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地螟越冬代虫量与第一代草地螟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康保县植保站 1 979~ 2 0 0 2年共 2 4年草地螟系统监测资料研究分析 ,明确了草地螟越冬基数和越冬代成虫种群量与第 1代草地螟之间的发生关系。为掌握草地螟发生规律 ,开展草地螟预测预报 ,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草地螟2007年越冬代成虫迁飞行为研究与虫源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草地螟 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危害我国北方农牧业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明确草地螟的虫源地及迁飞路线对其早期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的长期观测,迁飞高峰期雌虫卵巢解剖、大区环流分析、各地虫情信息收集和利用Hysplit_4模型进行轨迹分析,研究了2007年越冬代草地螟的空中迁飞行为和东北地区严重暴发的草地螟虫源。结果表明:6月7–9日,雷达观测点诱虫灯内草地螟具有典型迁飞昆虫生理特征;草地螟主要在夜间迁飞,飞行高度集中在300~500 m,400 m是主要飞行高度,迁飞高峰期夜间迁移可持续9 h。东北地区严重发生的草地螟虫源,一部分来自内蒙古乌盟地区,一部分来自蒙古共和国中东部及中俄边境地区。据此推测我国与国外草地螟存在虫源交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成虫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生消长规律以及卵巢发育与种群动态和迁飞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空探照灯诱集草地螟成虫并解剖卵巢,观察卵巢发育进度。【结果】研究区域存在草地螟成虫数量突增突减现象; 2015年发生量比2016年多,2015年草地螟8月30日消失,2016年草地螟8月22日消失。2015和2016年草地螟成虫夜间在第2时段(00:10-01:50)、第3时段(01:50-03:30)出现次数多。2015年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突然增加时,65. 5%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Ⅲ级;自7月下旬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此时69. 1%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Ⅱ级。2016年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突然增加时,71. 25%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Ⅳ级。2015和2016年第一代草地螟雌蛾中各级别卵巢均能解剖到,但是Ⅲ和Ⅳ级卵巢的比例仍然最高。【结论】2015和2016年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螟属于外地虫源迁入和本地虫源形成的混合种群。  相似文献   

4.
1956年内,华北农研所虫害部分包括下列诸课题、兹将主要成果一并报导如下: 1.蝗虫防治研究 明确了内蒙、华北及东北部分地区蝗虫发生的种类、分布及与环境的依赖关系。明确了筱麦蝗的发生时期、迁移规律及防治适期。 2.草地螟防治研究 明确了草地螟的生活史及其在内蒙、华北及东北的分布情况,改进了拉纲防治法。 3.粘虫防治研究 明确了粘虫在河北大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李红  罗礼智 《昆虫学报》2007,50(8):840-849
寄生蝇是草地螟的重要寄生天敌之一,其寄生率多数情况下高于寄生蜂,表现出很大的控害潜力。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结合多年来对草地螟寄生蝇的研究结果,对草地螟的寄生蝇种类、寄生方式、优势种及其控制作用,保护利用进行了总结和评述。草地螟寄生蝇种类丰富,目前已知有22个种,在草地螟的主要发生为害区都有分布,其寄生方式多样,寄主范围广,很多种类为多主寄生。优势种有4种: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 Rondani,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黑袍卷须寄蝇Clemelis pullata Meigen和草地追寄蝇Exorista pratensis Robincau Uesvoidy。这些优势种对控制当代草地螟的作用有限,而对控制下一代草地螟的发生为害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最后讨论了草地螟寄生蝇的保护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草地螟的有效积温及其世代区的划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罗礼智  李光博 《昆虫学报》1993,36(3):332-339
经实验测定,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卵为14.3℃、幼虫为12.7℃、蛹为11,6℃、成虫为11.0℃;有效积温:卵为30.5日度、幼虫为190.7日度、蛹为158.3日度、成虫为96.7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5℃,有效积温为531.2日度。虽然草地螟各虫态的理论发育起点温度和实测值尚有一定差异,但根据上述结果推算的发生世代数目和实际发生世代数目基本一致。根据对草地螟发生地区的有效积温计算和实际观祭记载,草地螟在我国的发生世代数目表现为由南到北递减的趋势。在年等温线0℃以北地区每年发生1代,年等温线0-8℃地区年生2-3代,年等温线8-12℃地区年生3-4代。草地螟在我国的主要为害区是2-3代区,主要为害世代是第一代。  相似文献   

7.
【目的】草地螟LoxostegesticticalisL.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主要分布在北温带36°N-55°N范围内。明确草地螟在整个欧亚大陆的发生动态,对于阐明其灾变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查阅有关中、俄草地螟的文献资料,分析1900年以来欧亚大陆草地螟的发生情况。【结果】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今,草地螟在欧亚大陆先后于1925-1936年、1948-1960年、1969-1989年和1995-2014年出现了4个大的群发期。在1925-1936年、1969-1989年和1995-2014年3个群发期内,存在着草地螟重发生区沿着欧亚大草原东西向蔓延的现象。在1948-1960年这个群发期,草地螟主要发生范围局限在东北亚地区。此外,草地螟种群在不同区域内呈现出不同的暴发周期。在俄罗斯欧洲部分,草地螟的暴发周期为10年左右,但在1937-1968年间出现了长达30余年的间歇期。在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草地螟的暴发周期为20年左右。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由于其位于欧亚大陆两个主要的发生基地之间,无论草地螟重发生区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传播,都会在当地造成危害,因此发生也更频繁。【结论】草地螟在欧亚大陆的猖獗为害具有群发性,重发生区会沿着欧亚大草原东、西向蔓延。草地螟在一个地区内的间歇性猖獗不仅与当地的环境因素有关,还可能受到草地螟重发生区在大陆尺度上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具有间歇性猖獗的特点。本研究旨在揭示我国草地螟第2和3个暴发周期结束的原因,以加深对草地螟间歇性猖獗机理的认识。【方法】利用轨迹分析方法,分析1983和2009年草地螟成虫的迁飞动态;通过计算气温距平、降雨量距平百分率,探索影响种群波动的气候背景;利用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异常气候条件的大气环流背景。【结果】1983年6月我国东北及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出现极端低温多雨天气,而我国华北北部出现严重的干旱,引发了大范围的草地螟种群崩溃事件。1983年秋季,集中越冬区仅局限在山西北部的高海拔地区。山西北部天敌寄生率在1984年春天达到较高的水平,进一步压低了草地螟种群的数量,导致第2个发生周期的结束。2009年6月东北亚地区出现了与1983年6月类似的极端恶劣气候,致使我国东北、华北以及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再次出现大范围的草地螟种群崩溃事件,直接导致第3个周期的结束。大气环流异常是这两次极端气候事件的直接原因。【结论】极端气候事件已成为我国草地螟发生周期结束的重要因素。鉴于极端气候的出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国草地螟发生周期的结束目前尚难以实现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9.
草地螟阿格姬蜂Agrypon flexorius Thunberg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老龄幼虫的优势寄生蜂,国内外对其研究报道较少。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雌雄蜂形态相似,雌蜂个体比雄峰略大。23℃下,草地螟阿格姬蜂经卵、幼虫、蛹发育到成虫,一个世代历期为3037 d。田间寄生率为3.04%,自然平均雌雄性比为3.97∶1。羽化在寄主成虫出现一周后开始,第5天达到高峰。交尾时间一般537 d。田间寄生率为3.04%,自然平均雌雄性比为3.97∶1。羽化在寄主成虫出现一周后开始,第5天达到高峰。交尾时间一般510 min。产卵时间一般为110 min。产卵时间一般为12min,卵多产在草地螟头、胸部两侧。草地螟阿格姬蜂大多进行两性生殖,少数进行孤雌生殖。在雌蜂不产卵情况下,补充各种营养的成蜂寿命均在16℃时最长;22℃,补充蔗糖,雌蜂寿命平均为17.11 d。在雌蜂产卵情况下,20%蜂蜜水最适合繁殖。草地螟阿格姬蜂在草地螟4龄幼虫的寄生率最高,平均为40.23%。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寄生蜂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卵期和幼虫期的重要天敌,但冀西北地区的发生种类、控害作用尚不明确。【方法】通过1997年以来历年田间调查,结合多年室内饲养。【结果】明确了当地草地螟寄生蜂共14种,其中卵期1种,幼虫期13种,1~5龄幼虫各龄期均有不同种寄生蜂寄生,寄生蜂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寄生率高,控害和压低草地螟种群作用显著。【结论】该调查研究为开展草地螟预测预报,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草地螟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万里 《昆虫知识》1992,29(5):289-292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野螟亚科,是我国北方的一种暴发性害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501±0.59℃,有效积温为414.676日度。黑龙江省高温年可发生3代,低温年发生2代。成虫具群集性、趋光性、迁飞性、产卵选择性、不孕性等生物学特性;幼虫具多食性、暴食性、迁移危害、吐丝结网等危害特性。幼虫的天敌有寄生蝇、寄生蜂及白僵菌等。  相似文献   

12.
草地螟寄生蝇是草地螟Loxotego stictialisL.的重要天敌,但其发生种类、控害作用尚不明确。通过室内饲养,结合历年田间调查对康保县草地螟寄生蝇种类、田间分布、寄生率及消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康保县草地螟寄生蝇发生种类有5种。田间呈聚集分布,种群数量大,寄生率高,控害作用显著。对开展草地螟预测预报,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草地螟1999年大发生的虫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草地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对其虫源地及迁飞路线尚缺乏全面的认识。本文分析了1999年各地草地螟主要迁入峰期的天气学背景,并对风场的时空分布及草地螟迁飞轨迹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999年东北地区大发生的草地螟只有少部分来自以往认为的“主要发生基地”,其主要虫源来自蒙古共和国东部及中蒙边境地区;草地螟盛发期东北地区气旋性天气系统对草地螟的迁入和扩散有密切的关系,据此提出可将“东北低压”、“东北低涡”的发生、发展趋势与虫源地的情况结合起来作为监测草地螟迁入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草地螟第三个暴发周期的发生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析了1949年以来草地螟3次周期性大暴发的原因。通过对1979-2001年康保县23年草地螟系统监测资料的分析,重点剖析了草地螟第3个暴发周期发生特点、成因,认为种群数量、气候和耕作制度是导致草地螟暴发的重要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草地螟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暴发性害虫,某些年份春季越冬代成虫的来源无法应用传统理论来解释.分析了1997~2007年草地螟历次迁入峰的虫源地,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草地螟"发生基地"的种群虽可迁入东北构成当地大发生虫源之一,但并非主要虫源.多数年份天气系统不利于华北地区的草地螟向东北进行远距离迁飞.最近一次暴发周期中(1996~2007年),东北地区草地螟种群主要来自当地及境外越冬区.全球变暖使二代幼虫发生频率明显增加是越冬虫茧在这一地区大量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曾娟 《生态学报》2015,35(6):1899-1909
揭示我国草地螟在长时间序列上的年度间变化规律,探明轻发年份特点和研究意义,阐释气候变化背景对草地螟发生的影响方式。分析了1949—2012年我国草地螟发生面积的时间序列和轻重年份差异,利用2006—2012年北方主发区每年各代次各虫态发生期出现时间、有效持续时间和发生县点数等数据分析了轻发年份的时空分布特征。在1951—2012年可追溯的时间序列上,研究了北方草地螟主发区(169个具有连续气象资料的发生站点)年平均气温、1月月平均气温、6—8月累计降雨量等气候背景变化趋势与草地螟年度发生动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62年的长时间序列上,我国草地螟轻发年份频次多于重发年份;(2)轻发年份的总体特征是发生期迟、发生盛期短、发生区域少;(3)大尺度气象条件变化是引起草地螟年度发生动态波动的重要因素,与1951—2012年年度发生面积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年平均气温和1月份月平均气温与草地螟发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6—8月累计降雨量与发生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分析指出,轻发年份是草地螟种群长期消长动态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对轻发年份的研究是揭示其年度发生变化规律的重要途径;在长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上,可采用年度发生(幼虫)面积作为判断轻重年份发生程度的主要量化指标;利用草地螟发生区多点大尺度气象数据,与年度发生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作为阐释气候背景影响草地螟长期发生趋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alis L.是我国北方农牧业生产上一种重要迁飞性、暴发性害虫,一旦暴发会给当地农牧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根据康保县1977-2008年1代草地螟幼虫发生程度的时间序列资料,应用马尔科夫链的转移概率预测法,构建了1~3阶转移概率矩阵,组建模型对该县2009-2011年1代草地螟发生程度进行了预测,结果与大田实际发生情况完全一致,准确率100%.对1980-2011年的历史资料进行回检,历史符合率89.9%,该方法可对草地螟进行长期预报,为草地螟长期预报提供了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对草地螟发生程度的长期预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大农牧业害虫.但国内外对草地螟的交配行为和能力尚无报道.为了阐明草地螟的大发生机理及改善其监控技术水平,本文在(22±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为L:D=16:8的条件下研究和揭示了草地螟的交配行为和能力.首次获得的结果表...  相似文献   

19.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我国北方农牧区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具有突发性、暴发性和周期性危害的特点,随着第4个暴发周期的来临,将会给我国北方农牧业的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为准确掌握草地螟在我国的发生与迁飞为害规律,提高对重大迁飞性害虫的灾变预警能力,本文综述了草地螟在我国及周边国家的时空分布,发生为害、迁飞规律和监测预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草地螟的监测预警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第4个暴发周期草地螟的监测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黄绍哲  江幸福  雷朝亮  罗礼智 《生态学报》2008,28(10):4823-4829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一种周期性大发生的农作物主要害虫,自新中国成立后已经3次大规模暴发成灾,但关于草地螟周期性大发生的原因还未见报道。利用国际通用的太阳黑子活动数据和我国草地螟大发生的历史记载进行相关性和相位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草地螟大发生的周期性与对应的太阳黑子活动的奇数周期相关联。建国以来的3个大发生周期分别与对应的太阳黑子活动的第19、21周和第23周期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极高的同步性,尽管草地螟的发生为害程度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强度之间相关性并不显著。根据这些结果,并结合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预测,草地螟在我国的第4个大发生周期很有可能开始于2017~2020年之间,并在2024—2025年间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