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真菌耐药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真菌对氟康唑等氮唑类药物的耐药性最为严重,成为临床抗真菌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对于耐药真菌的治疗,往往采用加大剂量或联合用药的方法.此外,文献报道了一些植物提取物、小分子化合物能显著增强抗真菌药物对耐药真菌的敏感性,两个药物的协同作用有望成为治疗耐药真菌的新策略.该文结合近几年的研究报道,简要综述了抗真菌药物增效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真菌感染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但现有抗真菌药物种类依然非常少,并且耐药现象的出现使临床可选择的抗真菌药物变得更加有限.因此,对新的抗真菌药物的开发迫在眉睫,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型高效的抗真菌药物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有助于扩大治疗真菌感染疾病的可选药物种类,减少耐药的发生.该文归纳现有报道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根据其不同来源及不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阐明不同类别天然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高效抗真菌药物提供前体结构及抗真菌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真菌耐药问题的日益加剧,许多学者尝试从药用植物中筛选出对抗真菌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药物.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源性抗真菌药增效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耐药真菌病的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价廉的抗真菌药增效剂.  相似文献   

4.
目前临床上治疗曲霉感染的药物主要有三唑类、多烯类和棘白菌素类,这些药物对控制曲霉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抗真菌药耐药报道逐年增多,为提高临床疗效和避免曲霉耐药的发生,需要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或者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研发新药周期长和成本高,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着眼于联合用药防治曲霉感染。抗真菌药物之间的联合用药,棘白菌素联合三唑类或多烯类药物可产生协同效应,多烯类联合三唑类药物产生拮抗作用,而抗真菌药物和非抗真菌药之间的联合用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由于唑类药物长期使用,真菌耐药性及其交叉耐药现象不断出现,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威胁。近年来提出新型抗真菌药物的新靶点,并研发出具有高活性强、强疗效的抗真菌药物。本研究对近年来新型抗真菌药的种类、结构和特点进行阐述,并介绍不同型药物对真菌的细胞壁、细胞膜、蛋白质合成、呼吸链等作用新靶点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白念珠菌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免疫受损人群不断增多,该人群念珠菌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分离到的白念珠菌耐药株增多,有关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的研究又有了进一步的进展。就白念珠菌对唑类、多烯类、5-氟胞嘧啶、棘白菌素类等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一种机会性致病酵母菌,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中引发致命感染[1]。唑类抗真菌药物中,特别是氟康唑, 由于其疗效好、毒性小,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最多。然而,伴随着氟康唑广泛应用于白念珠菌感染,使得白念珠菌耐药率问题显著增多,不利于疾病治疗[2]。在临床治疗中,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总是滞后于耐药性的增加,有效的抗真菌药物相对较少。近年来,研究者通过使用药物联合来克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真菌感染发病率明显升高,当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真菌药物都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且出现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研发新的、高效、安全的抗真菌药物成了当务之急。现着重对抗真菌药物的几个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包括真菌细胞壁、延长因子以及双组分信号转导蛋白等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侵袭性念珠菌病治疗困难、死亡率高,是临床一大难题。氟康唑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一线用药,但近年来耐药菌株逐渐增多,治疗困难。因此,开发新的有效抗真菌药物或发现可提高现有抗真菌药物活性的化合物十分必要。通过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我们发现TOR通路抑制剂ridaforolimus具有抗念珠菌作用。随后我们通过纸片法及微量液基稀释法评价该化合物单独或与氟康唑联合对念珠菌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ridaforolimus对念珠菌有杀伤作用,在与氟康唑联合时增强了氟康唑的抗念珠菌能力,逆转了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并将氟康唑由抑菌剂转化为杀菌剂。本研究为ridaforolimus作为新型抗真菌药及氟康唑增敏剂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其已日益成为一些重要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其中,白念珠菌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虽然目前有多种抗真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但其耐药现象愈来愈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来有关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有了较新的进展.该文就新发现的白念珠菌的耐药机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刘静  郑秋实  黄广华 《菌物学报》2020,39(11):2014-2024
随着HIV感染患者的增多、器官移植、放疗化疗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念珠菌感染趋势发生了明显变化,除白念珠菌外,光滑念珠菌在临床上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成为第二常见的侵袭性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通常对一线抗真菌药物高度耐药,由于目前治疗策略匮乏,其造成的系统感染死亡率可高达50%。为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光滑念珠菌的认识,研发遏制其感染的诊疗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光滑念珠菌的流行病学、毒力因子以及耐药机制等方面的进展,为国内同行深入探究其耐药特性和致病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白念珠菌是侵袭性念珠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其耐药问题使临床治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白念珠菌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药物靶点突变或上调、药物外排增加、生物被膜形成等,近年来代谢调节、线粒体功能改变、选择性剪切等机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了解白念珠菌耐药机制有助于探索研究全新结构的抗真菌药物和开发更多有效的抗耐药真菌策略。该文就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是住院患者特别是免疫力低下患者重要的感染性疾病。抗真菌药物治疗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但抗真菌药物的种类非常有限,并已出现了多种药物耐药。棘白菌素类药物能够抑制真菌特有的葡聚糖合成酶,因此毒力低、临床疗效好,是治疗IC的一类关键药物。但近几年棘白菌素耐药有上升趋势,并常常表现为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FKS突变、细胞压力应答、生物膜等。预防用药、腹腔念珠菌病、定植等是导致棘白菌素耐药的危险因素。了解念珠菌棘白菌素耐药的机制和危险因素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制定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分子诊断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陧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准确诊断对于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高抗真菌疗效至关重要:另外,及时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以减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降低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的菌株越来越多,耐药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前真菌感染,特别是免疫缺陷患者中侵入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增加,但现有抗真菌药物可选择范围小、毒副作用大而且耐药情况日渐严重。联合用药这一概念的提出,给耐药株及严重性真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并且已在临床中广泛运用。该文对不同种类抗真菌药物联用的研究成果及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山苍子油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苍子油是从中药山苍子中提炼的精油,一直作为香料供应市场,近几年研究表明山苍子油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针对近年来真菌病发病率升高、真菌耐药性增加及抗真菌药物毒副作用多等现象,开发研究一种高效、广谱、较少耐药、价格低廉的抗真菌药物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抗真菌中药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医药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山苍子油抗真菌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新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死亡率最高达90%,其中,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nvasive candidiasis,IC)排在首位[1]。随着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在临床的大量应用,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和器官移植等存在免疫缺陷人群的不断增多,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三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等)出现严重的耐药现象[1-3],常导致抗真菌治疗失败,因此急需研发及寻找新型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现象日益突出,然而临床上行之有效而且安全的抗真菌药物数量却捉襟见肘.因此寻找新的抗真菌药物是目前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舍曲林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临床上常用于抑郁症、强迫症及经期综合症等的治疗.10多年前,有学者发现其对念珠菌及曲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对舍曲林的抗真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就舍曲林的抗真菌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的普遍开展以及AIDS患者的逐年增加,各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日益增多。抗真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得真菌耐药现象日渐严重。大量研究表明,耐药真菌细胞膜上外排转运蛋白的过量表达对抗真菌药物耐药形成起到重要作用。ATP结合盒式蛋白(ABC转运体)和易化扩散载体超家族蛋白(MFS转运体)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本文从ABC及MFS转运体的结构和功能出发,分析其在抗真菌药物耐药形成中的作用,并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