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HA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发生机制和免疫组化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并分析5例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方法,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学胃肝样腺癌具有管状腺癌、粘液性癌和肝样分化腺癌的移行过渡,肿瘤细胞呈小梁状、巢团状,间质为丰富的血窦。免疫表型胃肝样腺癌AAT(5/5)、ACT(5/5)、CEA(5/5)、AFP(4/5)均为阳性,Heppar1灶性阳性(2/5)。结论胃肝样腺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侵袭性强的特殊类型胃癌,组织学呈肝细胞样腺癌,免疫表型AFP、AAT和ACT阳性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泡沫状腺癌(prostatic foamy gland carcinoma)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观察1例前列腺泡沫状腺癌的组织学、免疫组化,并复习前列腺泡沫状腺癌相关文献。结果前列腺泡沫状腺癌的临床表现与经典型前列腺癌相似。镜下瘤细胞以其具有黄色瘤样胞浆为特征。核的异型性不明显,也常缺乏明显增大的核仁,但有结构异常、浸润性生长方式和基底细胞层消失。其假良性细胞学表现使之易被误诊为良性病变,或者使肿瘤的Gleason分级被低估。结论前列腺泡沫状腺癌是一种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特殊组织学类型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在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中较罕见,对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现将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例附睾腺癌患者的发病及诊治过程做如下报告,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讨论,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GAED)合并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 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我院收集的1例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合并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进行临床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探讨巨大浅表性脂肪瘤样痣(NLCS)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巨大NLCS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皮损分布于腰臀部,呈群集状丘疹和结节。病理学特征为在真皮胶原组织内见成熟无包膜的脂肪组织。经手术切除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术后八个月,随诊复查未见异常,至今无复发。结论:巨大NLCS的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手术是治疗NLC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成人肾恶性横纹肌样瘤的研究: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对我国首例成人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 alingantrhabdoidtum or, MRT) 进行了研究, 与婴幼儿MRT相比本例有以下临床病理特点: (1) 以血尿为早期和唯一症状,肿块缺乏特征性CT 改变; (2) 光镜下大量PAS阳性嗜酸性球形小体多位于细胞外, 电镜下细胞外小体由微丝构成并有界膜包绕; (3) 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向神经外胚层、横纹肌和组织细胞多向性分化; (4) 肿瘤侵袭力较低, 高度表达nm 23-H1 蛋白, 随访18个月术后化疗效果佳, 提示其恶性度较婴幼儿MRT 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胃异型增生上皮及胃腺癌组织中神经内分泌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胃粘膜、63例癌旁低度异型增生、26例高度异型增生及相应胃腺癌组织中嗜铬粒蛋白A(CgA)、突触素(Sy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结果 CgA、Syn和NSE在癌旁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及相应胃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异型增生上皮和胃腺癌伴神经内分泌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反映了胃腺癌发生发展的多步骤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TCGA数据库提供的胃腺癌数据集,结合cBio Cancer Genomics Portal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存在共表达和相互作用的83个基因。利用DAVID、STRING等分析软件发现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WNT通路、P53信号通路、胃癌和DNA修复等癌症相关通路上,并进一步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筛选出与MTA1紧密联系基因,同时结合大样本临床数据的生存曲线分析认为这些基因与胃腺癌生存率密切相关,MTA1可能与这些基因相互作用调控细胞增殖,影响胃腺癌细胞侵袭转移。通过研究胃腺癌组织中MTA1调控的基因网络,有助于揭示胃腺癌发病机制。找到有效生物学标记物组合作为胃癌的预测指标,可以为相关药物研发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例具有腺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伴Paget样扩散的肛门癌合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起源、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重庆市中医院收集的1例肛门具有腺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的癌伴Paget样扩散合并腺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进行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手术切除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肺放线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 例肺放线菌病 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43 岁,男性,以咳嗽、咳血性痰为主要临床表现,胸部CT 提示右肺上 叶结节,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确诊肺放线菌病,青霉素治疗效果好。结论:肺放线菌病是放线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呼吸系统 疾病,起病隐匿,呈渐进性过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放线菌可在肺部引起化脓性肺炎,并经叶间隙、胸膜侵犯胸 壁、肋骨,形成窦道及破坏骨质。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或微生物学证据,主要可采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在疑似肿瘤的情况下,需通 过外科手术治疗,既可以明确诊断也避免病变进一步引起肺、胸壁等组织的不可逆性破坏。  相似文献   

11.
左超  邹练  张晓毅  刘川海  孙博  李仲辉 《生物磁学》2013,(25):4905-4907
目的:提高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探讨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的组织化学特性、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附睾胚胎性癌患者的发病诊治过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对患者行根治性右侧睾丸、附睾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附睾、睾丸胚胎性癌,精索未见明显侵犯。术后1年,随诊复查未见异常,至今无复发。结论:附睾恶性肿瘤无特异性,其诊断应综合病史、体检、影象学检查及术中、术后病理确定。手术是治疗附睾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祝冰晶  熊福  何建  梁岚  罗光明 《生物磁学》2014,(14):2733-2735
目的:分析肺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肺放线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肺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43岁,男性,以咳嗽、咳血性痰为主要临床表现,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结节,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确诊肺放线菌病,青霉素治疗效果好。结论:肺放线菌病是放线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起病隐匿,呈渐进性过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放线菌可在肺部引起化脓性肺炎,并经叶间隙、胸膜侵犯胸壁、肋骨,形成窦道及破坏骨质。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或微生物学证据,主要可采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在疑似肿瘤的情况下,需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既可以明确诊断也避免病变进一步引起肺、胸壁等组织的不可逆性破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OX18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其在胃腺癌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腺癌及其相应(15例)远端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OX18的表达。结果胃腺癌中SOX18的阳性表达率为76.7%(46/60),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组织中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腺癌中SOX18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Lauren组织学分型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结论 SOX18在胃腺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相比之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却快速增长。手术治疗仍然是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同时手术联合化疗、放化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也逐渐得到国际认可。尽管在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治疗技术得到完善和改进,但食管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预后仍然较差。目前有数个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支持对食管下端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使用术前联合化疗,但辅助治疗的贡献仍不能确定。最近有meta分析表明手术联合化疗、放化疗可以提高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存活率,但也有一些临床随机试验的数据表明手术联合化疗、放化疗并无明显好处。本文通过总结最新的临床试验及meta分析结果,阐述不同的可切除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胃微生物菌群与胃贲门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胃贲门腺癌(GCA)患者109例。患者均经病理科组织病理确诊为GCA。对照组为健康人群100例,根据有无H. pylori检出将对照组和GCA组患者分为有H. pylori和无H. pylor,其中对照组有H. pylori检出19例,无H. pylori检出81例,GCA组有H. pylori检出53例,无H. pylori检出56例。用胃镜采集标本,胃镜采集镜下正常的贲门胃黏膜。样本取材后置于无菌冻存管放入液氮中保存,使用16S rRNA的方法进行胃黏膜微生物种类检测。结果 GCA组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无论有无H. pylori感染的对照组人群中,丰度较高的菌属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罗斯氏菌(Rothhia),嗜血杆菌(Haemophilus),拟杆菌(Bacteroides),链球菌(Streptococcus),韦荣球菌(Veillonella),普氏菌(Prevotella)。无H. pylori组内,GCA组样本中普氏菌(Prevotella)、瓦氏菌(Shewanella)、盐单胞菌(Halomonas)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H. pylori组内,GCA组样本中普氏菌(Prevotella)、瓦氏菌(Shewanella)、盐单胞菌(Halomonas)、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梭杆菌(Fusobacterium)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明显低于对照组。有H. pylori的GCA组样本中普氏菌(Prevotella)、瓦氏菌(Shewanella)、盐单胞菌(Halomonas)、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梭杆菌(Fusobacterium)丰度明显高于无H. pylori的GCA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明显低于无H. pylori的GCA组。结果还发现GCA与普氏菌(Prevotella)、瓦氏菌(Shewanella)、盐单胞菌(Halomonas)、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梭杆菌(Fusobacterium)正相关,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负相关。结论 GCA患者胃内菌群数量和结果与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H. pylori可能影响胃内菌群结构在GCA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组织中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96例GAC组织和20例正常胃组织中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68.8%,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在肿瘤的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KAI1/CD82蛋白表达与Gli1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s=0.343,P0.005)。结论 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早期联合检测KAI1/CD82和Gli1蛋白可以作为评估胃癌浸润、转移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雌激素受体β(ERβ)在胃组织的存在状况并研究其在人胃腺癌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在蛋白水平对配对的原发性胃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非癌组织的ERB亚型进行检测,采用20例正常胃粘膜作为对照。结果:ERβ蛋白在部分胃腺癌及其癌旁非癌组织表达,但ERβ阳性率及表达模式不同。与配对的非癌组织相比,部分癌组织发生了ERβ表达减少或丢失,而且ERβ表达减少与低分化程度相关(P=0.041),丢失的ERβ仅见于低分化癌。结论:ERβ可作为识别某些进展期胃腺癌发生发展的标志物,ERβ表达改变在低分化癌中更常见,也提示ERβ阳性胃腺癌可能比ERp表达丢失者预后更好;另外,在非癌组织腺上皮存在E邢的表达提示在正常胃组织中ERB很可能具有一种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报道1例由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面癣.患者为5岁男童,外伤后致右侧面颊部红斑、丘疹、脓疱20余日于我科就诊.真菌镜检显示菌丝阳性;真菌培养生长石膏样小孢子菌.皮损外用酮康唑乳膏两周后复诊,痊愈.随诊观察1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通常易侵犯肾脏,很少累及神经系统,而同时累及肺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重症病例较少见。本文旨在探讨重症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文献资料,结合本中心病例,54岁女性,尿检异常6年,咳血3年因肾功能衰竭合并心衰入院。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改变,诊断为重症AASV,考虑MPA可能性大。结果:入院后即给予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病情明显好转;3周后出现病情反复,再次激素冲击治疗,效果不如前。继而出现脑出血,病情进一步恶化,最终因肾、肺、脑等多器官功能衰竭于入院5周后死亡。结论:对MPA患者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而对缓解重症MPA患者病情,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在初始阶段有效。  相似文献   

20.
P6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d adenocarcinoma,EC)组织中P63的表达,探讨P63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2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50例)组织中P63蛋白的表达。结果(1)正常子宫内膜中仅1例增生期内膜中有P63表达,阳性细胞零星分布于极个别腺体的基底部。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63阳性细胞常相对集中分布于某一区域的腺体或实性巢,染色强。(2)EC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症组P63的阳性率分别为46%和50%,与正常子宫内膜组(5.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护〈0.05)。子宫内膜增生症组P63的阳性率与E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P63的表达与EC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1)EC组织中P63阳性细胞可能来源于胚胎时期的未分化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2)P63与E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起癌基因的作用。(3)P63在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中高表达,表明P63与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