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山西省境内沿黄河一带采集到一些新的四足动物化石。在临县白道峪铜川组一段产出的化石中,至少有一种副肯氏兽和一种新的中国肯氏兽——白道峪中国肯氏兽(Sinokannemeyeria baidaoyuensis sp.nov.)。新种以其前额骨向前延伸到达鼻孔后凹一线的特征区别于其他中国肯氏兽。这一材料的长牙未被前颌骨完全包裹,可能是不正常发育所致。在柳林的二马营组地层中识别出不同于中国肯氏兽和副肯氏兽的第三个肯氏兽属。这些新发现增加了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带的组分以及时代延限。  相似文献   

2.
近几十年,华北的二马营组上部地层以产出中国肯氏兽–山西鳄四足动物化石组合而闻名。最近在山西临县白道峪于上覆的铜川组一段发现了中国肯氏兽。本文描述了同一地点同一层位产出的主龙型类化石,包括一具山西鳄的部分骨架以及一些可以归入suchian的主龙类。它们是铜川组一段首次记述的主龙型类。最有鉴定特征的suchian材料包括一个大的髂骨以及一个小的、形状很奇特的、可能是跟骨的骨骼。髂骨可能可以归入一个奇异的波波龙类(poposauroid)。因为中国肯氏兽与山西鳄同时出现在白道峪,表明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可以向上延伸到铜川组一段。髂骨与跟骨大小悬殊,可能代表两个从未在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报道过的物种。白道峪发现了特化的波波龙类,支持了波波龙类在中三叠世大量分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华北的二马营组上部地层以产出中国肯氏兽-山西鳄四足动物化石组合而闻名.最近在山西临县白道峪于上覆的铜川组一段发现了中国肯氏兽.本文描述了同一地点同一层位产出的主龙型类化石,包括一具山西鳄的部分骨架以及一些可以归入suchian的主龙类.它们是铜川组一段首次记述的主龙型类.最有鉴定特征的suchian材料包括一个大的髂骨以及一个小的、形状很奇特的、可能是跟骨的骨骼.髂骨可能可以归入一个奇异的波波龙类(poposauroid).因为中国肯氏兽与山西鳄同时出现在白道峪,表明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可以向上延伸到铜川组一段.髂骨与跟骨大小悬殊,可能代表两个从未在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报道过的物种.白道峪发现了特化的波波龙类,支持了波波龙类在中三叠世大量分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新疆吐鲁番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肯氏兽类一新材料 ,它与短吻副肯氏兽(Parakannemeyeriabrevirostris)正模特征相似 ,确定二者为同种。将中国已知的中国肯氏兽及副肯氏兽属的所有种进行支序分析 ,发现短吻副肯氏兽与中国肯氏兽及副肯氏兽属的其他种构成姊妹群。在与肯氏兽类其他相关属比较的基础上 ,建议以短吻种为基础建立一新属 :西域肯氏兽 (Xiyukannemeyeria)。  相似文献   

5.
正如今一提到山西地质博物馆,在全国地质专业类博物馆界已小有名气。山西地质博物馆展陈的最大特色是古生物展厅,而古生物厅的突出亮点是早中三叠世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中国肯氏兽动物群是指中国北方早中三叠世以兽孔类和原始主龙类为主体的四足类动物群。为了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我们同时将我国南方中晚三叠世的关岭生物群以及相近的海生爬行动物作了"南海北陆"的对比展示,着实给观众提供了十分丰盛的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6.
<正> 肯氏兽类在我国产出相当丰富,过去曾发现于山西二马营组的上部和新疆小泉沟群的下部,化石计有两属六种,时代均为中三迭世。近年,地质科学院程政武在陕西府谷县二马营组底部发现一十分完整的肯氏兽头骨,另立一新属,命名为戏楼沟陕北肯氏兽Shanbeikannemeyeria xilougouensis(尚未发表)。内蒙地区过去从一些破碎的牙齿及骨片上也确定过存在肯氏兽类。我所二、三迭纪组一九七六年野外工作期间在内蒙伊克昭盟准格尔旗布尔洞公社采到一具不完整的肯氏兽骨架(包括头骨),现报道如下。依据化石的  相似文献   

7.
1963年在新疆阜康曾经发现过肯氏兽的材料,这批化石中有被称为“九龙壁”的一群个体。这些化石曾被归入副肯氏兽属,命名为短吻副肯氏兽(Parakannemeyeria brevirostris)(孙艾玲,1978)。最近依据这个种建立了一个新属:西域肯氏兽(Xiyukannemeyeria),于是新疆的肯氏兽与华北的肯氏兽就没有相同属了(刘俊、李锦玲,2003)。  相似文献   

8.
自許耐首次发表了在中国发見的迷齿兽以来(1958),我們陆續累积了一些这一类化石的材料。虽然这些材料也很破碎,但还有必要把它們記述一下,以补足武乡、榆社区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羣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2012年在山西柳林三交二马营组上部采集的一个兽头类下颌标本,将其命名为幻阔齿兽三交种(Nothogomphodon sanjiaoensis sp.nov.)。新种以下列特征区别于属型种N.danilovi:齿骨下缘起伏,犬齿基部卵圆形,犬齿与第一犬后齿间有显著间隙,犬后齿后缘无辅助齿尖。幻阔齿兽以其特殊的犬后齿形态与具裂齿的基干犬齿兽相似,它也是已知的唯一一类具有这种复杂裂齿齿系的兽头类。将俄罗斯的引鳄动物群与中国的肯氏兽-山西鳄组合带进行比较发现,幻阔齿兽是二者唯一共有的属,而中国的二马营组与克拉玛依组却没有共享的属。  相似文献   

10.
正山西,三晋之地,素有"表里山河"之称,东西被太行山和吕梁山环抱,汾河裂谷贯穿南北。山西境内各地质时代的沉积地层分布齐全,仅缺失泥盆系与志留系。1929年,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者——杨钟健第一次到山西,在骡背上发现了大量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1937年,杨钟健第一次记述了山西的基干下孔类化石——皮氏中国肯氏兽;1955年至196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发掘队在山西发掘了大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在山西三迭纪的地层中获得了大量爬行动物化石,这是一个以肯氏兽类为主的动物羣,其中除了假鱷类、肯氏兽类以及原始爬行动物的柸龙类外,还有犬颌类和小型二齿兽类。关于这个动物羣的研究工作,除了个别的已有报导外,目前还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2.
正在山西地质博物馆众多藏品中,位于古生物展厅中由中三叠世爬行动物组成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些珍贵的化石标本,均是山西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山西榆社、武乡、吉县等地发现的,这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又当属由11条择义王氏鳄组成的一幅生动的画卷——"最后的晚餐"。这是一块面积不足1平方米的岩板,上面密集地布满了择义王氏鳄化石,仔细一数竟能辨认出11条个体,更难得的是每一条都栩栩如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龙的故乡,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全国各地有关龙的民间传说举不胜举,就连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古代脊椎动物化石,也称龙骨。你可能看过有关龙的绘画和雕刻,但却不一定见过“龙”的化石。正逢龙年到来之际,中国科学院为了让首都人民一睹“龙”的雄姿,特意在春节期间举办了《史前龙展》。这次展览规模宏大,包括有六十件馆藏标本,如名闻遐迩的准噶尔翼龙、中国肯氏兽、山西(鱼噩)、鹦鹉嘴龙、蒙古雷兽和小巨犀;有巨大的蜥脚类马门溪龙、禄丰龙和酋龙;更有板块学说的重要证据之一——二齿兽等。其中大都是未曾与观众见过面的稀世珍宝。这次展览期间,观众以极大的兴趣亲眼目睹,盛赞  相似文献   

14.
报道并描述了一件来自甘肃临夏盆地的中间乌米兽(Urmiatherium intermedium)头骨化石新材料,该材料产自柳树组上部,属于晚中新世晚期杨家山动物群。中间乌米兽是一种大型的晚中新世牛科动物,角心特化,短且呈薄板状,并且在基部相互靠近。在角心前后方的额骨和顶骨上,发育大片赘生骨疣,这些骨疣与角心一起,合称角器。20世纪初,步林报道了中国北方晚中新世地层中的大量中间乌米兽化石,包括产自山西保德和甘肃庆阳的20多件头骨以及很多破碎的齿列和骨骼。本文报道的乌米兽头骨化石是乌米兽在甘肃临夏盆地的首次发现,将其在中国北方的分布向西扩展到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带。乌米兽被普遍认为与近旋角羊(Plesiaddax)、和政羊(Hezhengia)和柴达木兽(Tsaidamotherium)等晚中新世"麝牛类"牛科动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其系统发育地位仍存有争议。相比其他晚中新世"麝牛类"牛科动物,乌米兽的分布较广,从伊朗至中国北方都有分布,但它鲜与其他晚中新世"麝牛类"牛科动物伴生。在临夏盆地,与其伴生的牛科动物目前仅发现中华羚(Sinotragus)一种。  相似文献   

15.
四足动物组合带是全球陆相三叠系对比的有力手段,但是迄今为止中三叠世的四足动物组合尚没有可靠的时间框架。报道了5个采自二马营组和铜川组,与四足动物化石共同产出的火山凝灰岩样品的锆石化学剥蚀-热电离质谱法年龄。结果表明中国肯氏兽动物群时代为安尼期晚期,而永和鳄的时代为拉丁期早期。通过生物地层对比,这一结果还为其他中三叠世的四足动物组合,如南非的犬颌兽带上部、俄罗斯的引鳄动物群以及新疆的克拉玛依组提供了准确的年龄。鄂尔多斯盆地下中三叠统界线应低于二马营组底界。  相似文献   

16.
正山西省位于古老的华北板块,自二叠纪(距今2.99~2.52亿年)至今,其境内的陆相地层中保存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这其中,尤以二叠-三叠系的早期四足类以及新生界的古哺乳动物倍受瞩目,例如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保德三趾马动物群等动物群在国际学术界颇负盛名,而对山西省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几乎是与古脊椎动物学这一学科在中国的诞生、发展和进步同步进行的。早在1920~1921年,即有奥地利古生物学家  相似文献   

17.
赵福瑜 《化石》2007,(3):19-21
地球上十二属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存在决定意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思想)意识。人类产生“十二兽”观念并制订,实行十二兽历法,正是人类自身起源于“十二兽”的先祖这一客观事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十二兽:我国又称十二禽,十二属,十二物,十二生肖等。所谓十二兽,我国汉族是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让我们从十二兽历法的产生和起源来探讨地球上十二属种动物(十二兽)的先祖与人类进化的关系。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各有其“十二兽历法”,内容上大同小异。中国汉族:鼠,牛,虎,兔,龙,蛇,…  相似文献   

18.
兽类资源指的是毛皮兽、食用兽、药用兽、香料动物、实验动物和观赏动物. 毛皮兽黄鼬毛皮年产量250万张左右,鼬獾毛皮50-70万张,赤狐、豹猫、麝鼠、旱獭、松鼠等年产皮毛均在10万张以上. 药用兽过去年产麝香1700多公斤,相当于年捕杀30-40万头麝,现在麝的数量已明显下降.穿山甲  相似文献   

19.
1964年本所在新疆的考察队,于吐鲁番桃树园子发现了一些大头龙化石。这些化石虽然比较破碎,但也保存一些可供鉴定的特性。一共有四个标本,全是地面采的,但相距不远,可能属于一个个体。在新疆甚至整个西北讲,这是第一次关于大头龙的发现,很有意义,特在本文加以叙述。照野外观察,这些化石是和肯氏兽一类的化石共生的,这可以帮助说明含化石层位的年代。标本记述  相似文献   

20.
江南 《生命世界》2009,(1):76-77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之间建立友善关系,双方必须彼此了解才行。这种了解的方式,也叫"禽言兽语"。科学家发现,海洋动物尤其是海兽不仅存在着"语言",而且还有不同的"方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