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沙江上游两岸为川西、藏东地区。此区的四川省白玉县、西藏贡觉县及江达县的晚三叠世诺利期沉积中发现了有孔虫18属21种,海参骨片5属8种。三叠纪海参在中国为首次报道:白玉县及贡觉县的三叠世有孔虫也为首次发现。这一动物群在区域地质史及古地理研究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陕西横山晚三叠世鱼类游泳遗迹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多次赴化石产地陕西横山县进行大规模化石发掘后,获得一批完整精美的遗迹标本,为其中鱼类游泳遗迹化石标本建立了新种Undichna prava,并重新修订U.britannica,U.tricosta两种的特征,通过遗迹形态恢复鱼体长度为50—96cm,普遍大于以往描述的国内外据遗迹标本恢复的鱼体长度。  相似文献   

3.
4.
软骨鱼类的微体化石具有区域甚至全示性的地层对比潜力,还可以用于有机成熟度的分析。贵州关岭中晚三叠世法郎组产数量丰富,类型繁多的软骨鱼类微体化石,本文按照形态分类系统,对其进行了分类和描述。  相似文献   

5.
西藏丁青蛇绿岩带中一个晚三叠世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西藏丁青地区晚三叠世Carnian期放射虫动物群共描述19属35种(7个未定种),归于16科(亚科)中,以Capnuchosphaera,Palaeosaturnalis,Perispongidium,Spongostylus,Annulotriassocampe,Poulpus,Xenorum,Veghicyclia,Tetraporobrachia,Canoptum,Xiphotheca等属为主的这个动物群被命名为Capnuchosphaera triassica组合带,由于Capnuchosphaera属在全世界广泛分布,无论在特提斯生物大区还是环太平洋生物大区,以这个属为主的放射虫动物群已成为国际间Carnian期至Norian早中期放射虫地层学对比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报道西藏西部仲巴县休古嘎布晚三叠世的一个新种Tragorhacoceras xiugugabuense sp.nov.,该种属于Discophyllitidae Spath,1927,代表休古嘎布首次的晚三叠世菊石记录,并且确定化石所属地层的时代为诺利期(Norian)。  相似文献   

7.
宁夏六盘山盆地晚三叠世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宁夏六盘山盆地炭山、窑山及上流水等3条剖面中原划为中侏罗统延安组下部含煤地层的21块岩样进行了孢粉分析,获得丰富的孢粉化石,鉴定出76属144种,建立了Dictyophyllidites-Aratrisporites-Cycadopites组合。通过与国内外相关孢粉组合对比,认为该组合地质时代应属晚三叠世。首次以孢粉化石为依据,确认了六盘山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西藏丁青蛇绿岩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藏东部丁青蛇绿岩套层序齐全,深海沉积硅质岩中发现了晚三叠世放射虫,主要有Capnuchosphaera the-loides,C.triassica,Xenorum flexum,Pseudostylosphaera gracilis,Veghicyclia austriaca,Perispongidium tethyus,Spongostylus toltilis,S.carnicus,Annulotriassocampe sulovensis,Canoptum triassicum,Poulpus piabyx,Xiphotheca karpenissionensis,Laxtorum(?)carnicum,Multimonilis pulcher,M.japonicus,Palaeosaturnalis trias-sicus,Pseudoheliodiscus latus等,其时代arnian期,表明丁青带三叠纪发育较成熟洋盆,为新特提斯演化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
陕西横山晚三叠世鱼类游泳遗迹(Undichna)的发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史时期岩层中鱼类游泳留下的痕迹十分稀少。描述的陕西横山晚三叠世延长群五段鱼类游泳遗迹Undichna,是该类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也是为际上这类化石在中生代地层的初次报道。研讨材料共有3种,其中建立了1新种U.tricosta,并可推测部分遗迹鱼类身体长为8-32cm,他们生活在低能、平静的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文中详细描述四川广安谢家槽剖面早三叠世地层中17个遗迹化石属,它们是:Arenicolites,Bifungites,Chondrites,Didymaulichnus,Isopodichnus,?Monocraterion,Palaeophycus,Phycodes,Planolites,Psammichnites,Skolithos,Taenidium,Teichichnus,Thalassinoides,Treptichnus,Uchirites和星状遗迹化石,它们可归属于Cruziana遗迹相。在风暴沉积中,Skolithos出现在主要的风暴沉积层,而Planolites和Palaeophycus常常出现在风暴序列的消减沉积层中。机会的遗迹化石如Treptichnus富集在纹层状灰岩中,指示一种贫氧的沉积环境。文中还探讨了遗迹化石在地层中的时空分布特点与P/Tr生物大灭绝后早三叠世海洋生物复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西藏申扎地区晚奥陶世-志留纪牙形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的牙形刺采自西藏申扎地区晚奥陶世-志留纪刚木桑组、德悟卡下组和扎弄俄玛组。根据牙形刺首次提出该区志留系四分方案和确定了奥陶系与志留系的界线位置,为西藏自治区的志留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藏南泽当雅鲁藏布缝合带中的三叠纪放射虫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西藏南部泽当西金鲁村附近发现的一套硅质岩含有两个放射虫化石组合:Capnuchosphaera triassica组合和Pseudostylosphaera nazaroui组合。这些放射虫化石可以同中三叠世拉丁期至晚三叠世卡尼期放射虫动物群对比,这套硅质岩为一外为岩体,包括在由高劈理化泥岩组成的混杂岩基质中,这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三叠纪放射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藏阿里地区三叠纪牙形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西藏改则盆地新生代陆相康托组地层发育,记录了青藏高原腹地始新世气候变化和隆升历史。本文通过对改则盆地中南部改则县嘎热村康托组剖面进行系统的采样和室内处理,获得363个介形类个体,共鉴定11属27种(包括1个未定种)。通过研究区介形类动物群的特征分子Heterocypris igneus及与东濮、渤海、华北、江汉等地区介形类动物群对比研究,认为康托组上部的沉积时代应为晚始新世。本文首次报道了改则盆地康托组的介形类动物群面貌,据介形类组合厘定了康托组沉积时代,为研究青藏高原腹地新生代地层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北祁连中三叠统孢粉组合及其沉积相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祁连县俄博乡大擦汗沟、土圈沟、柯柯里等三叠系剖面的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中首次发现较丰富的孢粉和疑源类化石,计57属98种。孢粉中的蕨类植物孢子占总组合的44.6%,裸子植物花粉占33.9%;疑源类有8属13种,占21.5%,称Verrucosisporites-Triadispora-Trematosp haeridium孢粉组合。该组合面貌与国内外中三叠世不同相区的孢粉组合特征基本相似并可对比。北祁连山南坡本组合及上下其它组合中海相疑源类的存在,表明该区在三叠纪受到海水影响,海水完全退出是在三叠纪之后。文章还初步探讨其沉积相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新疆哈密地区石城子北剖面7件样品获得分异度较高、有机质壁显著炭化保存的疑源类化石,根据其形态特征,共鉴定出14个形态属和15个形态种(其中8个未定种,3个比较种)。结合国内外古生代晚泥盆世已知疑源类组合进行比较,清楚表明当前获得的疑源类组合代表了晚泥盆世海洋微体浮游植物群面貌。我国涉及晚古生代疑源类生物地层的调查研究相对薄弱,而有关晚泥盆世疑源类化石的发现和报道更为匮乏,当前疑源类化石的发现,填补和丰富了新疆乃至国内晚泥盆世疑源类化石研究资料。该发现佐证了关于卡拉麦里洋在早石炭世闭合的认识;作为基础食物链的海洋微体浮游植物是重要成烃生物,晚泥盆世疑源类的保存预示研究区域具有石油、天然气勘察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报道了湖北京山地区早三叠世有孔虫动物群,计6属15种,其中包括4新种,在对该动物群分析基础上,作者建立了Aulotortuschialingchiangensis-Dichospirasinensis组合带,通过对其古生态特征及生物相研究,揭示了该动物群的生活习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简述了该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在地层划分对比及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