种及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转基因作物种植已经成为全球普及最为迅速的生物技术.转基因大豆是目前种植区域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的大豆产量居世界第四位,但转基因大豆育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发展方面潜力巨大.我国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成果,借鉴国外转基因大豆的发展经验,立足本国实际,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下,建立和健全我国转基因大豆育种及其产业化发展体系,大力发展转基因大豆,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概述了我国转基因大豆的研究现状以及国际转基因大豆的研发趋势,分析了我国转基因大豆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