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变p53功能研究新进展与个性化的肿瘤治疗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SQ  Jia ST  Luo Y 《遗传》2011,33(6):539-548
p53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的一种抑癌蛋白,最新研究仍在不断地揭示p53在调控机体代谢、生殖方面的新功能。同时,也揭示了不同p53突变蛋白的获得性新功能在肿瘤发生中的促进作用。这些研究对于了解p53突变的个性化新功能,寻找再激活野生型p53,校正突变p53的新途径奠定了基础,不同突变p53蛋白的个性化治疗将是未来肿瘤治疗的热点。文章综述了已发现的一些突变p53的获得性新功能,及针对不同的p53功能缺陷进行的p53蛋白功能再激活的策略:通过小分子或多肽再激活肿瘤细胞中的p53突变蛋白的野生型功能;通过重组的腺病毒在肿瘤细胞中表达野生型p53蛋白;通过抑制MDM2与p53的相互作用稳定野生型p53蛋白。对p53不同位点突变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寻求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p53蛋白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发挥肿瘤抑制功能。突变后的p53蛋白不仅具有显性负性效应(dominant negative effect,DN)抑制野生型p53蛋白功能,而且还通过功能获得性效应(gain of function,GOF)调节细胞代谢、侵袭、迁移等方式促进肿瘤的发生。p53蛋白在超过50%的肿瘤组织中发生突变,是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一个特异性药物靶点。因此,针对突变p53蛋白开发新型抗癌药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由于突变p53蛋白表面较为光滑,缺乏药物结合口袋,使其被认为是一个不可成药的靶点。随着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突变p53蛋白结构的深入了解,许多靶向突变p53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被报道并在体外展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多款基于突变p53蛋白研发的化合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就靶向p53蛋白治疗肿瘤的直接和间接策略进行综述,重点针对突变p53蛋白重激活剂与降解突变p53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作用机制进行梳理,以期为后续开发靶向突变p53蛋白药物的创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CC组织中的核心蛋白、突变p53、Mdm2、Bcl-2的表达以及其相关性,探讨HCV核心蛋白是否有可能促进p53突变、Mdm2和Bel-2的表达.方法:收集手术切除HCC组织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HCC组织核心蛋白、突变p53、Mdm2、Bel-2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及临床联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C蛋白、p53、Mdm2和Bcl-2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5%、47.6%、75.6%、83.3%;4组强度等级资料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H=19.01,差异性显著(p=0.000),Mann-Whimey U test:C蛋白和p53、Mdm2、Bcl-2蛋白问的P值分别0.43、0.009、0.00;C蛋白与突变p53、Bcl-2阳性强度两者间相关性检验P值分别为0.000、0.914,相关系数rs分别为0.67、0.08;突变p53与Mdm2、Bcl-2两者相关性检验P值为0.000、0.27,相关系数rp为0.72、0.32.结论:在HCV核心蛋白表达的HCC中核心蛋白可能促进野生型p53突变和表达;突变p53很可能促进Mdm2的表达;核心蛋白和突变p53都有可能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HCV相关的HCC中这些蛋白的变化很可能促进肝细胞增殖或恶性生长.  相似文献   

4.
p53与细胞周期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53蛋白首先在SV-40转染的小鼠细胞中发现,继之在不同类型的转化细胞系中也被检测到。进一步研究证明它还存在于正常细胞和组织中,但与转化细胞相比其含量要低得多。 1988年Levine和Oren等报道了第一个被鉴定的p53突变型p53 Vall 35。以后,人们在转化细胞中检测到各种类型的p53突变型。为了有效地研究p53蛋白,已发展了很多识别p5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有的具有种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ー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将ー种名为小菌素的抗菌蛋白引入到肠道发炎的小鼠机体中或许就能够降低小鼠肠道的发炎程度,同时研究者还发现小菌素或许能够调解肠道中不同类型细菌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们进行了很多研究来理解引发肠道易激综合症的因子道易激综合症包括了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等多种类型的疾  相似文献   

6.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能诱导肿瘤细胞恶性转化且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但HCMV编码的主要即刻早期调控蛋白IE86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发挥关键作用仍然未知。为探究IE86对基因修饰荷胶质瘤小鼠p53表达水平及恶性胶质瘤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本研究通过PCR技术鉴定基因修饰小鼠IE86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IE86和p53mRNA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TUNEL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IE86基因修饰小鼠模型;与IE86阴性组相比IE86阳性组p53表达水平上升(P0.05),但p21表达水平下降(P0.05);IE86阳性组细胞抗凋亡能力增强(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基因修饰的小鼠中IE86持续表达但p53转录活性的指示标志p21下调,且IE86可提高恶性胶质瘤细胞抗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7.
p53蛋白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是人体细胞内对抗癌症最有效的天然防御物质之一,同时也是最易发生突变的蛋白质之一。野生型p53蛋白能够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并广泛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这与它内在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分不开。因此,本文综述了p53蛋白个体结构域和全长蛋白质结构研究的概况,总结了p53突变与肿瘤发生的相关研究,同时还介绍了以p53为靶点的药物设计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有时被称为“基因组守护神”的肿瘤抑制蛋白p53,针对DNA损伤发生反应,要么停止细胞分裂,要么促使细胞凋亡。p53的反应通过阻止已发生恶性突变的细胞不停的生长,从而阻断肿瘤的结构形成。但是p53自身也对损伤敏感,这一点被认为利于半数癌症的生长,包括常见的一些癌症,如皮肤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现在,研究人员已鉴定了一种药物,能够保留一些变异的P53蛋白的正常功能,因此可能开辟出一条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肿瘤抑制因子p53主要作为转录因子发挥作用.当细胞受到诸如缺氧、DNA损伤等胁迫时,p53蛋白迅速在细胞内积聚并激活,从而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转录,导致细胞周期停顿、凋亡或衰老,避免细胞癌化.p53功能的失活往往导致癌症发生.编码p53蛋白的TP53基因的突变是p53失活的主要方式.突变型p53不仅失去抑癌作用,而且还具有...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至今为止对其的诊断、病理机制、治疗及预后已有一定的了解.一部分科学家的对乳腺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53在其发病机理、治疗、预后中的作用的探讨.p53是目前被广泛关注的肿瘤抑制基因,它所编码的转录蛋白因子主要调节一系列与细胞周期抑制、衰老、凋亡、DNA的修复、新血管生成的反应相关的基因.主要就近几年对乳腺癌的研究中,p5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p53做为分子标记在诊断和预后的意义,它的突变和等位基因的性质,以及以p53为基础的各种治疗手段中其与药物及其他基因最新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p5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野生型p53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其编码的蛋白P53相对分子质量为53×103,可刺激Cipt基因产生相对分子质量为21×103的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促使细胞通过细胞周期进入有丝分裂的酶的活性,进而抑制细胞生长表达而调控细胞生长,对于预防和治疗胆管癌、肝癌、胃癌等疾病有重要作用。我们在此简要阐述国内外对p53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结构、作用机制、检测、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NIRF(Np95/ICBP90-like RING finger protein)是2002年发现的一种核蛋白,其功能涉及细胞增殖调节、蛋白多聚泛素化降解、细胞癌变进程控制等领域.已有研究报道,NIRF能与p53相互作用, NIRF本身也是一个高度调节蛋白,在细胞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发挥泛素化E3连接酶的作用,结合p53并将其降解,但NIRF与p53结合的蛋白结合域目前尚不清楚.本文研究证明,NIRF能与p53结合成复合体参与泛素化蛋白降解途径,并测定出NIRF与p53结合的区域.为了检测NIRF的蛋白结合域,将空载体和NIRF缺失突变体质粒分别转染于HEK293细胞,蛋白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印迹用两种抗体分别检测. 结果显示,所有的突变体都能在细胞中表达,并且两种抗体检测结果完全一致. 同时,免疫共沉淀技术用于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 由于泛素化蛋白通常伴随蛋白酶体通路介导的降解,免疫共沉淀的蛋白纯化过程中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以抑制蛋白降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NIRF 通过PHD区域与p53形成复合体. 该复合体可能参与蛋白分选、蛋白降解、DNA修复以及细胞凋亡等一系列重要的细胞活动,从而形成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新的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某种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胆固醇流出在维持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中发挥着关键的生理作用,然而其在调节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一直未明.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Nature, 2013,498:118-122), 载脂蛋白A-I结合蛋白(apoA-I binding protein,AIBP)介导的内皮细胞胆固醇流出在调节血管新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研究者在小鼠离体主动脉和斑马鱼的血管新生实验中发现,AIBP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协同调控胆固醇流出,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刺激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4.
初步探讨EGCG对卵巢癌HO-891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平皿克隆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EGCG对HO-891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Western-blotting检测AKT1、Mdm-2与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细胞生长曲线、平皿克隆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EGCG可有效抑制HO-8910细胞的增殖(n=3,P<0.05).(2)Westem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EGCG处理后AKT1与Mdm-2蛋白表达均降低,而p5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EGCG通过抑制HO-8910细胞中AKT1与Mdm-2蛋白表达,促使p53蛋白表达而发挥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p53 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2 of p53, ASPP2)能够与p53 蛋白结合特异性地增强其促细胞凋亡功能,进而发挥肿瘤抑制作用.我们发现的1个比ASPP2少300多个N端氨基酸的异构体ΔASPP2.目前,ΔASPP2对p53起何种作用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rAd-ASPP2、rAd-ΔASPP2腺病毒,利用rAd-p53、rAd-ASPP2、rAd-ΔASPP2 感染p53缺失的细胞系H1299,在MMS的作用下研究ASPP2 和 ΔASPP2 对p53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p53自身过表达能明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ASPP2可显著增强p53介导的MMS引起的H1299细胞凋亡的作用;然而,ΔASPP2对p53介导的细胞凋亡没有明显影响但却显著抑制rAd-ASPP2 增强的rAd-p53的促细胞凋亡作用.p53-ASPP2 复合体可能改变p53 蛋白的构象,促进p53 和增强子Bax的结合活性.p53 转录调控基因的表达研究显示,ΔASPP2的存在可显著抑制ASPP2增强p53 介导的bax基因转录活性, 提示ΔASPP2可能与ASPP2结合后来抑制p53的凋亡基因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6.
p53负调控前列腺癌细胞中PC-1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列腺癌进展中发生的PC-1基因表达失调和p53基因突变,提示这两个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用依托泊苷处理前列腺癌LNCaP细胞后,PC-1蛋白的表达受抑制;瞬时转染分析表明野生型p53负调控PC-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缺失突变分析将PC-1基因启动子上受p53负调控的区域定位在翻译起始位点上游757 bp~323 bp之间.缺失PC-1启动子上的雄激素受体反应元件并没有消除p53对其转录活性的抑制作用;无论p53是否存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处理LNCaP细胞后可以导致PC-1启动子转录活性升高.因此,p53和去乙酰化酶可以独立抑制PC-1启动子活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型p53负调控PC-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而前列腺癌进展过程中p53突变可能和PC-1基因的表达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核转录因子p53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具有DNA损伤修复、促细胞凋亡、促细胞分化及增殖抑制等功能,并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行进和促进细胞凋亡发挥肿瘤抑制功能。原癌蛋白MDM2为p53的E3泛素化连接酶,MDM2-p53信号轴的功能异常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核糖体蛋白(RP)是蛋白质合成反应的关键调节蛋白,其功能失常与多种疾病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RP能通过调节MDM2-p53信号轴在p53相关性肿瘤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对RP-MDM2-D53信号轴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王兵  王菊芳 《生命科学》2020,32(5):446-452
p53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在维持机体内稳态和抑制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超过半数的人类肿瘤中都存在p53的突变。突变的p53具有"获得性功能",反而促进肿瘤的发生、转移和耐药。MDM2和MDMX是两个最主要的p53负调控蛋白,二者是同源蛋白,可以独自或以异二聚体的方式调控p53。在多种刺激信号下,MDM2/MDMX异二聚体对p53的负调控作用被抑制,使得p53活化进而激活下游复杂的信号网络,维持细胞内稳态。磷酸化修饰是MDMX调节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其自身的稳定性、核定位以及与MDM2、p53的相互作用均有影响。该文对以上内容进行简要综述,并对现有治疗靶标和小分子化合物进行讨论,为进一步开发新的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的最重要的特征性耐药机制之一,是由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介导的多药耐药性(MDR)。除了Pgp和MRP之外,p53突变或失活可能在治疗失败中起一定作用。一些研究已经证明Pgp和MRP可能与突变或失活的p53蛋白的过表达相关联。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p53表达与MDR功能表型之间的关联。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罗丹明123检测MDR功能表型。发现4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有18例(43.9%)为阳性,28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有16例(54.1)为阳性,28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有11例(39.3%)为阳性,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有4例(18.2%)为阳性。在白血病细胞中观察到不同水平的p53表达:41例CML中有12例(29.2%),28例CLL中有9例(32.1%);28例AML中有15例(53.6%);22例ALL中有8例(36.4%)。本次研究中,在ALL、CLL和AML中未观察到p53表达与MDR功能表型之间的有显著关联。而在CML中观察到p53与MDR功能表型的共表达有显著关联(p=0.000 3)。在该疾病的加速期和,p53过表达更频繁地出现。研究结果表明MDR功能表型可能与白血病晚期p53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与小鼠锌指蛋白基因ZF-12相关的假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类Krüppel锌指蛋白基因ZF-12为人的类Krüppel锌指蛋白基因ZNF191的同源基因,它们都编码368个氨基酸残基,N端存在SCAN结构域,C端有4个连续的锌指模体,最近的研究表明ZNF191是肝癌发生的相关基因。我们以人锌指蛋白基因ZNF191的cDNA为探针,筛选小鼠λ噬菌体基因组文库,意外地获得了1个与小鼠锌指蛋白基因ZF-12相类似的基因,多种组织的RT-PCR和启动子序列分析,暗示该基因不表达,且该基因无内含子,与ZF-12高度相似,存在突变,暗示其为与ZF-12相关的假基因序列,经查新证实它为新的序列后,以ZF12p(ZF-12 pseudogene)命名在GenBank登录(AY040222)。查寻GenBank的人类基因组库以及Southern结果显示人类基因组中无ZNF191假基因序列。ZF12p与ZF-12高度相似,暗示ZF12p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时间较晚,这对研究锌指蛋白基因ZF-12的突变与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