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原生动物基因组转座元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转座元件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的可移动的遗传因子, 可以引起基因重组和变异, 在物种进化及遗传改良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近年来原生动物全基因组序列中大量发现的转座元件, 文章着重比较了转座元件在锥虫、利什曼虫、微孢子虫、变形虫和滴虫基因组序列中的存在种类、分布特征及其功能意义。原生动物转座元件以LINE 和SINE为主, 其次是DNA转座元件和LTR反转座元件, 部分转座元件在高A+T含量区富集, 预示着转座元件与基因组序列A+T含量有着紧密联系。根据不同种微孢子虫基因组之间转座元件的差异, 推测在微孢子虫基因组进化过程中, 至少经历了一次转座元件的丢失事件。最后对转座元件在原生动物寄生虫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鱼类微孢子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孢子虫(Microspora)是一类古老的细胞内专性寄生微生物,寄主范围涉及从原生动物到哺乳动物(包括人)的广泛宿主,是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昆虫、甲壳类、鱼类、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的病原体。自1857年Nageli首次发现家蚕微粒子病病原生物Nosema bombycis后,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免疫缺陷患者体内微孢子虫的发现,更加引起了生物学界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主要生物学特征概括如下:营细胞内专性寄生;具单细胞孢子,孢子内含1-2个核,或简或繁的挤出器,不含线粒体,原始的高尔基
体,似原核生物的核糖体。
相似文献
7.
鱼类的肌间骨(Intermuscular bones, IBs),又称肌间小骨,是分布于鱼体两侧肌隔中及连接在椎体上的小骨,仅存在于低等真骨鱼类中。随着鱼类的系统演化,肌间骨的数目和形态也发生着由无到多再到无、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变化。中国的大宗淡水鱼类都存在一定数目的肌间骨,严重影响了其食用和加工价值。鉴于鱼类肌间骨重要的系统进化科学研究价值及产业意义,近年来国内外水产研究者围绕鱼类肌间骨分子调控机制和遗传育种开展了系列研究,文章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可为肌间骨发生发育分子机制及少/无肌间骨鱼类新品种的遗传选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9.
洪泽湖鱼类寄生甲壳动物区系调查及一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秋对江苏省洪泽湖鱼类寄生甲壳动物的调查研究结果,共得18种寄生甲壳动物,其中包括一个新种。分析了该湖寄生甲壳动物的区系组成、繁殖季节及种类分布的情况,同时还根据虫体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提出了对鱼类危害性较大的中华鳋和多态锚头鳋,在洪泽湖中不可能出现严重感染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鲀形目鱼类嗅觉器官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嗅觉器官是鱼类的一种重要感觉器官,它感受由化学而引起的刺激。各种鱼类的感觉器官是十分不同的,不少学者研究了它的构造及其生理机能。以往对鲀形目鱼的嗅觉器官构造的研究报道甚少,大多注意了它的外鼻孔的形态变化,仅在少数文章(Hora,1975)提到鲀形目鱼的嗅觉器官极不发达。为了弄清它的构造特点,解剖观察了中国鲀形目代表性种类的嗅觉器官,对它们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各不同分类阶元有独特的构造。 相似文献
12.
鮊属和红鮊属模式种的订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鲤科鮊亚科中的鱼类是东亚特有的一个类群,在我国分布甚广,种类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有关鱼类的分类已有不少学者作过研究,本文主要讨论Cutter alburnus
Basilewsky和Cutter erythropterus Basilewsky两个种的性状经订正后而涉及鮊属(Cutter)和红舶属(Erythroculter),与模式种的性状相一致的问题,并根据现有材料将鮊鱼类进行分类整理.
相似文献
13.
阿米巴鞭毛虫Psalteriomonas lanterna生活史分为鞭毛虫和阿米巴阶段。其培养液2%(V/V)氧时,细胞失去了内共生甲烷菌,继续培养在1%氧中,则鞭毛消失,小阿米巴出现。在1%氧条件下,阿米巴细胞生长较快,密度约1.2×104cells/ml,氧含量2.5%生长被抑制,超过7.5%细胞则死亡。无氧状态生长缓慢,加入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formicicum Strain MsL)后,出现细胞密度增加的趋势。外萤光显微镜和电镜观察以及水洗P.lanterna后,培养液中生长的甲烷产物的事实证明;其细胞内含的萤光菌是甲烷杆菌(种类待定)。细胞化学染色法对细胞中氢酶的活性定位证实P.lanterna所含的类似微体的细胞器是氢体。染色结果:低浓度的戊二醛固定细胞,外加H2和苯异噻唑酞肼苯乙烯四唑(BspT)化合物,细胞的氢体膜周围有电子致密点生成。整个过程是在非常严格的厌氧条件下进行的。对照组以N2代替H2的细胞无上述反应。
相似文献
14.
暖温带灌丛的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表明:1.灌丛群落的均一度指数同优势度指数的相关性较丰富度指数同变化度指数的相关性为高;在众多的多样性指数中,D4(Shannon信息度指数)和D6(Gini指数)因最大限度地包含了其它各类多样性指数的信息而被采用。2.灌丛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随着演替的进行,没有表现出降低的趋势。3.生物多样性较高的荆条灌丛和辽东栎萌丛的物种多度分布是对数分布,而生物多样性较低的鬼见愁灌丛和毛榛灌丛的物种多度分布是几何分布,处于中间的三桠绣线菊灌丛的物种多度分布是Broken-Stick分布;没有正态对数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5.
A 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BOTOID FISHES OF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学研究》1980,(1)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fishes referring to the subfamily Botiinae found in the Chinese fresh-water. At present 3 genera, 22 species and 2 subspecies of this subfamily have so far been known in China. Among them, Botia (Hymenophysa) yunnanensis, Parabotia lijiangensis, Parabotia bimaculata, Parabotia parva, Leptobotia guilinensis are found to be new to science.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头部骨骼的比较,进一步证实将平鳍鳅科分为两个亚科是正确的。对分布于中国的平鳍鳅亚科鱼类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整理,共记载了7属15种(或亚种),其中有1个新种——云南原爬鳅Balitoropsis yunnanensis,sp.nov.和1个新记录——越南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tonkinensis Pell.et Chev.。
相似文献
18.
基于耳石形态的鱚属鱼类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9个耳石形状指标对我国鱚属鱼类少鳞鱚、多鳞鱚及斑鱚共78个个体的矢耳石形态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同时对3个群体的74个少鳞鱚矢耳石形态进行了判别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少鳞鱚与多鳞鱚矢耳石的9个形状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反映耳石长、短轴差异程度的第1主成分与反映耳石三维特征的第2主成分解释了85.943%的形态差异;9个指标在种间判别分析中的综合判别正确率为93.6%,种内判别分析中的综合判别正确率为93.2%。研究表明形状指标法可以作为中国鱚属鱼类鉴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鲤科、银鮈属鱼类的分类问题进行研究整理.旨在澄清和纠正长期以来本属与近缘属之间钓混淆及变动.确定属的范围,并对属下所含的种类及其分布作一扼要的归结.
相似文献
20.
我国淡水养殖鱼类遗传育种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淡水养鱼历史悠久的国家。建国三十年来,在淡水鱼类养殖上无论是基础理论或是应用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家鱼人工繁殖研究成功,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鱼苗的供应问题,同时为发展鱼类生殖生理学这门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淡水渔业和与此相关的学科都受到严重的损害和摧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