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异亮氨酸L—ィンロィシンL—Isoleucine H H H_5C_2—C—C—COOH CH_3NH_2 C_6H_(13)NO_2:131.17 本品干燥后测定含量,含L-异亮氨酸(C_6H_(13)NO_2)98.5%以上。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本品稍难溶于水,难溶于冰醋酸,几乎不溶于乙醇或乙醚。本品水溶液(1→100)的pH约为6。鉴别(1)本品0.3g,加水10ml,加  相似文献   

2.
以黄色短杆菌BF420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和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处理后,获得一株甲硫氨酸缺陷(Met-)及抗α-氨基丁酸(α-AB)的L-异亮氨酸产生菌BM2610,该菌株在未进行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能够积累L-异亮氨酸的量为7.12g.L-1,比出发菌株BF420提高了122.5%。  相似文献   

3.
异亮氨酸对鳜mTOR信号通路及氮代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脑室注射异亮氨酸, 探究短期内异亮氨酸对鳜(Siniperca chuatsi)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信号通路及氮代谢影响。结果显示: 脑室注射异亮氨酸后, (1)促进鳜氨氮排泄; (2)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DH)、谷草转氨酶基因(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GOT)和腺苷酸脱氨酶基因(Adenosine monophosphate deaminase, AMPD)氮代谢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性上调(P<0.05); (3)鳜血糖含量在0.5h显著性降低(P<0.05); (4)激活了鳜肝脏mTOR信号通路, 促使下游分子核糖体蛋白S6磷酸化(P<0.05)。结果表明: 异亮氨酸能够激活鳜肝脏mTOR信号通路, 介导氨基酸代谢, 提高鳜氮代谢基因的转录水平, 促使氨氮排泄增多。  相似文献   

4.
旨在选育L-异亮氨酸高产大肠杆菌.以大肠杆菌K12(Met-)为出发菌株,经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通过微生物高通量液滴培养系统(MMC)筛选,以α-氨基丁酸(α-AB)抗性为筛选标记,得到一株高产L-异亮氨酸的突变菌株大肠杆菌NXU12,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发菌株大肠杆菌K12(Met-...  相似文献   

5.
L-异亮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合成一分子L-异亮氨酸需要消耗四分子NADPH。因此,提高胞内NADPH浓度是提高L-异亮氨酸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乳糖发酵短杆菌JHI3-156中过量表达酿酒酵母的NADH激酶编码基因POS5△MTS,发酵48 h表达菌株JHI3-156/pDXW-10-POS5△MTS的胞内NADP~+浓度增加了27μmol/L(17%),NADPH浓度增加了36μmol/L(96%);发酵72 h后L-异亮氨酸产量是(3.02±0.52)g/L,比对照菌(1.96±0.04)g/L提高了54%。本研究表明,过表达POS5△MTS基因能提高NADPH的供应,促进了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6.
L—异亮氨酸发酵对氧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勇  陈雅丽 《生物技术》1998,8(1):26-28
L—异亮氨酸主要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是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合理地供氧L—异亮氨酸产酸多,杂氨基酸量低.以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为菌株,在71自动控制发酵罐中分批培养,在1.0—1.5vvm通气量范围内,测得了L—异亮氨酸发酵的多项参数,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及控制手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工业发酵过程中继续提高发酵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DL-异亮氨酸为原料经过乙酰化、氨基酰化酶拆分和水解制备D-异亮氨酸.使乙酸酐与DL-异亮氨酸在0~10℃下反应生成乙酰-DL-异亮氨酸,在氨基酰化酶的作用下,温度为37℃搅拌反应3d处理得到L-异亮氨酸和乙酰-D-异亮氨酸,乙酰-D-异亮氨酸经过盐酸水解得到D-异亮氨酸,收率为97.4%,光学纯度达到98%以上.另...  相似文献   

8.
【背景】L-异亮氨酸(L-isoleucine,L-Ile)和L-别异亮氨酸(L-allo-isoleucine,L-allo-Ile)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对同分异构体。抗感染抗生素Desotamides结构中含L-别异亮氨酸结构单元,其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氨基转移酶DsaD和异构酶DsaE可以协作催化L-异亮氨酸和L-别异亮氨酸相互转化。【目的】通过理性设计,使氨基转移酶DsaD和异构酶DsaE融合表达,研究融合蛋白DsaDE催化异亮氨酸和别异亮氨酸相互转化的功能。【方法】利用PCR分别扩增dsaE基因编码区DNA片段、以及含dsaD基因编码区和114个碱基接头序列的DNA片段dsaD-linker,利用酶切位点KpnI将dsaE和dsaD-linker相连,形成das DE重组序列,并克隆至pET28a(+)中,将重组质粒pET28a-dsaDE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进行融合表达,利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DsaDE;分别以L-异亮氨酸和L-别异亮氨酸为底物进行融合蛋白的体外酶活性检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酶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结果】PCR验证、酶切验证以及测序结果证明pET28a-dsaDE重组载体具有正确序列;N-末端和C-末端融合6个组氨酸标签的融合蛋白DsaDE在E. coli BL21(DE3)中获得可溶性表达,经Ni-NTA亲和层析法一步纯化获得纯度约95%的融合蛋白,纯化的融合蛋白DsaDE具有较好的活性,能够催化L-isoleucine和L-allo-isoleucine间的相互转化。【结论】氨基转移酶DsaD和异构酶DsaE成功融合表达,经一步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即可获得纯度较高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同时具有氨基转移酶和异构酶的活性,为进一步研究L-别异亮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NAD激酶催化辅酶Ⅰ[NAD(H)]发生磷酸化,转变成辅酶Ⅱ[NADP(H)],而还原态辅酶Ⅱ(NADPH)是L-异亮氨酸合成的必要辅因子。为了提高NADPH的供应,首先克隆了谷氨酸棒杆菌NAD激酶基因ppnK,并利用大肠杆菌-棒状杆菌诱导型穿梭表达载体pDXW-8和组成型穿梭表达载体pDXW-9在L-异亮氨酸合成菌——乳糖发酵短杆菌JHI3-156中进行表达。摇瓶发酵后,ppnK诱导表达菌JHI3-156/pDXW-8-ppnK的NAD激酶酶活(4.33±0.74 U/g)比pDXW-8空载菌提高了83.5%,辅酶Ⅱ与辅酶Ⅰ的比例提高了63.8%,L-异亮氨酸产量(3.86±0.12 g/L)提高了82.9%;ppnK组成表达菌JHI3-156/pDXW-9-ppnK的NAD激酶酶活(7.67±0.65 U/g)比pDXW-9空载菌提高了2.20倍,辅酶Ⅱ与辅酶Ⅰ的比例提高了1.34倍,NADPH含量提高了21.7%,L-异亮氨酸产量(2.99±0.18 g/L)提高了41.7%。这说明NAD激酶有助于辅酶Ⅱ的供应和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这对于其他氨基酸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遗传工程细菌进行好气发酵,生产出了L-异亮氨酸,比传统用的人工诱变法获得的突变株的产率高。本专利提供的方法,是把含有短杆菌(Breoibacterium)或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L-异亮氨酸产生菌染色体DNA的重组质粒,插  相似文献   

11.
异亮氨酸质量标准①—译自《BP93版》曾祥群江西鹰潭市生物化学制品厂C6H13NO2:131.273-32-5[定义]异亮氨酸是(2S,3S)-2-氨基-3-甲基戊酸,以干燥品计,其含C6H13NO2不得少于98.5%,不得高于101.0%。[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 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是结构类似的氨基酸,因为在它们的碳链中都有分支,总称这三种氨基酸为分支氨基酸或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o amino acids,简写符为号BCAAS)。亮氨酸和甘氨酸是在1820年最早发现的氨基酸。到三十年代后才了解到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对人来说是必需氨基酸。近年来,临床已广泛应用氨基酸输  相似文献   

13.
海洋细菌Pseudomonas sp.抗菌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海洋细菌Pseudomonas sp.发酵液中分离鉴定9个环二肽和2个苯环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环(酪氨酸-脯氨酸)(1),环(酪氨酸-异亮氨酸)(2),环(苯丙氨酸-脯氨酸)(3),环(缬氨酸-脯氨酸)(4),环(异亮氨酸-脯氨酸)(5),环(亮氨酸-脯氨酸)(6),环(丙氨酸-脯氨酸)(7),环(缬氨酸-丙氨酸)(8),环(丙氨酸-亮氨酸)(9),对羟基苯甲醛(10),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11).其中化合物1~4对多种海洋细菌显示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依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通过鲎试剂的干扰试验,研究注射用氨基酸原料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结果在2~16倍稀释级下,L-缬氨酸(c=2.5%)和L-异亮氨酸(c=2.5%)对鲎试剂无干扰,检测细菌内毒素的鲎试剂灵敏度≤5.0×102EU.L-1,而在16倍稀释级范围内,L-脯氨酸(c=4.5%)和L-亮氨酸(c=2.0%)对鲎试剂检查法有抑制作用。结论为注射用L-异亮氨酸和L-缬氨酸用灵敏度为5.0×102EU.L-1的鲎试剂检查其细菌内毒素方法可行,可以代替家兔法检查热原。  相似文献   

15.
将L-异亮氨酸生产菌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YILW)苏氨酸脱水酶(threonine de-hydratase,TD)的编码基因ilv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及进行初步的酶学性质研究。分别以C.glutamicum ATCC13032、YILW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出苏氨酸脱水酶的编码基因ilvA,测序获得编码序列。利用质粒PET-His将该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重组表达、金属螯合纯化,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C.glutamicum YILW编码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ilvA序列相差5个碱基,相似度为99.6%,第383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酶学性质研究表明:重组酶YilwTD最适反应温度为32℃,在20~55℃范围内该酶较稳定,最适pH为6.7,该酶底物专一性强,对最适底物苏氨酸的米氏常数Km=8.32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3.18×104U/mg,与野生型酶相比,突变(F383V)后可显著降低终产物对酶的反馈抑制作用。为揭示突变对苏氨酸脱水酶活性的影响及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L-异亮氨酸生产菌,提高L-异亮氨酸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干燥技术对金银花药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干燥、蒸后烘干、烘干和晒干等6种干燥技术对大白期金银花花蕾外观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微波干燥、蒸后烘干和冷冻干燥所获得的金银花外观品质好;(2)从水溶出物量和醇溶出物量上看,微波干燥、蒸后烘干和晒干技术所获得的溶出物量高;用比色法和HPLC法检测显示,蒸后烘干样品中有效成分———绿原酸、总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微波干燥法,而烘干样品中含量最低;(3)不同干燥技术对金银花中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以及对药用有效成分的影响不同,因此金银花作为药材使用时应选择蒸后烘干技术进行初加工;(4)晒干、冷冻干燥和微波干燥3种干燥方法对金银花挥发油主要组分种类没有产生影响,但相对质量分数仍有明显差异,只有晒干的金银花挥发油中检测出了9,19-环化-羊毛甾烯醇,而微波干燥的样品中维生素E含量最高,挥发油中γ-5-谷甾烯-3-醇、5,2-豆甾二烯-3-醇、菜籽甾醇相对含量较其它方法明显高出很多.因此,蒸后烘干和微波干燥技术可作为规模化干燥加工金银花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不同演替阶段的人工生物土壤结皮其光合和固氮酶活性恢复过程对干燥时长的响应.生物土壤结皮通过人工接种丝状土壤蓝藻诱导形成,并根据藻类和苔藓丰度的不同划分为蓝藻结皮、藻-藓结皮、藓-藻结皮和苔藓结皮等4个演替阶段.经不同时长干燥处理的结皮,复水后测定其光合活性(F_v/F_m)和固氮酶活性(NA)的恢复过程.结果表明,苔藓结皮F_v/F_m的恢复速率与干燥时长呈负相关,但其他演替阶段结皮的F_v/F_m恢复速率几乎不受干燥时长的影响.早期演替阶段的结皮(藻结皮、藻-藓结皮和藓-藻结皮)显示出相同的NA活性恢复模式和不同的NA速率,而苔藓结皮NA活性的恢复较慢.光照条件下,干燥时长不超过8天时,则干燥时间越长,早期演替阶段结皮的NA活性越低,但在此较短的干燥时长范围内,苔藓结皮NA活性的恢复并不受干燥时长的影响;黑暗条件下,不同演替阶段结皮干燥两天后固氮酶活性均较低.相反,较长时间的干燥后(4~6个月),所有结皮均恢复了较高的NA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的人工生物土壤结皮其生理活性对干燥有不同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产品介绍     
产品介绍罗布麻干浸膏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ApocymumventumL.的干燥叶,经水煎提、浓缩、喷雾干燥而制成的粉末状干浸膏。本品为棕褐色粉末。其药理作用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降血压、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增加肾上腺素、抗炎、抗辐射、抗衰老...  相似文献   

19.
证实了甘氨酸与L-异亮氨酸对大肠杆菌表达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CatO_2ase)的促进作用和甘氨酸促使该酶分泌至胞外培养基中的作用.产酶量高低和分泌量多少与培养基种类、甘氨酸和L-异亮氨酸的浓度以及培养时间等因素有关.在甘氨酸存在的情况下,胞壁对溶菌酶的敏感性有所增加,超微形态似有变化,还存在其他物质的伴随分泌,故甘氨酸可能是引起细胞壁结构的改变而导致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等胞内容物被动分泌至胞外.  相似文献   

20.
通过 5L自控发酵罐发酵实验 ,结合发酵过程中菌生长形态的变化 ,对L -异亮氨酸补料分批发酵进行研究 ,研究了环境因素对黄色短杆菌 (Brevibacteriumflavum)TJCN - 1的影响 ,优化出发酵最佳控制条件 ,提出分阶段发酵控制模式 ,对L -异亮氨酸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