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细胞离析酶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spergillus sp.A-19菌经固体发酵研制成一种新的植物细胞离析酶(SeparatasezA—P)。其离析单细胞的酶活力平均为70 767u/g,有效作用的pH在3.0—7.0,温度为20—45℃。发酵培养基配方是麸皮:桔皮粉:(NH4)2SO4(w/w)为100:100:O.63,料水比为1 :2.0,培养适宜条件为25℃、60小时。  相似文献   

2.
(一)控制Ferrobacillus sulfooxidans 培养液的最适pH1.6—3.0,最适温度25—28℃和充入足量氧和CO2,该菌可以具有较高的氧化亚铁的活力。 (二)7.25×10-7克分子磷酸盐可以促进F.Sulfooxidans 氧化亚铁和固定CO2的作用。 (三)所研究的这株菌,通过对重金属离子浓度的连续适应性培养,可提高对金属的耐力,忍耐金属离子的浓度2%Cu++、Mn++、Zn++和Ni++,1.5%Co++和1%A1++。  相似文献   

3.
肌苷产生菌枯草杆菌7171-6-1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由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o.101野生型为出发菌株,经过硫酸二乙酯(Dicthyl Sulfate,DES)、8-氮杂鸟嘌呤(8-Azagnaninc,8-AG)处理获得了一株腺嘌呤、硫胺素双重营养缺陷型突变株7171-6-1,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中,经60—72小时、30—32℃发酵,肌苷产量达11.65克/升。  相似文献   

4.
从热带假丝酵母(Candiada tropicalis)T25—14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的多次诱变,获得4株产十一烷l,11二羧酸(DC13)较多的突变株,其中最优的NP-159株以20%(V/V)正十三烷(nC13)为碳源摇瓶发酵4天,DC13达80g/L左右。在16L罐上,以30%(V/V)nC13发酵6天,DC13高达139g/L,回收残烃后,对nC13的转化率为80%以上。后处理收率为78.9%,DC13的纯度为95.3%。  相似文献   

5.
产气气杆菌10016异淀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筛选出1株产异淀粉酶活力较高的产气气杆菌(Aerobucter aerogeues)10016。摇瓶试验表明较合适的培养基组成(%)为:甘薯淀粉(D.E.约10%)1,豆饼粉1,CH,COONH.0.8,MgSO4 7H2O 0.05, K2HPO4 3H2O 0.05,KCl 0.05,FeSO4·7H2O 0.005。30℃发酵4天。在500升罐发酵中通气量要求较低,酶活力可稳定在500单位/毫升以上。该酶作用的最适pH为5.6—7.2,pH5以下不稳定,酶作用最适温度为45一50℃,50℃以上不稳定,在55—60℃间活力急剧下降。受Ca++、Mg++的激活,受Fc+++、Al+++、Hg++、Cu++ 强烈抑制。与β-淀粉酶协同作用可增加β-淀粉酶酶解程度,应用于饴糖生产能增加麦芽糖含量,降低糊精含量和提高熬制温度;应用于啤酒生产的添加酶糖化过程能略微提高还原糖含量和提高发酵度5%。  相似文献   

6.
产黄纤维单胞杆菌(Cellulomonas flavigena 372—24D)和腐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puelda 372-24M)可利异纸浆(含73.7%纤维素)作唯一碳源进行混合发酵。经过五天振荡培养,纸浆纤维素分解98%。每消耗一克纸浆可产生0.17克菌体蛋白质。氨基酸组份分析表明,此种蛋白质中含5.4%赖氨酸、7.5%精氨酸、9.1%亮氨酸和8.4%缬氨酸等。将发酵液pH调至10,60℃保温20分钟,菌体内核糖核酸(RNA)含量减少一半左右,RNA降解成单核苷酸。发酵液经过纯化可获得四种单核苷酸结晶。经纸层析、纸电泳和紫外吸收光谱鉴定,它们分别为5-腺苷酸(5’AMP)、5-尿苷酸(5’-UMP)、5’-胞苷酸(5’-CMP)和5'-鸟苷酸(5’-GMP)。本文并对双蓖纤维素发酵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产L-白氨酸突变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钝齿棒状杆菌(Corysebacterium crenatum) AS 1.542经亚硝基胍连续诱变处理,选育出产大量L-白氨酸的突变株AS 1.1004。该菌以生物素为必需生长因子,酪蛋白水解物对生长有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含生物素5—50徽克/升时,L-白氨酸的积累随生物素含量增加而提高;葡萄糖和醋酸铵是大量产生L-白氨酸的最适碳源和氯源。在含葡萄糖1 0%,硫酸铵2%,醋酸铵2%,KH2PO40.1%.MgSO47H2O 0.04%,FeSO4 7H2O2毫克/升,MnSO4 4H2O2毫克/升,生物素50微克/升,硫胺素·HCl 300欹克/升,蛋白胨0.3%,酵母膏0.3%,CaCO,2%,pH7.0的培养基中,于旋转式摇床上,28℃培养4天,产L-白氨酸14毫克/毫升以上。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H+型)提取的产品,经红外吸收光谱,薄层色谱,比旋光度,元素分析和生物测定法检定,证明该产品系L.白氨酸。  相似文献   

8.
安络小皮伞深层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络小皮伞菌(Marasmius androsareus)的深层培养进行了研究。观察到该菌在深层培养条件下,菌丝体无色、丝状、分枝有横隔。其最适发酵条件:3%葡萄糖为碳源和以1%玉米浆或花生饼粉为有机氮源,pH4.5—6.0,温度22—26℃,通气量0.8一1.0(V/V/分)。当pH降至3.5—3.0,残糖降至0.5一0.4%时,通常3—5天,即可终止发酵。  相似文献   

9.
肌苷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s菌株的选育和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腺嘌呤营养缺陷型(ade-)No 18经1次亚硝基胍(MNNG)。诱变处理及2次单菌落分离,获得了能利用酶法制造葡萄糖3次结晶母液,发酵生产肌苷的变异菌株B,。在适宜条件下,摇瓶肌苷产量在7.0克/升以上。 2.不同来源的酵母粉及其在培养基中的含量,对肌苷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所试验的酵母粉中,以北京光华木材厂生产的圆酵母最好,在种子和发酵培养基中的逢合用量分别为1.0一1.4%和1.2一1.4%。 3.在发酵过程中,次黄嘌呤的积聚和肌苷积聚有着明显的消长关系。4.枯草芽孢杆菌B4菌株具有很强的分段合成肌苷的能力,当添加0.3%次黄嘌呤时,可获得高于对照93.3%的肌苷产量,但转化率以添加0.1%次黄嘌呤时为最高。  相似文献   

10.
产α-淀粉酶的米曲霉菌株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51株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中筛选到5株产α-淀粉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对其中的5037号菌株进行了产酶条件的试验:最适培养温度为30—33℃,时间为2.5天,3天以后酶活力开始下降;pH3.5—6.0之间对产酶活力影响均不大;外加碳源以糊精和瓜干粉较好,其中玉米粉加量以5%最好;外加氟源中NH4NO3和尿素等对酶的形成有促进作用;NH4Cl抑制酶的形成。在最适产酶条件下,酶活力平均达438.8u/ml。  相似文献   

11.
从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209出发,选育出B.S.796变异株。该菌在麦芽糖6%,豆粕水解液6—7%, Na2HPO4·12H2OO.8%, (NH4)2SO4 O.4%, CaCl2 O.2%,NH4Cl0.15%,pH6.5—7.O的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中可获得较高的a-淀粉酶活性,在1.5m3发酵罐中试验a-淀粉酶活性平均可达477u/ml(比原菌提高40.6%)。按上法所得发酵液能快速通过板框压滤机,过滤回收率高达95%,提取总收率约为78%。  相似文献   

12.
高密度培养大肠杆菌YK537/pSBHL11生产重组人细胞白介素-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B.Braun ES-10型15L和NBS BioFlo 3000型5L发酵罐中,利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高密度表达培养含重组质粒pSBHL-11的大肠杆菌YK537,生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IL-3),发现在发酵过程中,限制性流加甘油,控制溶解氧在30%~40%左右、30℃生长11h,42℃诱导培养4h,能将发酵液中最终菌体密度从OD16600提高到OD53600(相当于每升发酵液含106克湿菌体),并且保持了白细胞介素-3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含量超过3.3%g/L,使IL-3包涵体产量从湿重2.2g/L提高到8.5 g/L,纯化步骤比较简单,超声破菌后经两次洗涤纯度就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FV088菌株液体培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单因子试验统计分析,优化筛选了适于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FV088的适宜培养基和摇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适宜的液体培养基组成为:5.0%玉米粉,2.0%鼓皮,0.L%KH2PO4,0.05%MgSO4·7H2O,10μgVB1/100ml,50μgVB2/100ml;适宜的摇瓶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的起始pH6.0~7.0,500ml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1.3-丙二醇高产菌株(Enterobacter aerogenes简写为E.aero-N-56)1.3-PD厌氧发酵最适pH值、温度、时间、接种量分别为7.0、30℃、48h、9%;在最适发酵条件下,30L发酵罐中E.aero-N-56菌株1.3-PD产量为47.36g/L,生产率为23.68g/L·d。  相似文献   

15.
菊糖酶发酵生产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影  郭勇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1):19-21
脆壁克鲁维氏酵母(Kluyveromycesfragilis)在pH5.5的适当培养基中,28℃摇瓶培养30h后,进行分批发酵。结果表明:发酵初始pH为6.0~6.5,菊糖浓度为2%,接种量4%,控制前期发酵温度为28℃,33h后发酵温度为32~34℃。发酵周期为70h左右,最高产酶达240u/ml。在5L自控发酵罐中,产酶达到同样水平,发酵周期缩短约10h。  相似文献   

16.
西洋参细胞液体培养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对西洋参细胞在改良MS培养液中发酵过程和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胞生长动力学为:dXdt=μmax·s Ksx,式中μmax=o.1613d-1,Ks=47.59g/L,基质消耗动力学为。-dsdt=1.75dXdt。西洋参细胞液体培养收获最佳期23天以上,皂甙累积的高峰期为25天以后。液体培养时,细胞中大部分皂甙释放到培养液中,经薄层层析后仅含Rg1;而愈伤组织中则含Rg1、Rb1、Re、Rd、Re五种,其总皂甙含量比人工栽种西洋参提高23%。  相似文献   

17.
液化沙雷氏菌胞外脂肪酶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邹文欣  郁文焕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6):343-346
新分离的一株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liquefaciens)能产生大量胞外碱性脂肪酶,本文在摇瓶发酵水平上考察了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等因素对其生成脂肪酶的影响。在优选条件下,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油1.25,豆饼粉2.0,蛋白胨1.0,酵母膏0.2,KHPO0.2,MgSO·7HO0.1,初始pH为7.25时,28℃,150r/min旋转摇床振荡培养40h,该菌株的发酵液酶活达到43u/  相似文献   

18.
从82株不同种属酵母中选得3株酵母,它们能较好地利用纤维素酶水解糠醛渣所产生的糖液。其菌名和编号是假丝酵母(Candida sp.)As 2.121,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培养基糖浓度以1.5%或2.0%较好,这与原始酶解液的糖浓度及其中糠醛等有毒物质有关。最好将原始酶解液稀释一倍以上使用。另外补加相当于含糖量7.5%的(NH4),SO4,5%的KH2PO4和2.5%的尿素。起始pH以5较好。三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略有差异, AS2.121为28—32℃,AS 2.637为2 8—37℃,AS 2.1180为30—35℃,但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均较广,在 生产上较易控制。在250毫升三角瓶中装培养基50毫升,接种酵母后在旋转摇床(170转/AS 2.121 菌株之菌体产率高且稳定,常达50%;AS 2.637菌株较耐高温,菌体产率亦可高达50%左右;AS 2.1180菌株在摇瓶培养条件下菌体产率较低,为40—45%,且较不稳定,可能和培养基pH值的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转化反式肉桂酸生产L-苯丙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探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的培养基成分、培养固定化及转化条件。实验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葡萄糖0 5,胰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05,L-Phe0.05,pH.0,30℃,20L发酵罐中培养15~17h.最佳固定化条件为:用2.5%卡拉胶包埋18%的湿菌体。最佳转化条件为:1.0%反式肉桂酸,4mol/L铵离子,pH10.5,30℃。用卡拉胶固定化的深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可以将77.7%的反式肉桂酸转化为L-苯丙氪酸。  相似文献   

20.
从112株细菌中筛选出两株产胞外邻苯二酚1,2一双加氧酶的假单胞菌(Pseubomonassp.)。 进行了该菌产酶的发酵条件试验。产酶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起始pH为6.8—7-0。葡萄糖、麦芽糖和甘油对产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苯甲酸钠对产酶有促进作用。氨态氮对菌体生长和产酶是必需的。琥珀酸钠是酶形成的有教诱导物。采用0.15%苯甲酸钠培养基(pH6.8—7.0),于30℃振荡培养72h,每毫升发酵液酶活力可达10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