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川西缺齿鼩(Chodsigoa hypsibia)(De Winton andStyan,1899)和小纹背鼩鼱(Sorexbedfordiae)(Thomas, 1911)同属于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鼩鼱科(Soricidae)。缺齿鼩鼱属(Chodsigoa,Kastschenko, 1907)全世界目前已知10个物种(Wilson and Mittermeier, 2018; Chen et al., 2022),其中川西缺齿鼩为中国特有,  相似文献   

2.
何锴  邓可  蒋学龙 《动物学研究》2012,33(5):542-544
2011年12月5日在云南省个旧市蔓耗镇(N23°00‘43.0",E103°26‘18.9",海拔350m)采集到高氏缺齿鼩(Chodsigoa caovansunga Lunde,Musser and Son,2003)标本1号。该物种为中国新纪录并且是其在模式产地(越南河江省Mt.Tay Con LinhⅡ山)以外的首个分布纪录。该标本头体长、尾长及颅全长明显大于模式产地的标本,线粒体cyt-b序列(JX508288)与地模标本相似度为98.6%。采集地生境为沟谷雨林,干扰类型为香蕉种植。  相似文献   

3.
2017年5月在安徽省岳西县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59′04.73″N,116°04′44.36″E,海拔1 228 m)采集到鼩鼱形动物雄性个体1只。该个体体色棕灰,尾长约为体长的80%,颅全长大于19 mm,上颌有3枚单尖齿,齿式为1.3.1.3/1.1.1.3=28,符合川西缺齿鼩鼱(Chodsigoa hypsibia)的形态特征。通过测定其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并结合从Gen Bank下载的缺齿鼩鼱属4个物种的同源区序列,构建系统发生关系,结果显示该个体与川西缺齿鼩鼱聚合并形成单系,同时该个体与Gen Bank中所检索到的川西缺齿鼩鼱遗传距离最为接近。基于以上结果,确定该个体为川西缺齿鼩鼱。这是川西缺齿鼩鼱第一次在安徽省被发现,扩大了该物种在我国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4.
<正>食虫动物(Insectivorous animals)是哺乳动物中的第三大类群。基于传统分类与系统演化的研究成果,Wilson和Reeder(2005),将该类群划分为猬形目(Erinaceomorpha)和鼩形目(Soricomorpha),前者包括猬科(Erinaceidae)(24种),后者包括鼩鼱科(Soricidae)、鼹科(Talpidae)、  相似文献   

5.
霍氏缺齿鼩(Chodsigoa hoffmanni)隶属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鼩鼱科(Soricidae)缺齿鼩属(Chodsigoa Kastschenko,1907),模式标本来自云南楚雄双柏县,在云南省无量山、哀牢山等地也有发现(Chen et al.,2017).霍氏缺齿鼩一直被认为是云南缺齿鼩...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藏鼩鼱(Sorex thibetanus)和甘肃鼩鼱(Sorex catnsulus)的分布范围和生物学资料了解较少.2017年,在云南省西北部的高山区域采集了 48号鼩鼱属(Sorex)动物标本.用形态学和基于Cyt b基因的分子系统学对采集标本进行了物种鉴定.结果显示来自4个地点的27号标本形态上与藏鼩鼱相符...  相似文献   

7.
孙悦欣 《动物学杂志》2010,45(4):171-172
在整理采自辽宁省新宾县鼩鼱属(Sorex)标本时,发现小鼩鼱(S.inutus Linnaeus,1766)为辽宁省新纪录。主要特征为上颌第二单尖齿小于第一、三单尖齿,第五单尖齿小,约为第四单尖齿的2/3高。下颌门齿向前延伸甚长,其上切缘有3个深缺刻,犬齿小,是下前臼齿2/3高。  相似文献   

8.
于2006年10月及2015年8月在中国云南省采集到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akae Kuroda,1938)3号成体标本。1号雄性与1号雌性的标本来自屏边县大围山自然保护区(22°53′59″N,103°41′23″E,2 088 m),另1号雌性标本采自富宁县里达镇半边箐(23°28′11"N,105°35′59″E,1 442 m)。其尾毛长而稀疏,尾长变异大,后足宽大,后足足底和掌外侧垫突出、聚集且呈圆形,这些特征与模式产地的标本吻合。其线粒体Cyt b与地模标本的遗传距离为1.6%。采集地生境为原生林与次生林交界处和落叶季雨林。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姬鼩鼱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在黑龙江省横道河子地区(44°48′44″N,129°02′04″E,海拔约740 m)采集到1只鼩鼱(标本编号为CH5)。201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达赉湖地区(48°37′20″N,117°53′17″E,海拔约720 m)采集2只鼩鼱(标本编号为DE7和DE12)。这些新获标本经鉴定为姬鼩鼱(Sorex minutissimus)。《小鼩鼱(食虫目:鼩鼱科)辽宁省新纪录》文中的标本(080910,090920)经重新鉴定也为姬鼩鼱。利用mt DNA的Cyt b基因全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揭示,小鼩鼱聚为一支,姬鼩鼱聚为另一支,新获标本(CH5、DE7、DE12)和待厘定标本(080910、090920)都聚在姬鼩鼱一支,进一步支持形态学鉴定结果。2015年采集的姬鼩鼱为内蒙古自治区新纪录,而《小鼩鼱(食虫目:鼩鼱科)辽宁省新纪录》文中的小鼩鼱(Sorex minutus)(标本号:080910,090920)更正为辽宁省姬鼩鼱新纪录。  相似文献   

10.
<正>甘肃鼩鼱(Sorex cansulus)由Thomas (1912)根据采集于甘肃省洮州(今临潭县)的鼩鼱标本首次进行描述,为中国特有种,无亚种分化。多年来,甘肃鼩鼱的分布记录仅在模式产地甘肃临潭;后有来自西藏东部的分布记录(Smith和解焱,2009),但没有提供详细的地点,而Burgin和He(2018)认为甘肃鼩鼱不大可能分布在西藏;最近报道云南省西北部有甘肃鼩鼱的分布(宋文宇等,2021)。  相似文献   

11.
福建蕨类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福建省蕨类植物4个新记录种:线羽凤尾蕨(Pteris linearis)、林下凤尾蕨(Pteris grevilleana)、台湾鳞毛蕨(Dryopteris formosana)和节肢蕨(Arthromeris lehmanni),并提供描述。  相似文献   

12.
山西蕨类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山西省新记录的蕨类植物6种1变种,隶属6科、7属,它们是井栏边草、东方狗脊、贵阳铁角蕨、雅致针毛蕨、沼泽蕨、毛轴假蹄盖蕨和高大耳蕨.  相似文献   

13.
韩玲  肖宁  罗涛  周江 《四川动物》2019,(4):368-378
2010年8月和2018年5月于贵州省雷山县(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号标本)、贵州省黄平县(朱家山县级自然保护区,3号标本)和麻江县(1号标本)共采集到5号游蛇科Colubridae后棱蛇属Opisthotropis标本,经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鉴定为赵氏后棱蛇Opisthotropis zhaoermii,这是该种在模式产地湖南省古丈县外的首次发现。线粒体cyt b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5号赵氏后棱蛇(武陵山系以西)和模式产地(武陵山系以东)的聚为一支;遗传距离计算结果显示,5号赵氏后棱蛇与模式产地的为0.08%;分子遗传学结果表明,赵氏后棱蛇分布于武陵山系东、西两侧。武陵山系的余脉(如佛顶山)对赵氏后棱蛇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可能起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仕泽  刘京  徐宁  魏刚  王斌 《四川动物》2020,39(1):75-80
2015—2018年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湍蛙属Amolops 3号成体标本及1号蝌蚪标本,经过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学比较,确定为中华湍蛙Amolops sinensis,为贵州省两栖动物新记录。另外,本文首次对该种的蝌蚪进行了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15.
江西地区已有两栖动物计2目8科38种(Zhu,1994),其中有尾类已有记录为3种:大鲵(Andriasdavidianus)、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和肥螈(Paehytriton brevipes)。最近笔者在江西永新县深远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调查中,发现了蝾螈科(Salamandridae)瘰螈属(Paramesotrlton)一种有尾类动物,为江西省分布的新记录。现报道如下,作为该物种地理分布的资料参考。1采集时间和地点中国瘰螈[Paramesotriton chinensis(Gary,1895)]标本由宋玉赞采集于2006年5月17日江西省永新县深远山自然保护区船坪附近小溪,海拔352—576m,地理坐标为26°45.1…  相似文献   

16.
裴俊峰 《四川动物》2012,31(2):290-292
2010年4月16日,在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一岩洞内(31°44.888’N,109°22.736’E,海拔1290m)采获1号雄性蝙蝠标本,经鉴定为西南鼠耳蝠Myotis altarium,属陕西省翼手类新纪录,标本保存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标本室。本文对西南鼠耳蝠的形态特征和相关测量数据进行了报道,并对其分布和保护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周江  杨天友 《四川动物》2012,31(1):120-122,177
2010年10月在贵州省荔波县进行翼手目动物调查过程中,于荔波县洞塘乡捕获14只鼠耳蝠,经鉴定为狭耳鼠耳蝠Myotisblythii。主要鉴别特征:体型中等,前臂长64.60(60.78~67.72)mm(n=14,SD=1.71);耳狭长;耳屏直而细长,顶端尖锐;第三指最长、第五指最短;后足长约为胫长之半;无距缘膜;尾长67.99(60.56~73.82)mm(n=14,SD=3.7);雄性个体无阴茎骨,阴茎长12.58(8.42~15.72)mm(n=5,SD=2.86);颅全长24.09(23.48~24.72)mm(n=6,SD=0.55);头骨窄长;听泡发达;矢状脊较低;上颌内门齿有1个主尖和1个小附尖,外门齿小,与上犬齿分离;第2上前臼齿(P3)稍位于齿列内侧。此种鼠耳蝠为贵州省翼手目新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