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革胡子鲶血液常数值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淡水养殖鱼类血液学研究中,有关革胡子鲶血液常数值及其周年变化的资料尚属罕见,而这方面的研究对了解革胡子鲶生物学性状和促进其繁殖均有一定意义。为此,作者以62尾(雌鱼32尾,雄鱼30尾)健康无病、体长均值为 31.55±4.92 厘米、体重均值为 281.33±145.64克、年龄为1—2 周龄的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血液为材料,对其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值(Hb)、比积(Ht)、比重(BSG)、红细胞脆性(Eof)、沉降率(ESR)、白细胞百分式(DLC)和各型血细胞的大小(长径×短径)等常数值分双月进行了周年测定,并分析了性别、繁殖等因素对上述常数值的影响和周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冬季革胡子鲶中腺垂体GTH细胞、TSH细胞、STH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发现冬GTH细胞呈现出6种不的结构类型,与生殖季节中的GTH细胞在结构上很大的差异。本文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冬季革胡子鲶中腺垂体GTH、STH、TSH细胞的结构变化及生理机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8.
9.
珠江水系是中国遭受外来水生动物入侵最严重的水域之一,分布有许多种外来鱼类,然而这些外来鱼类对本地鱼类资源的影响尚缺乏有效的评估。比较功能反应被认为是量化外来物种生态影响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控制实验对外来鱼类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和本地鲶(Silurus asotus)的功能反应进行了比较。实验以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幼鱼为饵料,按照1、2、4、8、16和32条的饵料密度进行投喂,设置3个重复组,研究了革胡子鲶和鲶的功能反应类型,建立了功能反应的曲线,并拟合了功能反应的参数;同时分析了革胡子鲶和鲶的食物转化效率并比较了二者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革胡子鲶和鲶的功能反应类型均为Type II型。与鲶相比,革胡子鲶具有更高的单位资源消耗率即更强的袭击率(P<0.05),而两种鱼对猎物的处理时间则无显著区别(P=0.272);革胡子鲶的食物转化效率显著低于鲶(P<0.05),为鲶的0.57倍,两种鱼的相对生长率则无显著差异(P=0.762)。本研究为系统评估革胡子鲶的生态影响提供基础,同时为量化其他外来鱼类的资源消耗率及潜在的生态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用改进的氯化锂沉淀沉法和寡聚(dT)一纤维素亲和层析法由猪垂体制得总mRNA。以此总mRNA为模板,合成cDNA。钝端连接重组到质粒pUC19的SmaI位点,转化E.coli JM107,筛选出阳性克隆。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签定及5’端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克隆了全长猪生长激素cDNA,其长度约为896b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